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外国文学各大流派之著名作家作品列表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20个著名外国作家及代表作简介⼀、荷马与《荷马史诗》荷马,古希腊盲诗⼈。
相传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为他所作。
《伊利亚特》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进⾏战⽃的英雄。
《奥德赛》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与⾃然的⽃争。
作品内容丰富,塑造了性格各异、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谋篇布局⾼明,语⾔⽣动形象。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①现实的因素和神话的因素相结合。
②结构的独创性。
截取⼀段反映事件的全貌,众多的插曲和⼈物对⽩、独⽩,使作品具有戏剧性。
③采⽤客观的叙事⽅法。
④把英雄放在特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法和⾊彩浓重的诗句,具体描写⼈物的语⾔、⾏动和⼼理,显现其性格特征。
⑤多⽤和善⽤⽐喻。
这些⽐喻或来⾃⼤⾃然、或来⾃⽇常⽣活,史称“荷马式⽐喻”,对于刻画⼈物、加强诗句的形象性、丰富诗篇的⾊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
⼆、但丁与《神曲》但丁是意⼤利民族⽂学的奠基者,是“中世纪最后⼀位诗⼈,同时⼜是新时代的最初⼀位诗⼈”。
他创作的《神曲》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表现了新旧交替时的⽭盾。
(详见⽂末《<神曲>思想内容的⽭盾性》)《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每部分33篇,加上《地狱篇》前的序⾔,共100篇。
全诗像⼀篇庞⼤的寓⾔,充满了象征的意味。
诗⼈以⿊暗的⼤森林象征意⼤利的⿊暗现实,以诗⼈的迷途象征⼈类的迷惘,以三头猛兽象征阻碍⼈们通向光明的社会恶势⼒,以维吉尔象征理性和哲学,以贝雅特丽齐象征神学和信仰。
诗⼈以⼀个寓⾔式的故事给我们指出了⼀条复兴意⼤利,认识最⾼真理,达到完美境界的理想之路。
⼈类要想⾛出⿊暗、回归正途,就需要在理性的引导下去认识⼈类所犯下的罪恶,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游历地狱),涤除各种罪恶,改正错误(游历炼狱),在道德上加以净化,然后还要在神学和信仰的引导下去认识最⾼真理,达到⾄上之美的境界(天堂)。
但丁给我们指出的是⼀条道德⾃我完善的“内圣之路”。
三、莎⼠⽐亚与《哈姆莱特》莎⼠⽐亚是欧洲⽂艺复兴时期伟⼤的剧作家和诗⼈,在欧洲⽂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与作家现代派小说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进入我国。
我国的许多作家相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批年轻诗人形成了我国最早的象征主义诗派。
当我置身于中文专业时,对现代主义文学也有了粗略的了解。
最初接触的现代派小说是卡夫卡的《变形记》,大学期间简单的读过几本现代派小说,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卡夫卡的《审判》、《城堡》、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对现代派小说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做了如下整理。
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意识流小说等文学派别,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西方的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弊病,同时也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
表现了中下层资产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不满情绪。
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出现,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日益尖锐。
人们在经历了许多毁灭性的灾难后受到了巨大的创伤。
同时,在新的社会结构体中,人的生活自由程度大大降低,异化程度则加深,战争破坏了人的生存稳定感,生发了人对于生命的漂泊和艰难意识。
现实矛盾重重交织,人自身的困顿和焦灼不禁显现,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原则和审美需求,配合这样的时代精神,西方现代派的艺术表现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发生了多向的流变。
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主义,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放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
它不重视外在的客观现实,而强调非理性的现实、心理化的现实、梦幻的现实、超现实。
对现代主义的作家来说,小说的兴趣中心是要揭示新的“心理材料”,或称心理要素。
20世纪西方文学概述
20世纪的西方文学是一个非常丰富多样的时期,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以下是一些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品:
1. 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20世纪初,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成为主流文学运动。
代表作品包括弗兰克·诺里斯的《铁路巨头》,艾米莉亚·皮莱的《中上层社会》等。
2. 现代主义: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开始兴起,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形式。
代表作品包括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等。
3. 战争文学:两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代表作品包括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约瑟夫·海勒的《1984》等。
4. 社会批判和政治抗议:20世纪是社会运动和政治抗议的时期,文学也反映了这些社会问题。
代表作品包括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赫尔曼·黑塞的《荆棘鸟》等。
5. 后现代主义:20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成为主导文学思潮,注重对语言、身份和历史的探索。
代表作品包括艾伦·加里的《赛博朋克三部曲》,多尼·戈夫的《奥兰多》等。
6.女性文学:20世纪看到女性作家的崛起,她们关注女性的权利和经验。
代表作品包括短篇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作品,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等。
20世纪的西方文学呈现出多样性和挑战性,代表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变化和冲突。
