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2《再别康桥》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6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长篙.()漫溯.()笙.箫()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斑斓安然无恙高瞻远瞩罗网B.猝然长逝湛蓝眼花缭乱挑衅C.脍炙人口恻隐之心略胜一筹竹蒿D.戛然而止颀长风靡一时虚张声势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1.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鉴赏不正确的一项()口供闻一多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苍蝇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A.诗人偏爱浓重的色彩,如“白石的坚贞”“蝙蝠的翅膀”“招展的国旗”“古铜色的菊花”,散发出时代生活的气息。
B.“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这两句诗极富想象力,语言生动,使诗的画意极富动感。
再别康桥【同步达纲练习】Ⅴ.课后巩固练习(60分钟 80分)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 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 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三、课文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文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2分)翩( )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人教版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及答案目录1-1《沁园春-长沙》2-1《雨巷》1-1-2-2《再别康桥》1-3《大堰河一我的保姆》2-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2-2-6《鸿门宴》3-7《刘和珍君》3-8《小狗包弟》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4-10《别了,“不列颠尼亚”》10《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4-11《包身工》4-4-12《飞向太空的航程》1.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A【同步达纲练习】基础知识强化: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廖廓(1i a o k u d)百舸(k&)碧(bi)透B.苍茫(can g man g)沉浮(f u)携(x i e)带C.峥蝶(z hen g r on g)遒(q i u)劲挥斥(chi)D.惆怅(ch6u c han g)遏(仓)阻激(ji)扬橘(j11)子洲竟-(j i n g)自由岁月稠(c h6u)万户侯(h6u)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忆往昔/峥峰/岁月稠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再别康桥(60分钟80分)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 ,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就是()(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就是( )(2分)例句:我总觉得她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瞧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与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三、课文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就是,第二层就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瞧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就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就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文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就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您瞧,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2分)翩(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再别康桥》随堂练习一、基础演练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跫.音(gǒng)漫溯.(sù) 凄.清(qī)青荇.(xìng)B.彳亍.(chù)凄婉.(wǎn)颓圮.(pī)迷茫.(má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长篙.(gāo)沉淀.(diàn)似.的(sì)泥.(nì)古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掌舵撑着雨伞忧愁忧柔寡断B.哀怨唉声叹气凄清山青水秀C.消散积毁销骨寂寥寥寥无几D.容颜和言悦色帷幕运筹帷幄3.填空。
(1)徐志摩,笔名________,________。
被认为是___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__等诗集。
(2)《再别康桥》在形式上、语言上、意境上具有、、等“三美”的特色。
(3)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用“/”划分下面的诗歌节奏。
(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2)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4)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二、课文回眸阅读《再别康桥》的第2~6节,完成文后问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5.第二节中,诗人为什么将“河畔的金柳”比作“新娘”?6.如果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中的“招摇”改为“轻摇”,效果有什么不同?7.简要概括“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中“梦”的内容。
8.诗人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为什么不说“沉淀着美丽的梦”?9.“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中的“笙箫”可不可以换成别的乐器?为什么?10.第六节中,可不可以用夏虫的鸣叫来反衬此时环境的静寂和诗人的心情?如果可以,请自拟两句来替换原诗中的诗句。
《再别康桥》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说来很惭愧,我对国际问题一窍不通,写起国际问题文章来,只是信手拈来,哪里有什么真才实学?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2.下列对课文中的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这一问句激励所有的革命者应该保持革命的蓬勃朝气,做革命的中流砥柱。
同时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示要像祖逖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的重任。
B.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悠长”“寂寥”象征当时社会现象的黑暗沉闷。
这几句,以情而言,是独自彷徨、寂寥、愁怨;以景而言,是纸伞、雨巷、丁香、姑娘。
此情此景,水乳交融,幻化为一体。
C.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再别康桥》)——“榆阴下的一潭”即拜伦潭,在康河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
在这里,诗人融情于景,将自己对祖国的留恋全部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D.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问句间接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离开时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的无比疼爱。
3.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句,___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等。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 1 第一单元同步检测: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中国诗人徐志摩交口称赞的新诗。
以下是查词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 1 第一单元同步检测,希望能够解决您所碰到的有关问题,加油,查词典语文网向来陪同您。
