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天麻白术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应用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半夏白术天麻汤临证心得《本草纲目》记载:“半夏、白术、天麻,子实名气血宣明,助下养肾补精强心,平衡气血安神定志”。
中医认为,这三味药物调和合用可以根据临床症状来调理肾阴亏损,安神调血,提升心脏功能,调节脏腑的功能。
我在临证调理过程中,采用半夏、白术、天麻等多药物调和合用,来调理肾阴亏损,补血安神,以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以及调节脏腑的功能。
首先,我选择用半夏这味药物作为核心药物,来调理肾阴亏损,其中除了有补肾开窍、宣通气血,补肝阴滋阴功能外,半夏还含有芸香素、维生素C以及苯甲醇等有益成份,可以起到解毒祛病、健脾祛风、补虚美容等多种功效。
其次,我选择白术这味药物作为补血安神的药物,对肾虚虚弱有很好的补足效果,它的活性成分以水溶性营养素居多,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2、铁、钙等,它不仅可以补充肝脏的水谷,而且可以帮助心脏血液的循环,从而提高心脏的功能。
最后,我选择天麻做为调节脏腑功能的药物,天麻具有补中益气、宣肺消痰、止咳平喘、安神定心等功效,可以帮助心脏更好地调节脏腑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在上述三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下,我从根本上治疗肾阴亏损,补血安神,提升心脏功能,以及调节脏腑的功能。
调理肾阴亏损方面,我选择半夏做最主要的药物,同时加入白术和天麻,以增强半夏的补肾补血补虚作用,同时也把三味药物结合得更加完美。
在治疗肾阴亏损的过程中,由于有半夏、白术和天麻三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恢复了患者的心脏功能,并调节了患者脏腑的功能,以达到改善慢性病的效果。
此外,在调理肾阴亏损的过程中,有必要注意膳食的补充。
适当的摄取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多食物,以及每天定时进行中国传统调理肾阴亏损的方法,如清晨空腹喝绿茶、午后走一小时步行等,对于改善肾阴亏损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半夏、白术、天麻汤此类中草药的调理肾阴亏损,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过程,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恢复了正常的心脏功能,以及调节脏腑的功能,为改善慢性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在词条中共出现在5本医书中,1、《脾胃论》(人卫本)卷下;2、《古今医鉴》卷七;3、《医学心悟》卷三;4、《脾胃论》卷下;5、《奇效良方》卷二十五。
半夏白术天麻汤别名半夏茯苓天麻汤、白术半夏天麻汤、半夏天麻汤、半术天麻汤来源<<脾胃论》(人卫本)卷下。
组成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功效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
主治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
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药禁忌阴盛肝阳上亢引起眩晕头痛者忌用。
用法上(口父)咀。
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带热服。
各家论述1.《脾胃论》: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黄耆甘温,泻火补元气;人参甘温,泻火补中益气;二术俱苦温甘,除湿补中益气;泽、芩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孽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燥也。
2.《医略六书》:脾气大亏,痰食滞逆,不能统运于中,故厥逆头痛眩晕不已焉。
苍术燥痰湿以强脾;白术健脾元以燥湿;人参扶元补气,黄耆补气固中,天麻法风湿以豁痰;泽泻泻浊阴以却湿;神曲消食积开胃,麦芽化湿和中;茯芩渗脾湿;半夏燥湿痰;橘红利气和胃)生姜快膈散痰;黄柏清湿热,干姜温中气也,使气健脾强,则自能为胃行其津液,而痰厥自平,良远温服,俾痰化气行,则胃气融和而清阳上奉,头痛眩晕无不保矣。
此温凉并济,补泻兼施之剂,为气虚痰厥头痛眩晕之专方。
附注半夏茯苓天麻汤(《卫生宝鉴》卷九)、白术半夏天麻汤(《扶寿精方》)、半夏天麻汤(《杏苑》卷四)、半术天麻汤(《简明医彀》)。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目的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偏头痛痰浊型的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偏头痛痰浊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
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医治,实验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均接受治疗15 d(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药品安全性。
结果实验组的偏头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35,P=0.0200);实验组的偏头痛脑电图异常率(17.8%)明显低于对照组(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87,P=0.02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0,P=0.0442)。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偏頭痛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脑血管阻力及毛细血管畅通性,多种途径、多靶点改善、减轻偏头痛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半夏白术天麻汤;偏头痛;痰浊型偏头痛为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经常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在多种头痛类型中占主要部分,在普通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1]。
头痛是由头部血管舒张收缩能力不稳定及某种身体活性物质短时间变化引起的,基本症状为头痛时常发作,头昏沉重,胸闷不舒、呕吐痰涎,该病的病程长,不发作时一切体征正常,神经系统检查不存在异常,属我国中医所述“首风”“头风”“偏头风”范畴,西医诊治此病毒副作用大,如对病患的肝脏造成损伤,长期用药偶出现抑郁症,老年人较易发生锥体外系症状等,中医辨证诊治效果显著[2-3]。
