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识别技术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430.50 KB
- 文档页数:13
条形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日益重要。
一种用于追踪商品的技术——条形码便是信息技术的代表之一。
目前,条形码应用已经成为商业社会的一个基本工具,让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条形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条形码的定义和历史所谓的条形码,是指一种基于数字代码的标识符,被印刷在标签上,且可以被计算机读取的技术。
每张条形码的码上信息都是唯一的,仅可识别。
它的出现得益于商业社会的需求,它被使用到超市的收银机、库存管理、物流仓储管理等多个领域。
最初,条形码的创新者是一名美国工程师:N. Joseph Woodland, 他在1949年获得了第一项条形码发明的专利权。
但是,由于当时缺乏精准的光学扫描技术,这项技术并没能得以推广应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商业展示出了对物流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才得以成为主流技术。
二、条形码技术作为追踪商品的神器,条形码在商业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事实上,它早已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条形码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 条形码的生产:条形码是通过一种电脑编程软件生成的。
在大型礼品卡和包装生产中,条形码通常用于建立产品标准,便于销售跟踪和投注时间的跟踪记录。
2. 条形码的扫描和识别:超市经常使用条形码扫描仪来识别商品。
扫描仪将读取商品上的条形码信息,然后将该信息与商店电子系统中的商品数据库进行比较,显示商品和价格细节等信息。
随着技术的创新,条形码技术得到了深化和优化,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是二维条码和QR码。
这两种技术可以储存更多的信息,例如网址等,于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三、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几乎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了许多专门的场所和需求。
1. 教育领域:条形码在学校里被广泛应用,例如可以使用条形码标记书籍、文具等道具和设备,以便课堂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 物流配送:条形码技术可以在需要出库或发货的物品上打上标记,以达到实时追踪的目的,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可以更快的找到物品位置,减少失误。
条码技术发展历程总结
条码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条码系统来识别和跟踪物品。
这种技术由贝尔实验室的员工托马斯·托马斯(Thomas Thomas)和布赖恩·萨维奇(Brian Silver)于1952年发明。
这两位员工实验室的名字也因此而得名。
1953年,美国国家标准局(National Standards Bureau)为条码技术制定了一个标准,叫做美国国家标准局代码(National Standard Bureau Code)或NSBC,它包括一个由四个数字组成的标识码,用于识别和跟踪采购和库存的物品。
1970年,美国的实验室发明了一种叫做条码识别系统(Bar Code Recognition System)的技术,它是一种强大的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跟踪物品。
1974年,全球最大的超市集团A&P在其美国商店中开始使用这种技术来识别和跟踪各种物品。
到了1980年代,条码技术已经发展成一种全球性的技术,它不仅被用于超市,还被应用到了生产企业,政府机构和其他机构。
在这个时代,即条码已经被用于现代的收银系统,控制库存,监控生产等方面。
1980年代以来,条码技术的发展迅速,出现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物流追踪,支付系统,自助式购物系统,生产流程管理等。
条码识别技术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更加追求。
而条码识别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条码识别技术指的是通过对条码上的图形进行扫描和解码来获取有关产品信息的技术。
本文将从条码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条码的发展历史条码技术是5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
最早的条码有两种:一种是圆形条码,另一种是线条码。
但这两种方式的应用比较局限,无法广泛应用于商业和生产领域。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Gene Woodland开发了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条码系统,这种条码系统的条形呈现,由条与空格的不同组合构成。
这种条形码很快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国际上发展壮大。
到了21世纪,条形码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商品管理、邮政运输、商业交易等领域。
二、条码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1. 条码的编码条码所代表的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编码规则将信息转化为条码形式的。
当前最常用的一维条码可以采用EAN-8、EAN-13、UPC-A、Code-39等编码格式。
无论采用哪种编码格式,都要求条码中只包含数字、字母等有限的字符,以便进行扫描识别。
2. 条码的扫描条码的扫描主要是通过扫描设备扫描条码表面上的条和空隙组合,反射出的图像被传感器解析,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被传输给解码器,解码器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3. 条码的解码解码器负责将传输来的数字信号转换为0和1的序列,再根据编码规则将0和1的序列转化为信息文本,也就是表示商品的编码等。
三、条码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1. 商品管理商品通常是以条码形式标识,商家可以通过条码识别技术将商品信息与库存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等联系起来,实现高效的商品管理。
