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三(六年级)体育《蹲踞式跳远》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蹲踞式跳远教学——腾空技术学习(单元教学一)水平目标三一、教材分析跳远从姿式划分为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三种,我们选择蹲踞式跳远,是因为它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要求不高,适合小学生学习。
我校六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助跑和起跳动作技术,但对于腾空技术的掌握不是很好,自我纠正困难,为此我设计了空中动作分解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完整掌握动作技术。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生理情况分析:他们年龄多为12岁左右,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时期,体现为身体素质好,具有一定的力量基础,有较强的挑战欲望,较适合跳远项目的学习。
从学生现阶段跳远技术动作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初步学习了蹲踞式跳远的技术,体优生可达到3.5米左右,较困难的学生仅达到2.5米左右。
通过对前期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不少学生未能形成准确清晰的动作表象,动作概念模糊,技术动作掌握较差,造成技术动作不稳定。
而初学跳远的学生最难完成蹲踞式腾空动作,学生在练习跳远时,因腾空动作转瞬即逝,不便于观察学习,更不用说掌握动作技术,严重影响了学生自我体会和相互学习矫正,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了动作完成质量不高。
体尖生“吃不饱”,对跳远还未能熟练掌握腾空技术要领,意志坚持性不够;体困生“吃不好”,出现了自卑和畏难情绪,练习不积极。
如果将暂时的困难转变为一种学习挑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建立准确的动作概念。
2、引导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动作技术要领,提高蹲踞式跳远质量。
3、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学习蹲踞式跳远腾空技术,牢固掌握动作技术要领,提高学生蹲踞式跳远质量。
设计特点:合理使用升降台,缩小了学习的个体差异性。
设计垫上模拟练习,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
科学设置障碍提高了学习的挑战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为达到以上目标,拟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法。
蹲踞式跳远(水平三)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教材选自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水平三—五年级第一学期田径中跳跃单元—蹲踞式跳远;蹲踞式跳远是人体基本活动之一,也是田径项目一个重要内容。
其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组成,是一项看似简单、实际技术较复杂的技术项目,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在小学阶段颇受学生喜爱。
该教材曾在水平一和水平二阶段以各种形式向高、向远跳跃出现过,在水平三再次出现,今后在中学阶段还会以其它形式多次出现,说明了它不仅仅是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今后体育课学习和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重要内容。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蹲踞式跳远的功效除了具有发展弹跳能力与下肢力量以及协调、灵敏素质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战胜自我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
本课中选择《踏石过河》作为本课辅助教材,旨在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
本课主教材共为五课时,本课次为第一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习踏跳后向前上方跃起落入沙坑。
二、说学情小学五年级学生年龄大多在11-12岁之间,他们的身体开始生长发育,力量比较脆弱,动作尚未定型。
他们比较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依赖性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能在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但由于体质等原因,学生的能力差异较为明显。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我将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蹲踞式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组成及对锻炼身体的意义以及其他实用价值;2、技能目标:90%的学生学会起跳后迅速向前上方跃起、两腿屈膝上提的技术动作,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跳跃能力与上下肢协调、身体控制与平衡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相互协作、相互观察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