1.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长篇小说《审判》(1925 )、《城堡》(1926 )、《美国》(1927 )、中短篇小说集《观察》(1939 )、《变形记》(1915 )、《在流放地》(1919 )、《乡村医生》(1920 )《饥饿艺术家》(1924 )。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
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
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
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2.艾杜阿、杜夏丹:法国小说家。
《月桂树被砍掉了》(1887 )。
3.马塞尔·普鲁鲁斯特:法国小说家。
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4.威廉·福克纳:美国小说家。
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1929 )、《我弥留之际》(1930 )获得1949 年诺贝尔文学奖。
5.詹姆斯·乔伊斯:英国小说家《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 )、《尤利西斯》(1922 )、《芬尼根们的苏醒》(1939 )。
6.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小说家。
《达罗卫夫人》(1925 )、《副灯塔去》(1927 )、《浪》(1931 )。
7.萨特:法国小说家,短篇小说集《墙》(1939 )、获得1964 年诺贝尔奖。
长篇小说《恶心》(1938 )、剧本《苍蝇》(1942 )、《间隔》(1945 )、《死无葬身之地》(1946 )、《肮脏的手》(1948 )、《魔鬼与上帝》(1951 )长篇小说《自由之路》(1945-1949 )、哲学著作《存在虚无》(194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7 )、自传《词语》(1955-1964 )。
20世纪西方文学作品20世纪西方百部经典学术著作说法一:福柯:《词与物》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利奥塔:《后现代状况》福柯:《性经验史》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韦勒克:《文学理论》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尼采:《悲剧的诞生》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想》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萨义德:《东方学》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福柯:《疯癫与文明》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葛兰西:《狱中札记》傅勒:《思考法国大革命》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桑塔格:《反对阐释》艾柯:《符号学理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1、2卷)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册)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中下)卢卡契:《历史与阶级意识》胡塞尔:《逻辑研究》(两卷3册)皮亚杰:《结构主义》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尼采:《权力意志》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荣格:《人类及其象征》卡西尔:《人论》尧斯:《审美经验论》西美尔:《货币哲学》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波德里亚:《消费社会》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布卢姆:《影响的焦虑》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德里达:《声音与现象》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德里达:《论文字学》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福柯:《知识考古学》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福山:《历史的终结》鲁宾孙:《新史学》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柯林伍德:《艺术原理》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说法二:1.《阿尔巴特街的儿女》,雷巴科夫(俄罗斯) 2.《爱的艺术》,弗洛姆(美国) 3.《奥本海国际法》,奥本海(英国) 4.《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5.《变形记》,卡夫卡(奥地利) 6.《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德国) 7.《存在与虚无》,萨特(法国) 8.《大地》,赛珍珠(美国)9.《大师和玛格丽特》,布尔加科夫(俄罗斯)10.《大失控:21世纪前夜的全球性混乱》,布热津斯基(美国) 11.《当我们死而复苏时》,易卜生(挪威) 12.《等待戈多》,贝克特(英国)13.《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美国) 14.《第二性》,波伏娃(法国) 15.《第三次浪潮》,托夫勒(美国) 16.《东方主义》,萨伊德(美国) 17.《杜伊诺哀歌》,里尔克(奥地利) 18.《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英海尔德(瑞士) 19.《儿子与情人》,劳伦斯(英国) 20.《法国中尉的女人》,福尔斯(英国)21.《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博登海默(美国) 22.《愤怒的回顾》,奥斯本(英国) 23.《愤怒的葡萄》,斯坦贝克(美国)2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 25.《古拉格群岛》,索尔仁尼琴(俄罗斯) 26.《古希腊罗马美学史》,洛谢夫(俄罗斯)27.《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摩根索(美国) 28.《嚎叫及其他诗歌》,金斯堡(美国) 29.《荒原》,艾略特(英国)30.《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德国) 31.《寂静的春天》,卡森(美国) 32.《吉姆爷》,康拉德(英国) 33.《伽利略传》,布莱希特(德国) 34.《嘉莉妹妹》,德莱赛(美国) 35.《经济学》,萨缪尔森(美国)36.《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俄罗斯) 37.《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英国) 38.《句法结构》,乔姆斯基(美国) 39.《看不见的人》,埃利森(美国) 40.《科学发现的逻辑》,波普尔(英国) 41.《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 42.《历史研究》,汤因比(英国)43.《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匈牙利) 44.《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美国) 45.