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课文《草原》一、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们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草原》教学设计15篇《草原》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9.草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
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草原》课文原文《草原》是一篇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
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草原》课文原文,供参考。
《草原》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了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草原总结归纳草原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一片广袤的绿洲,拥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对草原进行总结归纳,介绍草原的特点、生态环境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草原的特点草原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要群落类型的植被分布区域。
它广阔无垠,草木葱茏,是自然界最为富饶的生态系统之一。
1.气候条件草原分布在世界各大洲,包括亚洲的蒙古草原、欧洲的俄罗斯草原、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边缘草原等。
草原的气候条件一般是寒冷干旱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少,植被适应性较强。
2.植被组成草原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如高粱、牧草等。
植被矮小、稀疏,形成连绵的草原景观。
草原植被一般自生自灭,耐旱、抗火、耐寒性强。
3.动物世界草原上生活着众多的野生动物,如马、牛、羊等。
这些动物以吃草为主要食物来源,与草原的植被形成了生态循环。
二、草原的生态环境草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
1.水源保护草原地区通常雨水稀少,水源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关键。
草原地区流经的河流和湖泊,是草原动植物的主要饮水来源。
因此,保护草原水源成为重要的环境任务。
2.土壤保持草原地区的土壤一般瘠薄,容易风化、侵蚀。
然而,草原植被的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防止土壤水土流失的发生。
3.生物多样性草原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植被的多样性使得草原成为典型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保持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三、草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草原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农牧业资源草原提供了广阔的牧场和农田,支持了农牧业的发展。
人们可以依靠草原上的牧草饲养家畜,获得丰富的食物来源。
2.旅游资源草原广袤壮美的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人们可以在草原上进行露营、骑马、观鸟等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3.生态保护草原的保护对于维护地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有助于改善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草原》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草原的形成草原的形成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草原形成于干燥的气候条件和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土壤上。
温带草原是在东、西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而热带草原则是在热带干旱气候下形成的。
草原的类型根据气候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草原可以分为温带草原、亚洲草原、非洲草原等不同类型。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植被主要是多年生草本。
亚洲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植被主要是多年生高羊茅。
非洲草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非和东非大裂谷地带,植被主要是矮树草原和稀树草原。
草原的生物多样性草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多样性包括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草原植被丰富多样,包括了不同种类的草本植物、灌木和小型乔木。
草原动物也十分丰富,包括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此外,草原还是许多珍稀濒危动物的栖息地,如藏羚羊、漠狼、普氏野马等。
草原的生态功能草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了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碳汇等多个方面。
草原是水源涵养的重要区域,其植被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维护水土资源的平衡。
同时,草原的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保持大气中的气候平衡,具有一定的气候调节作用。
草原的保护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人类活动等原因,许多草原地区正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草原的生态监测、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推行可持续的生态管理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草原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了气候、土壤、地形等。
草原包括了多种类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了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建立保护体系、推行可持续管理等。
希望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总结,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草原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小学语文《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草原简介草原是指广袤无垠的草地,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地区。
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草原不仅是动植物的家园,也是人类独特的生产生活场所。
本文将介绍草原的特点、重要性以及人类与草原的关系。
草原的特点草原一般位于内陆地区,呈现广阔的草地景观,其特点如下:1.植被:草原的主要植被为草本植物,草原上的植物一般较矮小,适应干旱和寒冷的气候条件。
2.气候:草原气候一般干燥,降水较少,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温差较大。
3.动植物资源:草原是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宝库,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在草原上生息。
草原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草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物种的繁衍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1.保护土壤:草原的植被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2.控制气候:草原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调节气候变化。
3.维持水循环:草原植被具有保水功能,能够吸收雨水并储存,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
经济价值草原对人类的经济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1.畜牧业: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场所,提供了丰富的牧草资源,支撑了草原地区的畜牧业发展。
2.旅游业:草原的美丽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旅游业成为草原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3.草原资源的开发:草原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油气等,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类与草原的关系保护草原的重要性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合理利用:人类应该充分发挥草原资源的经济价值,但同时也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草原保护:人类应该积极参与草原保护活动,保护草原的植被、动物和土壤,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
人类活动对草原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1.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
2.过度开发:过度开发草原资源,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可能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名词解释
草原(Grassland),是指大面积由草本植物覆盖并缺乏森林和灌木丛的生态系统。
草原的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草原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通常由矮草和灌木组成,气候干燥,降水量少,温度变化大。
热带草原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由高大的草丛组成,气候通常较为潮湿,降水量相对较多。
草原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许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草原上常见的动物包括野马、牛羊、鹿、狼等,同时也是许多鸟类和昆虫的栖息地。
草原的生态系统也对人类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许多农场和畜牧场都建立在草原上,为人们提供了粮食和畜牧业的资源。
此外,草原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碳循环等,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草原课文重点笔记《草原》这篇课文重点笔记:一、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谊和民族团结。
三、文章分段:全文共分四部分,先写去草原的路上,后写蒙古包外景和蒙古包内会见、款待的情景,接着重点写表演赛马和民族团结互助的场面,最后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篇。
四、段落重点:1. 课文中的静态描写。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草原上的景色。
作者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白色的羊群”、“高歌的牧人”、“微微地炭火”、“烤肉的香味”,勾勒出一幅声音、色彩、气味俱全的草原风光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
2. 课文中的动态描写。
如“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骑马场面,牧民们“高举酒杯”“用响亮的歌声”畅饮的情景,鄂温克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小伙子们表演了“套马”“摔跤”,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群马飞驰、襟飘带舞、举杯畅饮、纵情歌唱、套马、摔跤等生动的场面,读后使人仿佛身临其境,随着作者的笔触,在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之后,还能看到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和他们的民族风俗,使文章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3. 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先从面写起——写了草原的辽阔美丽,再从点写到人——热情好客的蒙古族牧民。
这样写既交代了作者观察的顺序,又使文章有详有略,疏密相间,中心突出。
4.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课文中作者运用了许多贴切生动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描绘景物。
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把羊群比作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小学语文草原课文原文小学语文草原课文原文《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学语文草原课文原文,希望有所帮助!《草原》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草原》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法:导读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时计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内检测
二、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板书课题:《草原》。
2、介绍作者老舍。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
(2)简要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草原的?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2、交流初读情况。
(三)精讲点拨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风景的段落,画出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指明反馈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敕勒歌》)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练习: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草原人更美的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画一幅展现美丽草原的图画,表达出你对草原的爱。
板书设计: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情好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内检测: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小组交流(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
二、合作探究: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交流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
限乐趣。
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
(指图说)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3、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册1、2、3.
板书设计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
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
热情相见————气氛热烈
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