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9、《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33.43 KB
- 文档页数:7
《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解析课文讲述了海伦一岁半时遭遇一场重病后,从此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在沙利文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如饥似渴地摸读盲文,在萨勒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说话。
考上大学后,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残疾人身上的故事。
赞扬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传递了终身努力便成天才的价值追求。
文章较长,但语言凝炼,明白易懂,便于理解概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2.通过入情入境体会、抓空白想象、抓关键语句品位,感受海伦·凯勒的坚忍不拔和对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生活观及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策略与方法1.情境教学法2.提纲挈领,自主学习法3.读写结合训练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海伦凯勒的资料课前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游戏-----词语速递二、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宣布规则师:有这样一个人,她集盲、聋、哑于一身却取得了超乎常人的成就。
她就是-----(出示海伦凯勒的照片)板书课题学生完成活动生:海伦凯勒书空课题满怀尊敬地读课题让学生感受盲、聋、哑的交流方式。
激发学生对海伦凯勒的尊敬三、整体感知,走进人物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能形容海伦凯勒的词语。
板书:不屈不挠交流:不屈不挠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人物四、细读课文,感悟精神(一)引导学生体会“不屈不挠”的精神读书要求:默读4、6自然段。
《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认识了一个女孩,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课文中就有一个词语准确的概括了她的精神,是哪一个词语?3、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画下来,再认真读一读,也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阅读)二、走进文本,深入对话。
1、(出示文字)“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这段话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再同桌之间读一读,看谁读得更好?(指名学生个别读,赛读,学生评她哪个词读得特别好。
)(1)“不分昼夜”说明海伦学习时间之长,白天学了还不够,夜晚还接着进行。
生:海伦学习不仅时间长,还十分投入。
是拼命地摸读,不停地书写。
(2)如饥似渴。
师:“饥”指什么?“渴”指什么?饿了要做什么?渴了要做什么?这是人的生存的需要?而海伦最需要什么?(知识)(课文中就有一句话形象地比喻了小海伦对知识的需求。
)(3)这里用的是“甘霖”,为什么不说“甘露”呢?——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霖”是连续下几天的雨。
虽然它们都是甘甜的知识,但“露”就在草皮上一点点,太阳一出来也就没了,“霖”是下了几天的雨,量很大,也就是说,不管有多少知识,海伦也能像干燥的海绵一样把它吮吸干净,对于学习她始终没有满足的时候,没有放弃的时候。
(4)这就叫“如饥似渴”,对知识保持强烈的渴望。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海伦如饥似渴的样子。
(引读)2、(过渡)她为什么这样拼命地学?她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吗?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5自然段,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热爱生活、感恩奉献的品质。
3、培养学生深入角色内心、个性解读文本的能力。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学生深入角色内心,真切体会海伦的心理以及学习时的艰难,以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是“个性的语文、情智的课堂”。
“个性的语文”是指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在开放的话题和空间氛围中,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读,从而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见解、实践。
“情智的课堂”是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能够体悟到潜流在文本中的真善美并与文本和谐共鸣,唤醒情愫、开启心智。
当然,这两者并非孤立的,而是紧紧交融在一起,“个性”和“情智”的生成都是融合在“潜心会文”这一土壤中的,始终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扣住语言文字,进行潜心品读,让文本、教师、学生展开多维的对话,化精神理念为鲜明形象的感知、想象和体验,以获取文本意义的感悟和思想情感的升华等。
【设计思路】本课主要的教学设计循着“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来展开。
这个话题给了学生较为自由开放的空间,学生可以凭着这个话题展开自读自悟,与主人公潜心对话。
通过品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一个“不幸的海伦”;通过品读2——7自然段,读出一个“不屈不挠的海伦”、一个“热爱生活的海伦”;通过品读第8自然段,读出一个“感恩奉献的海伦”。
在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再通过感情朗读,深入角色内心想象;正确交流表达,相互讨论升华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海伦·凯勒有哪些初步认识?(板书:生病——失聪失明)二、潜心品读2——7自然段,感受“不屈不挠的海伦”。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第十册课题《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故事梗概与主要情节”之间的关系。
2. 能够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完成文本缩写。
3. 理解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在口语、书面表达中融入较多的非谓语动词。
4. 体验句子的感染力,感悟人物交流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过程1. 文章导读:先以一些孩子的真实故事作为切入点,鼓励同学发现与自己相似之处,借鉴他们的做法,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启发。
然后引入《海伦.凯勒》这个故事,并让同学们预测故事中会发生什么。
