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应急救援中的水域救援与搜救要点水域救援与搜救在综合应急救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水域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如溺水、船只翻沉等,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域救援与搜救能力,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综合应急救援中水域救援与搜救的要点和技巧,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水域救援与搜救的背景和重要性水域救援与搜救是指在水上发生的各类事故中,进行救援和搜救工作的专业技术活动。
由于水域环境的复杂性,水上事故的发生常常带有较大的突发性和危险性。
正确的水域救援与搜救工作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综合应急救援体系中,水域救援与搜救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域救援与搜救的基本原则水域救援与搜救的基本原则包括迅速处置、安全为先、科学合理和精细化。
迅速处置意味着一旦发生水域事故,必须迅速调动救援人员和装备,以争取最大限度地挽救被困人员的生命。
安全为先要求在救援过程中,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科学合理指在救援中要依据相关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指导,合理安排救援措施。
精细化强调救援行动要精确到每个环节,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救援成功率。
三、水域救援与搜救的要点和技巧1. 快速反应和调度水域事故的发生时常急于求助,因此,救援人员需要快速反应和调度。
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集结救援人员,调动各种必要的救援装备和工具,并确定合理的救援路线和方案。
同时,需要迅速与地方应急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联络,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配合。
2. 安全救援和自救互救在水域救援与搜救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救援人员必须确保自身安全,才能更好地完成救援任务。
在救援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周围的救援资源,实施自救互救策略,共同应对突发情况。
同时,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救生衣、使用救生圈等,确保救援人员和被救援人员的安全。
3. 救援技巧和工具运用水域救援与搜救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救援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灵活运用救援工具和装备。
⽔上救援及救⽣⽅法⼤全(附图详解)⽔上救援及救⽣⽅法⽔上救⽣:是指⼈们在⽔上活动时发⽣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
它是保障游泳者安全的⼀项重要措施⽔上救⽣⼯作是⼀项“拯溺救难”的⾼尚⼯作。
贯彻:“以防为主,以救为辅,防救结合,有备⽆患”的精神.健全组织,重视安全教育以防⽌游泳事故发⽣,不仅对保证游泳者安全有重⼤意义,⽽且对开展“全民健⾝”有重要意义。
游泳救⽣法的应⽤与操作(⼀)溺⽔事故的原因与⾃我保护1、溺⽔事故的原因(1)技术因素(2)⽣理病理因素(3)环境因素(4)伤害因素(5)缺乏知识因素(6)⼼理因素(7)组织管理因素(1)技术因素指不会游泳或刚学会游泳但技术掌握尚不熟练,以⾄体⼒不⽀,或受⼈冲撞,跳⽔失败等情况下导致溺⽔.(2)⽣理、病理因素指体⼒不⽀,饱⾷、饥饿,酒后以及⼼脏病、⾼⾎压、低⾎糖、中暑、抽筋、精神病(含癫痫病者)等导致溺⽔;(3)环境因素对游泳环境不熟悉导致溺⽔(4)伤害因素违反游泳池规定(潜⽔、浅⽔区跳⽔等)导致溺⽔。
(5)缺乏知识因素⽐如:处理抽筋、呛⽔、救护等知识6)⼼理原因指怕⽔,⼼情紧,⼀旦遇到意外时,就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硬等导致溺⽔;(7)组织管理因素游泳池组织管理不当,(救⽣员配备不够,场地不符合要求等因素(⼆)救⽣员对⽔⾯现场的观察⽅法“观察”俗称“看⽔”,即观察⽔⾯情况、分析事故性质、判断急救措施,是救⽣⼯作“以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整个救⽣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环。
其⽅法如下:1.救⽣⼈员必须思想⾼度集中,认真负责地、不间断地扫视(或环视)⽔域。
必须定⼈、定点划分观察区域,做到“突出重点(主责区)、照顾全⾯(交叉观察,互相补漏)”。
2.观察⽅法上(在扫视⽔域时)必须掌握“池⾯与池底、池⾯与岸边、点与⾯”三个结合。
3.观察时,既要看清池⾯上有可能溺⽔的游泳者,⼜必须看清⽔⾯下和池底有⽆溺⽔者。
4.在扫视池边⽔域时,既要看清池边⽔域有⽆溺⽔苗⼦,⼜要观察池岸上有⽆⽆⼈看管的幼⼉和脸⾊苍⽩、呆坐及坐岸边的游泳者。
水上运动中的紧急救援措施紧急救援是水上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水上运动活动中,意外事件很难完全避免,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并掌握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以确保参与者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上运动紧急救援措施,并详细阐述每种措施的实施步骤。
一、深水救援深水救援是指在水面以上深度超过头顶的水域进行的救援行动。
这种救援措施适用于游泳、跳水和潜水等水上运动项目。
在进行深水救援时,应注意以下步骤:1. 迅速反应:一旦发现有人遇险,应立即做出反应。
不要犹豫,因为每一秒都可能对受困者的生命造成重大威胁。
2. 寻找适当的救援设备:在进行深水救援之前,确保自己拥有适当的救援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或救生艇等。
这些设备将帮助你在救援过程中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安全保障。
