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17.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地名和国名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一地区,既有来源于西班牙语的“哥斯达黎加”和“波多黎各”,也有纪念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玻利瓦尔的“玻利维亚”。
这一地区是()A.欧洲B.非洲C.东亚D.拉丁美洲2.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说:“有一个人名突出于其他人之上,至今还在人民的追怀中被尊崇,那就是拉克希米·巴伊,她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她死于战斗之中。
”那场战斗()A.使章西免受殖民统治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C.是反英印度民族大起义D.使她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3.“19世纪中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印度社会民不聊生,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这则材料讲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A.失败原因B.特点C.影响D.背景4.下面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A.建立起沙皇的专制统治B.废除了腐朽的农奴制度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D.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5.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农奴获得自由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实现的B.农奴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无偿获得一份土地C.农奴为获得人身自由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D.农奴获得自由遭到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对6.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的觉醒开始了。
”俄国丢丑的根本原因是()A.军事落后B.经济凋敝C.制度腐朽D.吏治腐败7.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这个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第二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19世纪80年代”“交通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制成,内燃机的发明为新的交通工具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故选B。
2.【答案】D【解析】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机车;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瓦特改良蒸汽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故选D。
3.【答案】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电力、应用技术(内燃机的发明和汽车等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等各个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和发明涉及美国、德国、瑞典、法国等许多国家,因此,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英国)范围。
故选D。
4.【答案】D【解析】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故选D。
5.【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关键信息“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可看出,材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故选A。
6.【答案】C【解析】由“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C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8.【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19世纪前50年”“19世纪20年代”及英国、美国人口增长的数据。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故选A。
9.【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故选C。
10.【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1870年,城市人口远远超过农村人口。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右图中的材料说明了()A.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B.电力已经进入生产领域C.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D.英国在电力技术方面领先其他国家2.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文中“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机车的发明C.电力的广泛应用D.飞机的发明3.右图所示杂志名称的由来与19世纪中后期的一次“革命”密切相关,这次“革命”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科技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4.许多职业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19世纪50年代不可能出现的新职业是()A.火车司机B.汽车司机C.铁路工人D.煤炭工人5.美国内战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
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是()A.蒸汽机车的发明B.蒸汽轮船的制造C.飞机的成功试飞D.内燃机的发明6.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某同学在学习笔记中对这次工业革命做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A.重要发明:蒸汽机车、汽车、飞机B.显著成就:电力的发现和应用C.主要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D.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广泛运用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7.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它们的核心动力分别是()①蒸汽②煤炭③石油④电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1908年前后,欧美流行着一首诗:“富人成双而至,他们坐的是罗尔斯—罗伊斯(汽车),穷人乘坐福特(汽车)而至,他们笑个不停。
”推动诗句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蒸汽机的改良B.第一次工业革命C.启蒙运动的发展D.第二次工业革命9.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02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这种“新动力的发明”应是()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飞机2.科技发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斯蒂芬森——电灯B.瓦特——火车C.爱因斯坦——汽车D.莱特兄弟——飞机3.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①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②发明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③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A.零项B.一项C.两项D.三项4.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A.蒸汽机的改良B.电动机的发明C.电器的发明D.内燃机的发明5.F.H.欣斯利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Ⅱ卷写道:“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
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这段话主要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电力的发明和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C.新兴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D.电器工业是首创工业,它的发展改变了社会面貌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
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
……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材料重在强调1870年的工业革命()A.科学对工业没什么影响B.电气时代的到来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这次革命与生产技术本身的关系很大7.他(如右图)立下遗嘱用他的一部分遗产建立一个基金,用其利息奖励世界各国对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选择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D.原子能的重大突破2.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A.“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B.“蒸汽时代”的到来C.“电气时代”的到来D.发电机的应用3.下图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A.“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B.“我要扼制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C.“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XXX.一个人曾叱咤欧洲政坛风云几十年,另一个人是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
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的连在一起。