2. 物流运输在物流运输中,条码识别技术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条码识别技术将物品标识出来,记录每一个货物的相关信息,对物品进行快速查询、移库处理、输送等操作。
条码技术发展历程总结条码技术是一项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它能够将数据编码并打印在包装材料或产品表面上,并通过扫描设备读取数据以便于跟踪物流、库存、销售等运营信息。
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条码技术在电子商务、物流、零售、医药、快递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条码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总结。
一、条码技术的早期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对于采购物资进行控制管理,为了方便快速识别物资,提出了需要一种可以快速读取的自动识别技术,并委托了美国工业标准协会(ANSI)组织进行研究。
1969年,Norman Woodland和Bernard Silver发明了第一个条码“圆形棒棒糖”,它由一系列不同线宽的条和空白组成。
随后,David Collins改进了这个设计,将横向细条改变为垂直细条,于此同时,他还发明了第一个随动式扫描器。
1973年,美国IEEE理工学会首次发布了关于条码标准的标准文档“标准化代码”,以后各国也相继出台了自己的国家标准。
这一时期,条码技术主要应用于物资的管理和控制,但受限于技术(硬件和软件)设备的高昂成本,条码的使用比例不高。
二、一维条码的流行上世纪80年代,条码技术因为计算机普及和商业应用需求而开始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条码是一维条码,通过刻度线紧密排列区分条码数据。
由于与计算机软件高度兼容,一维条码被广泛应用于零售、物流、医药、生产等领域。
条码图形百分比(Bar Code Percentages)协定制定了共同使用的条码宽度和间距。
1980年到1990年,条码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并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必要的技术手段。
随着大规模生产的生产线使用,一维条码呈现出多种类型,如CODE 128、CODE 39、UPC、EAN等。
一维条码很容易设计和打印,可以识别速度快,便于大批量生产、打包和管理。
其他条形码类型包括POSTnet,Interleaved 2 of 5和Code 11。
条码的发展历史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条码的发展历史条形码最早出现在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70年代左右。
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
早在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
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 -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
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
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
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形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
60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
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形码符号方案,如上图右下、左图所示。
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
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
条码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条码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条码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现代物流、零售、生产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够将产品的信息以一种标准化的模式编码,使得人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
下面将从条码的起源开始,详细介绍条码的发展历程及应用。
条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美国的食品连锁店出现了大量的产品管理问题。
由于商品众多,人工管理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自动化管理手段。
于是,一种称为“条形码”的技术应运而生。
1952年,美国的工程师乔治·劳里先生最早提出了条码的概念。
他受到了纳粹德国在二战中使用的纸制代码标签的启发,开始研究快速标记的方法。
劳里先生通过在标签上涂刷黑白照片,然后将其用突起和凹陷的方式搭配成各种数字和字母,实现了一种二维码的基本形式。
这个创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后来条码技术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条码技术并没有被广泛应用。
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计算机硬件还不够发达,无法有效处理和解读条码所包含的数据。
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条码技术才开始走向实用化。
1974年,美国的一家超市连锁店开始试用条码扫描设备,以加速商品结算过程。
经过实践证明,条码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由于超市的示范效应,条码技术迅速在零售行业中推广开来。
随着条码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开始使用条码。
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在物流行业。
条码技术可以将物品的基本信息与物流管理系统相连,并通过扫描设备实现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这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减少了风险和成本。