3. 使用救援设备:迅速接近受困者并向其提供救援设备。
救生圈是常见的救援设备之一,它能帮助受困者保持浮力。
将救生圈扔向受困者,并指导他们穿戴或抓住圈子。
4. 保持冷静并寻求外部帮助:在救援受困者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是非常重要的。
尽快寻求外部帮助或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救援。
二、浅水救援浅水救援是指在水面以下深度不超过头顶的水域进行的救援行动。
这适用于浅水游泳和沙滩运动等水上活动。
以下是浅水救援的基本步骤:1. 快速响应:发现有人遇险后,立即做出反应。
提醒周围的人注意,并寻求其他人员的支援。
2. 谨慎接近:小心接近受困者,并尽可能避免自身陷入危险。
走到离受困者近但仍然安全的位置时,停下来进行下一步行动。
3. 伸出救援设备:使用救生圈或扑克牌等合适的救援设备,将其伸向受困者。
教会受困者在抓住设备后如何保持浮动。
4. 移出水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受困者从危险水域移出。
可采用坐船或步行等方法,让受困者远离危险区域。
三、船上紧急救援船上紧急救援是在船上进行的救援行动,适用于帆船、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
在执行船上紧急救援时,应注意以下步骤:1. 寻求外部帮助:发生紧急情况时,尽可能与附近的船只或海岸进行联系,告知他们你的位置和状况,以获得更多的支援。
溺水的救生方法及溺水者的急救户外运动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加强安全意识,如何避免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意外事故后如何自救和救人就是我们应该着重讨论和强调的。
户外活动中无论是登山、朔溪、漂流还是速降、定向等,都经常会遇到江河湖海。
因此溺水是户外运动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事故。
水上救生一、水中自救法首先要保持镇静,看清方向,呼吸协调,保持体内最大肺活量。
不可手脚乱蹬拼命挣扎,这样只能使体力过早耗尽、身体加速下沉。
正确方法是:1.立泳:踩水和韵律呼吸,最基本实用的自救方法。
在水中溺水后第一反应就是踩水,从而得到休息并使自己镇静下来;2.水母漂:有两种姿势,一种为双手下垂,另一种为双手抱膝,吸足气,全身放松,不做无畏动作,使背部露出水面如龟状,漂浮一段时间再抬头吸气,如此持续动作,可以在水面上漂浮以待救援;3.仰漂:摒住呼吸,头向后仰,放松肢体,双手向两边摆成大字形。
因为肺脏就象一个大气囊,摒气后人的比重比水轻,所以人体在水中经过一段下落后会自然上浮.当你感觉开始上浮时,应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
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你的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可进行呼吸和呼救.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做到吸、摒、吐三个动作动作协调而缓慢,以防呛水。
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4.水中浮具制作:当着衣掉入水中且离岸很远,应把衣服脱掉以便游泳。
顺序:先作水母状、解开鞋带脱去鞋子、再脱去长裤、最后脱上衣。
并把衣服捆扎结实做成浮具:长裤在水中浸湿,扎紧裤管充气后再扎紧裤腰;5.利用漂浮物求生:水上漂浮物很多,如防水背包、密封袋、球类、防潮垫、充气枕、空水壶等都可以加以利用漂浮求生;6.抽筋的自解:若游泳时发生抽筋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在浅水区或离岸较近时应立即上岸,擦干身体及时保暖;在深水区或离岸较远时,应一面呼救,一面采取解痉措施自救。
1)脚趾抽筋:将腿屈曲,向抽筋反方向用力将足趾反复拉开,扳直;2)脚掌抽筋:迅速用手扳起脚尖,使足背屈,另一手用力按揉脚掌抽筋部位;3)小腿抽筋:最常见,缓解方法也较多,这里介绍其中一种手法:先吸一口气,仰浮在水面上,用抽筋腿对侧之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并将其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另一手掌压在抽筋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促使抽筋缓解,也可以将足跟向前用力蹬直,同时用一手握住抽筋腿的拇趾并朝足背方向扳拉,另一手轻轻按揉抽筋的小腿肌肉;4)大腿抽筋:仰卧并立即举起抽筋之腿,使其与身体成直角,然后双手抱住小腿,用力屈膝,使抽筋大腿贴在胸部,再以手按揉大腿抽筋处肌肉,并将腿慢慢向前伸直,抽筋即可缓解;5)手掌抽筋:用一手掌将抽筋的手掌用力向下按压,并做振颤动作,直至缓解为止;6)手指抽筋:将手指用力握成拳头,然后再用力将五指伸直,快速连续几次,直到缓解为止;7)上臂抽筋:将抽筋手握拳,并尽量屈肘关节,然后用力伸直,反复数次,直到缓解;8)腹肌抽筋:较少见,但危险性极大,应立即呼救,做收腹挺胸动作,并赶快上岸,并仰卧位,昼伸直躯干;凡抽筋通过以上方法仍不能缓解者,应一面呼救,一面用健肢作打水动作游到岸边,上岸后及时擦干身体穿衣保暖再进行按摩处理。
水上救生技巧水上救护主要包括自我救护、间接救护和直接救护三种救护形式。
应提倡游泳者自我救护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救护意识的增强。
(一)自我救护自我救护是指水中遇到意外险情而进行的自我保护措施。
1.抽筋在水中自我解救抽筋部位的方法,主要是拉长抽筋的肌肉,使收缩的肌肉松弛并伸展。
常发生的部位有大腿、小腿、手指、脚趾、腹肌抽筋,自救通常采用如下方法:(1)大腿小腿或脚趾抽筋保持镇静,先吸一口气仰浮在水面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同时用力拉向身体,并用同侧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2)手指抽筋将手握拳,随后用力张开,反复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3)胃部抽筋先吸口气,仰浮水中,迅速弯曲两大腿,向胸部靠近,双手抱膝,随即向前伸直,要保持身体平衡,动作要自然。
2.被长藤植物缠住可采取仰卧姿势进行解脱,再从原路游出。
3.被旋涡吸住可平卧水面,从旋涡外沿全速游出。
4.头晕游泳时产生头晕的原因有初学游泳者,下水后心跳加快,头晕眼花,耳道进水,血液重新分配和空腹游泳。
出现头晕现象后要镇静,要坚持锻炼,逐渐熟悉水性,下水前应适当补充能量,这样就可以克服头晕现象。
