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大学实验力学报告

郑州大学实验力学报告

郑州大学实验力学报告
郑州大学实验力学报告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郑州大学力学实验中心编制)

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年级:2012

班级: 1

姓名:周备堂

学号:20120690145

成绩:评阅老师:

目录

实验 1 应变计横向效应系数测定

实验 2 应变计灵敏系数测定和机械滞后

实验 3 薄壁圆管内力测定

实验 4 应变计的粘贴

实验 5 动态应变信号数据采集

实验 6 光弹性实验

实验7

实验8

实验9

实验10

实验11

实验12

………

1

实验 1 应变计横向效应系数测定

实验目的:

用等强度梁测定BX120-5AA、BZ120-5AA应变计横向效应系数H

实验设备:

等强度梁、应变计砝码

小组名单:周备堂朱全力陈恒啸

实验日期:2014年10月29 日

实验原理:

1、应变计的横向效应系数用来表征应变计横向效应的大小,定义为用同一单向应变分别作用于同一应变计的栅宽与栅长方向,前者与后者所得电阻变化率之比(百分数表示)称为应变计的横向效应系数,用H表示,即:

H= ΔR h/R ΔR l/R

ζ表示栅丝单位长度的电阻值,K L与Kt分别表示长度和宽度丝材的应变灵敏度,则经过推导可到:

H=

Bζt K t nLζL K L

2、如图粘贴应变计,则可推出:

εd1=

1

1-μ0H

(εL+HεB)εd2=

1

1-μ0H

(εB+HεL)

εL= 1-μ0H

1-H2(εd1-Hεd2)εB=

1-μ0H

1-H2(εd2-Hεd1)

H=

ε2+μ0ε1

ε1+μ0ε2

(本实验中μ0=0.3,R=120Ω,K=2.00)

原始记录:

纸基应变片分级加载三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2

(1)

(3)

数据处理:

三次测量H取平均值后结果如下表:

结果分析:

1、由结果可以看出,横向效应随载荷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变化非常小,故可认为横向效应

不变。

2、测量引起的误差可能是由于仪器放置的桌子有人为引起的晃动导致和应变计接口处接

触不良导致的。

3

实验 2 应变计灵敏系数测定和机械滞后

实验目的:

测定应变计灵敏度系数和机械滞后

实验设备:

灵敏系数标定装置、静态应变仪、百分表三点挠度计

小组名单:周备堂朱全力陈恒啸

实验日期:2014年10月29日

实验原理:

1、用合金丝材制作的应变计类似于合金丝的性能,在较大范围内,应变计的电阻相对变化

率ΔR/R与其沿敏感栅轴向所产生的应变εx成正比,即

ΔR

R= Kεx

2、应变计灵敏系数定义

为应变计安装在材料泊

松比为0.285的单向应力

实样表面,并使敏感栅轴

线方向与单向应力方向

平行所测得的结果。如图

1-8为纯弯梁实验装置。

在梁的纯弯段内放置一

个三点挠度计,由梁受弯

后挠度计上的千分表读

数f即可计算梁的真实

轴向应变εx。

εx=

fh

l2+f2+hf≈

fh

l2

3、实验时一般选用精度高、经过严格校准的电阻应变仪进行实验,将梁上的应变计作为工

作应变计,和另一个补偿应变计按半桥接入应变仪,并把仪器灵敏系数置于2.00,经过预调平衡后,加载并读取相应的应变读数εd,应变计的电阻变化率

ΔR

R= 2ε d

4、由1、3两式联立可得出灵敏系数

K = ΔR

R/εx =

2εd

εx

5、标定时要是梁产生的实际应变为εx≈1000με。规定一批应变计的抽样率为1%(最少

4

不少于6片),取其平均值作为同一批应变计的灵敏系数。

原始记录:

实验分十级加载,每次100个微应变,对应每次表盘转10小格,加载后再一一卸载,所得数据如下表。

(1)纸基应变片(白,7,8,9)

数据处理:

(1)由式2及加载规律可以求得εx、f、如下表:

5

另求ε加载卸载平均值可得K值如下表:

(3)由上表可得

纸基应变计(7,8,9)7,9两组误差较大,舍去,则

K=1.507

胶基应变计(1,2,3)灵敏系数

K=(1.555+1.550+1.474)/3=1.526 (4)由加载和卸载做出折线图如下:

6

结果分析:

1、实验时不能只做加载而不做卸载否则精确度会大大降低。

2、实验结果误差很明显的数据要舍去不应该参与最后计算。

3、由机械滞后图可知,1、2、3号胶基应变计没有明显的机械滞后现象;7、9号纸基

应变计加载和卸载时的应变差别较大,可能是机械滞后。

7

实验 3 薄壁圆管内力测定

实验目的:

1、测定薄壁圆管测点变形时的内力素。

2、练习桥路设计与内力计算方法。

实验设备:

应变仪、薄壁圆管(贴好应变片)

小组名单:周备堂朱全力陈恒啸

实验日期:2014年11月5日

实验原理:

1、装置如图:

P=200N

薄壁圆管上各点应变计粘贴如A点。

2、经过分析可得:

εA0=εN-εMy

εA45=εN’-εMy’+εT+εQy εA-45=εN’-εMy’-εT-εQy

εB0=εN-εMz

εB45=εN’-εMz’+εT-εQz

εB-45=εN’-εMz’-εT+εQz

εC0=εN+εMy

εC45=εN’+εMy’+εT-εQy εC-45=εN’+εMy’-εT+εQy

εD0=εN-εMz

εD45=εN’+εMz’+εT+εQz εD-45=εN’+εMz’-εT-εQz 3、桥路设定:

8

9

4、数据推导:

由桥路设定和2可得:

εd1=εD0-εB0=2εMz = 2

M z

EW z εd2=εC0-εA0=2εMy = 2

M y

EW y εd3=ε

A0-εR0+εC0-εR0=2ε

N

= 2N AE εd4=ε

A45-εA-45+εC45-εC-45=4εT =

4(1+μ)T

EW n εd5=εA45-εA-45+εC-45-εC45=4εQy =

8(1+μ)Q y

EA ε

d6=εD45-εD-45+εB-45-εB-45=4εQz =

8(1+μ)Q z

EA

经过进一步推导可得:

M z =12ε

d1EW z

M y =12

ε

d2EW y

N =12AE ε

d3

T=EW p 4(1+μ)εd4

Q y =

EA

8(1+μ)

ε

d5

Q z =EA 8(1+μ)

ε

d6

10 5、理论值

M z =-PLcos30° M y =PSsin30° N=-Pcos30° T=PLsin30°

Q y =0 Q z =Psin30°

原始记录:

数据处理:

实验值:

P=200N E=210GPa μ=0.3 K=2.13 D=40mm S=260mm L=230mm t=1.8mm α=0.91 M z =12ε

d1EW z =1

2εd1E πD 3(1-α4)

32=44.3 N 2m M y =12

ε

d2EW y

=12

εd2E πD 3(1-α4)

32

=25.1 N 2m T=EW p 4(1+μ)εd4= E

4(1+μ)

εd4

πD 3(1-α4)

16

=21.3N 2m Q y =

EA

8(1+μ)

ε

d5=87.2N

Q z =EA

8(1+μ)

ε

d6=52.3N

理论值:

M z =-PLcos30°=39.8 N 2m M y =PSsin30°=26 N 2m T=PLsin30°=23 N 2m Q y =0

Q z =Psin30°=100 N

结果分析:

1、实验数据可知,M z M y T 与实际理论值相差不大,在误差范围内可以接受。

2、Q y Q z 与理论值相差较大,可能由于实验仪器屏幕不清楚而数据记录出现错误导致。

实验 4 应变计的粘贴

实验目的:

在单拉试样上粘贴应变计,掌握应变计粘贴技术

实验设备:

常温用电阻应变计、板状拉伸试件、 502 粘结剂(氰基丙烯酸酯粘结剂)、电烙铁、焊锡、焊锡膏等、细砂纸、丙酮、药棉等打磨清洗器材、防潮用硅胶、万用表、 100 伏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用)、其它辅助器材:直尺、直角尺、划线笔、塑料胶带(滚压应变计用)、接线端子、剥线钳、镊子、剪刀。

小组名单:周备堂朱全力陈恒啸

实验日期:2014年11月5日

实验原理:

1、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时,要将应变片粘贴到试件上,当试件发生变形,应变片就会跟随一起变形,这时应变片中的电阻丝就会因其机械变形而导致电阻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电阻的变化也就反应了结构的变形情况,这就是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基本原理。

2、从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基本原理中可以看出,首先要保证应变片与被测物体共同产生变形,其次,要保证电阻应变片本身的电阻值的稳定,才能得到准确的应变测量结果,这是应变片粘贴的基本原则。因此应变片本身的质量和粘贴质量的好坏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应变片必须牢固地粘贴在试件的被测测点上,因此对粘贴的技术要求十分严格。

原始记录:

1、检查、分选应变计

用放大镜检查应变计的外观,剔除那些敏感栅有形状缺陷,片内有气泡、霉变或锈点等的应变计。再用万用表逐一测量剩下的应变计阻值,并按阻值选配,使每组的阻值差异不超过0.5Ω或更小。

2、构件测点表面处理

构件表面需事先进行处理,干净光滑的表面只需用中粒度砂纸沿与贴片方向成±45°交叉打出纹路;不光滑不干净的表面,应先用手提砂轮机、刮刀或锉刀等工具平整,除去油漆、电镀层、氧化皮、锈斑等,油污可用甲苯、四氯化碳、汽油等清洗,最后与光滑表面一样用砂纸打出纹路。如果不是立即粘贴应变计,可在构件表面涂一层凡士林暂作保护,等粘贴时再清除。

3、粘贴应变计

捏住应变片引出线,在应变计的底面涂上薄薄一层胶水,把应变计对准座标线放置在试件上(注意应变计轴线与所划座标线对齐)。面盖一层塑料膜作为隔层,用手指在应变计的长度方向滚压,挤出片下汽泡和多余的胶水,手指保持不动约 1 分钟后再放开,注意按住时不要使应变片移动

4、贴片质量检查

轻轻掀开薄膜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否则须重贴。注意粘结剂不要用得过多或

11

过少,过多则胶层太厚影响应变片性能,过少则粘结不牢不能准确传递应变。

5、连接固定导线

焊接导线前,先用万用电表检查导线有否断路。在应变计引出线一端距端头约2mm 处粘贴接线端子板,并将引出线和导线焊在接线端子上,尽量使焊点饱满、整齐、美观。并对焊接完成的导线进行编号

6、通路、绝缘检查

用万用表从导线编号一端检查是否通路。用兆欧表检查各应变计(一根导线)与试件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 200兆欧为好,如导线不通或绝缘电阻达不到要求,则须进行检查找出原因,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7. 防潮处理:用硅胶覆盖应变计区域,作防潮层,再次检查通路和绝缘。将测量导线用胶带固定在试件上,防止导线或应变计扯断,再次进行通路、绝缘检查,然后将试件收存好。

数据处理:

无原始数据

结果分析:

1、在选电阻片和粘贴的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片身,要用镊子夹取引线。

2、清洗后的被测点不要用手接触,以防粘上油渍和汗渍

12

13

实验 5 动态应变信号数据采集

实验目的:

了解动态信号数据系统;熟悉Vibsys 软件操作与信号标定、转换等方法。

实验设备:

等强度梁动应变测量装置、动态应变仪(BZ2202Z )、数据采集仪、笔记本电脑、Vibsys

小组名单:周备堂 朱全力 陈恒啸 实验日期:2014年11月 5日 实验原理:

1. 实验采用等强度梁,交变荷载由一端装有偏心质量的可调速的微型直流电机提供。

2. 实验测量的是梁截面某处竖向交变干扰力量引起的最大弯曲应力。

3. Vibsys 软件的基本设计用步骤: (1)连接仪器系统;

(2)接通电源,打开计算机,启动程序;