《裸者和死者》,梅勒(美国) 46.《洛丽塔》,纳博科夫(美国) 47.《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美国) 48.《茫茫黑夜漫游》,塞利纳(法国) 49.《美妙的新世界》,赫胥黎(英国) 50.《美学原理》,克罗齐(意大利) 51.《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52.《魔山》,托马斯·曼(德国) 53.《女性的奥秘》,弗里丹(美国) 54.《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瑞士) 55.《情感与形式》,朗格(美国) 56.《情人》,杜拉斯(法国) 57.《人类的命运》,马尔罗(法国) 58.《人类男性性行为》,金西(美国) 59.《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俄罗斯) 60.《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霍华德(美国) 61.《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问题》,布鲁斯(波兰) 62.《生日晚会》,品特(英国) 63.《时间简史》,霍金(英国) 64.《实用主义》,詹姆士(美国) 65.《所罗门之歌》,莫里森(美国) 66.《条件反射演讲集》,巴甫洛夫(俄罗斯) 67.《铁皮鼓》,格拉斯(德国) 68.《土生子》,赖特(美国)69.《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俄罗斯) 70.《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美国) 71.《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美国) 72.《我们的祖先》,卡尔维诺(意大利)73.《我与你》,布伯(德国) 74.《五号屠场》,冯尼格特(美国) 75.《西西弗斯神话》,加缪(法国) 76.《犀牛》,尤奈斯库(法国) 77.《西线无战事》,雷马克(德国) 78.《现象学的观念》,胡塞尔(德国) 79.《相对论的意义》,爱因斯坦(美国) 80.《小的是美好的》,舒马赫(英国) 81.《写作的零度》,巴特(法国) 82.《幸运的吉姆》,艾米斯(英国) 83.《性心理学研究》,霭理士(英国) 84.《喧哗与骚动》,福克纳(美国) 85.《一出梦的戏剧》,斯特林堡(瑞典) 86.《一间自己的屋子》,伍尔夫(英国) 87.《一九八四》,奥威尔(英国) 88.《印度之行》,福斯特(英国) 89.《蝇王》,戈尔丁(英国)90.《尤利西斯》,乔伊斯(爱尔兰) 91.《语言论》,布龙菲尔德(美国) 92.《月球上的第一批人》,威尔斯(英国) 93.《在路上》,凯鲁亚克(美国) 94.《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英国) 95.《正义论》,罗尔斯(美国) 96.《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法国) 97.《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贝尔(美国) 98.《紫颜色》,沃克(美国) 99.《自由四论》,伯林(英国) 100.存目。
20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名篇目录
1、T.S.艾略特《荒原》
2、梅特林克《青鸟》
3、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4、乔伊斯《尤利西斯》
5、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6、伍尔夫《到灯塔去》
7、卡夫卡《变形记》
8、奥尼尔《毛猿》
9、萨特《苍蝇》
10、加缪《局外人》
11、尤奈斯库《秃头歌女
12、贝克特《等待戈多》
13、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14、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15、海明威《老人与海》
16、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17、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8、劳伦斯《恰特莱夫人的情人》
19、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20、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21、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22、奥威尔《1984》《动物农庄》
23、杜拉斯《情人》
24、纳博科夫《洛丽塔》
25、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6、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27、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一、填空题1、高尔基的笔名意义:巨大的痛苦2、高尔基的自传性三部曲:1.《童年》 2.《在人间》 3.《我的大学》3、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生动地描写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里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斗争。
4、海明威的作品:《在我们的时代里》、《没有女人的男人》和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5、作家劳伦斯的作品《虹》在整体的框架上套用了《圣经》模式。
6、外国文学作品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母与子》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7、“去年你在花园里种的尸首,它发芽了吗?”出自作家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批评家《荒原》。
二、名词解释:1、音乐小说:小说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
《约翰.克利朵夫》小说各卷有如交响乐的几个乐章,有序曲、发展、高潮、结尾,即少年、反抗、悲歌和复兴,气势浑然一体。
2、硬汉形象:海明威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一系列极富魅力的硬汉形象,这些硬汉通常是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等,他们共同的性格特征是:坚强刚毅、勇敢正直、精力充沛,面对痛苦和死亡无所畏惧,在同充满敌意的世界进行殊死搏斗中从不丧失人的尊严和勇气,为了荣誉而奋斗,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表现出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和优雅风度。
他们身上都有着海明威自己的影子,寄寓着作者的同情和理想。
3、现代文学主题:现代主义文学(又译现代派文学)一般是指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学思潮或流派,它具体地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等文学现象和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社会时期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二十世纪欧美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和表现。