5.呛水呛水是水从鼻孔或口腔吸人呼吸道,很危险,呛水时,应保持镇定,在水中多练呼吸动作。
6.耳中进水在水中可用吸引法。
将头偏向有水一侧,用手掌紧压有水的耳朵,闭气,快速提起手掌,反复几次即可3也可在岸上将头偏向有水一侧,手扯耳朵,原地单足连跳几次即可。
(二)间接救护间接救护是救护者利用救生器材,对较清醒的溺水者施行救护的一种技术。
救生器材包括救生圈、竹竿、木板、轮胎、泡沫块、绳子等。
1.救生圈最好在救生圈上系好绳子,当发现溺水者时,可将救生圈掷给溺水者,溺水者得到救生圈后,将他拖到岸边。
4.头晕游泳时产生头晕的原因有初学游泳者,下水后心跳加快,头晕眼花,耳道进水,血液重新分配和空腹游泳。
出现头晕现象后要镇静,要坚持锻炼,逐渐熟悉水性,下水前应适当补充能量,这样就可以克服头晕现象。
水上救援方法及急救方法步骤一、间接赴救二、直接赴救三、急救方法间接赴救也叫池岸赴救,是指在岸边利用水域现有的救生器材(如救生圈、救生杆、绳子等),对较清醒的溺水者施救的一种救生技术。
1、救生圈救生圈是常用的救生器材之一。
为了救助距离池岸较远的溺水者,救生圈上可系一条绳子。
事先应整理好绳子,将救生圈扔向溺水者时,应用手握紧或用脚踩住绳子的另一端。
溺水者抓住救生圈后,将其拖至池边救起。
(如在自然水域,应注意观察风向和水流的流向,将救生圈抛到溺水者的上游。
) 2、其他救生物在情况紧急,没有上述救生物品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情况利用一些其他物品如:长棍、绳子、球等等,但应以抓紧时间不伤害溺水者为前提。
直接赴救也叫水中赴救,是在没有或无法利用救生器具拯救溺水者,或溺水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使用救生器具时采用的赴救技术。
水中赴救的技术比较复杂,对施救者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利用救生器材实施间接赴救,以保护施救者自身的安全。
直接赴救可分为:入水前观察、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等过程。
入水前观察如果发现溺水者时,迅速扫视水域,判断溺水者与自己的距离。
在自然水域还要注意:水流方向、水面宽窄、水底性质等因素。
本着尽快接近溺水者的原则,迅速选择好入水地点。
(非常重要)入水如果在自己熟悉的游泳池或水域、确定下水地点水较深时,可以采用头先入水的动作,这种入水动作速度比较快。
如果在不熟悉的水域,为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应采用脚入水的方式,如跨步式入水或蛙腿式入水,等等入水方式。
接近施救者入水后应尽快接近靠拢溺水者,并做好控制和拖带溺水者的准备。
游进溺水者时一般采用抬头爬泳技术或抬头蛙泳技术,以便观察溺水者情况。
在接近时,施救者应与溺水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接近后尽可能从溺水者的背后做动作,以确保*自身安全*。
1、背面接近一般情况下都应该采用背面接近。
施救者在溺水者后面 1 米处停住,一手托腋下,使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另一手夹胸做好拖带准备。
船只人员落水的应急救助措施在广阔的水域上,船只航行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种意外情况,人员落水就是其中极为危险的一种。
当这种紧急情况发生时,迅速而有效的应急救助措施至关重要,这关系到落水人员的生命安全。
以下将详细介绍船只人员落水后的应急救助措施。
一、立即发出警报一旦发现有人员落水,船上人员应立即发出警报。
警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船上的警铃、汽笛或者其他规定的信号装置。
同时,大声呼喊“有人落水”,让全船人员迅速知晓情况。
二、确定落水位置尽快确定落水人员的位置是救援的关键。
可以通过目击者的指认、观察落水时的水花和波纹、以及借助船上的监控设备等方式来判断。
如果条件允许,使用雷达、AIS 等导航设备也能辅助确定落水者的大致方位。
三、采取紧急停船措施在确认人员落水后,船长应立即下令采取紧急停船措施。
这可能包括全速倒车、抛锚等操作,以减少船只与落水者之间的距离,避免船只远离落水者。
四、投放救生设备迅速投放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筏等。
救生圈应带有自亮浮灯和烟雾信号,以便在夜间或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能够被落水者发现。
救生衣应保证数量充足,并且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
如果情况允许,应尽快放下救生筏,并使其朝着落水者的方向漂去。
五、组织救援力量船上应立即组织救援力量,包括熟悉水性的船员和具备急救知识的人员。
救援人员应穿戴好救生设备,准备下水救援。
在下水前,要确保自身的安全,系好安全绳,与船上保持联系。
六、实施水上救援如果落水者距离船只较近,救援人员可以使用带钩的杆子或者绳索将其拉回船上。
如果距离较远,救援人员应下水游向落水者,但要注意水流和风浪的影响,采取正确的游泳姿势和方法。
在接近落水者时,要从其背后接近,避免被落水者惊慌中抓住而影响救援。
七、进行医疗急救将落水者救上船后,应立即进行医疗急救。
首先要检查其呼吸和心跳是否正常,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同时,要对落水者进行保暖,去除其湿衣服,用毛毯等保暖物品包裹。
水上施工事故紧急救援措施水上施工事故是指在水上进行的建设、维护、修复等工程项目中发生的事故。
由于水上环境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工作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紧急救援措施。
以下是水上施工事故紧急救援措施的主要内容。
一、事故报警和指挥2.事故指挥:紧急救援指挥部应及时成立,由专业的救援队伍或相关部门负责指挥救援行动,协调各项救援资源。
二、切断危险源和自救1.切断电源:如发生电气事故,应立即切断相关电源,避免电流伤害。
2.关闭水阀:如发生水管破裂等事故,应尽快找到相应的水阀,关闭水源,避免水的继续泄漏。
3.自救逃生:事故发生时,施工人员应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如穿戴好救生衣,逃往安全区域。
三、组织救援力量1.救援队伍:指挥部应快速调集专业的救援队伍,包括潜水员、救生员等,以便进行水下救援或水面救护。
四、开展现场救援行动1.安全防护:救援人员应先确认现场的安全状况,戴上相关的安全防护装备,准备进入危险区域。
2.救生设备:根据事故情况,准备好必要的救生设备,如救生艇、浮筒等,以便在救援中使用。
3.救援行动:根据事故的不同,并结合专业救援知识,有针对性地展开救援行动,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
