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LTE和Wifi共存干扰原理和解决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384.50 KB
- 文档页数:8
LTE 干扰现状、缘由分析及解决方案介绍干扰原理及分类依据干扰产生的起因可以将干扰分为系统内干扰和系统间干扰。
l 系统内干扰:系统内干扰通常为同频干扰。
TD-LTE 系统中,虽然同一个小区内的不同用户不能使用一样频率资源 (多用户 MIMO 除外),但相邻小区可以使用一样的频率资源。
这些在同一系统内使用一样频率资源的设备间将会产生干扰,也称为系统内干扰。
l 系统间干扰:系统间干扰通常为异频干扰。
世上没有完善的无线电放射机和接收机。
科学理论说明抱负滤波器是不行实现的,也就是说无法将信号严格束缚在指定的工作频率内。
因此,放射机在指定信道放射的同时将泄漏局部功率到其他频率,接收机在指定信道接收时也会收到其他频率上的功率,也就产生了系统间干扰。
主要的干扰具体分类如以以下图所示:系统内干扰原理lGPS 失锁干扰:GPS 失锁、星卡故障、GPS 天线故障等缘由导致时钟不同步的A 基站放射信号干扰到了B 基站的上行接收。
l 超远同频干扰:远距离的站点信号经过传播,DwPTS 与被干扰站的UpPTS 对齐,导致干扰站的基站发对被干扰站的基站收的干扰. l 帧失步干扰:帧偏置配置不当、子帧配比不全都等缘由会导致基站间的上下行帧对不齐,导致SiteA 的下行干扰到了SiteB 的上行,形成帧失步干扰。
l 重叠掩盖干扰:A小区和B 小区存在重叠区域(同频邻区必定会存在确定的切换区域),由于两个小区之间的信号不是全都的,不正交,会形成干扰。
l 硬件故障干扰:设备故障是指在设备运行中,设备本身性能下降等造成干扰包括:RRU 故障,RRU 接收链路电路工作特别,产生干扰;天馈系统故障,包括天线通道故障,天线通道RSSI 接收特别等,天馈避雷器老化,质量问题,产生互调信号落入工作带宽内。
系统间干扰原理l 杂散干扰:由于放射机中产生辐射信号重量落入受害系统接收频段内,导致受害接收机的底噪抬升,造成灵敏度损失,称之为杂散干扰。
l 互调/谐波干扰:不同频率的放射信号形成互调/谐波产物。
LTE无线网络中的干扰协调技术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频谱资源的紧张,无线网络中的频谱资源利用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于LTE无线网络来说,由于其使用的是频分复用技术,因此会存在大量的干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干扰协调技术应运而生。
一、LTE无线网络中的干扰问题在LTE无线网络中,由于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频段,必然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干扰。
具体来说,干扰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步干扰,另一种是异步干扰。
同步干扰是指来自同一基站传输的信道之间发生的干扰,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基站内部时序同步不达规定水平所引起的。
而异步干扰主要指与不同基站传输信道之间相互抵触招致的干扰。
当信道之间存在干扰的情况时,信号质量就会严重下降,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二、干扰协调技术的分类干扰协调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协作的干扰协调技术,另一类是基于信道质量的干扰协调技术。
基于协作的干扰协调技术主要是通过在不同基站间进行通信协同,减少互相之间的干扰。
其中,最常见的技术包括动态频谱共享技术、传输干扰协调技术等。
而基于信道质量的干扰协调技术则是通过监测无线信道的质量情况,根据不同用户之间的信道质量差异来实现干扰协调。
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功率控制、资源块分配优化、信道跟踪技术等。
三、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是干扰协调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实际上,它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通过对各个用户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就可以减少同一频率的用户之间的干扰。
在LTE无线网络中,功率控制技术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基于控制信号的功率控制技术。
在该技术中,传输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过控制信号的变化来实现功率的调节。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功率信息,发送一定的控制信号,通知发送端正确设置发送功率。
第二种是基于调整开关时间的功率控制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信道开关时间的长短来实现功率的调节。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动态调整信道开启的时间,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功率控制的目的。
LTE多系统互调干扰解决方案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LTE多系统互调干扰问题成为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现有的网络中,由于LTE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共用频段,可能会导致互调干扰,进而降低用户通信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规范措施。