当时,文学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一些传统作家已将一只脚迈进了现代主义的大门,另外一些标新立异的作家却又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文学的影响。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著作100部,PDF格式,具体如下: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韦勒克:《文学理论》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萨特:《存在与虚无》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雅克·德里达:《德里达访谈录:一种疯狂守护者的思想》利奥塔:《利奥塔访谈录:后现代与公正游戏》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米歇尔·福柯:《福柯访谈录:权力的眼睛》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布尔迪厄:《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伽达默尔:《伽达默尔集》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克尔凯郭尔:《或此或彼》(上下)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苏珊·朗格:《艺术问题》福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柯林伍德:《艺术原理》鲍曼:《流动的现代性》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艾略特:《小说的艺术》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尼采:《悲剧的诞生》萨特:《词语》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姚斯等:《接受美学译文集》艾柯等:《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荣格:《心理学与文学》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爱德华·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马丁:《当代叙事学》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雷纳·韦勒克:《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保罗·利科:《活的隐喻》皮亚杰:《结构主义》艾布拉姆斯:《镜与灯》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雷纳·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卡西尔:《人论》姚斯:《审美经验论》施塔格尔:《诗学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释梦》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Jean Georges:《文字与书写:思想的符号》A.杰弗逊:《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流派》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苏珊·桑塔格:《重点所在》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赞美理论》凯塞尔:《语言的艺术作品》布卢姆:《影响的焦虑》贡布里希:《艺术和科学》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艾略特等:《西方现代派作家论创作》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马科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尼采:《权力意志》奥·帕斯:《批评的激情》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引论》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一卷)》乌斯宾斯基:《结构诗学》高概:《话语符号学》伽达默尔等:《理解与解释》佛洛依德:《佛洛依德著作选》佛洛依德:《佛洛依德后期著作选》戴维·洛奇:《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评论》(上下)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
20世纪西方文学有哪些流派,各个流派代表人物是谁?20世纪西方文学流派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魔幻现实主义:拉美小说创作的重要流派,发端于四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形成高潮,它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欧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代表性作品有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墨西哥鲁尔弗的《佩德罗·帕拉莫》,危地马拉阿斯图亚斯的《玉米人》等。
未来主义:20世纪出现最早、反叛精神最强的一个文学既派,主张打破理性的形式规花,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作,代表性人物有意大利作家马里内蒂,主要成果是诗歌。
未来主义代表性作品有阿波利奈尔的《醇酒集》、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等。
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有鲜明的先锋精神,主张无意识的写作,不必有什么主题,代表人物有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等。
后期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未象征主义的继续和发展,二十世纪二十年伐又出现一次高潮,比象征主义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沉,主张通过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表现人的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追求半明半暗、扑朔迷离和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效果。
英国艾略特《荒原》是其代表作,另外有法国瓦雷里的《海滨墓园》,俄勃洛克的《十二个》,奥地利梅特林克的戏剧《青鸟》等。
表现主义: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的绘画,后扩展至音乐、文学等领域,要求突破事物表相,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和真理。
代表作品有卡夫卡的《城堡》、《变形记》,美国奥尼尔的《毛猿》,瑞典斯特林堡的《到大马士革去》。
意识流:以无意识活动作为文艺的表现对象,提示不同层次的心理活动。
在作品中,情节谈化,由人物直接表白自己的内心活动,随着人物意识的流动,通过自由联想来表现主题。
代表性作品有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乔伊斯的《尤里西斯》等。
外国文学常识——作家及代表作英国1、莎士比亚(1564--616)著名戏剧家诗人。
文艺复兴:是14至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化革新运动。