五、伤员救治和后续处理1.伤员救治:施工现场应设立临时医疗点,将受伤的人员及时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2.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找出事故的主要责任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措施到位,预防再次事故的发生。
六、事故记录与总结1.事故记录:救援指挥部应对整个救援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救援人员的行动、伤者的状况、救援设备的使用情况等。
2.事故总结:事故处理完毕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总结,分析事故的原因和救援工作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和提升救援能力。
以上是水上施工事故紧急救援措施的一般内容,具体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海上遇险自救方法措施与步骤组图海上遇险自救海上的生存状况或许比其他环境中显得更为恶劣,要求最为苛刻。
飞机与船舶一般都携带救生设备,但在深海之中,即使进入救生筏也困难重重。
一旦救急用的食品与淡水储备告罄,等待额外的救助度日无异于束手待毙。
因此,必须利用各种可能途径,从茫茫大海中获取食物与淡水,尽可能长地维持自己的生命。
不是所有的鱼类都可以食用,捕获某些鱼类本身就存在危险。
通常鲨鱼的攻击性被人为夸大了,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合理的行动是躲避或者吓住它们。
在地势险峻,风急浪涌的海滨登陆也充满危险。
为了使危险降到最低限度,要虚心听取建议。
地球表面约有4/5为水域,在所有的求生环境下可能是最可怕,最难以存活的地方。
在寒冷的水域中,身体很快就会冰凉,即使在一条小船上,寒冷的海风也会使体温急剧下降。
没有一定的装备,独自在寒冷的大海中显然生机渺茫,难有转机。
如果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和主要的洋流,或许能预测出海水会把你带向何方。
尽管旅程漫漫,但在暖流中(如穿越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有丰富的鱼类和海洋生物资源。
浅海附近的水面也有许多可以食用的鱼类,不过也有危险鱼类,如鲨鱼和有毒鱼种。
它们主要生活在气候温暖区域的珊瑚礁附近的浅水中。
如果没有携带蒸馏海水的装备,淡水是困扰你的一大难题。
操纵救生船时,要指导乘客如何穿上救生衣,如何开动救生船,如何在救生船上生存。
小船只的水手也应该设计这种演练形式,训练船上的每个人。
船舶上的安全设备有救生船,简易救生筏,可充气气艇,救生带,救生衣。
如果不得不离开大船,应该穿戴暖和,最好选择毛织品。
不要遗忘帽子,手套以及颈上的围巾。
假如只能在水中漂浮,衣服也不会妨碍你,它可帮你避开最大的敌人——身体裸露。
可能的话,拿上手电,抓些巧克力,方便时可将甜食煮热食用。
事故发生后,大家不要推搡,喊叫或慌乱。
登上救生船,木筏或橡皮筏时,更应秩序井然,这样速度更快。
离开船舶或飞机之后,给救生衣充气。
救生衣有明亮的色彩,常装有警哨,灯光和染色标识器,在温暖水域中使用能吓走鲨鱼。
救生 (含水上救生 ) 有什么技巧救生(含水上救生)有什么技巧;游泳时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包括水中“抽筋” ,自然水;一、自我救护; ; (一)自然水域突发意外时的自救;自然水域中游泳突;(二)意外落水时自救;意外落水时,保持镇静,不要;游泳时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包括水中“抽筋” ,自然水;一、自我救护; (一)自然水域突发意外时的自救;自然水域中游泳突发意外时,必须保持镇静,不要惊慌;1、观察意外情况, 救生(含水上救生)有什么技巧游泳时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包括水中“抽筋” ,自然水;一、自我救护;(一)自然水域突发意外时的自救;自然水域中游泳突发意外时,必须保持镇静,不要惊慌;1、观察意外情况, 弄清意外原因, 自己尚可游时, 须; 2、借助自然救生器材如树枝、木板等自救:;3、尽快呼救或等待救援;(二)意外落水时自救;意外落水时,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以下方法与措; 水上救生与求生方法游泳时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包括水中“抽筋” ,自然水城中的突发意外, 意外落水,需要救助溺水者等,此时熟练掌握水中自我救护与救助溺水者的方法与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自我救护(一)自然水域突发意外时的自救。
自然水域中游泳突发意外时,必须保持镇静,不要惊慌。
可采取以 F 措施:1、观察意外情况,弄清意外原因,自己尚可游时,须尽快游至岸船或水中凸出物、漂浮物上。
2、借助自然救生器材如树枝、木板等自救:3、尽快呼救或等待救援。
(二)意外落水时自救。
意外落水时,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以下方法与措施自救。
1、运用踩水技术,使头部露出水面,观察四周情况与水流方向。
2、如果距岸(船)较近自己有能力游到时,应顺着水流方向,快速游进, 就近上岸(船)。
3、距岸(船)较远时,如果船翻了但停留在水丽时,就抓住它,但如果船开始下沉,就尽快离开,以免被船下沉时的空气涡流困扰。
4、双手抓住漂浮物,如瓶子、桶、木板、塑料泡沫等。
5、要穿着衣服,意外落水,一般的原则是要穿着衣服,但在水温较高或在危险时有妨碍动作或不起作用时,应该脱掉。
个人海上遇险时自救、求救和互救常识在进行海上活动时,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风险。
海上遇险时,正确的自救、求救和互救常识将极大提高我们的生存几率。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在个人海上遇险时进行自救、求救和互救,帮助您应对突发情况。
1. 自救知识1.1 穿戴救生衣自救的第一步是确保自身安全,而救生衣是最基本的自救装备。
在海上活动中,应始终穿戴救生衣,尤其是在驾驶小型船只或从事水上运动时。
救生衣能够提供浮力,帮助您在水中保持浮力,并避免过度疲劳。
1.2 保持镇定在海上遇险时,保持冷静和镇定非常重要。
不要惊慌失措,尽量保持深呼吸,让自己保持冷静。
镇定的头脑能够帮助您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1.3 摆脱险情如果船只出现问题导致遇险,首先要尽量摆脱险情。