2. 文章讲解:遵循“学什么、学到什么”的原则,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浅出地体验故事情节的转折及主人公的内心变化。
利用关键词,让同学们举一反三,在类似的情境中扮演起创新人角色,为自己的梦想制定计划并采取实际行动。
3. 语言探究:1).非谓语动词:“看着”、“追着”,引导学生体会非谓语动词的作用,学会在写作中运用非谓语动词丰富语言表达2).划线分析:理解复杂句层级单位间的内在关系和语义,分离结构中的主谓宾短语、定语、状语等。
4. 课堂练习:1).阅读中提取关键词,完成文本缩写题2).情节还原:要求同学观察、分析句子,理解情节,归纳出关键字,按顺序给出故事对应情节。
3).结合语言探究部分,理解非谓语动词的用法,为口语和书面表达中融入较多的非谓语动词。
三、课堂训练1. 挖掘主旨,整理缩写伯乐有的人爱专程去看马跑步,看的时候用手指头在地上划着,仿佛是在祈求什么。
1.故事梗概:一位盲人通过严格的训练和自强不息终于学会了和世界交流,并成为成功的作家、演说家、社会活动家。
2.整理缩写:盲人学会了自强,成为成功的作家、演说家、社会活动家。
2. 情节还原()海伦被病引来的将近几乎失明,情绪低落,思考未来的人生()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开始进行教育()海伦学会了“水”的意思,开始了逐步学习的征程()海伦辗转各地学习,遇到了聪明的教育家泥尔逊()泥尔逊采取一系列训练,帮助海伦学会沟通和阅读,成为社会活动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3. 造句练习1).用“看着”写句我看着电视,突然听到了妈妈的叫声。
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材简解五年级语文《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讲述了海伦在萨勒老师的指导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学会了说话,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
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好教材。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语言,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拓展阅读,畅谈感想,进一步感受海伦形象品读。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朗读体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评价激励法教学。
学生学法:自主研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伦凯勒》,让我们一起端详她的面容,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
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语言,感悟形象。
(一)“看”到美妙的世界。
过渡:才一岁半的小海伦就要面对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命运看似抛弃了她,把她丢进孤独的世界里。
可海伦却看到了这个世界。
打开书用心读读第五自然段。
1、海伦看到怎样的世界?指名读,交流感受。
2、使用双眼看到的吗?双引号表示什么意思?是什么让海伦看到的这个世界?(二)感悟“不屈不挠”。
过渡:从面对死一般的沉积到看到这美妙的新世界,海伦走过了一段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之旅,是什么支撑海伦走过来的?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概括,你愿意用什么词?怎么理解?文中有一些词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画出来,透过语言想象情景,可以在旁边标出你的感受。
1、如饥似渴的学习。
2、夜以继日的朗读。
(通过品析重点词,创设情境感受人物内心,朗读等方式,感受海伦不屈不挠)3、小结:后来海伦考上了哈弗大学,学会了英法德希腊拉丁等五种语言,写了14部著作,唱功成为了演说家,十大杰出妇女,总统自由奖章。
《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第一篇:《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师:孩子们,让我们一同喊出这个响彻世界的名字吧!(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生交流)师:让我们一起怀着无限的崇敬轻轻地齐读课题。
(生读)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十九世纪世界上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她为什么会让世人仰视赞誉,她又拥有怎样的传奇人生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海伦,感受她伟大的人生。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读书,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海伦?(板书:不幸)师: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小海伦的不幸?(生交流)师:(句1)是的,她听不见,也看不见。
师:(句2)她的世界从此没有了声音,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光明。
师:(句3)还有哪些同学关注了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无边无际的黑暗?(生交流)师:孩子,闭上你美丽的大眼睛,你的眼前是不是混沌一片?除了黑暗,还是黑暗?是的,只有19个月大的小海伦,她从此看不见美丽的日出日落,看不见奇妙的四季轮回。
她的世界,她的生活字典里,只有两个字。
(板书:黑暗)师:海伦从小天资聪颖,在她只有六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外界的好奇与敏锐的观察。
她的妈妈每逢有客人来访,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她似乎看见了逐渐长大的小海伦那灿烂的未来。
可是,一场大病,让小海伦从此永远面对的是(生接)师:这不仅是小海伦世界的黑暗,也是妈妈内心的黑暗,因为她面对着的是(生接)师:就在这样的黑暗里,她熬过了87个春秋,87年,黑暗像恶魔一样不离不弃,寸步不离地缠着她,所以说(生接)师:不光是黑暗,还有。
还有什么?师:死一般的沉寂,你读懂了什么?(生交流)师:是的,她从此跌入了痛苦与孤绝的深渊,谁来给我们读出她的不幸?(生读)师:假如你就是此时此刻的小海伦,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生交流)师:让我们一起读出她的不幸。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海伦[课题]:《海伦凯勒》[教材简析]:《海伦·凯勒》要紧写海伦一岁半的时候遭到了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不幸以后,在沙利文、萨勒老师的鼓舞和指导下,以惊人的毅力坚强刻苦的学习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目标预设]:1、能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朗读,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适度拓展,让学生与海伦凯勒对比,让学生明白自己尽管身有残疾但一样能够成为残而不废的人。
