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讲学稿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62.50 KB
- 文档页数:5
思路清楚写作训练一、解决学生平常作文中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困惑,为写作开启文路,培育学生的写作爱好。
二、教会学生有层次地表达自己的感知、感受和感悟。
3、写好片断练习,夯实作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片断写作练习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教学方式:教练结合教学进程:一、师谈话导入:上课前教师想和同窗们交流一个问题:平常同学们作文中最要紧的的困惑有哪些?针对同窗们写作中的这些困惑和问题,咱们今天咱们来上一节作文研讨课,课题是《发散思维的拓展性训练》。
二、拓展认知师:第一来看课题中的第一个关键词“发散思维”,什么是“发散思维”,它对咱们的写作又有什么益处呢?让咱们来做一个“水”的练习,由“水”你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其实,同窗由“水”展开的丰硕的想像和联想,事实上确实是围绕“水”那个话题进行的发散思维。
师:明确了什么是发散思维,那它对咱们的写作有什么益处呢?生回答后师小结:通过发散思维选择适合自己的方面去写,如此就没必要担忧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同时也幸免了千篇一概、千人一腔。
师:发散思维选角度,选好了角度接下来该如何下笔呢?这确实是咱们今天这节课课题中第二个关键词—“拓展”要解决的问题。
那如何“拓展”呢?师:请同窗认真观看壶口瀑布的图片说“三句话”。
三句话的表达句式是:我①看到了------。
②感受到了------ 。
③感悟到了------ 。
师引导:让咱们把三句话分开来讲,先说第一句“我看到了”师教:第一句“看到了-----”必然是实景,画面上能表现出来的内容,尤其要突显主体景物。
生回答师:接下来咱们说第二句“我感受到了”师教:第二句“感受到了-----”是由实到虚,,是图画触发而产生的生活体验或情感波动。
但都属于与该图片产生紧密联系而想到的。
生回答师:咱们再说第三句“感悟到了”,说第三句加上第一句、第二句,把三句话连起来讲。
师教:“感悟到了”,也是由实到虚,可是比第二句更进一层,联想到人一辈子、社会等广漠的领域,上升到“一样”层面,在第二句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真理的熟悉。
写作思路要清晰思路,就是作者为了在文中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进行构思、谋篇布局的过程。
写作思路清晰,具体要求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作文思路清晰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整体构思。
写作时,首先要想清楚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材料,并大致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
有些材料较重要,可以写入文中;有些材料并不典型,就要果断舍弃。
2.确定写作顺序。
写作主要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顺序。
要做到思路清晰,就要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特点来确定写作顺序。
3.列提纲。
在头脑中形成作文的结构框架后,用提纲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有助于思路的清晰和完善。
提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安排好材料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段,都要写清楚。
(2)确定内容的详略,重点分几层写,也可以列出来。
(3)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衔接过渡的方法。
列完提纲后,还要思考是不是中心明确、顺序合理、详略得当,如果有问题须进行修改调整。
4.注意过渡或照应。
5.写好结尾。
结尾是全文主旨展开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旨的深化部分,绝不可忽视。
文章结尾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依据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特点,因势而下,一脉贯通。
高胜寒同学二三事优秀的班级必定会有一个优秀的领跑者,我们班的领跑者就是高胜寒同学,她是我们七(10)班的班长。
她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同学交往方面,都是大家的榜样。
刚开学时我们开展了名著共读活动,老师问我们谁可以每天准时七点到校,带领同学们读书。
正当我们还在犹豫的时候,高胜寒的手早已高高地举过头顶了,她站起来肯定地说道:“老师,我可以!”听到她的回答,我真是由衷地佩服她。
更让我刮目相看的是:自从那天以后,她风雨无阻,每天都准时来到班里,坐在讲桌前认真地阅读。
我清晰地记得——那天下雨了,爸爸很早就把我送到了学校。
当我一推开门,哇!高胜寒已经来了!我疑惑地问她:“这么早?你是怎么来的?”“我骑车来的,今天下雨,我怕堵车。
”我点了点头,心想:下着雨,骑车多不方便!我又说道:“其实你没必要天天来这么早,同学每天都是陆陆续续来,你那么早来,班里也没几个同学,何必呢?”她认真地对我说:“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写作思路要清晰
