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7
复习课化学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化学计算、实验技能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练习巩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等。
2. 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结构、分子动理论等。
3. 化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化学方程式计算等。
4. 实验技能: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等。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本,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2. 合作交流: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复习心得,解答彼此疑问。
3. 练习巩固: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解答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复习中取得进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复习效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复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化学教材。
2. 课件:复习课件。
3. 练习题:精选的化学复习练习题。
4. 实验器材:进行化学实验所需的器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复习内容,了解所学知识。
2. 课堂纪律:保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 课后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三化学总复习优秀教案初三化学总复习优秀教案(1) 写出A、B的化学式:A ,B 。
(2) 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 图中反响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图中反响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路点拨】根据发酵粉获知A是碳酸钠,根据E、F的俗名是熟石灰、纯碱逆推得出C是水,D是二氧化碳。
【方法归纳】一些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的酸、碱、盐及氧化物要熟悉它们的用处和俗名,这往往是解题的打破口,有些推断题正推不妥就换成逆推,重要的是将物质推完要放回原题验证下整体是否符合逻辑,确保答案正确。
例2.A—D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常见物质,它们都不属于酸和碱,A 是红色固体,它们与稀HCl、Ca(OH)2之间的互相关系如以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____ ”表示物质间可以互相反响〕。
请答复以下问题:⑴ 写出物质A、B、C的名称:A 、B 、C ,⑵写出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⑶ 反响③的根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先根据题意A—D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常见物质,它们都不属于酸和碱,可推知它们只能是单质、氧化物、盐这三类物质,然后结合物质的颜色,可知A是氧化铁或铜,但酸不能与铜反响,所以A是氧化铁,B只能是铁,右边C、D那么根据碱的通性,可推知C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D是碳酸钠【方法归纳】遇到酸的连线图那么根据酸的五点通性去推〔一般酸与指示剂除外〕,遇到碱的连线图那么根据碱的四点通性去推〔碱与指示剂除外〕,遇到盐为中心的连线图,那么想到酸碱盐的通性中有八点可以生成盐的途径。
【课堂练习】1.〔2023年中考题第20题〕右以下图化学反响的溶液颜色变化表达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
请答复:〔1〕溶液X是______〔填“酸”、“碱”、“盐”〕,试剂A是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假设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那么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2.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并加以强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基本概念复习;
2.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复习;
3.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复习;
4.化学量的计算;
5.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三、教学步骤:
1.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并进行一些基本题目讲解。
2.复习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及性质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规律。
3.复习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掌握各种化学反应类型及如何正确写化学方程式。
4.复习化学量的计算,包括摩尔、质量、体积等的相互转换,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
5.复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包括实验操作方法、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了解实验基本知识。
6.进行化学复习专题的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手段:
1.课堂教学;
2.小组讨论;
3.化学实验。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通过综合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测试结果给予评价及建议。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1自然界的水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实验探究:1.水的组成研究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来源:Z#--#]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水在人体内起这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4.水污染情况:(1)水污染的来源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章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整理和小结,以氧气的存在、制法、性质、用途为主线将本章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2.本章列入教学大纲的基本概念共十四个,约占全书概念的1/5,通过复习可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3.应使复习成为提高知识技能、增长能力、改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实验准备]
补充实验:
如何检验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空气(或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课时安排]
l课时
[教学过程]
(说明)本章复习是在学生自己复习并总结本章知识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的。
出示学生总结的本章知识脉络图,将总结得比较好的图,利用
投影讲评。
同时利用板书(见板书设计)介绍教师总结的知识脉络供学生参考。
一、知识脉络(见板书设计)
(讲解)通过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本章是以氧气为重点,同时介绍了14个基本概念(见板书设计的编号共14个)。
这些概念不是孤立的,有的是相辅相成的,有的是相互依存的,如:氧化反应、氧化性;氧化剂、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燃烧;催化作用、催化剂;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
也有的概念是相辅相成的,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利用对比的方法可加深概念的理解、记忆。
二、练习
以氧气为中心,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提问)1.实验室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出示三瓶无色气体)。
(实验)先回答解题思路及检验方法后,再进行操作。
(小结)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用最简便方法,即能一步检验的就不能用两步检验;
解答关于几种气体的鉴别(区别)题的解题思路:
根据特性选试剂(措施),加入试剂(采用措施)观察现象,根据现象得结论。
(提问)2.若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怎样操作(追问:跟鉴别气体有什么不同跟验满有什么不同)
(小结)要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可,若区别两种以上气体用燃着的木条。
(提问)3.氧气能使带火星(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眨,说明氧气具有什么性质
(小结)讨论后小结: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因此使木条燃烧更旺。
氧气具有氧化性。
(提问)4.在点燃的条件下氧气都能跟哪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板演)碳、硫、磷、镁、铁、蜡烛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同时口答:碳、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6)
(小结)描述燃烧现象的程序:(1)光、焰、色。
(2)放出热量。
(3)生成物色、态、味的描述。
三、正确运用:“加热、点燃、燃烧”。
加热的一般小于500℃;点燃是条件,点燃时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否则点不燃。
燃烧是指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现象。
(提问)5.出示下列仪器(烧瓶、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橡皮管、单孔塞、玻璃导管、集气瓶、漏斗),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应选择哪些仪器。
同时口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
(小结)固体与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或固体物质受热分解,如加热碱式碳酸铜,都可以用制氧气装置。
如果学生选择的装置有错误,要指出错误并改正。
(提问)6.掺入少量高锰酸钾也能改变氯酸钾加热分解的速度,
为什么(追问高锰酸钾是否是催化剂)
(板演)高锰酸钾→锰酸钾十二氧化锰十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十氧气
(小结)高锰酸钾不是催化剂,而高锰酸钾分解后的产物二氧化锰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口答)上述八个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的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_。
(提问)7;实验室制氧气跟工业制氧气在反应原理上有什么本质区别为什么
(小结)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在分离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而实验室制氧气是利用含氧物质受热分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本节小结
以课本第2l页本章小结做为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第一章全部内容。
作业题,
1.写出能实现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其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1)淡黄色粉末状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其生成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一种金属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4)一种白色固体物质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燃烧的气体。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写出图中标号所示的仪器名称。
3.A、B两种气体的混合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的木炭放到混合气中,木炭燃烧生成一种新的气体C,木炭熄灭后测知气体B已全部耗尽;往A、C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已知A气体占空气体积约4/5。
这三种气体各是什么气体
[当堂训练]
(附后)
[板书设计]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