我院对部分痰浊型偏头痛病患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获得较优异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12月本科接收的90例痰浊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痰浊型偏头痛的描述[4],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45例,男21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9±5.2)岁,平均病程(10.9±4.4)个月。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经验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半夏白术天麻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经验丰富。
下面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经验总结:一、方剂组成及功效半夏白术天麻汤包括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甘草五味。
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安神、益气健脾、安定情志等功效。
二、加减法1. 加减原则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加减法需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定。
但总体来说,需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加减:(1) 如果患者出现烦躁、心烦等症状,则加入龙骨、牡蛎等药物,以安神定志。
(2) 如果患者经常感到头晕、头痛,则加入枸杞子、菊花等药物,以滋阴清热,降低血压。
(3) 如果患者有消化不良等问题,则需要调整方剂,增加炙甘草、陈皮、焦谷芽等药物,以调理脾胃。
2.加减具体方案(1) 烦躁不安型高血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龙骨、牡蛎、甘草。
(2) 头痛、头晕型高血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枸杞子、菊花、甘草。
(3) 消化不良型高血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炙甘草、陈皮、焦谷芽、枳壳。
三、用药注意事项1. 使用前应遵医嘱,确定药物剂量和煎服方法等。
2. 严格控制煎药的温度和时间,确保药效充分释放。
3. 患者在服用期间应注意调节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禁烟限酒,避免剧烈锻炼等。
四、疗效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主要包括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减轻症状等。
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总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高血压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用药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2009 NO.10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 医 中 药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引起眩晕的原因比较多,临床上多见于颈椎病、美尼尔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中医理论认为,此病的发生属于虚证者多,如阴虚则易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易导致眩晕。
其中,痰浊中阻导致眩晕的病症: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笔者采用健脾和胃、祛痰止眩为主的方法治疗眩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6~65岁,病程1~15年,高血压病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例,颈椎病5例,脑动脉硬化2例,高脂血症6例。
全部病例的中医诊断以中医内科教材(第5版)的眩晕为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视物旋转,如坐车船,或恶心、呕吐、出汗,甚则昏倒,兼见头重如蒙,苔自腻,脉濡滑。
临床分型为痰浊中阻型。
1.2 治疗方法自术30g,天麻15g,半夏10g,茯苓10g,泽泻10g,木香10g,砂仁6g,炒扁豆15g,苡仁10g,橘红10g。
随证加减:若兼气血不足,加熟地20g,当归20g,阿胶10g;若兼肝肾亏虚,加枣皮l0g,枸杞子6g,上方水煎服,取汁300mL,分3次口服,7剂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病的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痊愈l3例,占43.3%;好转12例,占40.0%;无效5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3.3%。
3 典型病例谢某,男,46岁,阵发性眩晕已5年。
2007年5月3日因间断头昏l0d就诊,症见:头晕目眩,胸闷泛恶,周身困重,昏昏欲睡,转动头部则眩晕加重,食少多寐,舌淡苔自腻,脉濡滑。
半夏白术天麻汤在高血压病中的运用摘要】目的: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为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
结果:通过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远高于对照组的80%,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有比较好的效果,治疗效果远高于传统治疗方式。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具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具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高血压;应用【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37-02高血压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疾病,该病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浑身乏力等,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能够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1]。