此外,条码技术也在生产和库存管理中广泛应用。
工厂可以通过扫描设备和条码系统,实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快速追踪,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
条码技术还可以用于车辆管理、医疗行业、图书馆管理等众多领域,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二维码逐渐取代一维码成为主导。
条码的发展历史条形码最早出现在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70年代左右。
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
早在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
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 -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
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
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
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形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
60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
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形码符号方案,如上图右下、左图所示。
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
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
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形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圆到方,条形码的进化史条形码的联合发明者、美国工程师乔治·劳雷尔(George Laurer)12月5日去世,享年94岁12月10日,据BBC报道,劳雷尔在其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温德尔(Wendell)的家中去世,葬礼于12月8日举行劳雷尔被认为是通用产品代码(UPC)即条形码的共同发明人,现在这种条形码已用于无数产品、服务及其它项目上,人们通过扫描它可以快速识别产品及其价格等改变了全世界零售行业的条形码,是如何诞生的呢?最初起源条形码,也被称为UPC(通用产品码),在你去过的任何商店里,都可以看到条形码的存在,条形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2年,当时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一群学生开展了一个项目,让顾客更容易按目录购物当时的设想是有顾客想购买商品时候,需要做的就是从商店的商品目录中取出一张与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相对应的卡片,然后将这张卡片交给一名店员,该店员将卡片放入机械读卡器中当时的超市然后店员可以获取相关商品的信息及其在库房中的位置,这样可以很快的将顾客所需的商品出货,同时卡上的信息还会更新该商店的库存信息,这样当重新订购该商品时,商店老板或经理就会知道需要订购多少这个系统在跟踪商品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不久之后,有连锁店老板就与发明人合作这个项目,允许卡上的信息直接应用于给定的商品,通过以某种代码的形式创建信息,这将使处理和库存维护更加容易“公牛眼”条形码不同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商品条形码,早期的商品条码类似于一系列不同宽度的同心圆,由德雷克塞尔理工学院的研究生伯纳德·西尔弗(Bernard Silver)构思“公牛眼”条形码原本是为了在连锁商店Food Fair的商品上使用的,Food Fair的经理想要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跟踪商店的库存情况,当西尔弗无意中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用自己的发明完成了一个解决方案,以供一些商品库存量大的连锁店使用他们与德雷克塞尔的研究生同事Normal Woodland一起合作完成了这个项目,并最终在1949年获得了他们的新发明专利并准备在商业上推广使用Woodland与silver于1949年申请了该条码的专利他们的方案是一旦条形码附在每个食品上,收银台上的扫描仪就会读取每个条形码中包含的信息,每个条形码都有一个不同的模式,并且该模式对于商店中的一个特定商品是唯一的,即使该种类商品不止一个早期的条形码在深色背景上有四条白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添加更多的白线来增加项目的分类数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随着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商品的生产线可以有更多的变化和模式Woodland最初想使用一种特殊类型的墨水,这种墨水在紫外线下会发光,但这种系统有两个缺点:一是打印代码很贵,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褪色如果条形码要附着在产品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在商店的货架上,则需要能保存更久的载体,而条形码的概念本身就需要在印刷领域进行创新当他改进他的新想法时,莫尔斯电码激发了他创造这种条形码的灵感,莫尔斯电码使用点和破折号,Woodland将其转换为条形码中的粗线和细线,当条形码完善后,他和Silver一起为他们的发明申请了专利,并称之为“Classif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分类设备和方法)”“公牛眼”条形码该专利于1952年颁发,并使用了二进制代码,该代码可以很容易地被扫描仪读取,并且很容易翻译成任何语言,以便进行清点现代条形码跟Woodland和Silver的发明类似,现代条形码有一系列清晰的线条,下面有二进制数字,而且这些条形码的形状一般是矩形的各种不同的条形码Woodland和Silver都没有靠条形码发家致富,因为他们把专利卖给了Philco,Philco后来在收到专利文件后不久,于1952年把它卖给了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但毫无疑问的是,这项发明是无价的,因为条形码在世界上任何有商品出售的国家都有使用,而所需要的只是一台速度更快的机器来扫描包含条形码的物品,这一点通过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技术成为可能现代扫描系统1972年,RCA在Kroger's超市(北美最大连锁超市)安装了第一个现代扫描系统,当时零售行业举行了一次全国会议,会后普遍认为条形码是未来的潮流,因为其快速高效地扫描产品并给出账单,大大提高了效率带条形码的商品这时,收集产品数据的其他方法由受雇于SYLVANIA(喜万年国际照明集团)的大卫·柯林斯(David