(3)示波,调节粗调与微调,将电压信号置于零位。

(4)将旋钮依次置于正校与负校位,给予1000με的微应变,分别记录电压值。 (5)依据电压值计 算出标定大小,并建立标定文件。

(6)设置采样频率为1000,采样时间为10s ,给予直流电机某转速,开始采样。 (7)转换标定数据,保存文件,绘制电压与应变的时域图。

(8)把时域数据转化为频域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绘出频域图。

原始记录:

1、 采集开始前,应变与电压的对应值

数据处理:

mV mV K /39.980/98

.006.11000

1000μεμε=++=

1、电压时域图

2、电压频域图

3、应变时域图

14

4、应变频域图

15

16 实验 6 光弹性实验

实验目的:

1、 测量材料的应力条纹值,绘出等差线

2、 绘出圆盘等倾线

3、测定偏心拉试样边界应力

实验设备:

光弹仪、环氧树脂模型

小组名单:周备堂 朱全力 陈恒啸 朱江 实验日期:2014年12月25日 实验原理:

1、折射和暂时双折射:晶体的双折射性质是晶体的固有特性,这种双折射叫永久双折射;有些光学各向同性透明材料,如环氧树脂、玻璃等是不具有双折射性质的,但是当他们受荷载作用时,也会产生双折射现象,而当荷载卸除后,双折射现象又随即消失,这种双折射叫暂时双折射。

2、 光弹仪

17

3、偏振光场的布置与调整 (1)平面偏振场:

(2)圆偏振场:

4、等倾线与等差线

等倾线:由主应力方向相同的点构成的线。

等差线:由主应力差相同的点构成的线,类似于等高线。 5、应力光性定律 n h

f σ

σσ=

-21;其中σf 为应力条纹值。 6、塔尔迪补偿法

正向旋转检偏镜,使测点O 附近的n 级等差线移到该点,若此时检偏镜转角为n β,则测点O 处的非整数级条纹级次为

180n

o n n β+

=;若反向旋转检偏镜,使n+1级等差线移至

O 点,设检偏镜转角为1+n β,则该点处的非整数等差线级次为

180

11

+-

+=n o n n β

原始记录:

3

各级条纹出现时图像:

一级条纹二级条纹三级条纹4、各角度等倾线图像:

18

19

5、偏心受拉构件尺寸图:

6、构件在受力N F 350=拉力,检偏镜刻度为θ角时等差线图:

数据处理:

1、材料条纹值

015

.2050

1392

81=???=

πσf 20.626 481

.1950

2765

82=???=

πσf

19.481

实验力学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姓名:耿臻岑 学号:130875 指导老师:郭应征

实验一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应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用应变花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条件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和主方向 2、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条件下的弯矩、扭矩和剪力等内力 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不同的桥路接线方法 4、初步了解在组合变形情况下测量某一内力对应应变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电阻应变仪YJ-28 2、薄壁圆管弯扭组合装置,见图1-1 本次实验以铝合金薄壁圆管EC为测试对象,圆管一段固定,另一端连接与之垂直的伸臂AC,通过旋转家里手柄将集中荷载施加在伸臂的另一端,由力传感器测出力的大小。荷载作用在伸臂外端,其作用点距圆通形心为b,圆通在荷载F 作用下发生弯扭组合变形。要测取圆筒上B截面(它到荷载F作用面距离为L)处各测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试样弹性模量E=72GPa,泊松比μ=0.33,详细尺寸如表1-1 图1-1 薄壁圆筒弯扭组合装置 表1-1 试样参数表 外径D(mm) 内径d(mm) b(mm) L(mm)

40 34 200 300 三、实验原理 1、确定主应力和主方向 平面应力状态下任一点的应力有三个未知数(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应用电阻应变仪应变花可测的一点沿不同方向的三个应变值,如图1-2所示的三个方向已知的应变。根据这三个应变值可以计算出主应变的大小和方向。因而主应力的方向也可确定(与主应变方向重合) ()() () () 45450 4545 22 4545 1,2450450 4545 04545 112 2 221 2 2 22 tan2 2 1 1 x y xy E E εε εεεε γεε εε εεεεε εε α εεε σεμε μ σεμε μ - - - - - - = =+- =- + =±-+- - = -- =+ - =+ -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图1-2 应变花示意图图1-3 B、D点贴片位置示意图 2、测定弯矩 在靠近固定端的下表面D上,粘一个与点B相同的应变花,如图1-3所示。将B点的应变片和D点的应变片,采用双臂测量接线法(自补偿半桥接线法),得:()() () 000 44 2 2 64 r T T r r E E E D d M D εεεεεε ε σε π ε =+--+= == - =

东南大学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上

Image Image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院(系) 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一 1、 实验题目: 根据上面的题目,通过作图,观察重要极限:lim(1+1/n)n =e 2、 实验目的和意义 方法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数列的极限,可以从点图上看出数列的收敛性,以及近似地观察出数列的收敛值;通过编程可以输出数列的任意多项值,以此来得到数列的收敛性。通过此实验对数列极限概念的理解形象化、具体化。 三、计算公式 (1+1/n)n 四、程序设计 五、程序运行结果 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当n足够

Image Image 大时,所画出的点逐渐接近于直线,即点数越大,精确度越高。对于不同解题方法最后均能获得相同结果,因此需要择优,从众多方法中尽可能选择简单的一种。程序编写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上机调试前要仔细审查细节,对程序进行尽可能的简化、改进与完善。 实验二一、实验题目 制作函数y=sin cx的图形动画,并观察参数c对函数图形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同学熟悉数学软件Mathematica所具有的良好的作图功能,并通过函数图形来认识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形来观察和分析函数的有关性态,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三、计算公式:y=sin cx 四、程序设计五、程序运行结果 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c的不同导致函数的区间大小不同。 实验三 一、实验题目 观察函数f(x)=cos x的各阶泰勒展开式的图形。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利用Mathematica计算函数的各阶泰勒多项式,并通过绘制曲线图形,来进一步掌握泰勒展开与函数逼近的思想。 三、计算公式