如果船只受损,要及时进行修理。
如果无法修复,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工具或设备进行临时修复,以延迟船只下沉或进一步损坏。
1.4 尽量保持温暖在海上遇险时,尽量保持温暖也是自救的重要一环。
如果有条件,可以寻找救生筏、船只的残骸或其他漂浮物,以确保离开水面并保持身体温暖。
如果没有任何漂浮物可用,可以尝试保持身体浮在水面上,减少身体接触水温。
2. 求救知识2.1 发出求救信号在海上遇险时,求救信号是获取外界援助的关键。
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不同方式发送求救信号:•使用手势:挥动手臂或衣物,吸引他人注意;•使用声音:大声喊叫“救命”等求救口号,或按鸣笛器、吹哨子等制造声音;•使用信号装置:携带急救信号灯、反光镜等,通过闪光、反射光线等方式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2.2 选择正确的求救方式当成功引起注意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求救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求救方式:•呼叫海上紧急救助电话: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紧急救助电话,要了解并记住所在地区的紧急救助电话号码;•向附近其他船只发出求救信息:如果周围有其他船只,可以通过无线电或眼神交流向他们发出求救信号;•使用应急信号设备:如携带的卫星电话或应急位置指示无线电信号发出求救信息。
水域救援技能水域救援是指在水中发生意外或紧急情况时,进行抢救和救援的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水域活动的增多,水上事故也屡有发生。
掌握水域救援技能对于保护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域救援的基本技能和应急措施。
一、水域救援技能的基本要求1. 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在参与水域救援之前,必须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如果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或者未接受过相关救援培训,不宜参与水域救援活动。
2. 掌握泳术技能:水域救援的基本前提是要具备较好的泳术技能。
包括掌握不同的泳姿和呼吸技巧,在水中行动自如。
3. 学习救护技巧:掌握水域救援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溺水者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救援方法、熟练使用救生器材等。
二、水域救援技能的应急措施1. 迅速报警:在发现水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首先要迅速拨打紧急求救电话,同时向现场附近的人员大声呼喊,寻求帮助。
2. 阻止溺水扩大: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之前,应尽力阻止溺水情况的扩大。
可以找到救生圈、救生绳等救生器材,将其扔向溺水者,使其能够紧紧抓住救生器材,保持头部以上水面。
3. 安全救援:在救援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救援方法,避免使自己和溺水者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可以使用救生圈、救生筏、救生艇等器材进行救援。
4. 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如果溺水者在救援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或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以保证其生命安全。
5. 将溺水者送往医院:救援成功后,及时将溺水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救治,以确保其身体状况得到有效的观察和治疗。
三、水域救援技能的培训和普及为了提高社会大众的水域救援意识和技能,应加强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
1. 开设救援课程:各级救援机构和社区可以开设水域救援课程,向民众普及相关的救援知识和技能,提高大众的自救能力。
2. 举办宣传活动:可以通过组织水域救援宣传活动、制作相关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宣传水域安全知识和救援技能,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
水上救援及救生常用方法
1.游泳救生:游泳是救生的基本技能,对于水上救援人员来说是至关
重要的。
游泳救生的方法包括蛙泳、仰泳、自由泳等,以及翻滚、短跳和
长跳等特殊技巧。
游泳救生者要掌握不同水域环境下的救援技巧,如强流、大浪和冰冷水温等情况下的游泳救生。
2.漂浮器救生:漂浮器是救援工作中常用的装备之一、常见的漂浮器
包括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筏等。
漂浮器可以提供浮力,帮助溺水者维持
在水面上,并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供救援人员进行救援。
3.活动救生:有时候,溺水者在水中仍然有一定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可以通过教他们一些基本的救生技巧来帮助他们自救。
这些技巧包括翻滚、踢腿、撑浮等,可以帮助溺水者维持在水面上,并减少疲劳和恐慌。
4.水面救援:水面救援包括使用救生艇、救生绳索和浮潜等装备,将
溺水者从水中救出。
救援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救援方法,如拉拽、推动和拖
拽等,以及正确的位置和角度来避免对溺水者造成伤害。
5.潜水救援:有时候,溺水者会沉到水底,需要潜水员进行救援。
潜
水救援包括使用潜水装备和技术,如水下呼吸器、潜水服、潜水绳索和潜
水器械等。
潜水员需要具备多样的技能和训练,如水下导航、搜救和急救等。
6.裸体救援:裸体救援是指救援人员不使用任何救生装备进行救援的
方法。
这需要救援人员具备卓越的游泳技术和体力,可以帮助溺水者迅速
脱离危险,并把他们安全送到岸边。
水上乐园水上应急救援措施一、溺水的定义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