请问这两个欧洲同时代的人物是()XXX.XXX和XXXB.XXX和XXX和XXXD.XXX和XXX5.下列情景中,兴起于“电气时代”的是()XXX.乘火车旅行B.用轮船航海C.在电灯下看书D.用“珍妮机”纺纱6.被誉为“乐坛中的普罗米修斯”的XXX是()XXX.俄国作家B.荷兰画家C.荷兰音乐家D.德国音乐家7.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工业包括下列()①交通运输业②机器制造业③汽车工业④电力工业A.①②③④B.①④C.③④D.②④8.XXX认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系体例的过程中,最早贯彻这一思想的国家是()XXX.英国B.美国C.法国D.中国9.下列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XXX·芬奇——《蒙娜丽莎》B.XXX——《哈姆雷特》C.德莱塞——《美国的悲剧》D.XXX——《XXX》10.某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小敏同学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绘制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如表为1880﹣1913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对如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地位C.美德在制造业上已超过英法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这种变化3.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A.蒸汽机的改良B.电动机的发明C.电器的发明D.内燃机的创设4.导致图中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C.发电机的广泛应用D.电动机的广泛应用5.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动力机器。
它是()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6.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被誉为“发明大王”的人是()A.史蒂芬孙B.瓦特C.爱因斯坦D.爱迪生8.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B.德、奥为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C.英、德的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下列国家依其经济实力排列顺序是()①法国②美国③英国④德国A.④①②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③①D.①④②③。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4套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工业革命的展开和深入B.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C.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D.新航路开辟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3.假如你参加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博会,你能看到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是()4.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了()A.“蒸汽时代”B.“电力时代”C.“电器时代”D.“电气时代”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解决交通运输工具的动力问题而作出重大贡献的技术发明是()A.内燃机B.珍妮机C.蒸汽机D.发电机6.诺贝尔奖的设立与哪位化学家有关()A.海厄特B.夏尔多内C.诺贝尔D.爱迪生7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8.下列不属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表现的是()A.人口增长B.“三角贸易”C.城市化D.环境污染9.“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学,并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这位科学家是()A.诺贝尔B.牛顿C.达尔文D.夏尔多内10.19世纪,给“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以有力打击的理论是()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达尔文的进化论C.法拉第的电磁学原理D.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1.下列人物中,对近代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的是()A.牛顿B.贝多芬C.达尔文D.巴尔扎克12.电影《至爱梵高》用了125位画师,根据梵高的120幅原作创作了1 000多幅手绘油画,并将其加工成为65 000帧画面,成就了一部连贯故事。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检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选择题1.D 根据“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技术革新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D正确。
2.A 汽车和飞机都以内燃机为发动机。
故选A。
3.D 根据题干信息,链接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到“电气时代”,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资本主义高速发展。
故D项符合题意。
4.C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故选C。
5.D 题干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数量较少,但却占有大量的资本。
这说明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故选D。
6.C 根据题干中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辨析备选项可知: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美国人富尔顿发明。
故排除含有①的选项即可。
答案选C项。
7.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爱迪生发明电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因此①③结论正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电力、通讯等许多新兴部门,②结论正确。
正确的结论有三项,本题选D。
8.B 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生产组织形式变革,资本和财富越来越集中于某些人手中,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B项符合题意;A、C项的内容与题干表格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财富的集中,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9.D 根据材料“1880—1900年欧洲部分城市人口变化表”可知,伦敦、巴黎、柏林的人口数有明显的增长。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造成城市人口的增加,故选D。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是()。
A.1919年B.1931年C.1933年D.1939年2.在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中,法西斯势力发展最快的国家是()。
A.英国和德国B.法国和日本C.德国和日本D.日本和英国3.签订慕尼黑协定的国家有()。
①英国②法国③意大利④德国⑤美国⑥捷克斯洛伐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4.在2001年4月,日本政府审定通过了右翼学者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该教科书极力否认和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
我们可依据下列哪些与日本相关的史实对此进行批驳?()。
①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②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③废藩置县④倒慕运动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德国吞并的国家是()。
①波兰②丹麦③捷克斯洛伐克④奥地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6.德国法西斯在二战中惯用的战术首推()。
A.游击战B.运动战C.阵地战D.闪击战7.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于()。
A.1939年9月1日B.1940年6月C.1941年6月D.1941年12月8.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的一年是()。
A.1941年B.1942年C.1943年D.1944年9.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日军被迫转为防御的战役是()。
A.珍珠港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中途岛战役D.阿拉曼战役10.下列事件中,标志着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的是()。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B.北非战役结束C.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失败D.意大利投降11.下列行动贯彻了雅尔塔会议精神的有()。
①1945年4月,苏军和英美盟军从东西两线夹击德军②1945年8月,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③美英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战役④二战后,美英法苏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2.促使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的原因是()。
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世界上第一台汽车发明于()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A.内燃机的发明B.汽车工业兴起C.化学工业的兴起和新材料的产生D.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领域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进入()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知识经济时代4.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规模的扩大D.资本家对企业的兼并和联合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A.自由资本主义阶段B.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工场手工业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6.垄断组织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经济全球化的结果C.经济区域化的发展D.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7.科学理论的发展促生了()A.内燃机的发明B.汽车工业的产生C.钢铁工业的产生D.与电有关的一系列发明8.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推行大众教育的最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发展的需要B.民主化进程的推动C.人权意识的增长D.科学事业的进步9.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下列同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A B C D10.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4%,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强B.外来移民的涌入C.工业革命的影响D.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11.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这是人类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使用机器,碳排放迅速增加造成的。
