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 (2)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的等级和类型。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于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掌握行政区划的等级和类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的等级和类型。
难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及其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疆域范围,提出问题:“请大家来说说,我国的疆域范围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我国的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的等级和类型。
引导学生理解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念及其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省区,分析该省区的行政区划等级和类型,并向全班汇报。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巩固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分享自己的发现。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份关于我国行政区划的手抄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关键信息。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点、所处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达成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轮廓与空间分布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合作来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协作精神。
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利用互相竞争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
地图册与课本上有关于省级行政区信息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
面对的学习数量大,学习方式的枯燥。
初中地理“快乐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2课时)课前预习:1.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找出我国的半球位置。
2.据五带的划分,找出我国的纬度范围3.读图找出我国的海陆位置。
4.在34页图C用点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思考其对我国的影响。
(第1课时)新课导入:谈话导入。
如果长假即将来临,你跟同学计划去一个你们不认识的国家旅游,首先你会考虑什么问题?生:位置在哪里?师:同样的我们要了解我们国家也要先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那我们学习一个国家的位置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生: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师:那我们就从这三方面依次来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
新授:任务一、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请同学在图上找出中国,并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说出我国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说出我国位于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
最后,教师总结我国的半球位置。
任务二、据我国的位置图,结合教师给出的五带分布图,与同桌讨论我国跨越了哪些温度带,绝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并说出我国的纬度特点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说明。
任务三、展示世界地图,小组找出我国的海陆位置,并讨论海陆位置对我国的影响。
任务四、展示中国的疆域图,并结合33页中国的疆域,说出我国的疆域概况,并在图C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大致写出最北点和最南点的纬度,计算其纬度差,写出最东点和最西点的经度,计算其经度差,说出我国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跨越大,分别对我国冬季南北方气温的影响,和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时间差异的影响。
巩固练习:1.图中正方形代表亚欧大陆,图中阴影能正确反映中国位置的是()2.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B.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C.海域辽阔,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D.南北跨纬度约57°,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3.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 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4.下列关于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领土最南端位于海南岛B.总面积居世界第2位C.东邻亚洲,西濒太平洋D.我国领土的最西点位于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小结:中国的疆域一、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和东半球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二、疆域面积: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排世界第三四至点: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中国行政区划图》阅读教学案例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二课时。
一、教学背景《中学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态度。
在地理学中,地图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还被比喻为人的“眼睛和工具”,地图的查看、识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想像力和记忆力,因此,地图的阅读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但在众多的日常教学中,地图教学却常常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
为了扫除这个地理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障碍,我在日常教学中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以《中国行政区划图》阅读教学为例说说自己的尝试。
二、教学主题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在整个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了解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初步建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念。
第一节介绍我国国土的基本状况,《中国行政区划图》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地图之一,《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是继续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
(2)识记34个省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想像、判断、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绘图,剪切、拼接能力。
(3)能根据各省区所在空间位置及省区轮廓填写政区暗影图。
(4)能尽量多的说出与各省区有关的地理事物。
3、情感目标(1)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同学之间的互助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8k小白纸两张,小剪刀1把,8k复写纸1张。
疆域和行政区划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域;能够在政区图中确定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记住他们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巩固所学知识点,培养看图、读图、拼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地图了解祖国和家乡,从而热爱祖国和家乡。
通过课堂的探究活动,体会地理的实用价值,领悟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情分析教材和教法分析;本节知识是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起始内容.内容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各省轮廓各不相同,相对位置错综复杂,知识点的记忆量很大,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力避免单一,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比如竞赛、拼图、唱歌等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地图的世界里感受地理课堂的精彩。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难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轮廓.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它的范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内部各区域的位置。