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溺水者可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现上腹部膨胀.多数溺水者四肢发凉,意识丧失,重者心跳、呼吸停止.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二、简易救生原则1、岸上救生优于入水救生。
2、器材救生优于徒手救生.3、团队救生优于个人救生.三、救溺步骤1、考虑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评估溺水环境、水位深度。
3、优先采用器材救生,备选人员下水救生。
4、通知医务室.四、救生三大顺序抛、划、游1、将可用的器材抛给溺水者。
2、划过去救,如木板、滑板等。
3、游过去救,注意:“务必要有其他救生员在岸边支持”。
五、使用救生器材1、离岸不远,则利用岸上救生器材,如救生杆、救生圈等。
2、伸救生杆、掷救生圈、救生绳等救生器材。
六、徒手救生发现有人落水时,应当首先向同岗位其他救生员高声呼叫,待同岗位其他救生员知晓情况后方可入水救援,尽量利用器材实施救援.1、岸上救援可以将救生圈、救生杆等救生器材伸向或抛向溺水者并引导溺水者抓住救生器材。
救生员应注意自我重心的控制,不可直接用手拉,防止失去重心,反被溺水者拉下水。
2、入水救援救生员下水前应穿戴好救生衣物及设施,入水时要看清落水者位置,保持其始终在视线范围内。
应先向溺水者抛去救生圈让落水者抓住漂浮物再协助其游向岸边。
在救助过程中一定要使落水者的头面部露出水面,一可以保证其顺利呼吸,二可以减轻落水者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减少挣扎,使救助者能够节省体力、顺利脱离险境。
不适用救生圈等漂浮物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从溺水者背后靠近,一手从溺水者前胸伸至对侧腋下,肘部紧压其胸将其头紧紧夹在自己胸前拉出水面,用髋部顶落水者的腰,另一只手划水,侧泳腿夹水将其拖向岸边.2)从溺水者背后靠近,双手从两侧夹住溺水者头部托起下腭,仰泳将其拖向岸边。
人员落水应急救援预案一、船舶1、船员发现人落水,应立即大声呼叫“左(右)舷有人落水”,值班驾驶员应迅速按下gps上save或mob按钮,鸣放人落水警报,立即测定落水者概位。
取就近救生圈投给落水者(白天应尽量取带有烟雾信号的救生圈,夜晚应尽量取带自亮灯浮的救生圈),值班驾驶员应立即停车,向人落水一舷操满舵,摆开船尾,防止车叶触及落水者,然后根据不同外界环境,或采用单旋回法(270°操纵/立即行动时),或采用williamson旋回(延误行动时),或采用斯恰诺回旋法(人员失踪时)进行搜救。
2.用有效的声响器具发出人落水救生警报,全体船员迅速按应变部署表到达各自岗位。
3、船长上驾驶台指挥,轮机长下机舱协助用车。
4、确定落水者已在船尾后,在确保落水人员不被水流吸入船底或螺旋桨损伤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倒车、停车或掉头向落水者附近施救。
5、其余人员按船舶《应变部署表》规定的分工进行救助。
6、兼职卫生员应作好急救准备,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急救。
7.保持与公司的联系,按公司应急小组的指示(意见)指导搜救二、公司1、应急反应小组根据船舶报告的险情,立即研究施救措施和方案,对船舶进行及时指导。
2、搜救工作结束后,应急反应小组应对人员伤亡情况及治疗迅速作出妥善安排,并及时提供医疗指导。
3.船舶方面将搜救情况和如下事项报告公司,并按公司指示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1)事故状况。
(2)落水者姓名。
(3)救生开始/结束的时间、地点。
(4)救生方法、天气等情况。
(5)被救者的健康状况等。
人员落水应急救援预案(二)1目的本预案规定了公司码头作业人员落水发生时应急响应的途径,以保证当人员落水事件发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保护落水人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最大限度地减轻所带来的人身伤害和损伤。
落水人员急救必须分秒必争,立即就地迅速对落水人员实施紧急急救,并不断地坚持进行,同时及早地与当地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迅速及时赶往发生地,接替救治工作,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现场救治人员不应放弃现场抢救。
水上溺水事故应急预案救援溺水者一、事故概述二、应急预案1.立即报警2.保持冷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保持冷静并尽量稳定溺水者的情绪。
如果有其他人在附近,可以呼叫他们帮助提供支持。
3.判断溺水者状况试图判断溺水者是否失去意识。
如果溺水者还有知觉,可以尝试与其交流,鼓励其保持清醒。
如果溺水者失去意识并不会呼吸,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
4.施救(1)自救:如果你自己是溺水者,要尽可能保持冷静。
尝试向水面浮起,保持呼吸畅通。
密切关注周围环境,争取找到支撑物或救援工具。
当有人救助时,要配合救援人员的指示,避免互相拖累。
(2)救援:如果你发现他人溺水,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如果有生命救援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可以将其投掷给溺水者。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溺水者,以免增加救援难度和安全风险。
如果你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术和人工呼吸。
5.等待急救人员一旦报警后,耐心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在等待过程中,可以继续教导溺水者进行呼吸和心肺复苏术。
当急救人员到达时,必要时将溺水者抬离水域并尽早送往医院。
6.收集证据在救援进行的过程中,可以记录证据,包括溺水者的照片或视频,以备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同时,也可以收集目击者的证言,以便了解事故的始末和责任。
7.事故调查与整改事故发生后,应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并及时采取措施,整改事故隐患,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宣传与教育加强水上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水上溺水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育公众掌握水上自救、互救和保护生命的方法。