本文将介绍LTE多系统互调干扰的解决方案。
1.频域资源规划在LTE系统中,通过对频谱进行动态管理和分配,可以减少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互调干扰。
首先,需要对不同系统的频段进行合理划分,避免频段交叠。
其次,可以采用跳频技术,即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动态改变频率使用情况,从而降低互调干扰的可能性。
2.功率控制合理的功率控制策略可以减少互调干扰的发生。
LTE系统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功率水平,使得发射功率不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同时,可以通过设备间的协调,控制系统之间的功率差异,从而降低互调干扰。
3.空域资源规划通过合理的空域资源规划,可以将相邻系统之间的载波分配得更加均匀,从而减少互调干扰的概率。
可以利用网络规划工具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不同站点的位置和天线方向,使得站点之间的干扰最小化。
4.前向误差校正(FEIC)前向误差校正是一种通过提前对LTE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手段,从而降低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互调干扰。
通过对信号进行数字预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互调干扰带来的负面影响。
5.信号过滤通过在LTE系统中增加过滤器,可以实现对其他系统产生的互调干扰信号的滤波。
这样可以阻止互调干扰信号进入LTE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6.接收端敏感度控制在LTE系统中合理控制接收机的灵敏度,可以减少来自其他系统的信号带来的互调干扰。
通过动态调整接收机的灵敏度级别,可以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互调干扰带来的影响。
总结起来,LTE多系统互调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频域资源规划、功率控制、空域资源规划、前向误差校正、信号过滤和接收端敏感度控制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多系统互调干扰的概率,提高用户通信质量。
L TE解决同频干扰的方法很多:方法一:LTE采用OFDM技术,小区内用户的信号都是正交的,各用户之间信号互不干扰,遮掩避免了小区内的干扰方法二:加扰,这个2G就有的技术方法三:跳频技术,这个2G就有的技术方法四:发射端波束赋形:它的思想就是通过波束赋形技术的运用,提高目标用户的信号强度,同时主动降低干扰用户方向的辐射能量(假如能判断出干扰用户的位置),此消彼长来解决小区间干扰。
方法五:IRC 抑制强干扰技术,当接收端也是多天线的话,就可以利用多天线来降低用户间干扰,其主要原理估计目标基站和干扰基站的信号,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加权来抑制干扰。
这个技术目前比较复杂,实际中应用很少采用。
方法六:也是LTE避免同频干扰的主要、关键技术 :小区间的干扰协调,基本思想就是以小区协调的方式对资源使用进行限制,包括限制时频资源的可用性,或者限制功率资源可用性来是边缘用户得以区分。
主要分为2 种方式,频率资源协调和功率资源协调。
1)频率资源协调:将频率分为3 份,保证边缘用户始终处于异频的状态,从而避免小区间干扰.小区中间用户全部使用频率,而小区边缘的用户则只使用三分之一的频率,从而是覆盖边界形成异频。
当然,这样做牺牲频率资源,也牺牲了平均吞吐量但是保证了边缘的吞吐量。
2)功率资源协调:和上面的原理一样,也是保证边缘异频,但是是通过功率来控制覆盖实现。
每个小区都会在某一个频率上加强功率,其余 2 个频率上降低功率,从而使小区边缘的频率不同,实现异频来解决干扰。
基本原理同频率协调,它的好处是频率资源得到了全部的使用,缺点是功率资源没用完,浪费了。
IUV-4G全网规划部署V2.0(公测版)新增功能说明一、无线性能优化功能无线增加网络系统性能优化功能,优化参数配置适配场景参数,达到系统速率性能最优化。
优化参数描述如下:1. PCIa) 功能描述:标识小区的物理层标识号,LTE中终端以此区分不同小区的无线信号,PCI取值范围(0-503),分成168组,每组包含3个小区ID。
2.4G频段WLAN与TD-LTE系统间干扰控制
2.4G频段WLAN与TD-LTE系统是两种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
领域的无线通信技术,但由于使用的频段重叠,相互之间可能发生干扰。
因此,在设计和部署这两种系统时,必须考虑并采取措施来控制干扰。
首先,2.4G频段WLAN与TD-LTE系统间的干扰原因是由于
在相同频段工作,互相干扰导致的。
因此,要想防止或降低干扰发生,最重要的是在频率上进行调整。
一方面,可以通过频谱分配来实现两个系统间的频段隔离,防止频段重叠,减少干扰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每个系统中应用频率规划技术,避免使用邻近频带,减少干扰概率。
其次,干扰控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
在TD-LTE系统中,可以采用频率和时分复用技术,底层协议和物理层的特殊设计等方法,使其具备更好的调度和分配功率功能,减少对其他系统的干扰。
对于2.4G频段WLAN系统,可以使用自适应调制技术等手段,使系统在不同情况下自动匹配最佳参数,减少自身造成的干扰,同时也保持对TD-LTE系统的敏感度。