对于高血压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很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说,对于高血压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临床高血压的治疗仍然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时能够有效的降低西药治疗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反应,本文主要是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级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4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42~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7岁,病程在4.0~15.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1.6年;观察组患者男性数量为25例,女性患者数量20例,其中患者年龄在43~7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2.8岁,病程4.5~16.2年,平均病程为10.7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半夏白术天麻汤运用体会_略论张仲景运用白术之特色》摘要:用药特色张仲景中医学术发掘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张某某,男,39岁,处方:淡附片(先煎)、枳壳、菖蒲、天麻各10g,白芍、白术、茯苓、白芷各15g,干姜3g,生黄芪、太子参各30g关键词白术药性用药特色张仲景中医学术发掘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
现代中医临床公认其具有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之功效。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多首方剂中使用了白术,其特色是运用了白术的相反性能。
即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予以相应的不同配伍,发挥白术升与降、浮与沉、补与消等相反属性的治疗功效。
本文拟就有关内容整理论述如下。
1 仲景运用白术的五大相反性能中药的性能主要包含性味、归经、作用趋向(升降浮沉)、补泻等内容。
大多数中药仅有性能的同一性而不具备相反性。
仲景对白术的运用体现出五大相反性能。
1.1 升散发表与渗下利尿:白术苦温,具有发汗除湿功效,主治肌表寒湿证。
其使用每与麻黄配伍。
如《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治“湿家身烦疼”,以“发其汗为宜”。
方中麻黄汤发散风寒,白术发表除湿,以微微汗出而解。
此性能以升、散为作用趋向。
与此相反,仲景制五苓散治太阳蓄水证,症见“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伤寒论》161条),病由邪入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水气内停所致。
方中桂枝通阳化气行水,并外散肌表之邪;白术配猪苓、茯苓、泽泻,利尿燥湿,导水下行。
共奏化气行水、表里同治之功。
此白术的功能特点是主降趋下。
再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茯苓泽泻汤、泽泻汤等均属此类。
1.2 生津通便与燥湿止泻:白术具有生津润燥和燥湿健脾的相反属性。
前者可用于津亏致燥的便秘、口干等症;后者可治疗脾虚湿盛的腹泻便溏。
如《金匮要略》桂枝附子汤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此因风湿之邪痹阻肌表肢节,津液受损,故去桂枝辛温伤津,既用附子配白术祛肌表风湿,又取白术生津润燥,以润肠通便。
半夏白术天麻汤之浅见及临证运用体会
杨越明
【期刊名称】《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9(000)004
【摘要】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燥湿健脾,化痰熄风之功,笔者常取本方化裁,治疗因于痰浊内风而致之头痛、眩晕等证,每获疗效,特浅述如下。
一、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证探析 (一)、方剂考略:考半夏白术天麻汤原有二方,一方系李东垣氏之半夏白术天麻汤(见《东垣十书·头痛》,《时氏处方学·止痛剂》)。
【总页数】3页(P27-28,32)
【作者】杨越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661
【相关文献】
1.甘淡滋脾法临证运用体会 [J], 赵瑞占;杨荣利;董淑兰
2.陈氏安胎饮临证运用体会 [J], 葛蓓芬;张旻轶
3.六经辨证表里对应规律临证运用体会 [J], 王斌
4.逐瘀通脉胶囊临证的运用体会 [J], 付俊秋
5.清振汤及其类方治疗头痛临证运用体会 [J], 傅晓骏;姚敏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靠谱吗眩晕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多发病。
眩晕的引发因素有很多,很多种疾病也会引发眩晕,如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颈椎病、动脉硬化、梅尼埃病、冠心病、糖尿病、低血压等等。
眩晕病很多人并不在意,认为只要过一会就会自行恢复,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中药治疗眩晕有很好的效果。
为此也有人提出,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不错,那么这种说法到底靠谱吗?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问题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一、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什么?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一种中药汤剂,主要包含半夏、川穹、白术、陈皮、石菖蒲,此外还有天麻、葛根、茯苓、泽泻、磁石、人参、炒曲、干姜,将以上中药材放在一起熬成汤剂来服用,所以被称之为是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的功效。
从中医角度来分析,此中药汤剂对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等有很好治疗的效果。
也正因为有如此效果,所以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眩晕、高血压、癫痫以及神经性耳鸣等风痰上扰者,以上症状的患者通过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服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二、眩晕病是什么?眩晕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具有头晕和目眩两种症状,所以被称之为眩晕病。
患上眩晕症的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一般会伴有恶心、视力模糊、出冷汗等症状,常见于梅尼埃病、高血压、颈椎病等等,眩晕病在有效治疗以后,预后效果非常不错,不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所以患者并不需要过度担心,但是患者在患有此病以后,会由于反复发作而影响到生活和工作。
三、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靠谱吗在临床上很多患有眩晕病的患者都会利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来治疗此病,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都不错。