Collins)发明,他的发明是一种火车车厢跟踪系统,以条纹形式出现的反光颜色成为了他的条形码变体火车车厢跟踪系统,特殊形式的“条形码”然而,他的系统真正的创新之处在于最终使用了能够读取条形码的激光束,在杂货店、百货公司和其他商店中使用的手持式扫描仪使用的正是这种技术,这种技术是从Woodland和Silver的早期发展而来的条形码的概念是无价的,但正如许多现代发明一样,它必须等待一个机会、等待技术赶上,以便能够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日常生活最常见条码——通用产品代码George Laurer在建立12位条形码之前是IBM的顾问,现在所有商店的产品上使用基本都是他发明的这种条形码1971年,公司管理层询问他是否可以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光学编码,该代码将首先应用在零售行业,并最终被所有商品生产公司采用在提交了三个提案后UPC条形码诞生,Laurer还在扫描设备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次在收银台结账时,扫描设备都会读取每个UPC符号,在UPC条形码中,前6个数字以0开头,后面跟着制造商的编号,即5个数字,最后6个数字标识条形码粘贴到的物品第一个印有UPC条形码的产品是俄亥俄州特洛伊市一家马什超市(Marsh supermarket)出售的一包箭牌口香糖简单介绍工作原理条形码扫描器必须能够非常快速地读取产品上的条形码,并将这些信息传送到计算机或结账终端,后者可以使用产品数据库立即识别它们为了讲述更清楚,我们假设条形码是简单的二进制模式,每条黑线对应1,每条白线对应0,当然实际上的条形码比这更复杂首先,扫描头将激光照射到条形码上,条形码的白色区域反射的光线最多,黑色区域反射的光线最少,这样光就会将条形码反射回光检测电子元件中当扫描器经过条形码时,该单元产生与黑白条纹相对应的开关脉冲图案,所以对于这里显示的代码(“黑黑黑白黑黑黑黑”),而连接到扫描仪的电子电路将这些开关脉冲转换成二进制数字(0和1)二进制数字被发送到与扫描仪相连的计算机,该计算机检测代码为11101011,在一些扫描仪中,只有一个光电管,当你将扫描头移过产品(或产品移过扫描头)时,光电管依次检测黑白条形码的每个部分,而在更复杂的扫描仪中,有一整排光电管,整个代码一次就能检测出来。
条形码技术第一篇条形码技术简介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商业和制造业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将数字、字母等字符编码成不同宽度的黑条和白空组合的条码图形,以达到自动识别和计数的目的。
条形码技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纽约机车零件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尝试使用光敏纸来记录商品的信息。
后来,他意识到可以将商品信息编码成一组条码,以实现自动记录和识别。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现代商业和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于条形码技术,最常见的就是EAN/UPC条形码和Code 128条形码。
EAN/UPC条形码通常用于零售商品,它们以12或13个数字编码,包含了商品品牌、尺码和款号等关键信息。
Code 128条形码则使用了128个字符集来编码,常用于快递、传票、汽车零配件等行业。
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商业和制造业,也被应用于物流、医疗、图书馆、食品安全等行业。
通过自动识别条形码,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处理和管理的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的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之,条形码技术的发明和不断革新,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高效,也为商业和制造业出现了巨大的机会。
第二篇条形码技术的优势和限制自动识别技术的出现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便利性,而条形码技术则是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
条形码技术的优势在于:1. 提高了工作效率。
条形码技术的自动识别和处理可以避免人为错误,使得人类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2. 降低了成本。
利用条形码技术可以快速完成自动计数、管理等操作,降低了人力成本。
3. 改善了数据精度。
条形码技术允许对物品进行更为精细准确的管理,从而改善了数据精度。
当然,条形码技术也有一些限制:1. 受限于设备。
条形码技术需要特殊的扫描设备才能够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这会限制其在某些场景的应用。
2. 受限于条形码本身。
有些条形码可能会受到损坏、污染等影响,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识别和处理。
3. 不支持多语言。
条码的发展历史条形码最早出现在40年代,但是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70年代左右。
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普遍使用条形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
早在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
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 -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
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
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
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利,该专利是将条形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