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导师简介

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导师简介 奥村运明,男,博士,1965年1月生,教授、日本注册建筑师,日本土木工程学会会员、日本地质工程学会会员,日本长崎县土质学会理事、日本法院选定翻译。 在日本多年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回国后,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和经验,以数字图像技术及虚拟仪器为技术核心,开发了数字图像技术在土木工程应用方面的无损检查仪器,又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为关键技术,开发出击音饰面墙检测仪、结构物加速度检测仪及锤击感应仪、智能压路机等。 董新平,男,1970年5月出生,河南淇县人。1997年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3年工作于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于同济大学获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学位,随后进入郑州大学工作。 现承担郑州大学交通工程系《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概论》、《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隧道与地下工程。出版学术专著1部,学术论文20余篇,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学进步奖4项。 李清富,男,汉族,1966年10月出生,河南林州人。1987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1989年获郑州工学院水工结构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博士后),1995年7月至今在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交通系系主任,同时兼任全国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常委、九三学社郑州大学主委,曾任第八、第九届省政协委员、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省人民政府纠风办行风政风评议代表督察员、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王复明,男,博士,教授,长期从事交通运输和水利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各类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12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等。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河南省“555”人才工程省级人选、郑州市青年科技专家、郑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以及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河南省优秀社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1987年6月毕业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今在郑州大学(原郑州工学院)任教。1991年3月-1993年4月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参加美国战略性公路研究计划(SHRP)。1996年负责组建河南省道路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2008年负责组建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维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2001年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快速修复。王复明教授留美回国十七年来,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全身心投入到我国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堤防、大坝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快速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解决了工程安全领域多项技术难题,成果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王复明教授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重点科研项目12项、重点工程科技项目60余项。1990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功臣、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3年获全国优秀留学人员成就奖,2005年获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2008年被评为“中原学者”,其带领的工程安全学术团队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009年被评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水利工程学科组成员。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一五”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力学实验报告汇总

力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学院(系)姓名 专业和班级组学号 实验名称低碳钢、铸铁拉伸、压缩时力学性能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和试样 试件尺寸(材料拉伸数据) 实验前材料截面I do(mm) 截面Ⅱ do(mm) 截面Ⅲ do(mm) 最小 直径do 最小横截 A (mm2) 原始标距长 度L (mm)低 铸 实验后 断口(颈缩)出最小直径d 1 (mm) 断口(颈 缩) 最小面积 A 1 断后标距长 度L 1 (mm) 低 铸 机械性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屈服载荷 P s (KN) 能最大载荷 P b (KN) 屈服极限ζ s (MP a )

强度极限ζ b (MP a ) 塑性指标延伸率δ%截面收缩率ψ% 材 料 低碳钢铸铁 拉 伸 图 P L P L 断 口 形 状 材料压缩数据 试件尺寸低碳钢铸铁 机 械 性 能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 直径d 0(mm) 屈服载荷 P s (KN) 最大载荷 P b (KN) 高度h 0(mm) 屈服极限ζ s (MP a ) 面积A (mm2) 强度极限ζ b (MP a )

材料低碳钢铸铁 压 缩 图 P L P L 断 口 形 状 思考讨论题 1.参考试验机绘出的拉伸图,分析从试件加力至断裂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相应于每一阶段的拉伸曲线的特点和物理意义是什么? 2.由拉伸实验测定的材料机械性能在工程上有何实用价值? 3.为什么铸铁试件压缩时沿450的方向破裂? 4.由低碳钢和铸铁拉伸与压缩的试验结果,归纳整理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力学 性能及破坏形式?

年月日学院(系)姓名 专业和班级组学号 实验名称扭转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和试样 试件尺寸 机 械 性 能实验纪录及计算结果低碳钢铸铁 材料低碳钢铸铁屈服扭矩T S (N.M) 直径 d 0(mm) 最大扭矩T b (N.M) 屈服扭转角0 截面积 A 0(mm) 最大扭转角0 屈服极限η s (Mp a ) 标距长度L0(mm) 强度极限η b (Mp a ) 材料低碳钢铸铁 断口 形状 思考题 1.试分析两种材料的破坏断口为何不同?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姓名:耿臻岑 学号:130875 指导老师:郭应征

实验一薄壁圆管弯扭组合应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用应变花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条件下一点处的主应力和主方向 2、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条件下的弯矩、扭矩和剪力等内力 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不同的桥路接线方法 4、初步了解在组合变形情况下测量某一内力对应应变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电阻应变仪YJ-28 2、薄壁圆管弯扭组合装置,见图1-1 本次实验以铝合金薄壁圆管EC为测试对象,圆管一段固定,另一端连接与之垂直的伸臂AC,通过旋转家里手柄将集中荷载施加在伸臂的另一端,由力传感器测出力的大小。荷载作用在伸臂外端,其作用点距圆通形心为b,圆通在荷载F 作用下发生弯扭组合变形。要测取圆筒上B截面(它到荷载F作用面距离为L)处各测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试样弹性模量E=72GPa,泊松比μ=0.33,详细尺寸如表1-1 图1-1 薄壁圆筒弯扭组合装置 表1-1 试样参数表 外径D(mm) 内径d(mm) b(mm) L(mm) 40 34 200 300 三、实验原理 1、确定主应力和主方向 平面应力状态下任一点的应力有三个未知数(主应力大小及方向)。应用电阻应变仪应变花可测的一点沿不同方向的三个应变值,如图1-2所示的三个方向已知的应变。根据这三个应变值可以计算出主应变的大小和方向。因而主应力的方向

也可确定(与主应变方向重合) ()( ) ()() 045450 4545 2 2 4545 1,2450 4504545 0045451122 2212 22 2 tan 2211x y xy E E εεεεεεγεεεεεεεεεεεαεεεσεμεμσεμεμ------==+-=-+= ± -+--= --=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图1-2 应变花示意图 图1-3 B 、D 点贴片位置示意图 2、测定弯矩 在靠近固定端的下表面D 上,粘一个与点B 相同的应变花,如图1-3所示。将B 点的应变片和D 点的应变片,采用双臂测量接线法(自补偿半桥接线法),得: ()()()00004422 64r T T r r E E E D d M D εεεεεεεσεπε=+--+=== -= 图1-4 测点A 贴片位置示意图 3、测定扭矩 当圆管受扭转时,A 点的应变片和C 点的应变片中45°和-45°都沿主应力方向,示意图如图1-4,但两点的主应力大小却不相同,由于圆管是薄壁结构,不能忽略由剪力产生的弯曲切应力。A 点的应变片扭转切应力与弯曲切应力的方向相