代表作: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2、笛福(1660--1731)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3、斯威夫特(1667—1745))幻想小说《格列佛游记》4、拜伦(1788--1824)浪漫主义诗人长篇政治讽刺诗《唐璜》5、雪莱(1792—1822)浪漫主义诗人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6、狄更斯(1812--1870)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
长篇小说《艰难时世》、《双城记》。
7、萨克雷(1811--1863)长篇小说《名利场》8、夏洛蒂?勃朗特(姐)(1816--1855)长篇小说《呼啸山庄》9、艾米丽?勃朗特(妹)(1818--1848)长篇小说《简?爱》10、哈代(1840--1828)长篇小说《苔丝》又名《德伯家的苔丝》11、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人,1876移居英国 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苹果车》12、柯南道尔(1859—1930)《福尔摩斯探案》法国1、拉伯雷(1494--1553)长篇小说《巨人传》2、莫里哀(1622--1672)喜剧名作有《伪君子》、《吝啬鬼》和《唐璜》3、司汤达(1783--1842)《红与黑》4、巴尔扎克(1799--1850)九十作部作品收编为《人间戏剧》,是世界文学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创作之一。
5、雨果(1802--1885)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极出代表。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6、大仲马(1802--1870)《三个火枪手》(即《三剑客》)、《基度山伯爵》福楼拜(1821--1880)《包法利夫人》7、都德(1840--1897)代表作《伯林之围》、《小东西》8、莫泊桑(1850--1893)短篇《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一生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部长篇,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
外国文学史(下)三大板块,众多流派20世纪上半叶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20世纪下半叶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Realism)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20世纪现实主义主要流派:长河小说——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心理小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
2、现代主义文学modernism是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美文坛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
一般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酝酿期;1910年至1930年:现代主义的高峰期;1930-1950年:现代主义的衰落期;(1)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尖锐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荒谬性及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我的对立。
),着重表现人的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
现代主义文学实现了写作主题从世界向人、从客观向主观、从外向内的转变,人、主体、自我、内心成了现代文学的中心。
(2)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A.象征性。
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B.荒诞性。
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
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
C.意识流。
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挖掘人的潜意识,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
(3)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意象主义——庞德《在地铁车站》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奥尼尔《毛猿》;意识流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3、后现代主义文学Post—modernism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外国文学史》作家作品
一、西方古代文学
1、《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
《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世界第一部文人史诗。
2、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新约》
1、《特里斯丹和伊瑟》是流传最广的骑士传奇(骑士叙事诗)
2、《贝奥武甫》是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
3、后期英雄史诗:
法国《罗兰之歌》(后期最有代表性,主题是爱国主义)
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3、城市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寓言讽刺诗代表作《列那狐传奇》,最有名的笑剧《巴
特兰律师》。
九、西方20世纪文学(一)
附:东方文学作品很多是群体创作,在这里不便均列,需要同学们自己课下回顾。
第三战场:妇女被金钱轰走。
表现为太太们情场失意,小姐们婚姻不幸这两个方面。
代表作《弃妇》、《苏城舞会》。
巴尔扎克的阶级同情,是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一边的,然而他同情的泪水挡不住他现实主义的目光,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爱,如泣如诉地描绘了他心爱的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而不配有更好的命运。
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幽谷百合》、《朗热公爵夫人》资产者发迹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由三类人构成:1.具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点的老一代资产者形象。
代表人物《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
剥削方式单一,经营手段落后;生活方式陈旧,极端吝啬,这是资本主义早期剥削者的特点。
2.具有过渡时期,即自由竞争时期特点的资产者形象。
