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识别技术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430.50 KB
- 文档页数:13
条形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日益重要。
一种用于追踪商品的技术——条形码便是信息技术的代表之一。
目前,条形码应用已经成为商业社会的一个基本工具,让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条形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条形码的定义和历史所谓的条形码,是指一种基于数字代码的标识符,被印刷在标签上,且可以被计算机读取的技术。
每张条形码的码上信息都是唯一的,仅可识别。
它的出现得益于商业社会的需求,它被使用到超市的收银机、库存管理、物流仓储管理等多个领域。
最初,条形码的创新者是一名美国工程师:N. Joseph Woodland, 他在1949年获得了第一项条形码发明的专利权。
但是,由于当时缺乏精准的光学扫描技术,这项技术并没能得以推广应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商业展示出了对物流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才得以成为主流技术。
二、条形码技术作为追踪商品的神器,条形码在商业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事实上,它早已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条形码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 条形码的生产:条形码是通过一种电脑编程软件生成的。
在大型礼品卡和包装生产中,条形码通常用于建立产品标准,便于销售跟踪和投注时间的跟踪记录。
2. 条形码的扫描和识别:超市经常使用条形码扫描仪来识别商品。
扫描仪将读取商品上的条形码信息,然后将该信息与商店电子系统中的商品数据库进行比较,显示商品和价格细节等信息。
随着技术的创新,条形码技术得到了深化和优化,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是二维条码和QR码。
这两种技术可以储存更多的信息,例如网址等,于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三、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几乎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了许多专门的场所和需求。
1. 教育领域:条形码在学校里被广泛应用,例如可以使用条形码标记书籍、文具等道具和设备,以便课堂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 物流配送:条形码技术可以在需要出库或发货的物品上打上标记,以达到实时追踪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可以更快的找到物品位置,减少失误。
条码技术发展历程总结
条码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条码系统来识别和跟踪物品。
这种技术由贝尔实验室的员工托马斯·托马斯(Thomas Thomas)和布赖恩·萨维奇(Brian Silver)于1952年发明。
这两位员工实验室的名字也因此而得名。
1953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ational Standards Bureau)为条码技术制定了一个标准,叫做美国国家标准局代码(National Standard Bureau Code)或NSBC,它包括一个由四个数字组成的标识码,用于识别和跟踪采购和库存的物品。
1970年,美国的实验室发明了一种叫做条码识别系统(Bar Code Recognition System)的技术,它是一种强大的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跟踪物品。
1974年,全球最大的超市集团A&P在其美国商店中开始使用这种技术来识别和跟踪各种物品。
到了1980年代,条码技术已经发展成一种全球性的技术,它不仅被用于超市,还被应用到了生产企业,政府机构和其他机构。
在这个时代,即条码已经被用于现代的收银系统,控制库存,监控生产等方面。
1980年代以来,条码技术的发展迅速,出现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物流追踪,支付系统,自助式购物系统,生产流程管理等。
条码识别技术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更加追求。
而条码识别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条码识别技术指的是通过对条码上的图形进行扫描和解码来获取有关产品信息的技术。
本文将从条码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条码的发展历史条码技术是5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
最早的条码有两种:一种是圆形条码,另一种是线条码。
但这两种方式的应用比较局限,无法广泛应用于商业和生产领域。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Gene Woodland开发了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条码系统,这种条码系统的条形呈现,由条与空格的不同组合构成。
这种条形码很快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国际上发展壮大。
到了21世纪,条形码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商品管理、邮政运输、商业交易等领域。
二、条码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1. 条码的编码条码所代表的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编码规则将信息转化为条码形式的。
当前最常用的一维条码可以采用EAN-8、EAN-13、UPC-A、Code-39等编码格式。
无论采用哪种编码格式,都要求条码中只包含数字、字母等有限的字符,以便进行扫描识别。
2. 条码的扫描条码的扫描主要是通过扫描设备扫描条码表面上的条和空隙组合,反射出的图像被传感器解析,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被传输给解码器,解码器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3. 条码的解码解码器负责将传输来的数字信号转换为0和1的序列,再根据编码规则将0和1的序列转化为信息文本,也就是表示商品的编码等。
三、条码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1. 商品管理商品通常是以条码形式标识,商家可以通过条码识别技术将商品信息与库存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等联系起来,实现高效的商品管理。
2. 物流运输在物流运输中,条码识别技术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条码识别技术将物品标识出来,记录每一个货物的相关信息,对物品进行快速查询、移库处理、输送等操作。
条码技术发展历程总结条码技术是一项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它能够将数据编码并打印在包装材料或产品表面上,并通过扫描设备读取数据以便于跟踪物流、库存、销售等运营信息。
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条码技术在电子商务、物流、零售、医药、快递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条码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总结。