2.设置防护设施在水域周边设置警示标识和防护网,限制未经许可的游泳和水上活动。
加装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以便溺水者或目击者能及时使用。
3.建立事故报警系统建立统一的水上溺水事故报警系统,加强溺水事故的监测和报警反应能力。
提高警方和急救部门的应急能力,缩短救援响应时间。
4.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培训,提高救援技能和急救能力。
消防员的救援技巧如何救助被困人员在消防员的救援工作中,如何有效地救助被困人员是至关重要的。
消防员需要熟练掌握一系列的救援技巧和方法,以确保被困人员能够尽快脱离险境并得到及时救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消防员救援技巧,旨在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性。
一、高空救援技巧高空救援是指消防员在高层建筑、桥梁或悬崖等高空环境中执行的救援任务。
在高空救援中,消防员需正确使用救生绳索、救生器械等工具,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有效地营救被困人员。
针对高空救援,消防员需要具备以下技巧:1. 确定救援路径:消防员需要仔细观察被困人员的位置,评估救援路径的安全性,确保救援过程中不会对被困人员及自身造成伤害。
2. 使用救生绳索:消防员需熟练掌握救生绳索的使用方法,正确穿戴救生绳索,并在救援过程中进行固定和缓冲,以保证被困人员的安全救援。
3. 配备救援器械:消防员通常会携带各种救援器械,如绳索、抱索、滑轮等,以增加救援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在救援过程中,消防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些器械,实现被困人员的救援。
二、水上救援技巧水上救援是指消防员在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域中进行的救援行动。
在水上救援中,消防员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救援技巧也更加多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上救援技巧:1. 游泳救援:消防员需要具备优秀的游泳能力,以便迅速到达被困人员的位置。
在救援过程中,消防员应使用浮力救援器具,如救生圈、救生衣等,确保被困人员安全浮出水面。
2. 使用救生艇:对于较远距离的水上救援,消防员可以使用救生艇等救援工具,通过快速驾驶前往被困人员处,并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
3. 配合岸上救援:水上救援通常需要与岸上救援人员密切配合,在水面上形成合力,快速将被困人员救出。
三、火灾救援技巧火灾救援是消防员日常工作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火灾救援中,消防员需要迅速判断火灾现场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火灾救援技巧:1. 灭火技巧:消防员需熟悉使用各种灭火器具的方法,如灭火器、灭火器车等。
水上救援方法及急救方法步骤一、间接赴救二、直接赴救三、急救方法间接赴救也叫池岸赴救,是指在岸边利用水域现有的救生器材(如救生圈、救生杆、绳子等),对较清醒的溺水者施救的一种救生技术。
1、救生圈救生圈是常用的救生器材之一。
为了救助距离池岸较远的溺水者,救生圈上可系一条绳子。
事先应整理好绳子,将救生圈扔向溺水者时,应用手握紧或用脚踩住绳子的另一端。
溺水者抓住救生圈后,将其拖至池边救起。
(如在自然水域,应注意观察风向和水流的流向,将救生圈抛到溺水者的上游。
) 2、其他救生物在情况紧急,没有上述救生物品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情况利用一些其他物品如:长棍、绳子、球等等,但应以抓紧时间不伤害溺水者为前提。
直接赴救也叫水中赴救,是在没有或无法利用救生器具拯救溺水者,或溺水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使用救生器具时采用的赴救技术。
水中赴救的技术比较复杂,对施救者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利用救生器材实施间接赴救,以保护施救者自身的安全。
直接赴救可分为:入水前观察、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等过程。
入水前观察如果发现溺水者时,迅速扫视水域,判断溺水者与自己的距离。
在自然水域还要注意:水流方向、水面宽窄、水底性质等因素。
本着尽快接近溺水者的原则,迅速选择好入水地点。
(非常重要)入水如果在自己熟悉的游泳池或水域、确定下水地点水较深时,可以采用头先入水的动作,这种入水动作速度比较快。
如果在不熟悉的水域,为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应采用脚入水的方式,如跨步式入水或蛙腿式入水,等等入水方式。
接近施救者入水后应尽快接近靠拢溺水者,并做好控制和拖带溺水者的准备。
游进溺水者时一般采用抬头爬泳技术或抬头蛙泳技术,以便观察溺水者情况。
在接近时,施救者应与溺水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接近后尽可能从溺水者的背后做动作,以确保*自身安全*。
1、背面接近一般情况下都应该采用背面接近。
施救者在溺水者后面 1 米处停住,一手托腋下,使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另一手夹胸做好拖带准备。
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
水上救生:是指人们在水上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
它是保障游泳者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上救生工作是一项“拯溺救难”的高尚工作。
贯彻:“以防为主,以救为辅,防救结合,有备无患”的精神.健全组织,重视安全教育以防止游泳事故发生,不仅对保证游泳者安全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开展“全民健身”有重要意义。
游泳救生法的应用与操作
(一)溺水事故的原因与自我保护
溺水事故的原因
(1)技术因素:指不会游泳或刚学会游泳但技术掌握尚不熟练,以至体力不支,或受人冲撞,跳水失败等情况下导致溺水.