代表人物《欧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
剥削方式具有多样性,经营手段带有投机性;生活方式仍带有早期资产者极度吝啬的特点。
3.具有垄断时期金融寡头特征的新一代资产者形象。
代表人物《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
剥削方式带有更大的冒险性和欺骗性,经营手段超越经营范围,向政权渗透;生活方式现代化,纸醉金迷,穷奢极欲。
他展示了经济命脉的掌管者同国家政权的掌管者开始勾结的垄断资本已初露端倪。
《人间喜剧》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老姑娘》、《公务员》、《阿尔西的议员》、《夏娃的女儿》金钱罪恶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金钱调动起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都毫无例外地追逐金钱,它把一切统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导致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
代表作《高老头》、《贝姨》。
2.毁灭爱情、败坏家庭。
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
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
20 世纪外国文学各大流派之著名作家作品列表表现主义: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长篇小说《审判》(1925 )、《城堡》(1926 )、《美国》(1927 )、中短篇小说集《观察》(1939 )、《变形记》(1915 )、《在流放地》(1919 )、《乡村医生》(1920 )、《饥饿艺术家》(1924 )。
意识流:艾杜阿、杜夏丹,法国小说家。
《月桂树被砍掉了》(1887 )。
马塞尔·普鲁鲁斯特,法国小说家。
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
威廉·福克纳,同美国小说家。
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1929 )、《我弥留之际》(1930 )获得1949 年诺贝尔文学奖。
詹姆斯·乔伊斯英国小说家《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 )、《尤利西斯》(1922 )、《芬尼根们的苏醒》(1939 )。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小说家。
《达罗卫夫人》(1925 )、《副灯塔去》(1927 )、《浪》(1931 )。
存在主义:萨特,法国小说家,短篇小说集《墙》(1939 )、获得1964 年诺贝尔奖。
长篇小说《恶心》(1938 )、剧本《苍蝇》(1942 )、《间隔》(1945 )、《死无葬身之地》(1946 )、《肮脏的手》(1948 )、《魔鬼与上帝》(1951 )、长篇小说《自由之路》(1945-1949 )、哲学著作《存在虚无》(194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7 )、自传《词语》(1955-1964 )。
加缪,法国小说家。
长篇小说《鼠疫》(1947 )中篇小说《局外人》(1942 )、《随落》(1956 )、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王国》(1957 )、散文集《反与正》(1937 )、《婚礼》(1939 )、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1942 )、《反抗者》(1951 )。
新小说派:娜塔丽·萨洛特:法国小说家。
《向性》(1932 )、《一个陌生人的肖像》(1947 )、《天象馆》(1959 )、《金果》(1963 )、论文集《怀疑的时代》(1956 )、自传《童年》(1985 )、米歇尔·布托尔:法国小说家《米兰弄堂》(1954 )、《时间的运用》(1956 ,又译成时间表)、《变》(1957 )、《变》(1960 )、克洛德、西蒙,法国小说家1958 年获诺贝文学奖,《草》(1958 )、《弗兰德公路》(1981 )、《风》(1957 )。
外国文学史一、填空(2*10)不必死记硬背,做了解1、20世纪欧美文学代表作英国文学代表作家:劳伦斯,擅长社会批判和心理(主题:性爱和工业文明)成名作:《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妇女》(姐妹篇)。
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财产意识”)、《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毛姆《人性的枷锁》;戈尔丁《蝇王》;莱辛《金色笔记》萧伯纳《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上校》;法国文学马丁·杜伽尔《帝国一家》(《巨仆》《穷人》《首脑》);莫里亚克(心理分析)《腹蛇结》罗曼·罗兰成就最高,《约翰·克里斯多夫》开创长河小说先河。
德国文学曼氏家族:亨利希·曼《帝国三部曲》;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雷马克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美国文学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德莱塞《美国的悲剧》;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菲次吉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尤金·奥尼尔美国《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悲悼》2、20世纪的几个流派(了解代表作家、作品即可)1、超现实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是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试图将文艺创作从理性的樊篱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以表现一种更高更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
其特征是: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进行创作,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家法国布勒东,代表作《娜佳》。
2、意识流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世界现代文学的流派与代表作品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内心的体验。
在世界现代文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代表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现代文学流派和它们的代表作品。
一、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观察和描写,力求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
它通常关注社会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其中的代表作品包括:1.《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这本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少年霍尔顿的成长故事。
他对社会的冷漠和对虚伪的厌恶成为了该作品的主题,通过霍尔顿的观察和思考,塞林格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问题。