60年代后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一个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
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形码符号方案,如上图右下、左图所示。
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
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
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形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条形码识别技术发展历程
早期的条形码识别技术,大多使用热成像扫描仪来扫描条形码,这种
设备被称为“热转印扫描仪”。
热转印扫描仪可以温柔地扫描条形码,但
扫描速度较慢,而且它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
6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
条形码识别技术,光学识别。
这种识别技术使用可移动或静态的CCD摄像
机扫描条形码,可以用较快的时间扫描条形码,但是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步进行了条形码识别技术的改进,可以说
是从第二代发展到第三代。
第三代条形码识别技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用计算机处理器来完成条形码识别,可以适应多种环境,同时能够保证
识别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并且可以处理复杂的条形码形状,使条形码在生
产和物流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条形码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数据采集,而且可以用
于质量控制和管理。
条形码的前世今生2、条形码的应用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商业、邮政、图书管理、仓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交通运输、包装、配送等领域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标识”。
国际上,包括中国,统称为条形码(b a r c o d e)。
通用商品条形码一般由前缀部分、制造厂商代码、商品代码和校验码组成。
商品条形码中的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或地区的代码,赋码权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如00-09代表美国、加拿大。
45、49代表日本。
69代表中国大陆,471代表中国台湾地区,489代表香港特区。
制造厂商代码的赋权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物品编码组织,中国由国家物品编码中心赋予制造厂商代码。
商品代码是用来标识商品的代码,赋码权由产品生产企业自己行使,商品条形码。
商品条形码最后用1位校验码来校验商品条形码中左起第1-12数字代码的正确性。
商品条形码是指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识,用以表示一定的商品信息的符号。
其中条为深色、空为浅色,用于条形码识读设备的扫描识读。
其对应字符由一组阿拉伯数字组成,供人们直接识读或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数据使用。
这一组条空和相应的字符所表示的信息是相同的。
条形码技术,是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的,它是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新型技术。
使用条形码扫描,是今后市场流通的大趋势。
为了使商品能够在全世界自由、广泛地流通,企业无论是设计制作,申请注册还是使用商品条形码,都必须遵循商品条形码管理的有关规定。
3、条形码的历史最早被打上条形码的产品是箭牌口香糖。
条形码技术最早产生在风声鹤唳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诞生于威斯汀豪斯(W e s t i n g h o u s e)的实验室里。
一位名叫约翰·科芒德(J o h n K e r m o d e)性格古怪的发明家“异想天开”地想对邮政单据实现自动分检,那时候对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每一个设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
条形码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条形码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其识别速度和准确性受到了大众的高度评价。
但是,随着物联网时代的逐步到来,条形码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条形码技术的原理、优势、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等方面来探讨其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条形码技术的原理条形码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数字或字母等信息编码成一组条形的图案,通过使用扫描仪将其读取出来,并转化成电子信号,然后进行识别、比对等操作。
条形码技术的原理就是将信息二进制化,再通过条纹的宽度和间距来表示二进制代码中0和1的值。
二、条形码技术的优势1.高效性条形码技术在信息采集和流通环节上表现出了良好的高效性,可以大大提高信息采集、组织和管理的效率,降低人工操作成本,减少因操作疏忽引起的错误率,提高识别速度和准确性。
2.节省成本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一般不需要额外的封装、附加材料等,只需要在产品包装或商品上印上一段条形码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制造成本,最终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生产效率。
3.便捷性条形码技术的使用非常便捷,只需要有一个扫描设备即可,这种设备类型一般都十分便携,只需短短的一段时间即可进行扫描,然后进行记录和分析。
4.精密性条形码技术可以采用高密度编码技术,在普通条形码上可存储大量信息,而且读取过程准确无误,也可以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识别。