中国力学科技发展史及现状观察报告

中国力学科技发展史及现状观察报告 中国力学的滥觞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商代。商代音律发展十分良好,由此引申的力学概念五度协和音程也随之出现。后来中国古代提出“兼爱”“非攻”的墨子及其弟子解释力的概念与杠杆平衡。之后,力学发展一直是以民间工匠的智慧作为寄托,未能形成体系,只在《梦溪笔谈》、《天工开物》、《营造法式》等书籍中以经验总结的形式篆述。 1860年以来,随着中国近代的觉醒,力学在西方知识体系与思想的冲击下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京师同文馆首次开设有关力学的教程,而后各小学也纷纷引入,中国力学教育开始有了新的气象。1909年,冯如造出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1912年,罗忠忱回国,开创工程力学的教学,明年,理论力学课程开设。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一系列力学书籍,如《应用力学》(徐骥)、《水力学》(张含英)、《工程力学》(陆志鸿)等。在有力的教育改革下,茅以升、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李四光等一系列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力学泰斗们涌现出来,为我国近现代力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没有了战火摧残,力学科蓬勃发展。1951年,中国船舶模,型试验研究所在上海成立,5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力学研究室,同年,周培源设立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中国科学院于54年与56年分别成立土木建筑研究所和力学研究所。此后,中国土地上,各式样各级别的有关力学的学院、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如雨后春笋,一个个钻出地面。55年归国的钱学森及四、五十年代回国的物理学专家们为这些新近成立的单位注入的充满活力的血液。 改革开放后,各类力学报刊创立,如《力学与实践》、《空气动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爆炸与冲击》、《工程力学》、《实验力学》等。同时加强了国内国外有关力学的研究成果。1980年,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成立。81年,国际有限元会议在合肥召开。83年,中、日、美生物力学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回忆在北京召开。85年,首届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在上海召开。国际交流的加强,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力学发展。直至今日,力学的研究,制度,条文等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渐渐地走向成熟。07年“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地成功发射,及其他力学的成功应用都是无数人辛劳的结晶,值得后辈一直铭记。 当代力学分类更为细化,研究更加深入,应用更加广泛。但其中的诸多遗憾不足还有待后人不断探索。 材料力学是固体力学的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作为机械、土木、采矿、航空航天、石油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基础学科,是理工科院校有关专业的必学科目。1638年,伽利略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教材《两种新的科学》才使得材料力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后经过几代人艰苦努力,材料力学渐渐成长成熟。形成了一门系统学科。最初研究对象多为石头,木材等脆性较强的材质,受力变形较小,易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化材料等诸多高科技材料涌现,如何高效利用与处理这些材料,也成了材料力学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高等数学下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学号19013302 姓名 黄天宇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七: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 实验目的 1、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 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 间曲面图形的特点,以加强几何的直观性。 2、学会用Mathematica 绘制空间立体图形。 二、实验题目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做出由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图形: (1) x y x y x z =+--=2 222,1及xOy 平面; (2) 01,=-+=y x xy z 及.0=z 三、实验原理 空间曲面的绘制 作参数方程],[],,[,),(),() ,(max min max min v v v u u v u z z v u y y v u x x ∈∈? ?? ??===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 Mathematica 命令为: ParametricPlot3D[{x[u,v],y[u,v],z[u,v]},{u,umin,umax}, {v,vmin,vmax},选项] 四、程序设计及运行 (1)

(2)

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通过参数方程的方法做出的图形,可以比较完整的显示出空 间中的曲面和立体图形。 2、可以通过mathematica 软件作出多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使积分能够较直观的被观察。 3、从(1)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所围成的立体图形是球面和圆柱面所围成的立体空间。 4、从(2)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围成的立体图形的上面曲面的方程是xy z =,下底面的方程是z=0,右边的平面是01=-+y x 。 实验八 无穷级数与函数逼近 一、 实验目的 (1) 用Mathematica 显示级数部分和的变化趋势; (2) 展示Fourier 级数对周期函数的逼近情况; (3) 学会如何利用幂级数的部分和对函数进行逼近以及函数值的近似计算。 二、实验题目 (1)、观察级数 ∑ ∞ =1 ! n n n n 的部分和序列的变化趋势,并求和。 (2)、改变例2中m 及x 0的数值来求函数的幂级数及观察其幂级数逼近函数的情况 (3)、观察函数? ? ?<≤<≤--=ππx x x x f 0,10 ,)(展成的Fourier 级数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 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力与变形的关系。 2、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伸长率和截面收缩率 4、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 5、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6、了解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 2.电子式引伸计仪 3.游标卡尺 4.钢尺 三.实验原理 试件夹持在夹具上,点击试件保护键,消除夹持力,调节拉力作用线,使之能通过试件轴线,实现试件两端的轴向拉伸。 试件在开始拉伸之前,设置好保护限位圈,微机控制系统首先进入POWERTEST3.0界面。试件在拉伸过程中,POWERTEST3.0软件自动描绘出一条力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如图1—2,低碳钢在拉伸到屈服强度时,取下引伸计,试件继续拉伸,直至试件被拉断。 1 分为四个阶段―弹性、屈服、强化、颈—12a)低碳钢试件的拉伸曲线