一、基础题1.填空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领会加粗词表现的境界。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轻手蹑脚水波涟漪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 悄无生息默不作声积淀4.以下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同样的是( )例句:我总感觉他说话不大美丽,非自己插嘴不行。
A.父亲突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妆扮美丽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美丽。
C.这件衣服不大美丽。
D.这房间部署得很美丽。
二、整体感悟1.诗人在诗中选用了几个意象来衬着和表现对康桥的依恋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静静的我走了” ,为何要“悄悄的” ?三、课文阅读题阅读第 2~ 6 节,回答以下问题。
1.选文可区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表露出的心里感觉。
3.“揉碎在浮藻间,积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 (当时、往日 )的梦。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赏识,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色。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 1 第一单元同步检测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别康桥(60分钟80分)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三、课文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文阅读题(10分)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2分)翩( ) 麓(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2分)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4分)五、中考题(18分)雨巷戴望舒1.给加粗字注音。
再别康桥
Ⅴ.课后巩固练习
一、基础题(12分)
1.填空。
(4分)
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
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满载一船星辉
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
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
4.下列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
例句: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
1.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2分)
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4分)
三、课文阅读题(14分)
阅读第2~6节,回答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
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
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2分)
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
四、类文阅读题(10分)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给加粗字注音。
(2分)
翩( ) 麓( )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2分)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2分)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4分)
五、考试题(18分)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给加粗字注音。
(4分)
颓圮( ) 彷徨( )( ) 寂寥( ) 彳亍( )( )
2.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3.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5分)
4.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
(7分)
六、创新片段作文题(20分)
只有观察生活,才能写出真实的生活。
大自然赐予我们阳光、雨露,也有风电乌云,请任选一个自然景观,从一个角度进行描写。
250字左右。
Ⅵ.合作探究题
徐志摩是我国诗坛上一位多情诗人,虽英年早逝,但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其实他最初并不叫徐志摩,请搜集资料探究一下,缘何改名?另有哪些诗作,试写出2~3个诗的题目。
参考答案
一、1.长篙漫溯挥一挥一片云彩
2.①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②把星的光辉装满船舱,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夜色的美好。
点拨:要真正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3.C 点拨:A项中“飘”应为“漂”,B项中“锭”应为“绽”,D项中“生”应为“声”。
4.B 点拨:要结合具体语境揣摩词的意思。
二、1.三个即金柳、青荇、潭水
点拨:“意象”即“诗人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要充分把握诗歌所绘景物。
2.诗人不愿把来寻旧梦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复杂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义,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他自己的。
点拨: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三、1.写景抒情
2.悲伤、遗憾、苦闷点拨:要抓住诗人在诗歌中贯穿始终的感情。
3.昔日
4.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
清泉潭底的浮藻间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
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
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美,被人称道。
点拨:解答此题,要把景物描绘的内容写出来,同时把寄寓的情道出来。
四、1.piān lù
2.自由、美好点拨:要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3.坚定、欢快、轻松自由点拨: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来。
4.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
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点拨:抓住“溶入”一词来理解。
五、1.pǐ páng huáng liáo chì chù
2.B 点拨:本诗并没有让人达到肝肠寸断的程度。
3.首尾运用反复的手法,内容大致相同;不同处是,开首表明希望逢着,后面则是希望飘过。
4.如诗的第二节,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充满了意境美,在这里,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丁香姣好,但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自然少不了,因此,作者又把她置于雨中去哀怨、
彷徨,更突出姑娘的凄清、迷茫、叹息,增强诗歌的惆怅、清丽的意境。
点拨:要认真体会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感情,才能领略诗歌的意境。
六、作文思路:自然界是变化的,平时要注意观察周围景色,要选取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观来写,写出它的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文:
雨点儿越来越急,打在我身上的雨点也越来越多。
……地上湿的已不再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而是一块一块的,继而又汇成一大片一大片……这地上便再也找不到一小块干土了。
(点评:写雨由疏而密,由小到大。
)
从“哗哗”的雨声中不难听出,这雨点儿很大,很重,它们击在路上,溅起朵朵小银花,皇冠似的,然后迅速消失,紧接着又有千万朵雨花开了。
(点评:运用比喻,形象、贴切。
)雨声渐渐小了,雨花渐渐稀了,雨点渐渐轻了,雨帘渐渐消失了。
雨后的天空格外纯净,空气格外清新,树木格外翠绿,我的心情也格外舒畅。
(点评:运用排比,写出雨由小到无,雨后景色的美好。
)
(桂明)总评:本文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一次下雨的过程,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更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微,把下雨写得形象具体,如临其境。
Ⅵ.徐志摩最初并非此名,原名叫章垿,改叫志摩意即志在王摩诘(王维)之意,是他离开北京大学后赴美国时改用的字。
其诗集有《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散文集有《落叶》、《秋》等。
点拨:同学们可分组到图书馆查阅,或向有关老师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