三、条形码技术的发展历程条形码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一个在食品零售方面工作的年轻人提出了一种改进他自己的业务方法的想法,这就是“条形码”。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叫乔治·劳伦斯,他的想法给当时的零售业带来了很大的革命,使它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新技术之一。
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条形码技术一直在发展壮大,里程碑事件主要包括:1974年,美国的一家超市率先实用了条形码技术。
1981年,美国的超市销售额通过条形码技术开始逐渐占据市场,达到了4万亿美元,表明了条形码技术对于零售业市场的影响力。
条码识别技术基础知识一、概括条码识别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够快速读取条码信息的技术。
你没听错就是像咱们平时扫一扫二维码那样的技术,这可是如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无论是超市的收银台,还是手机支付,甚至是身份证、物流信息,都离不开条码识别技术。
它的应用广泛,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关于条码识别技术的基础知识,你想了解吗?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吧!1. 介绍条码识别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条码识别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扫描条码,获取其中的信息。
这项技术的出现,可以说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一大革命。
从最初的手工记录,到现在的电子化扫描,条码识别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条码识别技术,是从何时开始发展的呢?又是如何逐渐走入我们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早在上个世纪,随着商业的快速发展,商品信息的记录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手工记录的方式既繁琐又容易出错,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快捷、准确的方式来记录商品信息。
就这样条码识别技术应运而生,从最初的简单条码,到现在的复杂二维码,条码识别技术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优化。
如今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超市的商品管理、物流的货物追踪,还是手机的支付应用,都离不开它。
每一次的扫码操作,都是条码识别技术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和帮助。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这就是条码识别技术的魅力所在。
2. 阐述条码识别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重要性条码识别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是否注意到,每次在超市购物结账时,商品上的条码被扫描器轻轻一扫,瞬间就能完成商品的识别和价格计算?这就是条码识别技术在零售业的典型应用,不仅如此条码还出现在我们的物流、制造业、医疗、交通等诸多领域。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条码识别技术,物流行业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每一件货物都需要人工记录、分类、查找,这无疑会增加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条码技术发展简史条码最早出现在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70年代左右。
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已普遍使用条码技术,而且它正在快速的向世界各地推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并逐步渗透到许多技术领域。
早在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硏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
这种代码的图案如下图: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被叫做"公牛眼"代码。
靶式的同心圆是由圆条和空绘成圆坏形。
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码很相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和商品经济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码。
然而,1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i淒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以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rd Fessel)为代表的几名发明家,于1959年提请了一项专利,描述了数字0-9中每个数字可由七段平行条组成。
但是这种码使机器难以识读,使人读起来也不方便。
不过这一构想的确促进了后来条形码的产生于发展。
不久,E・F•布宁克(EFBrinker)申请了另一项专^ ,该专^是将条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
60年代期西尔沃尼亚(Sylvania)发明的f 系统,被北美铁路系统采纳。
这两项可以说是条形码技术最早朋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 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码符号方案,如上图右下、左图所示。
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次年布菜西公司研制出布菜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以库存验算。
这是条形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1972年蒙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硏制出库德巴(Code bar)码,到此美国的条形码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