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 细胞增殖、生物生殖和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714.50 KB
- 文档页数:62
细胞增殖高考重要知识点细胞增殖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遗传变异过程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将从细胞增殖的概念、类型、调控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细胞增殖的概念细胞增殖是指细胞通过分裂过程增加数量的现象。
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相当普遍,并且是生长和修复组织的基础。
细胞增殖通过细胞周期的紧密调控来进行,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二、细胞增殖的类型细胞增殖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常见方式,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等阶段;无丝分裂则是一种简化的分裂方式,常见于原核生物和一些较简单的真核生物。
三、细胞增殖的调控细胞增殖的调控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中核内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等与细胞黏附相关的信号对细胞增殖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细胞周期蛋白激酶和抑癌基因等分子也是细胞增殖调控的关键因素。
四、细胞增殖与人类健康细胞增殖的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癌症就是由于细胞增殖失控而导致的恶性肿瘤。
因此,对于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癌症的发生机理,而且对于癌症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细胞增殖的应用细胞增殖的知识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细胞增殖是构建组织和器官的基础;而在农业领域,细胞增殖的研究有助于改良作物,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于细胞增殖的研究逐渐深入。
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培养和高通量技术等手段,研究者们能够更加精确地了解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这些研究成果为人们探索细胞增殖背后的奥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细胞增殖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理解细胞增殖的概念、类型、调控机制以及与人类健康和应用相关的内容,对于认识生命的发展和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细胞增殖领域将会迎来更多新的突破和发展。
高中生物必修2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总结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2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2细胞的增殖知识点意义: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过程:核延长→核缢裂→二子核质缢裂→两个细胞特点: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但DNA仍然要复制) 实例:蛙的红细胞分裂间期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
两阶段分裂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纺锤丝牵引两组染色体向两极称移动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纺锤体解体消失核膜重新形成,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相同点: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不同点前期:纺锤体的来源不同末期:一个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的方式不同意义: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后精确地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亲、子代间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只有特定的生殖器官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
减数分裂的概念1.概念: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2.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表现在:①从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②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
③从发生减数分裂的部位来看:是特定生物(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动物体一般在精巢或卵巢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如动物的性原细胞)减数分裂。
④从发生的时期来看:在性成熟以后,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
含量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 一切生命现象的规律根基于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认识3 4四、合作探究1. 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
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来自G1期的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复制B.融合细胞DNA 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2. 一个蜂群中生活着蜂王(一只)、雄蜂(少数)和工蜂(多数)。
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2N=32)发育而成的,而未受精的卵则发育成雄蜂。
(1)蜂王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有______个四分体。
雄蜂产生的精子中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2)如图横坐标A 、B 、C 、D 表示蜂王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中的a 、b 、c 、d 表示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相对数量变化。
根据a 、b 、c 、d在不同时期的相对数量变化规律判断,a 、b 、c 、d 分别指什么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变化: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3)B →C 表示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同样的图示在下图的坐标上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的a 、b 、c 、d 四种结构或物质的数量表示出来。
五、能力提升 1.若动物的精原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下列各精子中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 A .AB′和A′B B .AB 和AB′ C .AB 和A′B D .A′B 和A′B′ 2.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右图所示。
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 .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C .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 .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3.如下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正常培养中,某时刻所测得的不同 DNA 含量的细胞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专题06 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细胞的增殖: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
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
2.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例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细胞分裂结束后不再进行分裂,它们就没有细胞周期B.细胞从上一次分裂期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期之前为一个细胞周期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的时间一定比分裂间期的时间短D.只有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3.细胞增殖的意义: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4.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1)间期:完成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3)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4)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随机均匀分配到细胞两极。
(5)末期: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核膜和核仁出现。