(2)生理、病理因素:指体力不支,饱食、饥饿,酒后以及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中暑、抽筋、精神病(含癫痫病者)等导致溺水;
(3)环境因素:对游泳环境不熟悉导致溺水
(4)伤害因素:违反游泳池规定(潜水、浅水区跳水等)导致溺水。
(5)缺乏知识因素:处理抽筋、呛水、救护等知识
(6)心理原因:指怕水,心情紧张,一旦遇到意外时,就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硬等导致溺水;
(7)组织管理因素:游泳池组织管理不当,(救生员配备不够,场地不符合要求等因素
(二)救生员对水面现场的观察方法
“观察”俗称“看水”,即观察水面情况、分析事故性质、判断急救措施,是救生工作“以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整个救生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其方法如下:
1.救生人员必须思想高度集中,认真负责地、不间断地扫视(或环视)水域。
必须定人、定点划分观察区域,做到“突出重点(主责区)、照顾全面(交叉观察,互相补漏)”。
2.观察方法上(在扫视水域时)必须掌握“池面与池底、池面与岸边、点与面”三个结合。
3.观察时,既要看清池面上有可能溺水的游泳者,又必须看清水面下和池底有无溺水者。
4.在扫视池边水域时,既要看清池边水域有无溺水苗子,又要观察池岸上有无无人看管的幼儿和脸色苍白、呆坐及坐岸边的游泳者。
5.发现技术勉强的溺水苗子时,需重点跟踪观察,但又不能呆视一点,在视野上兼顾,以防顾此失彼。
6.观察区划分(责任区)一般有“直线切割法”,即将游泳池用直线大致平均地划割成几个长方形水域(如图6-14)。
“弧形切割法”
7.救生员对事故现场的判断方法(以游泳池为例)
(1)开场时的意外事故:由于游泳者怀着急于下水为快的心情,开场铃一响就争先恐后,一拥而进,多数人进后乱蹦乱跳,容易造成互相挤倒、压倒,最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2)深浅交界处的意外事故:深浅交界处,一些似会不会者一般集中在这里,是救生中的“危险段”。
(3)深水区游泳池拐角处的意外事故:这一地区汇集的多数是能游一点的游泳者,他们经常在游泳池对角线中尝试自己的游泳能力,由于基本上属于不会游的,一遇他人干扰,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跳水中的意外事故:在不具备跳水功能的游泳池中,游泳者用跑跳、反跳及翻腾动作自身触池壁撞伤、昏迷等意外事故。
(5)游泳违纪中的意外事故:如池内打闹、潜水、泼水、不按规定方向游、酗酒等意外事故。
(6)游泳中惊惶而失去平衡、动作紊乱、乱抓乱摸、“没顶”后久沉不起、潜泳后俯在水底或在水中静止不动者,均可判可意外事故的警号。
(三)赴救
1.接近溺者:接近溺者分间接接近法和直接接近法。
(1)间接接近法(又称间接赴救法)。
间接赴救法是指救生员利用救生器材,对较清醒的溺者施救的一种技术。
游泳场所一般都应备有救生圈、竹竿、木板、泡沫块、轮、绳子及输氧设备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救生器材和使用方法。
①救生圈:
最好在救生圈上系好一条绳子,当发现溺者时,可将救生圈掷给溺者。
如在江河里,就向溺者的上游掷去。
溺者得到救生圈后,将他拖至岸边。
②竹竿:溺者离岸、船较近时,可用竹竿伸给溺者,将其拖至岸或船边。
③绳子:在绳索的一头系一漂浮物,然后将盘起来的绳子掷在溺者的前方,使溺者握住绳子上岸。
④木板(包括一切可浮物):在没有其他救生器材的情况下,木板也可作为救生器材。
(2)直接接近法(又称直接赴救法)
直接赴救法是救生员不借助任何救生器材,徒手对溺者施救的一种技术。
直接赴救法是救生员不借助任何救生器材,徒手对溺者施救的一种技术。
直接救生技术大致可分为入不前的观察、入水、游近溺者、水中解脱、拖带、上岸、岸上急救等过程。
①水前的观察:当发现溺者,立刻迅速扫视水域,判断溺者与自己的距离方位,在江河湖海中还要注意水流方向、水面宽窄、水底性质等因素。
救护者要遵循入水后尽快游近溺者进行施救的原则,迅速选择入水地点。
②入水:指救护者在发现溺水情况后,由岸(船)边跳水中准备赴救的过程。
入水要迅速,注意目标。
入水方法主要分: a.鱼跃式(头先入) b.八一式(跨步)
③游近溺者:
救指护者在入水后迅速靠拢和控制溺者做好拖带准备的过程。
一般采用速度较快的抬头爬泳,亦可采用头不入水的蛙泳,以便观察溺者。
离溺者2-3米处时,潜入水中将他转至背向自己,然后进行拖带。
2.水中解脱法:
(1)虎口反抓解脱法(2)托肘解脱法(3)推扭解脱(4)扳指解脱法(5)外撑解脱法
3.拖带法:拖带法是指救生员采用侧泳或反蛙泳进行水上运送溺者的一项专门技术。
(1)侧泳拖带法:(2)反蛙泳拖带法:
4.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