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开始于()A.蒸汽机的普遍使用B.电灯的发明C.航天技术的发展D.计算机的应用12.对右图中b处所对应的历史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3.1727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去世,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刻着: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者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3.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A.蒸汽机的改良B.电动机的发明C.电器的发明D.内燃机的创设5.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动力机器。
它是()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7.被誉为“发明大王”的人是()A.史蒂芬孙B.瓦特C.爱因斯坦D.爱迪生8.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B.德、奥为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C.英、德的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下列国家依其经济实力排列顺序是()①法国②美国③英国④德国A.④①②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③①D.①④②③10.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的科学家是()A.爱因斯坦B.牛顿C.法拉第D.爱迪生12.《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
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于()A.新航路开辟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文艺复兴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3.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美国内战赢得民族独立B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C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D巴黎公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A.A B. B C.C D.D14.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的时代是()A.蒸汽时代B.信息时代C.电子时代D.电气时代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B.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D.意、法的矛盾16.标志着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A.《命运交响曲》B.《田园交响曲》C.《英雄交响曲》D.《合唱交响曲》18.假如给“世界近代社会”画一张简笔画。
它的主要特征是()①思想上崇尚平等、自由②政治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经济上推行机器大生产④文化上提倡“基督教”文明征服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19.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的是()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人间喜剧》C.《命运交响曲》D.《物种起源》20.下列关于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莎士比亚《英雄交响曲》B.贝多芬《战争与和平》C.托尔斯泰《哈姆雷特》 D.巴尔扎克《人间喜剧》21.近代以来,文艺巨匠们创作了许多闻名世界的作品。
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列夫•托尔斯泰﹣﹣《哈姆雷特》B.梵高﹣﹣《战争与和平》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毕加索﹣﹣《愚公移山》22.文学作品背后总离不开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列文艺作品和其反映背景关系正确的是()A.《美国的悲剧》﹣﹣谴责美国黑人奴隶制的罪恶B.《英雄交响曲》﹣﹣对拿破仑和法国大革命的歌颂C.《战争与和平》﹣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D.《格尔尼卡》﹣﹣日本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23.“从根本上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科学成果是()A.哥白尼“日心说”B.牛顿力学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D.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24.小名研究某一历史人物时候,搜集了如下信息:“物理学家”、“研究领域广泛”、“现代工程力学的基础”。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研究的对象是()A.牛顿B.达尔文C.马克思 D.贝多芬25.“牛顿的成就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
这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
”以下说法符合题意的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B.启蒙思想家需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C.牛顿是启蒙运动的奠基人 D.思想解放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材料题(共3小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瓦特改良蒸汽机【材料二】19世纪七十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人类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革命浪潮。
这次革命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神奇而巨大的力量。
【材料三】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
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它推动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的诞生?(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举两例说明“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材料三反映了工业革命有何影响?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材料二 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发明。
(3)综上所述,两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A。
19答案:B。
20.【解答】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是《人间喜剧》,《人间喜剧》歌颂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展示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答案:D。
21.【解答】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代表作是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他应法国驻维也那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而写的,它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宏大。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对应是正确的。
答案:C。
22.【解答】文学作品背后总离不开一定的历史背景,文艺作品和其反映背景关系正确的是《英雄交响曲》﹣﹣对拿破仑和法国大革命的歌颂。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代表作《英雄交响曲》,热情颂扬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的英雄业绩,答案:B。
23.【解答】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从根本上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达尔文。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答案:C。
24.【解答】由杰中的关键信息“物理学家”可以直接选出答案,达尔文是生物学家,马克思是思想家,贝多芬是音乐家,只有A项牛顿是物理学家,他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答案:A。
25.【解答】据“牛顿的成就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
这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
”关键信息“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启蒙思想家”“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可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
答案:A。
二.材料题(共3小题)26.【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推动了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汽船(轮船)、蒸汽机车(火车)的诞生。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器产品深入到生活诸多领域;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使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更大发展。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包括用电灯照明、打电话、发电报,看电影,乘坐汽车、飞机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工业革命造成了一些消极后果,如: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引起人们的恐慌,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产生了工业污染、破坏了环境、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等。
故答案为:(1)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汽船(轮船)、蒸汽机车(火车)的诞生。
(2)电力的应用、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电讯技术的发明等。
举例:用电灯照明、打电话、发电报,看电影,乘坐汽车、飞机等。
(3)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死亡率上升等问题。
27.【解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2)材料二反映的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通过科技创新,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方面的重大发明有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等;在交通工具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等.(3)两次科技革命人共同影响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答案为:(1)完成工业革命;蒸汽机;大机器生产.(2)电力应用:电灯.交通工具:飞机.(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