5.有丝分裂的意义(1)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 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例2:关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异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活动不同B.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C.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方式相同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例3: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a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B.动物细胞中,只有在b~d段含有2组中心粒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数为1∶2∶2D.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重温考纲]1。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Ⅱ).2。
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3。
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4.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5。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6.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7.细胞的分化(Ⅱ).8。
细胞的全能性(Ⅱ)。
9.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10。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核心考点1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1.理清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1)甲:A→B→C→A。
(2)乙:a+b或c+d。
(3)丙:a+b+c+d+e。
提醒(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2)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3)细胞周期必须是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不能颠倒,且分裂间期远远长于分裂期.(4)秋水仙素或低温都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2.理清有丝分裂过程中几种结构的变化(1)纺锤体的变化:前期形成,末期解体。
(2)核膜、核仁的变化:前期解体,末期重建。
(3)染色体行为变化3.理清中心体复制、分开与中心粒的数量关系(1)复制:在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复制在间期完成.(2)分开:前期移向细胞两极.(3)数量关系:复制前每个中心体包含2个中心粒;复制后成为2个中心体、4个中心粒.提醒(1)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赤道板是虚拟的平面。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3)着丝点分裂是本身行为,不是纺锤丝牵引拉开的.(4)染色单体数目在分裂间期形成,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为0。
设计1围绕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考查理解能力1.实验室培养了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测得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细胞中丙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B.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数量最少的是丁C.不同温度下培养以上四种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D.正常情况下四种细胞在分裂间期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答案C解析图中是测得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四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法比较,无法确定分裂间期长短和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的数目,A、B项错误;细胞分裂受到温度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C 项正确;细胞在分裂后期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D项错误。
整合训练(五)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全员必做题1.[2022·湖北模拟预测]观察某二倍体生物精巢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部分初级精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互换,结果如图所示。
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染色体的变化不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B.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Dd,则能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精子C.若图中非等位基因进行重新组合,则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发生图中变化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的比值不变2.[2022·安徽省合肥市高三阶段测试]图1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细胞周期中RNA相对含量的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两基因发生转录时,模板链都与DNA聚合酶发生结合B.图2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转运氨基酸的RNA增多C.图2中分裂期RNA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D.图1中的核孔是细胞中各种大分子进出以及信息交流的通道3.[2022·天津市一中高三月考]在动物细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着丝粒位置存有一种SGO蛋白,主要保护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粘连在一起的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该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破坏,从而保证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与分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分裂间期,SGO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并经核孔进入细胞核B.SGO蛋白作用失常,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子细胞C.SGO蛋白失活、粘连蛋白水解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D.粘连蛋白被完全水解的同时,不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4.[2022·辽宁省渤海大学附中高三月考]研究发现,Cyclin B3(蛋白)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当Cyclin B3缺失时雌性小鼠不能产生后代(个体)。
为揭示Cyclin B3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对Cyclin B3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对比,并绘制了下图。
据此推测Cyclin B3的功能是( )A.促进纺锤体的形成B.促进DNA的复制C.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促进着丝粒的分裂5.[2022·辽宁省铁岭市高三二次考试]图①~④表示人类精子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
立志宜思真品格、发展须尽苦功夫 ---六盘水市2021年高考二轮(生物)复习备考心得体会六盘水市第十中学:袁玉海2021年3月14日,在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参加了六盘水市2021年高考二轮复习备考生物学科培训。
怀揣着一份憧憬、一份向往,聆听了两位专家的培训,收获了很多学科知识及高效备考方法。
现将个人提炼后的心得总结如下:第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立足于基础,扫清学生的知识盲点,强化主干知识,巩固已有知识及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形成一定的规范解题方法,从中训练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效果。
第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关键。
一、课堂上督促学生强化陈述性知识的策略1.创设问题情景,激活有关陈述性知识在专题复习课或试卷评讲课中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活原有知识。
教师只有经过这些思考,对知识进行深加工落实到课堂上,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有收获。
2.考点清单化,限时完成重要陈述性语句对生物学的学习来说,仅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
高考的问题背景是新的,但其落脚点一般是在课本上。
只有牢固记忆基础知识才能做到应用自如。
生物学有更多的需要记忆的知识。
要特别注意记牢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的结论。