[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想象,感受、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设计思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明白得文本,体会情感,我从以下六个环节展开教学:导入课题,拨动心弦→强烈对比,引发质疑→整体感知,走近人物→细读课文,感动内心→深入体悟,升华认识→拓展作业,课外延伸[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拨动心弦(PPT 课前出示海伦画像)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差不多认识了她(学生齐说名字)2、请你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那个名字,那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3、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那个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来源:ZXXK]二、强烈对比,引发质疑1、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就成了又聋又盲的人,她有耳听不见,有眼看不见,然而——(出示PPT,学生齐读)她是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一生完成14部作品的作家、教育家,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如此一位身有残疾的弱女子,是如何制造出辉煌的成就?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海伦·凯勒。
三、整体感知,走近人物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摸索:你读出了一个如何样的海伦?(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人物)2、同学们依照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括号里填写了多个不同的词语。
读出了一个“不幸、悲伤”的海伦,一个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海伦,还读出了欢乐、幸福的,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海伦,……(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学生交流)3、文中是如何样评判海伦凯勒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精神的概括,谁来读出这句话。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第十册课题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通过理解重点字词,让学生体会海伦不屈服命运的精神3、通过学文,引导学生学习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品析重点字词,让学生结合实际谈感受,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
一、导入:师:哈佛大学毕业生、14部著作、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海伦,超越了常人,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
她是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海伦!二、细读体情感a)学习第一段〔2~5自然段〕i.自由读3、4自然段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3、4自然段。
2.师问:同学们,你们都接触过水,你见到的水是怎样的〔指名答〕接触到水时你有特殊的感受吗〔指名答〕3.默读第三自然段师:海伦是怎样熟悉水的她对水有怎样的感受请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4.师问:海伦对水有怎样的感受文中是怎么写的读一读。
〔指名答〕师相机出示: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布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5.引导朗读师: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的水,海伦为什么觉得它清凉而奇妙〔指名答〕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生读、评〕ii.学习第四自然段1.默读第四节师: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是怎样学习的请大家默读第四节,划出相关句子,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2.指名答相机板书:不分昼夜像枯燥的海绵吮吸拼命摸读不停地书写如饥似渴摸出了血3.生读词说感受,引导朗读师:自由读读这些词,你感受到一个的海伦〔指名答〕师:能将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读评〕4.师问:小海伦这么刻苦地学习,只为了学会泥土、种子、甚至自己的名字等这些常人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单词,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此刻你想对海伦说写什么呢〔指名答〕5.齐读第四节师:带着我们对小海伦的喜爱与敬佩,一起读读第四节。
iii.学习第五自然段1.师: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她的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9、《海伦·凯勒》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初读课文,感受海伦童年时的不幸。
教学过程:一、欣赏名言,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1)、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2)、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3)、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指名读,你喜欢哪一句,对你有什么启发?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2、板书课题:海伦.凯勒指导正确书写“凯”,这个字容易写错。
3、交流资料,丰富人物形象。
(示海伦的照片)请学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海伦这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作好铺垫。
过渡:从刚才同学们介绍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海伦·凯勒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带着学习的态度走进课文,用心地读一读课文《海伦.凯勒》。
二、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一字一字读,一句一句读,把每句都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三、整体感知:1、同学们把课文读顺、读熟之后,老师想请大家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初读课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出示图象:()的海伦)2、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括号里填写词语。