提问:如果你要给你在外地的亲戚写一封信,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怎么写?(安排学生每人写一份,并选择几位同学来念一念,看看哪些是合理的,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的。
)追问:为什么这些信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因为这些地址在等级上非常清楚,邮递员按照上面一层一层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总结:看来这些等级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会将国土分为若干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
我国疆域十分辽阔,在行政管理上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里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
板书讲解: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是省级行政区划,这里的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问:重庆市和黄石市是一个概念吗?(帮助学生理解直辖市的级别)。
《疆域和行政区划》(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行政中心、轮廓等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辽阔,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分析、小组合作、形象记忆。
【课时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14个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二、新课学习(四)中国的行政区划1. 三级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都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其中,自治州是介于省级和县级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2. 34个省级行政单位我国目前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阅读: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一些变化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过多次变动:1965年9月1日成立西藏自治区;1967年,天津市升级为直辖市;1988年成立海南省;1997年3月重庆市升级为直辖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活动:读图(1)1分钟时间,自己先熟悉名称。
(2)小组活动:找一找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
(如图)(3)比赛:1分钟时间,看哪组记住的名称最多。
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1)简称的由来各区域的简称是如何由来的呢?①取全称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目标】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位置、疆域、邻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能指出我国的四至点,感受疆域的辽阔;3.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方法】学习指导法、读图分析、讲解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歌唱祖国》歌曲片段。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等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二、新课学习(一)中国的位置1.半球位置找一找: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
得出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活动:读图B“中国的地理位置”。
(1)在图中描出北回归线、北极圈、赤道;(2)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这样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特点(优越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海陆位置从图中可知,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这样的位置,有利于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往。
因此,我们可以说我国的位置特点是海陆兼备的大国。
方法技巧: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方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一般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去分析。
《疆域和行政区划》(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行政中心、轮廓等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辽阔,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
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分析、小组合作、形象记忆。
【课时按排】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14个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二、新课学习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
1. 三级行政区划
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都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其中,自治州是介于省级和县级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2. 34个省级行政单位
我国目前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阅读: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一些变化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过多次变动:1965年9月1日成立西藏自治区;1967年,天津市升级为直辖市;1988年成立海南省;1997年3月重庆市升级为直辖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
活动:读图
(1)1分钟时间,自己先熟悉名称。
(2)小组活动:找一找
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
(如图)
(3)比赛:1分钟时间,看哪组记住的名称最多。
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1)简称的由来
各区域的简称是如何由来的呢?
①取全称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
读表格,找一找哪些区域是这类简称?(如图)
②源于历史上的古地名
③源于山、河名等
④有些省级行政区域拥有两个简称
哪些行政区域有两个简称?分别是什么呢?(如图)
(2)比一比
①每小组2分钟时间,记忆简称。
(注意:字的读音及书写)
②一组的一名同学说省区名称,另一组的一名同学说简称。
1分钟时间,看哪一组说的又多又准确。
拓展延伸:巧记简称
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记忆
上海的沪剧、山西的晋剧、河南的豫剧等地方戏剧;湖南的湘绣、江苏的苏绣等传统工艺品;广东的粤语、福建的闽南语等地方言等。
②利用成语帮助记忆
秦晋之好、得陇望蜀、朝秦暮楚、黔驴技穷
阅读:巧记省名
可以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或简称编成顺口溜,帮助我们记忆。
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疆)云贵福吉安
川西二宁青甘陕
内海台重北上天
还有港澳好河山
简称:七区(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四市(直辖市)省二三
辽吉黑渝京沪天
晋鲁冀豫陕宁甘
苏浙皖赣湘鄂川
台闽粤桂琼滇黔
蒙新青藏港澳还
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
按方位记忆,可分
a.东北3个;
b.北部边疆1个;
c.黄河中下游6个;
d.长江中下游7个;
e.南部沿海7个;
f.西南5个;
g.西北5个(具体如图)
拓展延伸:我国省级行政区域之最
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
小组活动
(1)2分钟时间,小组内熟悉各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
(2)老师给每个小组出10个省区名称,每小组选1名同学,说出这10个省区的行政中心。
看哪组用的时间最短、说的最多、最准确。
(3)根据所出示的省区简称,说出它们的行政中心(如图)
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
联想记忆:你能把各省区的轮廓,想像成一些形状来记忆吗?(如图)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歌曲:中国行政区划歌
三、课堂练习
1.香港和澳门在我国三级行政区划中属于(A)
A.省级
B.县级
C.乡级
D.地区级
2.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与其行政中心的组合,正确的是(A)
A.四川省---成都 B.贵州省---广州
C.广东省---昆明 D.云南省---贵阳
3.如图,下面省区中,位置最东最北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有热带分布的省区是(C)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省区名称。
①青海省;②湖北省;③辽宁省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自治区简称:
④藏;⑤桂;⑥新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位置、行政中心、轮廓)
五、作业布置
1.教材39页探索活动。
2.教材39-40页,复习题1、2、3题。
【板书设计】
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2课时)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
34个省级行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