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 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 “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 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 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 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 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 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 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 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
20岁时,华罗庚以一0年熊庆来在清华大学当数学系主任时,从学术 杂志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 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让只有 初中文化程度的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 ,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 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后, 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
16
“在科学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 子。”
“在科学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强烈反差 的人格构造,展现出一系列耐人寻味而又充满浓郁 生活气息的美学风采。枯燥的数学,被陈景润点化 为繁星璀璨的天空、万木葱茏的大地;而这位数学 家的故事,同样令人荡气回肠,百感交集。
他的经历比传奇更曲折。 他的性格比小说更鲜明。 他的气质如南方的榕树。 他的品格是北方的桦林。
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 《组合数学》等著作。
.
14
事迹: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一位屈居于六平方米 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 ,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 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 是一步之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