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资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所在地区的情况,谈一谈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
(3)通过哪些工程措施既可以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又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呢?
拓展延伸:结合身边实例,谈一谈你对国家保护耕地政策的理解。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 (2016•德州)读漫画,炭火烧烤破坏的主要资源是
()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
源
读漫画,回答2-3题
2. 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污染
3.漫画所反映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的()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东
北和西南地区
4.(2013辽宁葫芦岛)以下四位学生对
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
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
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
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
物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图1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回答14~15题。
5.甲、乙两地耕地利用类型不同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水分 C.热量 D.海拔。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教案标题: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3. 提高学生的地理和环境意识。
教学内容和活动:1. 引入活动(5分钟):- 向学生解释土地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并讨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理解和观点。
2. 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15分钟):- 呈现一幅中国的土地资源地图,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的差异;- 分组讨论中国各地土地的主要利用形式,如耕地、林地、草地和城市建设用地。
3. 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过度利用土地资源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和生态破坏;- 分组活动: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提出几种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
4. 土地资源利用案例分享(15分钟):- 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并介绍该案例的背景、问题和解决方案;-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并提出改善该案例的建议。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 教师总结并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 学生填写反思表,评价他们在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资源:1. 地图: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图;2.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3. 案例研究材料。
教学评价:1. 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2. 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案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在反思表中的填写。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调查,了解中国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和土地资源保护政策;2. 演讲比赛: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土地资源问题,并进行演讲,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注:以上教案适用于初中地理课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难度和教学时间。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包括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比重,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
3.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 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比重。
3. 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三、教学难点:1. 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吗?”2. 讲解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分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
3. 讲解土地资源的类型及比重:介绍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类型,并给出各类型土地在总量中的比重。
4. 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如耕地面积减少、林地破坏等问题。
5. 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讲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如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地等案例。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总结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方法。
7. 总结新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土地资源。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土地资源教案(精选8篇)土地资源篇1指导思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 1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
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课堂活动一:看用途──了解土地教师: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无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也可直接利用课本插图)学生: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中国的土地资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
2.掌握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
3.掌握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
2.难点: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中国的土地资源概况;2.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3.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4.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5.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 教学步骤(1)引入在教学前,先让学生看一张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特点是什么?中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是怎样的?(2)探究中国土地资源的概况通过学生的讲解和老师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面积、分布规律和地形特点。
(3)深入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数据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包括平原和丘陵地的特点、盆地和山地的特点。
(4)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包括大城市和工业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农业土地的变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等。
(5)掌握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通过讲解地形对农业、工业、居住和交通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地形对土地利用的重要性。
(6)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中国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7)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吸收知识,总结经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问答、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手段1.电脑;2.幻灯片;3.中国土地利用现状的图片;4.相关资料的文本和图片。
六、教学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包括问答、小组讨论和练习等。
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地形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能否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地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土地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
2. 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可持续发展等。
3. 中国土地资源面临的挑战:耕地减少、污染、城市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原则和政策、面临的挑战。
2. 教学难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原则和政策、面临的挑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阐述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土地资源保护的资料,加深对土地资源利用原则和政策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国土地资源基本情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态度。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理教科书》、《中国土地资源》等专业书籍。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土地资源类型及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点2.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 难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2. 结合地图、图片、实例等,进行生动讲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功能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土地资源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2. 土地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3. 土地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土地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2. 难点:土地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分析。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 利用互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3.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土地资源保护的最佳实践。
九、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前节课的内容,引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2. 案例分析:介绍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如过度开发、土地荒漠化等,让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法律法规讲解:讲解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法律框架下的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探讨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特点,了解各类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保护耕地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 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特点。
3. 各类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
2. 保护耕地的方法与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具体应用和保护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保护耕地的方法与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 讲述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3. 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特点,让学生掌握各类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的紧迫性。
5. 讲述保护耕地的方法与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实际行动起来保护耕地。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保护耕地的行动。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及利用效率。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如土地退化、土地污染、不合理土地利用等。
3.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1.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2. 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与措施。
八、教学难点:1. 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16年11月15日
第十二周星期二第二节
授课班级:八年(3)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学难点:各类土地类型的分布,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1.复习第一节内容,导入新课知识:中国的土地资源。
2.通过中的领土面积和人口,学习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
并通过活动题对比中国与美国、印度的耕地面积进一步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现状。
3.学习中国的土地类型情况,了解中国耕地、林地、草地的比例、利用现状以及分布位置。
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认识各种土地类型的分布。
通过活动题巩固。
4.学习中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
5.了解中国耕地、林地、草地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治理的方法。
6.总结知识。
7.布置作业:看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归纳耕地、林地、草地各分布在哪些地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