虽然说,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治疗晕眩症有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眩晕症都是由于同一种原因引发的,所以在应用此类汤剂来治疗的时候,也需要遵循医嘱来实践,千万不能盲目的服用,需要在此药方的基础上适当加减药物的。
那么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何能治疗眩晕症呢?眩晕症从中医角度分析,最早出现在《内经》中,此病的出现大部分与痰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
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袪湿,化痰熄风,治头晕,适合痰湿型高血压很多学过中医的小伙伴都知道,在中医内科学课本中没有设立高血压的章节,而是将高血压归到眩晕症的章节里。
眩晕确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病症,高血压、低血压、美尼尔综合症、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等,都出现眩晕的症状。
金元时期,中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家对眩晕的概念,病因病机的看法形成了几大主要观点:有的主张从风火立论,走的是从肝论治的路子。
有的认为“无痰不作眩”,举双手站张仲景。
有的认为“无虚不作眩”,坚持眩晕是虚证。
到了《医学正传-眩运》:“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
”痰湿中阻,风痰上扰,是眩晕证中比较典型常见的一种,这类人的病理特点是:眩晕,恶心呕吐,舌苔白腻。
尤其在头晕的那几天,感觉跟晕车晕船一般,还会伴有腹胀不消化、犯恶心的症状,典型的痰湿中阻,风痰上扰。
中医所说的痰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之痰是指咳嗽时吐出的痰涎,广义之痰泛指人体气血不和所引起水液代谢失调的病理性产物。
关于水液代谢,《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明代医家李中梓引述原文后说:“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何痰之有?”可见,人体津液之所以能够输布,全赖气化的正常运行、水道的通调。
凡一切引起气化不利的因素影响了肺、脾、肾、三焦的功能,水津不能正常输布与五经并行,过剩的水液积留生湿,积饮凝结即为痰。
痰液的生成实属人体水液代谢紊乱的产物。
张景岳也指出痰的实质即是水。
无形之痰,随气升降,流动不测,周身内外,五脏六腑,无处不到。
为喘,为咳嗽,为呕,为泻,为眩晕,为怔忡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满膈塞,或浑身湿漉漉如虫行,或身中结核不红不痛,乃至癫狂瘫痪,妇人经闭带下,小儿惊风抽搐。
可见,痰湿泛滥,聚集在头部,影响清阳上升是风痰型眩晕的主要病机。
半夏白术天麻汤降血脂作者:董飞侠来源:《家庭医学》2011年第10期王大姐近来总是感到头晕眼花、手臂麻木、嗜睡,到医院就诊,查血脂增高,胆固醇超标,甘油三酯超标。
医生给予降血脂药,可是吃了一周后出现肌肉酸痛,检查肝功能转氨酶升高,没有办法,只能通过饮食控制加中药调降血脂。
根据中医辨证,我认为王大姐是脾胃气虚,痰湿内阻,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半个月后头晕、手臂麻木症状消失,复查血脂已在正常范围。
【处方】半夏9克,白术12克,天麻、陈皮各6克,茯苓15克,甘草(炙)3克,生姜2片,大枣3个。
水煎服,每日一剂。
【药理】半夏白术天麻汤见于《医学心悟》(原方中还有蔓荆子3克,予意可以不用),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息风而止头眩,为君;白术运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臣;陈皮理气化痰,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为佐;甘草协合诸药,为使。
诸药相伍,共奏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兼有平肝息风之功。
主治脾胃气虚,痰涎内停,虚风上搅,以致头旋眼黑,恶心烦闷,气促上喘,心神不安,目不敢开,头痛欲裂,身重如山,四肢麻木,不能安睡。
【加减】恶心烦闷、气促上喘明显者,加山楂、竹茹、泽泻、丹参;心神不安、目不敢开、头痛明显者,加酸枣仁、菊花、郁金、绞股蓝、牛蒡子;身重如山、四肢麻木明显者,加海藻、荷叶、茵陈、决明子、苍术、黄柏、牛膝、米仁;心气不足者,加何首乌、黄芪、当归、葛根、党参;伴有腰痛者,加桑寄生、生地黄;伴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虎杖;伴有虚汗自出者,加山药、地骨皮、天花粉;伴夜尿频多者,加冬虫夏草、灵芝、银杏叶;伴有心绞痛者,加蒲黄、红花、虎杖;伴有视物模糊者,加茺蔚子、女贞子、枸杞子;若肝阳偏亢的患者,加钩藤、代赭石潜阳熄风。
高脂血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会导致血管硬化,轻者头晕、手臂麻木、嗜睡,重者诱发心绞痛、脑中风等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麻、茯苓、白术均有镇静作用,尤其天麻的作用更为明显,有显著的抗惊厥以及较持久的镇痛作用;白术可扩张血管,具有抗凝血作用;天麻及半夏具有降血脂、降血压作用,天麻还可降低冠脉及脑血管阻力,增加冠脉及脑血流量,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半夏及茯苓亦有一定的强心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半夏具有镇吐作用,用于脾胃气虚、痰湿内阻、痰饮上逆的高血脂症效果明显。
半夏天麻白术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应用体会第X卷第X期XXX.XXX.XXX中医学院学报XXXX年X月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应用体会
冷英
(XX医院,XXXXXXXXX)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的高粘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为痰浊中阻者.结果,治疗XX例,切实率达XX.X%.关键词:脂质代谢紊乱;痰浊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图分类号:XXXX文献标识码:X编号:XXXX-XXXX (XXXX)XX-XXXX-XX最近几年以来,因为生活水准的提升,一些因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的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压等疾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辨证多属于痰浊中阻所致,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X临床材料本组XX例,均为XXXX年至XXXX年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在此之中,男XX例,女X例;年龄XX~XX 岁;病程X个月~X年,单纯高粘血症或高脂血症XX例,合并高血压XX例,均经血流变学检查确诊,符合诊断水准.X治疗方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大致方,:天麻各XXX,茯苓,,吐频加代赭石,,菖蒲各XXX;,XXX;血粘高加X芎,赤芍各XXX;血压高加钩藤,石决明各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