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文章的行文顺序,学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写文章。
2.学会根据中心选材,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取舍。
3.学习列提纲和布局谋篇,并体验撰写提纲的作用。
学会根据中心选材,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取舍。
学习列提纲和布局谋篇,并体验撰写提纲的作用。
一、请同学们阅读《思路要清晰》,交流读后心得。
1.整体构思,确定中心。
看到题目要求后,要先想清楚文章要写的中心是什么。
确定了中心后,自己写作的时候就会比较明确。
此外,还必须想一想该选哪些材料来突出这个中心,这些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注意理清顺序。
(1)时间顺序:事情是按怎样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发展。
(2)空间顺序:是以怎样的空间顺序观察物体的,是先看到上面还是下面,前面还是后面。
我们
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内部的规律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写作内容。
3. 列好提纲。
列提纲是在审题、立意、选材后,把作文条理化的一个手段。
因为我们思维的条理性还不是很强,所以就很有必要在作文之前,把自己想写的事情列好提纲,这样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自然也就有条理,同时还可以清楚地知道怎么一步一步写下去了。
二、写作实践(一)
1.导语:同学当中,总有那么几个个性十足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取他的两三件事,写出他的个性吧。
2.学生就选材、列提纲进行交流。
3.写作导引:
(1)选定所写的人物后,确定文章的中心;想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几件事,先写什么,后写
什么。
(2)按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有详略之分的,在提纲上注明详略。
(3)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图表加文字的形式。
写完之后检查一遍,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
写作实践(二)
1.导入: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
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思路的开展。
2.写作指导:
(1)文中记事要交代清几个问题:这一天为什么回家晚了?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我心里是怎样想的?
(2)在文章记事的顺序安排上,可采用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可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写,中间还可插叙相关的事件。
(3)在详略的安排上,可根据表达的中心,重点写回家晚的原因或回家后的情况怎样。
范文:这天,我回家晚了
①这天,我回家晚了
②那一次的回忆至今我还牢牢记在心里,因为,这天我回家晚了。
我为我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
③这天下午放学,小伊对我说:“我家里没人,我有些害怕,你能陪我一起写作业吗?”接受到朋友的邀请我的心里高兴极了,但是仍很犹豫——我的脑海里闪过爸爸平时一而再、再而三叮嘱的话:“放学后不能在外面玩,一定要回家!”但我看到小伊正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我的心便软了下来,就陪她写一会吧,就一会,爸爸要是知道我是为了帮助同学,一定不会批评我的。
④一进小伊的家,那摆设得整整齐齐的书,映进了我的眼帘,在书架的旁边还有个玩具海绵宝宝。
小伊告诉我,那个海绵宝宝一看见亮光会说话。
她答应我,写完作业就让我玩上一会。
我和她写完作业一看表已经8点了,啊!这么晚了爸爸会说我吗?唉,反正都晚了,何不在这里玩个够呢,玩一会海绵宝宝再说,我玩呀玩……
我走出小伊家,星星已挂满了天空,道路上一片漆黑,树这时也发出怪叫,那边的草丛中好像有一个东西,会不会是……我不敢再想,脚下的步子不由得加快了,我只想赶快到家。
⑤来到了楼下,恐惧消失了,但心情却没有半点放松。
爸爸会怎样呢?是一脸愤怒的表情?还是在等着我,要扬起大手掌打我呢?我真想像孙悟空一样,有七十二变,那样我就会拔下一根毫毛,让它变成我,去见爸爸。
幻想终究不能成为现实,我必须要独立面对。
心想爸爸要是打我就打吧,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教训。
⑥我敲了门,爸爸开了门,他一怔随后就一下子将我搂在怀里:“宝贝,你上哪去了?担心死
爸爸、妈妈了。
妈妈出去找你,现在还没有回来呢。
”我支支唔唔地回答:“我去同学家写作业并且玩了一小会儿。
”爸爸说:“以后要晚回家一定要告诉我们,不要让家里人为你担心好吗?”
爸爸语气中透着担心,神情焦急而严肃,却并没有严厉批评我,而我心里却无法平静:我只顾着自己快乐,竟没有顾及家里人的感受,我真是自私啊。
⑦这一次晚回家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父母对于我的爱。
对不起,爸爸妈妈,我让你们担心了,
我以后再也不会犯这种错误来让你们担心了。
三、写作训练:请以“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