2.《老人与海》(欧内斯特·海明威)这部小说通过描述老渔民桑地亚哥与一条大鱼的较量,表达了人类与命运,意志与命运的对抗。
欧内斯特·海明威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精髓。
二、超现实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试图探索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关系的文学流派。
它追求超越现实逻辑的表达方式,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潜意识的表达。
以下是一些超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1.《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这部小说通过对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讲述,探讨了时间、命运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超现实的叙述方式,展示了一个神秘、奇幻而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2.《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这本小说以一种自由流动且没有固定叙述结构的方式,描绘了凯鲁亚克和他的朋友们在美国进行的一系列冒险。
这本小说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展现了人们内心的不安和对现实生活的质疑。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潮流,它反对传统的叙述结构、逻辑和权威。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多元性、混沌性和相对主义。
以下是一些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1.《白噪音》(唐·德里罗)这本小说以一个大学教授的视角,描绘了现代社会中的虚无和媒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三战场:妇女被金钱轰走。
表现为太太们情场失意,小姐们婚姻不幸这两个方面。
代表作《弃妇》、《苏城舞会》。
巴尔扎克的阶级同情,是在注定要灭亡的贵族一边的,然而他同情的泪水挡不住他现实主义的目光,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爱,如泣如诉地描绘了他心爱的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而不配有更好的命运。
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幽谷百合》、《朗热公爵夫人》资产者发迹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由三类人构成:1.具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点的老一代资产者形象。
代表人物《高利贷者》中高布赛克。
剥削方式单一,经营手段落后;生活方式陈旧,极端吝啬,这是资本主义早期剥削者的特点。
2.具有过渡时期,即自由竞争时期特点的资产者形象。
代表人物《欧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
剥削方式具有多样性,经营手段带有投机性;生活方式仍带有早期资产者极度吝啬的特点。
3.具有垄断时期金融寡头特征的新一代资产者形象。
代表人物《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
剥削方式带有更大的冒险性和欺骗性,经营手段超越经营范围,向政权渗透;生活方式现代化,纸醉金迷,穷奢极欲。
他展示了经济命脉的掌管者同国家政权的掌管者开始勾结的垄断资本已初露端倪。
《人间喜剧》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老姑娘》、《公务员》、《阿尔西的议员》、《夏娃的女儿》金钱罪恶1.毁灭人性、败坏良心。
金钱调动起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卑劣情欲,人人都毫无例外地追逐金钱,它把一切统统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导致良心萎缩、野心滋长、道德堕落、人欲横流。
代表作《高老头》、《贝姨》。
2.毁灭爱情、败坏家庭。
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
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
20 世纪外国文学各大流派之著名作家作品列表表现主义: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长篇小说《审判》( 1925 )、《城堡》( 1926 )、《美国》( 1927 )、中短篇小说集《观察》( 1939 )、《变形记》( 1915 )、《在流放地》( 1919 )、《乡村医生》( 1920 )、《饥饿艺术家》( 1924 )。
意识流:艾杜阿、杜夏丹,法国小说家。
《月桂树被砍掉了》( 1887 )。
马塞尔·普鲁鲁斯特,法国小说家。
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
威廉·福克纳,同美国小说家。
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 1929 )、《我弥留之际》( 1930 )获得 1949 年诺贝尔文学奖。
詹姆斯·乔伊斯英国小说家《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1916 )、《尤利西斯》( 1922 )、《芬尼根们的苏醒》( 1939 )。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小说家。
《达罗卫夫人》( 1925 )、《副灯塔去》( 1927 )、《浪》( 1931 )。
存在主义:萨特,法国小说家,短篇小说集《墙》( 1939 )、获得 1964 年诺贝尔奖。
长篇小说《恶心》( 1938 )、剧本《苍蝇》( 1942 )、《间隔》( 1945 )、《死无葬身之地》( 1946 )、《肮脏的手》( 1948 )、《魔鬼与上帝》( 1951 )、长篇小说《自由之路》( 1945-1949 )、哲学著作《存在虚无》( 194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947 )、自传《词语》( 1955-1964 )。
加缪,法国小说家。
长篇小说《鼠疫》( 1947 )中篇小说《局外人》( 1942 )、《随落》( 1956 )、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王国》( 1957 )、散文集《反与正》( 1937 )、《婚礼》( 1939 )、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 1942 )、《反抗者》( 1951 )。
新小说派:娜塔丽·萨洛特:法国小说家。
20世纪外国文学各大流派之著名作家作品列表(转载)
jhmpmj
收
藏
于
2011-10-07
阅读
数:1
被
转
藏:
95
公
众
公
开
原
文
来
源
修改如何标记批注?
表现主义: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长篇小说《审判》(1925 )、《城堡》(1926 )、《美国》(1927 )、中短篇小说集《观察》(1939 )、《变形记》(1915 )、《在流放地》(1919 )、《乡村医生》(1920 )、《饥饿艺术家》(1924 )。
意识流:艾杜阿、杜夏丹,法国小说家。
《月桂树被砍掉了》(1887 )。
马塞尔·普鲁鲁斯特,法国小说家。
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
威廉·福克纳,同美国小说家。