3、交流:读出了一个“不幸、可怜”的海伦,一个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海伦,还读出了快乐、幸福的,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海伦,……(课件逐一出示)4、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再去静静地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做到字字入目,词词过心。
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了一个不幸的海伦?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要仔细品味你画下来的关键词句。
《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打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责任课堂。
以小海伦的内心世界变化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品读比喻句,体会人物品质。
适度拓展海伦的学习、成就,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重要和爱的教育。
将课文与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结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海伦,丰富对人物的感知。
【教学目标】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潜心读文,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2.适度拓展,进一步丰富海伦的形象。
【流程设计】一、回馈导入,启情引思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海伦遭遇不幸,摸读盲文、练习说话、倾注爱心,我们还重点学习了课文第一小节,一起来回忆:一岁半时的海伦,遭遇了哪些不幸?(齐读、出示)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二、主线引领,研读悟情1.命运带给海伦太多的磨难,黑暗世界里的海伦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
有一天,沙利文老师的到来,在她的心里播撒了一缕阳光。
请同学默读课文2-5小节,想一想:在摸读盲文的过程中,小海伦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拿出笔将有关的句子划一划。
变化1: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1)什么事让小海伦有了这样的喜悦?(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怎么学会“水”这个字的吗?有了健全的眼睛、耳朵、嘴巴学起来多容易啊!可海伦呢?第一次,沙利文老师将海伦的脚放进水里,然后在她手上写了个水字,她以为老师在教手这个字,第二次,老师,拿将她的手放进装满水的杯子,又在她手上写了个水字,可她又以为老师在教杯子,直到第三次(放录像)(3)突然间的领悟,让海伦了解到: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
学会了名称,他就可以与外面的世界交流。
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出示: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海伦.凯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下梁中心校—范辉琴板书设计意图:海伦·凯勒自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确是一位弱者,让人感到很同情。
但是海伦却是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如饥似渴地学习,不屈不挠地奋斗,就如同一位坚强不屈的勇士,令人感到敬佩。
最终,海伦·凯勒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了世界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篇课文,虽然只写了海伦·凯勒几个生活片段,但是却概括她奋斗的历程,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教材简解:我讲的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海伦凯勒》这是一篇极感人、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讲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小海伦,在沙利文、萨勒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渴求知识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小学生还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和“永留在世人心中”的“奋斗精神”不易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小学生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和“永远留在世人心中”的“奋斗精神”不容易产生共鸣,因此,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视频中的朗读作品《假如给我三天阳光》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人公——海伦.凯勒的作品。
并板书:《海伦.凯勒》。
二、交流资料,初识海伦。
(幻灯片)海伦.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获总统自由勋章。
三、体验感受。
我来学海伦。
1、老师请几位同学,给他们蒙上眼睛,塞住耳朵,然后让他们回座位。
2、等他们坐位后,帮他们恢复正常,请他们谈谈自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一刻的感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9、《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这节课,请同学们再次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个名字,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2、我们知道只有一岁半的小海伦遭遇天大的不幸,她怎样啦?这意味着什么?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不能喊,也不能倾诉,这日子在痛苦中煎熬,几乎生不如死。
就是这样一位身有残疾的弱女子,却成为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一生完成14部作品的作家、教育家,20世纪美国英雄偶像之一。
她是如何创造出辉煌的成就?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海伦·凯勒。
二、整体感知,走近人物
1、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人物)
2、由同学们读书的神态看出海伦·凯勒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家,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海伦·凯勒,你会一下子想到什么词?