这些知识既是解题时思维的工具也是表达的形式。
就生物应考而言,背不是万能,但不背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清单,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主干知识,按考试大纲逐一进行整理,让学生在课堂限时完成。
使学生大部分回归教材考点,将书读薄,正如新授课时设置教学学案一样。
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复习效率,教学中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穿珠结网,构建网络在复习过程中,理解和记住知识结论是必要的,但这些知识如果不纳入到相应的认知结构中去,那么学生获得的只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缺少应用价值的。
高三第二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鲜重中各元素含量O最多、干重中C最多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淀粉碘液混合蓝色2.14.3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2.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向上:根—→茎—→叶 ①植物细胞与土壤溶液之间构成 ②每两个植物细胞之间构成2.14.5植物体内水分的利用和散失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脂溶性小分子,O 2 ,CO 2 酒精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TP ) 离子、氨基酸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 TP )①根持续吸水的动力 ②物质运输的载体 ③降低叶片温度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8、能自我分裂增殖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有,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壁 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无其他) 核膜(双层膜) 细胞核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拟核中不形成染色体。
2.2酶的特性:高效性(实验: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专一性(实验验证)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PH )酶催化反应的进行只是缩短了反应的时间,并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 酶的催化效率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2.3生物体内ATP 的来源2.4生物体内ATP 的去向核孔:数量和大小与细胞的代谢速率有关 核仁:与rRNA 及核糖体的合成有关 染色质: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遗传信息的载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细胞分裂 矿质元素吸收 新物质合成 植株的生长 植物第二单元生物的新陈代谢2.2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2.25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利用情况注: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值为分解为乳酸时的值。
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大专题讲座 (上)第一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工程)第二讲生物的新陈代谢(酶、ATP 、植物代谢、动物代谢、微生物及发酵工程)第三讲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稳态及调节、免疫)第四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生物的个体发育)第一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工程)【命题趋向】一、直击考点[能力点]Ⅰ.理解能力要求:由于该部分知识涉及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极易命制跨学科综合题。
命题既考查生化知识,又考查空间结构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部分数学运算能力。
不同有机物的特有元素和共有元素及代谢产物间的关系;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吸收、运输及应用。
Ⅱ. 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掌握“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的原理、生物材料的选择、相关药品的使用、实验步骤和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合理改进措施等。
同时,能将学习的实验原理进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及分析。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关的知识。
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本专题的内容。
能对与本专题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进行分析、讨论。
[高考热点]本专题在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有:细胞的化学成分;物质出入生物膜的方式及其原理;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特别是细胞生物膜系统及其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分裂、分化、癌变和衰老;动植物细胞工程、方法、步骤、特点,尤其是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二、命题方向和应试策略Ⅰ.以探究性实验为题型考查此部分知识。
如探究细胞中某元素或化合物在胞中的存在形式、重要功能、在细胞中的吸收、运输及应用。
高考生物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总结高考生物中生殖和发育是重要知识点,以下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请大家认真阅读。
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1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11.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12.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
人教版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必修1《细胞增殖》精品教案1、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和术语的理解;2、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数量、与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可遗传变异、与DNA 复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诱导启发、讨论交流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生提前完成课前回顾区的任务通过课前回顾区布置的任务,让学生在自我回顾的基础上完成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具体图像以及各时期的特点比较。
同时,教师在课前学生完成此部分后下发答案,通过学生的自我核对准确掌握相关知识。
学生结合课前回顾区中的本专题知识网络,继续寻找自己知识的漏洞和疑惑,写在学案上,方便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展开教学。
二、展示“考纲要求”及“热点提示”通过“考纲要求”的展示,明确高考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清楚的知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形成明晰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热点提示”给学生指明高考有关此部分知识的命题方向,使学生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三、考点突破1、突破考点一: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和术语的理解。
此部分的教学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请学生尝试绘制“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的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动物的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分别是什么样的?”通过学生的绘制的图像,教师让学生充分暴露知识掌握上的漏洞,针对漏洞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纠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结合学生在课前预习区绘图过程中不规范的情况,强调图像中“着丝点”、“纺锤体”、“中心体”的画法,规范学生的绘图。
在最后总结学生绘图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DNA”、“染色体数目变异”等与细胞增殖有关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板书:突破考点一: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和术语的理解。
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DNA、染色体数目变异此部分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在学生充分掌握了以上重要概念和术语以及识图的基础纸上,通过例1帮助学生巩固、提升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