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1929 )、《我弥留之际》(1930 )获得1949 年诺贝尔文学奖。
詹姆斯·乔伊斯英国小说家《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 )、《尤利西斯》(1922 )、《芬尼根们的苏醒》(1939 )。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小说家。
《达罗卫夫人》(1925 )、《副灯塔去》(1927 )、《浪》(1931 )。
存在主义:萨特,法国小说家,短篇小说集《墙》(1939 )、获得1964 年诺贝尔奖。
长篇小说《恶心》(1938 )、剧本《苍蝇》(1942 )、《间隔》(1945 )、《死无葬身之地》(1946 )、《肮脏的手》(1948 )、《魔鬼与上帝》(1951 )、长篇小说《自由之路》(1945-1949 )、哲学著作《存在虚无》(194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7 )、自传《词语》(1955-1964 )。
加缪,法国小说家。
长篇小说《鼠疫》(1947 )中篇小说《局外人》(1942 )、《随落》(1956 )、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王国》(1957 )、散文集《反与正》(1937 )、《婚礼》(1939 )、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1942 )、《反抗者》(1951 )。
新小说派:娜塔丽·萨洛特:法国小说家。
《向性》(1932 )、《一个陌生人的肖像》(1947 )、《天象馆》(1959 )、《金果》(1963 )、论文集《怀疑的时代》(1956 )、自传《童年》(1985 )、米歇尔·布托尔:法国小说家《米兰弄堂》(1954 )、《时间的运用》(1956 ,又译成时间表)、《变》(1957 )、《变》(1960 )、克洛德、西蒙,法国小说家1958 年获诺贝文学奖,《草》(1958 )、《弗兰德公路》(1981 )、《风》(1957 )。
罗伯·格里耶,法国小说家。
小说《橡皮》(1953 )、《窥视者》(1955 )、《嫉妒》(1957 )、《在迷宫中》(1959 )、《快照》(1962 )、《反复》(2001 )等,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1961 )、传奇故事《重现的镜子》(1985 )。
魔幻现实主义:
胡里奥·科塔萨尔(1914-1984 )阿根廷作家。
何塞·多诺索(1924-1996 ),智利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 )哥伦比亚作家, 获1982 年诺尔贝文学奖,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 )。
中篇小说《枯枝败叶》(1955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 )短篇小说集《格郎德大娘的葬礼》(1962 )《恶时辰》(1962 )、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1975 )《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 )。
卡洛斯·富恩特斯(1928- ),墨西哥作家。
《最明净的地区》(1958 )《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1962 )。
阿菜霍·卡彭铁尔(1904-1980 ),古巴作家。
长篇小说《人间王国》(1949 )、《消失了的足迹》(1953 )、《光明世纪》(又译成启蒙世纪)(1962 ),《方法的根源》(1974 )。
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 ),危地马拉作家。
长篇小说《玉米人》(1949 )、《危地马拉传说》(1930 )《总统先生》(1946 ),获1967 诺贝尔文学奖。
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1911-1969 )秘鲁作家
胡安·鲁尔福(1918-1986 )墨西哥作家,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1955 )。
黑色幽默:
唐纳德·巴赛尔姆:(1931- ),美国作家。
短篇小说集《回来吧,卡利加里博士》(1964 )、《不齿的习俗、怪僻的行为》(1968 )、《城市生活》(1970 )、《业余爱好者》(1976 )、中篇小说托马斯品钦,美国作家,长篇小说《白雪公主》、长篇小说《亡父》(1975 )、《V 》(1963 )、《49 年人群的呼喊》(1966 )、《万有引力之虹》(1973 )。
小库尔特·冯尼格(1937- )美国作家,长篇小说《猫的摇篮》(1963 )、《五号屠宰场》(1969 )、《顶刮刮的早餐》(1973 )。
约翰·巴斯(1930- )美国作家,小说《烟草经纪人》(1960 )、《羊童贾尔斯》(1966 )、《信札》(1979 )、论文《枯竭的文学》(1967 )。
约瑟夫·海勒·美国作家。
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 )、《出了毛病》(1974 )、《像戈尔德一样好》(1979 )、《上帝知道》(1985 )。
后现代主义:
博尔赫斯:(1899-1986 )阿根延小说家,诗集《布宣诺斯艾利斯的热情》(1923 )、小说集《世界性的丑闻》(1935 )、小说集《交叉小径的花园》(1941 ),小说集《阿莱夫》(1949 )、《死亡和罗盘》(1951 )、《布罗迪的报告》(1970 )、《沙之书》(1975 )、《梦之书》(1976 )、《莎士比亚的记忆》(1985 )。
伊塔卡尔维诺(1923-1985 )意大利作家。
《通向蜘蛛巢的小路》(1947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不存在的骑士》(1959 )、《分成两半的子爵》(1952 )、《在树上攀援的男爵》(1957 )。
《命运交叉的城堡》(1968 )、《隐形的城市》(1972 )、《寒冬夜行人》(1979 )、《帕洛马尔》(1983 )。
现实主义小说:
德国享利希·曼《帝国》三部曲、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享利·希伯尔《女士与众生相》。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莫里亚克《蝮蛇结》。
英国康拉德《黑暗的中心》。
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
格雷厄姆·格林《问题的核心》
毛姆《人性的枷锁》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
美国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斯坦贝《愤怒的葡萄》
海明威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索尔·贝娄长篇小说《赫索格》(1964 )、《挂起来的人》(1944 )、《受害者》(1947 )、《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 )、《捉住这一天》(1956 )、《雨王汉德森》(1959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 )、《洪堡的礼物》(1975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1987 )。
苏联:肖洛霍夫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
帕斯捷尔纳克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诗集《雾霭中的双子星座》(1914 )、《在街垒之上》1916 )、长诗《1905 年》,小说《柳威尔斯的童年》(1922 )、索尔仁尼琴长篇小说《癌症楼》、《古拉格群岛》、《生活啊,我的姐妹》(1922 )、艾特玛托夫长篇小说《白轮船》、《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