另外,干扰控制还需要注意设备的物理环境和自然干扰的影响。
在设备部署阶段,应该优先考虑两个系统间的距离、建筑物隔离等因素,以避免信号障碍情况的发生,改善接收质量,降低干扰的可能性。
在设备选择和设计方面,也应该考虑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相邻信号间的差异,使其更加适应广泛的网络使用。
综上所述,2.4G频段WLAN与TD-LTE系统干扰控制需要采
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从频谱分配、技术特性和设备环境等多个方面加以考虑和改进,有效地减少相互干扰的可能性,提高网络整体性能和覆盖范围。
LTE干扰处理分析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4G移动通信系统中。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TE信号的传输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从而影响通信质量和性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干扰处理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导致LTE信号干扰的原因。
LTE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的影响。
同频干扰指的是不同LTE基站之间频率资源的冲突,当多个基站在相同频率上工作时,信号会相互干扰。
邻频干扰是指邻近频段的信号对LTE信号的影响,例如邻近的WiFi信号或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
针对同频干扰问题,有几种常见的干扰处理方法。
一种是通过改进天线设计和布局来减小同频干扰。
例如,可以采用不同方向的天线,使得信号在特定方向上干扰最小化。
另一种方法是增加基站的解调复杂度,在接收端使用更加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提高信号的建模和估计能力,从而减小同频干扰。
对于邻频干扰问题,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是采用频谱规划和频谱监测技术。
通过将LTE系统的频段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频段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尽量减小邻频干扰的可能性。
此外,频谱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周围环境中的邻近信号强度和频率使用情况,及时调整LTE系统的工作频段,避免与其他系统的频段产生冲突。
除了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外,LTE信号还可能受到其他干扰的影响,例如多径衰落、多用户干扰和自身信号质量问题。
多径衰落是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历多个路径,抵达接收端时产生干扰。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天线传输技术,例如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以减小多径干扰的影响。
多用户干扰是指当多个用户同时使用LTE系统时,由于资源分配不合理或者用户间距离过近而产生互相干扰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合理的资源调度和功率控制策略,避免用户之间的干扰。
自身信号质量问题是指LTE系统自身的信号质量不佳,例如信号衰减或者过强的干扰。
随着4G基站的逐步建设,目前已形成了2G、3G、4G基站共存的局面。
不同网络之间、网络内部的干扰问题也大幅提升,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吞吐量均有显著影响。
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任务。
13.1干扰的含义在通信领域中,信号是表示消息的物理量,如电信号可以通过幅度、频率、相位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消息。
干扰是指对有用信号的接收造成损伤。
在LTE中,所有网络上存在的影响通信系统正常工作的、不是通信系统需要的信号均为干扰信号。
13.2干扰成因LTE系统最常遇到的干扰可以分为系统内干扰、系统外干扰。
系统内干扰主要是同频干扰,包括如TD-LTE帧失步(GPS失锁)、TD-LTE超远干扰、数据配置错误导致干扰、越区覆盖导致干扰等;系统外干扰主要是异系统非法使用LTE频段、异系统的杂散、阻塞或者互调干扰对本系统的影响。
LTE基站硬件故障(包括RRU故障,自系统杂散和互调干扰,天馈,天馈避雷器干扰等)也会对系统造成干扰。
13.2.1系统内干扰1.帧失步、GPS失锁造成的干扰TD-LTE系统属于是时分双工,这对系统的时钟同步要求很高。
如同一个网络中的某基站A与周围其他基站的时钟不同步,就会造成基站A的下行信号被周围的基站接收到,故而干扰到了周围基站的上行接收。
如下图13-1所示,时钟失步的基站A发射信号干扰到了基站B的上行接收,同样,基站B发射信号也会干扰到时钟失步的基站A的上行接收。
通常基站天线比较高,典型的如城区天线30m高,郊区天线40m高,两个基站天线间可能都是视距传播,一个基站的发射信号很容易被其他基站接收到,因而干扰会很严重。
基站A基站B图13-1 帧失步干扰示意图TD-LTE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上下行保护时隙之间的GP就是为上行和下行留出的保护带,其值从100us到700us不等,如图13-2所示,如果失步时间超过100~700us 就会造成基站间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