(图缩四个阶段。比较简单,既没有明显的直线段,也没有—2b)铸 铁试件的拉伸曲线(图1屈服阶段,变形很小时试件就突然断裂,断 口与横截面重合,断口形貌粗较低,无明显塑性变形。与电子万能实验机联机的微型σb糙。抗拉强度和铸铁试件、最大载荷Fb电子计 算机自动给出低碳钢试件的屈服载荷Fs Fb。的最大载荷 l1,由下述公式取下试件测量试件断后最小直径d1和断后标距 A??lAFlFs????10b01%%?100????100?bs AAlA 0000,和断面收缩δσb、伸长率。可计算低碳钢的拉伸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ψ率;铸铁的抗拉强度由以下公式计算:低碳钢的弹 性模量E Fl?0?E l?A0相对应的变形增量。ΔΔl为与F为相等的加载等级,Δ式中F四、实验步骤 低碳钢拉伸试验步骤(1) 2 按照式样、设备的准备及测试工作,大致可以将低碳钢拉伸试验步骤归纳如下: do lo。在式样标距段的及标距首先,将式样标记标距点,测量式样直 径两端和中间3处测量式样直径,每处直径取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平均值,do。用扎规和钢板尺处直径的最小值取作试验的初始直径做好记录。3lo测量低碳钢式样的初始标距长度。接着,安装试件。按照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运行电子万能试验机程序, 并开启控制器电源。先将有力传感器的夹具夹住式样的一端,在微型电子计算机电子万能试验机应用软件界面中执行力清零;在移动横梁,使式样的另一端缓慢插入另型卡板中,锁紧夹头,进行保护从而消除

开题报告 (1500字)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 ( 论文题目:人物访谈的采访艺术姓名:陈付彬学号:2005010004 系别:体育新闻与管理系专业:指导教师:二零零九年四月 使用说明 一、本记录包括六部分:开题(第2-5页)、指导(第6-7页)、小结(第8页)、预审(第9页)、答辩(第10-11页)、标准(第12-14页)。 二、封面“编号”一栏,由系统一填写。 三、论文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开题报告和接受指导态度”占20%,由指导教师评分;“论文质量”占60%,由答辩小组评分;“论文报告答辩能力”占20%,由答辩小组评分。论文总评成绩由答辩小组计算,答辩委员会审核,论文成绩采用百分制。三部分评分标准见标准(一)、标准(二)、标准(三)。 四、第9页“审核教师意见”由系答辩委员会指定教师对开题、指导和论文基本结构进行审核,并就可否参加答辩提出意见。 五、第10页“成果处理意见”指是否推荐维系级、院级优秀毕业论文(由系答辩委员会填写)。“成果处理结果”由教务处填写。 六、本表流程 本表在开题和撰写过程中由学生持有,论文撰写结束将本表和论文一并先交给指导教师阅评,然后由审核教师审核,再交答辩小组阅评,答辩结束评定成绩后,交系答辩委员会审核,审核和成果处理后本表和论文交系存档。 图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流程 一、开题开题日期:2009 年4 月 5 日 6 二、指导 7 8 三、小结 9 四、预审 10 五、答辩 11 12 13 六、标准 标准(一)开题报告和接受指导态度评分标准

14标准(二)毕业论文质量评分标准 15标准(三)毕业论文报告和答辩能力评分标准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009届) 论文题目人物访谈的采访艺术 作者陈付彬 指导教师 学生所属系体育新闻与管理系 毕业专业新闻学 学号 2005010004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人物访谈的采访艺术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管理系陈付彬指导老师 摘要:目的人物访谈是新闻信息传播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败。好的人物访谈是记者职业素养的体现,本文重在探讨人物访谈的特点和技巧。方法以新闻采访中较常见的人物访谈为载体,以电视、广播、报纸等人物访谈为研究对象,并在访问与本研究相关新闻工作者的基础上,总结出人物访谈的特点以及访谈中的提问技巧。结果找出人物访谈中问题发生的根源,为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记者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结论以新闻记者和主持人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或失败的人物访谈为案例,对采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和纠正,意在引起新闻工作者的注意,使新闻采访沿着健康之路发展下去。同时,也丰富了新闻采访理论中关于采访艺术问题的研究。关键词:人物访谈;艺术;问题 an interview with art interview zhengzhou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ews and the management chen fubin instructor ding guixiang key words :interview; art;issue 1 前言 目前,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采访活动中出现了诸如访谈准备不足、不懂得访谈技巧等一系列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新闻工作者的充分重视。本文意在通过对电视、广播、报纸等人物访谈活动的整理分析,并在访问与本研究相关领域的新闻工作者的基础上,总结出人物访谈的特点以及访谈中的提问技巧,为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记者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电视、广播、报纸等人物访谈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在查阅电视等媒体中有关人物访谈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积累并提供翔实的史料来源和论据。 对比分析法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的基础上,对研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研究对象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专家访谈法通过访问与本研究相关领域的教师、记者等新闻工作者收集相关的信息。 3 人物访谈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人物访谈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题材和形式,是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通过记者的口头提

高聚物拉伸实验报告

高高聚物拉伸实验 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高聚物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高聚物拉伸变形特点,比较与低碳钢、铝合金、铸铁等变形的区别处。 2、 利用得到的数据,粗略计算橡胶的弹性模量E 、可测强度b σ、和伸长率δ,并利用得到的最大伸长量和原长相比较,了解其拉伸性能。 3、 进一步熟悉试验机、引伸计的使用,完善实验流程。 4、 深化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加强团队协作。 二、实验材料:电子万能试验机、橡胶材料、纸、笔。 三、实验人员安排 三、实验过程 1、 讨论实验方案,决定要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人员分工。 2、 领取试件,对试件进行原始数据测量。 3、 参数设置,检查无误后,实验开始。 4、 试验中认真观察。 5、 实验结束后卸载试件,保存数据并分析数据。 四、实验数据处理 ①:载荷位移曲线 我们测量的橡胶拉伸段为40mm ,但遗憾的是实验中橡胶从夹头中脱离出来,对实验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其最大位移量有超过350mm ,即使减掉橡胶在夹头中的位移,我们依然可以得到,橡胶的伸长率是惊人的。以橡胶伸长350mm 为准,则橡胶伸长率为:00350100%100%875%40 l l l δ-=?=?=.