一、条码技术的早期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对于采购物资进行控制管理,为了方便快速识别物资,提出了需要一种可以快速读取的自动识别技术,并委托了美国工业标准协会(ANSI)组织进行研究。
1969年,Norman Woodland和Bernard Silver发明了第一个条码“圆形棒棒糖”,它由一系列不同线宽的条和空白组成。
随后,David Collins改进了这个设计,将横向细条改变为垂直细条,于此同时,他还发明了第一个随动式扫描器。
1973年,美国IEEE理工学会首次发布了关于条码标准的标准文档“标准化代码”,以后各国也相继出台了自己的国家标准。
这一时期,条码技术主要应用于物资的管理和控制,但受限于技术(硬件和软件)设备的高昂成本,条码的使用比例不高。
二、一维条码的流行上世纪80年代,条码技术因为计算机普及和商业应用需求而开始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条码是一维条码,通过刻度线紧密排列区分条码数据。
由于与计算机软件高度兼容,一维条码被广泛应用于零售、物流、医药、生产等领域。
条码图形百分比(Bar Code Percentages)协定制定了共同使用的条码宽度和间距。
1980年到1990年,条码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并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必要的技术手段。
随着大规模生产的生产线使用,一维条码呈现出多种类型,如CODE 128、CODE 39、UPC、EAN等。
一维条码很容易设计和打印,可以识别速度快,便于大批量生产、打包和管理。
其他条形码类型包括POSTnet,Interleaved 2 of 5和Code 11。
条码的发展历史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条码的发展历史条形码最早出现在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70年代左右。
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
早在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
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 -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
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
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
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形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
60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
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形码符号方案,如上图右下、左图所示。
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
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
条码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条码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条码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现代物流、零售、生产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够将产品的信息以一种标准化的模式编码,使得人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
下面将从条码的起源开始,详细介绍条码的发展历程及应用。
条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美国的食品连锁店出现了大量的产品管理问题。
由于商品众多,人工管理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自动化管理手段。
于是,一种称为“条形码”的技术应运而生。
1952年,美国的工程师乔治·劳里先生最早提出了条码的概念。
他受到了纳粹德国在二战中使用的纸制代码标签的启发,开始研究快速标记的方法。
劳里先生通过在标签上涂刷黑白照片,然后将其用突起和凹陷的方式搭配成各种数字和字母,实现了一种二维码的基本形式。
这个创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后来条码技术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条码技术并没有被广泛应用。
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计算机硬件还不够发达,无法有效处理和解读条码所包含的数据。
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条码技术才开始走向实用化。
1974年,美国的一家超市连锁店开始试用条码扫描设备,以加速商品结算过程。
经过实践证明,条码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由于超市的示范效应,条码技术迅速在零售行业中推广开来。
随着条码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开始使用条码。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在物流行业。
条码技术可以将物品的基本信息与物流管理系统相连,并通过扫描设备实现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这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减少了风险和成本。
此外,条码技术也在生产和库存管理中广泛应用。
工厂可以通过扫描设备和条码系统,实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快速追踪,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
条码技术还可以用于车辆管理、医疗行业、图书馆管理等众多领域,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二维码逐渐取代一维码成为主导。
条码的发展历史条形码最早出现在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70年代左右。
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
早在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
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 -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
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
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
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形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
60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
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形码符号方案,如上图右下、左图所示。
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
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
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形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