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83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课后习题前五章答案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任何教育,只有通过培养人才能服务社会。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学校生活的中心,就不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其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何异同?

(1)原始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而现代教育已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古代学校出现并逐渐发展;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其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和任用上。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现代学校的教育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与生产劳动联系紧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4、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在这种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普及保证所有人都能享有学校教育,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进一步规定了教育作为基本人权和生存权,强调和保证了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日益凸显,人的主体性地位逐渐提高、人的创造性和自觉性提高,人的地位和价值也将提升。第二章

1、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怎样适应了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答: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指人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人,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1)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遵循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不平衡性,其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3)阶段性,此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4)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挥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5)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是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再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完整和完善的人。2、人的潜能有何教育意义?教育如何开发人的潜能?

答:人由于是未完成的动物,儿童由于是未成熟的状态,所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这种潜能保证了儿童具有可塑性,具有学习众多文化知识的可能性、发展和完善自我智慧和能力、进行发明和创造的可能性。这为教育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和教育存在的必要性。3、请联系实际谈谈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发展的发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社会环境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现实源泉,在环境的影响下,儿童发展身心、获得生活经验、获得语言和知识的能力,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2)环境的给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儿童只能在给定的环境中生活,无法抗拒或摆脱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活和发展。但环境起到多大作用,取决于个人对环境的态度和选择,只有引起他兴趣的环境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3)环境对人的影响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还能选择和改造环境。环境的给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人的各种可能的发展。4、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1)教育是有明确目的地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2)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3)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4)警惕“学校消亡论”、“教师取消论”和“教育万能论。第三章

1、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两者的关系?

答:教育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传统、人口、经济政治制度等的制约。

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表现为: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

由于教育具有双性,所以在分析教育问题时一方面要考虑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的制约,要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状况,不可超越。

另一方面也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不能将教育视为政治、经济的附庸,不能用经济、政治的方法取代教育特有的方法。所以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2、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这种功能?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积极作用?

答: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1)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主要体现在教育培养人、传递新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政治革新等方面。

2)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教育具有双重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即预期达成的目标)往往是通过教育引起社会变迁的意义上加以设计的;同时教育还具有隐性功能(即在未被预计的情况下,在完成显性功能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功能),后者正是导致其他社会变迁的条件。同时,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还意味着,教育在引起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功能有限性”,教育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有其他相应的条件和环境。

3、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领域、职业岗位等转换、调动,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抱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