伸长率大大超过了前面所做的低碳钢与铝合金的实验。而且所承受的载荷更小,那么我们可以推知橡胶的弹性模量必然很小。 ②:应力应变曲线(我们以位移量除以原长来近似应变量),则图示为: σ=27.3Mpa。 直观的,可以得到,实验结束时橡胶承受的最大应力为 b 同时我们可以得到近似的弹性模量E,其拟合图为: 由此图可得弹性模量E=2.45Mpa.此数值比低碳钢或者铸铁、铝合金等材料都小5个数量级左右,可见橡胶的变形量很大,可塑性极佳。 五、实验后的反思。 1、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答:实验中我们的试件从试验机上脱离,其原因是试件未夹紧。但是橡胶试件的表面本来就十分平整光滑,摩擦系数很小,单纯用夹头夹紧难度很大,

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院(系) __ __学号____姓名_ __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一 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2)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做出由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图形: (1) x y x y x z =+--=2222,1及xOy 平面; (2) 01,=-+=y x xy z 及.0=z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 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面图形的特点,以加强几何的直观性。 2、学会用Mathematica 绘制空间立体图形。 三、程序设计 空间曲面的绘制 作参数方程] ,[],,[,),(),(),(max min max min v v v u u v u z z v u y y v u x x ∈∈?????===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Mathematica 命令为: ParametricPlot3D[{x[u,v],y[u,v],z[u,v]},{u,umin,umax}, {v,vmin,vmax},选项] (1) (2)

四、程序运行结果 (1) (2) 五、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通过参数方程的方法做出的图形,可以比较完整的显示出空间中的曲面和立体图形。 2、可以通过mathematica 软件作出多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使积分能够较直观的被观察。 3、从(1)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所围成的立体图形是球面和圆柱面所围成的立体空间。 4、从(2)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围成的立体图形的上面曲面的方程是xy z =,下底面的方程是z=0,右边的平面是01=-+y x 。 实验一 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实验题目:(实验习题1-3) 观察二次曲面族kxy y x z ++=22的图形。特别注意确定k 的这样一些值,当k 经过这些值时,曲面从一种类型变成了另一种类型。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1. 学会利用Mathematica 软件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间曲线图形的特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力学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目录 一、拉伸实验 (2) 二、压缩实验 (4) 三、拉压弹性模量E测定实验 (6) 四、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实验 (8) 五、扭转破坏实验 (10) 六、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 (12) 七、弯扭组合变形时的主应力测定实验 (15) 八、压杆稳定实验 (18)

一、拉伸实验报告标准答案 实验目的: 见教材。 实验仪器 见教材。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例:(一)低碳钢试件 强度指标: P s =__22.1___KN 屈服应力 σs = P s /A __273.8___MP a P b =__33.2___KN 强度极限 σb = P b /A __411.3___MP a 塑性指标: 1L -L 100%L δ=?=伸长率 33.24 % 1 100%A A A ψ-=?=面积收缩率 68.40 % 低碳钢拉伸图:

(二)铸铁试件 强度指标: 最大载荷P b =__14.4___ KN 强度极限σ b = P b / A = _177.7__ M P a 问题讨论: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 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

郑州大学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及相关表格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毕业论文所用的方法和可行性分析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五、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论文题目 一、毕业论文进展情况(请在选择项上打“√”) 1. 文献查阅与资料总结:好______;较好______;一般______;差______。 2.是否按原定计划进程进行:是______;基本是______;否______。 3. 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及撰写初稿阶段工作的评语:好______;较好______;一般______;差______。 4.对学生工作态度的评价:认真______;一般______;不认真_______。 二、中期检查综合评价(请在选择项上打“√”) 好______;较好______;一般______;差______。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论文答辩提问记录 论文题目 答辩提问记录: 答辩小组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论文书面成绩评分表 (指导教师用表) 评价内容具体要求分值评分 资料调查能独立查阅文献并从事其调研;能正确翻译 外文资料;有收集信息的能力。10 信息处理与加工能提出较好的课题实施方案,能加工处理各 种信息、获取新知识。20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 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 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0 工作量及工作态度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 较大;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 务实。 20 论文 质量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 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 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 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 值。 20 创新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 破,或有独特见解。10 指导教师签名: 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分表 (答辩委员会用表) 评价内容具体要求分值评分 选题质量与指导教师条件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课题性质、难度、与份 量能满足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教学要求。指导教 师有科研背景,指导学生数适当。 15 查阅资料与翻译文献查阅文献有一定广泛性;翻译外文资料质量较好; 有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和自己见解。10 论文质量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 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 统一,编号齐全,书写(打印)格式规范,图表 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 50 资料完整性附件资料系统完整,编排装订有序。15 创新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10 答辩委员会委员签名:、、

郑州大学实验力学报告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郑州大学力学实验中心编制) 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年级:2012 班级: 1 姓名:周备堂 学号:20120690145 成绩:评阅老师:

目录 实验 1 应变计横向效应系数测定 实验 2 应变计灵敏系数测定和机械滞后 实验 3 薄壁圆管内力测定 实验 4 应变计的粘贴 实验 5 动态应变信号数据采集 实验 6 光弹性实验 实验7 实验8 实验9 实验10 实验11 实验12 ……… 1

实验 1 应变计横向效应系数测定 实验目的: 用等强度梁测定BX120-5AA、BZ120-5AA应变计横向效应系数H 实验设备: 等强度梁、应变计砝码 小组名单:周备堂朱全力陈恒啸 实验日期:2014年10月29 日 实验原理: 1、应变计的横向效应系数用来表征应变计横向效应的大小,定义为用同一单向应变分别作用于同一应变计的栅宽与栅长方向,前者与后者所得电阻变化率之比(百分数表示)称为应变计的横向效应系数,用H表示,即: H= ΔR h/R ΔR l/R ζ表示栅丝单位长度的电阻值,K L与Kt分别表示长度和宽度丝材的应变灵敏度,则经过推导可到: H= Bζt K t nLζL K L 2、如图粘贴应变计,则可推出: εd1= 1 1-μ0H (εL+HεB)εd2= 1 1-μ0H (εB+HεL) εL= 1-μ0H 1-H2(εd1-Hεd2)εB= 1-μ0H 1-H2(εd2-Hεd1) H= ε2+μ0ε1 ε1+μ0ε2 (本实验中μ0=0.3,R=120Ω,K=2.00) 原始记录: 纸基应变片分级加载三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2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评分标准 拉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σs、σb)和塑性指标(δ、ψ)。 2. 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3. 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P-ΔL曲线)。 4. 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设备(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游标卡尺精度0.02 mm 三、实验数据(2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 (4分) 0A P s s = σ =300MPa 左右 0 A P b b = σ =420MPa 左右 %10000 1?-= L L L δ =20~30%左右 %= 1000 1 0?-A A A ψ =60~75%左右 五、回答下列问题(2分,每题分) 1、画出(两种材料)试件破坏后的简图。 略 2、画出拉伸曲线图。 3、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低碳钢在拉伸时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而铸铁没有明显的这四个阶段。 4、材料和直径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其延伸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 延伸率是衡量材料塑性的指标,与构件的尺寸无关。 压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分)