读出了一个“不幸、可怜”的海伦,一个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海伦,还读出了快乐、幸福的,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海伦,……(学生交流)
3、文中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用文中的一个词)
(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精神的概括,谁来读出这句话。
4、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不屈不挠:曲,屈服。
挠,弯曲,在逆境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小海伦面对的逆境、困难是什么?她的态度怎样?
5、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了不屈不挠的海伦?(在书上圈圈画画,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
三、细读课文,感动内心
(一)(1).现在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满你智慧的标记。
谁来说,你找到的第一处句子是什么?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
谁来读读这段话?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这段文字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
大家再读读,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将它圈出来同桌讨论讨论,可以在旁边写上一些自己的体会。
(2)交流:抓关键字体会海伦的坚强、不屈不挠。
a.“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
点拨(此时的海伦渴求知识,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每天的开始,海伦就是“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吮吸着,直至“这块海绵”装得满满的,饱饱的。
体会海伦的坚强)b.“拼命摸读”点拨(我们知道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由点数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只能靠着手指慢慢地、仔细地摸读,这样的学习远远比我们正常人来得困难。
)c.“如饥似渴”
“摸出了血”点拨(盲人的书写更加困难。
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
长时间摸读、书写,手指都出了血。
) 4、了解了这个知识,再读这段话,你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困难这么多,她还能坚持,不屈服,太坚强了。
她有不屈不挠的奋斗
精神。
……)
5、让我们想象着海伦摸读盲文时的艰辛,带着你深深的感动之情读好这些词,这段话。
小结:真是功夫怒负有心人,凭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二)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她的不屈不挠精神的?
1、(第6段)
(1)首先请同学们想想:海伦既聋又盲,那她是怎样学习说话的?
(学生指出: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
)
(2)请学生闭上眼睛,触摸自己的脸,体会一下海伦学习的情形,亲身体验她学习的难度。
小结:这种靠触觉练习说话的方式,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海伦这样说(师生齐读:“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说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3)再联系下文看看(7自然段)后来“她说话的能力竟然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当
她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抱住了海伦,留下了兴奋的泪水。
这是兴奋的泪水,也是心酸的泪水,因为他们仿佛看到海伦曾经……曾经……(学生思考自由说)
(4)指导朗读
让我们体会着海伦说话的艰辛,想象着她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一起来读这段话。
四、深入体悟,升华认识
1、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学会了“算术”、学会了写字、学会了说话。
这也是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的。
不过,这篇课文还告诉我们海伦凯勒的什么方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有什么发现?
2、你又对海伦有什么认识?(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倾注”如何理解?通过这些,我们发现,海伦的内心充满了——(板书:爱)正因内心有爱,她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才会将世界想像的那样美好,才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残疾人身上,也是爱,才给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给了海伦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两个最能体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句子
五、结合实际,升华认识。
六、拓展作业,课外延伸。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