1. 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 2. 观察铸铁在压缩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并分析原因。 二、实验设备 (1分) 机器型号名称电子万能试验机 (分) 测量尺寸的量具名称 游标卡尺 精度 0.02 mm (分) 三、实验数据(1分) 四、实验结果处理 (2分) A P b b = σ =740MPa 左右 五、回答下列思考题(3分) 1.画出(两种材料)实验前后的试件形状。 略 2. 绘出两种材料的压缩曲线。 略 3. 为什么在压缩实验时要加球形承垫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力与变形的关系。 2、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伸长率和截面收缩率 4、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 5、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6、了解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 2.电子式引伸计仪 3.游标卡尺 4.钢尺 三.实验原理 试件夹持在夹具上,点击试件保护键,消除夹持力,调节拉力作用线,使之能通过试件轴线,实现试件两端的轴向拉伸。 试件在开始拉伸之前,设置好保护限位圈,微机控制系统首先进入POWERTEST3.0界面。试件在拉伸过程中,POWERTEST3.0软件自动描绘出一条力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如图1—2,低碳钢在拉伸到屈服强度时,取下引伸计,试件继续拉伸,直至试件被拉断。

低碳钢试件的拉伸曲线(图1—2a)分为四个阶段―弹性、屈服、强化、颈缩四个阶段。 铸铁试件的拉伸曲线(图1—2b)比较简单,既没有明显的直线段,也没有屈服阶段,变形很小时试件就突然断裂,断口与横截面重合,断口形貌粗糙。抗拉强度σb 较低,无明显塑性变形。与电子万能实验机联机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自动给出低碳钢试件的屈服载荷Fs 、最大载荷Fb 和铸铁试件的最大载荷Fb 。 取下试件测量试件断后最小直径d1和断后标距 l1,由下述公式 A Fs s = σ A F b b = σ %1000 1?-= l l l δ %1000 1 0?-= A A A ψ 可计算低碳钢的拉伸屈服点σs 。、抗拉强度σb 、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铸铁的抗拉强度σb 。 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由以下公式计算: l A Fl E ??= 00 式中ΔF 为相等的加载等级,Δl 为与ΔF 相对应的变形增量。 四、实验步骤 (1)低碳钢拉伸试验步骤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开题报告模板.doc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怀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者照顾感 受的影响 姓名:××× 专业:护理学 学号: 导师:×××(职称) 研究方向:××× 年月

目录注:

怀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者照顾感受的影响 1研究背景一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居左,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英文输入状态下小圆点“.”(英文、半角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2.1”,“3.1.2”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编号与标题或文字间空一个汉字的间隙。段的文字空两个汉字起排,回行时顶格排。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四大特征。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内容:宋体,小四,居左; 1.1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者照顾感受的研究现状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居左 照顾感受是指照顾者由于为患者提供照顾活动而产生的各种体验和感觉,包括消极感受和积极感受两个部分…… 1.1.1 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者负担的研究现状 长期的照顾给照顾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国外Collins 等[8]认为照顾者总是面临着生理的、心理的和经济的负担…… 1.1.2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者积极感受的研究现状 随着人们脑卒中居家照顾者的深入了解,也有研究者发现照顾者在长期的照顾中会产生满意、自尊提高、感激等积极体验[31-33]。目前对于积极体验的概念并未达成共识…… 1.2怀旧治疗的研究现状 怀旧是思考或者告诉其他人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过去的经历,是一种情绪体验,具有储藏正性情绪、维持和提高自我的积极性…… 1.3小结 我国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者面临着沉重负担,但对其实施的干预尝试并没有凸显效果。以往研究的局限提示应全面深入的了解照顾者的照顾感受……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研究目的 (1)描述脑卒中患者居家照顾者负担、积极体验的现状; (2)分析居家照顾者积极体验的影响因素; (3)评价怀旧治疗对减轻居家照顾者负担、提高居家照顾者积极体验的效果。

高等数学(下册)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A(下册)实验报告 院(系): 学号:姓名: 实验一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作出由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 (1) 2 2 1Y X Z- - = , X Y X= +2 2 及 xOy 面 ·程序设计: -1, 1},Axe s2=ParametricPlot3D[{1/2*Cos[u]+1/2,1/2*Sin[u],v},{u,- s3=ParametricPlot3D[{u,v,0},{u,-1,1},{v,- DisplayFunction 程序运行结果: 实验二 实验名称:无穷级数与函数逼近 实验目的:观察的部分和序列的变化趋势,并求和

实验内容: (1)利用级数观察图形的敛散性 当n 从1~400时,输入语句如下: 运行后见下图,可以看出级数收敛,级数和大约为1.87985 (2先输入: 输出: 输出和输入相同,此时应该用近似值法。输入: 输出: 1.87985 结论:级数大约收敛于1.87985 实验三: 1. 改变例2中m 的值及的数值来求函数的幂级数及观察其幂级数逼近函数的情况

·程序设计: m 5; f x_:1 x^m;x0 1; g n_,x0_ :D f x, x, n .x x0; s n_,x_: Sum g k,x0/k x x0 ^k, k, 0, t Table s n, x, n, 20; p1 Plot Evaluate t ,x,1,2,3 2; p2 Plot 1 x ^m , x,1 2,3 2, PlotStyle RGBColor 0,0,1; Show p1,p2 ·程序运行结果 实验四 实验名称:最小二乘法 实验目的:测定某种刀具的磨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