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的鉴别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986.00 KB
- 文档页数:24
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抢救过敏性休克诊疗常规临床表现】特点是发生突然,来势凶猛。
50%患者在接受抗原物质后的5分钟内出现症状。
1、症状:过敏性休克发生时,可涉及多系统,以循环系统的病变最明显。
循环系统表现由于血管扩张、血浆渗出,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心悸、脉弱、血压下降,出现休克。
严重者心跳停止。
呼吸系统表现由于喉头、气管、支气管水肿及痉挛或肺水肿,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出现气急、胸闷、憋气、喘鸣、紫绀,可因窒息而死亡。
神经系统表现由于脑缺氧、脑水肿,表现为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
严重者有意识障碍、昏迷、抽风、大小便失禁。
消化系统表现由于肠道平滑肌痉挛、水肿,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皮肤粘膜表现由于血浆渗出,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等征兆,常在过敏性休克早期出现。
2、体检:神志清楚或昏迷,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可有风团、充血性班丘疹、眼结膜充血,脉细弱、血压低、四肢厥冷出汗,呼吸困难、两肺痰鸣音或湿XXX,心音低钝,腹部可有压痛。
实验室及其他搜检】1、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反应性增高,嗜酸细胞增多。
2、尿常规可有蛋白出现。
3、血清钠、钾、氯、碳酸氢盐有失蘅的改变。
4、血清IgE增高。
5、皮肤敏感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
6、心电图可有ST-T段变化或心律失常。
7、胸部X线片,有时呈现休克肺。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第一要确认休克的存在,其次明确为过敏引发。
1)病史中有注射或应用某种药物或食物后立即发生的全身反应。
既往有无类似过敏史。
有无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
2)有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鉴别诊断需和其他各种休克鉴别1)感染性休克:有感染中毒施展阐发。
2)心源性休克:故意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的病史。
3)低血容量性休克:有严重失血或水、电解质紊乱的病史。
4)神经性休克:有脑、脊髓损伤史。
5)迷走血管性苏醒:有些患儿在注射后呈现面色惨白、恶心、出冷汗、以至XXX。
过敏性休克急救SOP引言概述: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生命威胁。
急救过敏性休克的关键是快速、准确的处理。
本文将介绍过敏性休克急救的标准操作程序(SOP),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一、识别过敏性休克的症状1.1 皮肤症状:过敏性休克的早期症状通常涉及皮肤,如荨麻疹、瘙痒、红斑等。
1.2 呼吸系统症状:过敏性休克可能导致呼吸急促、气喘、喉咙肿胀等呼吸系统症状。
1.3 循环系统症状:过敏性休克还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晕厥等循环系统症状。
二、紧急处理2.1 呼叫急救:在怀疑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告知情况。
2.2 帮助患者就座:让患者保持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和循环系统负担。
2.3 松开紧身衣物:解开患者的衣领、腰带等紧身衣物,以便呼吸和血液循环。
三、确认过敏源并切断接触3.1 询问患者过敏史:尽快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以及可能的过敏源。
3.2 停止过敏源接触:如果可能,立即切断患者与过敏源的接触,例如移除蜜蜂刺、洗净皮肤上的过敏原等。
3.3 寻找可能的过敏源:如果患者无法提供过敏源信息,尽快检查周围环境,寻找可能的过敏源,如食物、药物等。
四、急救药物的应用4.1 肾上腺素注射: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急救的首选药物,可通过提高血压、舒张呼吸道等作用来缓解症状。
4.2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可以减轻皮肤症状和呼吸道症状。
4.3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可用于控制过敏反应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五、监测和转运5.1 监测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
5.2 给予心理支持:过敏性休克可能给患者带来恐惧和焦虑,及时给予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
5.3 安全转运:如果患者病情稳定,但仍需要进一步治疗,应安全地将患者转运至医院,以便接受更全面的救治。
结论: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紧急处理。
本文介绍的过敏性休克急救SOP提供了识别症状、紧急处理、确认过敏源、应用急救药物以及监测和转运等方面的指导,旨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过敏性休克急救SOP一、背景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生命威胁。
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为了提供标准化的过敏性休克急救服务,制定本SOP。
二、定义过敏性休克是一种过敏反应导致的急性、严重、全身性的血管舒缩失调,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责任与权限1. 医疗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本SOP。
2. 医疗机构应确保医务人员熟悉本SOP,并提供相关培训。
3. 医务人员应按照本SOP的要求进行过敏性休克急救。
四、过敏性休克急救流程1. 识别过敏性休克症状:- 皮肤症状:荨麻疹、红斑、水肿等;- 呼吸道症状:喘息、气促、喉头水肿等;- 循环系统症状:低血压、心率增快等;- 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痛等;-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意识丧失等。
2. 确认过敏性休克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3. 紧急处理:- 即将呼叫急救车辆;- 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提高脚部,保持呼吸道通畅; - 检查患者的意识、呼吸和循环情况;- 如果患者住手呼吸或者心跳,即将进行心肺复苏。
4. 赋予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0.1-0.5mg静脉注射;- 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脉注射;- 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扑尔敏等。
5. 支持性治疗:- 维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氧气面罩或者插管;- 补充液体:静脉输液维持血容量;-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根据患者病情,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6. 持续观察和监护:- 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和监护;-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
五、培训和质量控制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过敏性休克急救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熟悉本SOP。
2. 医疗机构应建立过敏性休克急救的质量控制机制,监测和评估急救效果。
六、风险管理1. 医务人员应注意过敏性休克急救过程中的风险,如误诊、药物过敏等。
.'.过敏性休克诊疗指南过敏性休克诊疗指南 2010 年 09 月 24 日 14:48来源:卫生部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累及多脏器症状群。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因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而有很大差别。
通常突然发生而且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一、临床表现本病起病、表现和过程不一,与致敏原的强度、患儿的健康状况和遗传因素有关。
一般症状开始很快,可发生在暴露于致敏原后即刻或迟发。
大多数患儿以皮肤症状开始,皮肤潮红并常伴出汗、红斑,瘙痒特别多见于手、足和腹股沟。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是暂时的,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严重时可出现紫绀。
上呼吸道症状有口腔、舌、咽或喉水肿,其中喉水肿从声音嘶哑、失语到窒息轻重不等,后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下呼吸道症状有胸部约束感、刺激性咳嗽、哮鸣、呼吸停止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有低血容量性低血压(严重时对升压剂无反应)、心率不齐、心肌缺血、心脏停搏。
胃肠道症状少见,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其中腹痛常是本病的早期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有焦虑、抽搐、意识丧失等,患儿多疲乏无力。
此外,患儿还会因暂时脑缺氧出现一些精神症状。
上述症状和体征既可单独存在也可联合出现。
大多数严重反应涉及呼吸和心血管反应。
开始就意识丧失者可在几分钟内死亡,也可发生在几天或几周后,但一般过敏反应的症状开始越晚,反应的程度越轻。
在早期过敏反应消散后4 -8小时,可再次出现。
有些患儿呈双向性表现形式,即发作-缓解-再发作;尽管采取适宜的治疗,仍可再次发作,约 30%病例有再次发作;较迟的再发作可出现在首次发作后 8-12 小时。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
1.发病前有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某种药物病史或有蜂类叮咬病史。
2.起病急,很快发生上述全身反应,又难以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应马上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引言概述: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了及时应对和处理过敏性休克,制定一份有效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的五个部分,包括应急响应、急救措施、紧急医疗处理、预防措施和后续处理。
一、应急响应:1.1 快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症状:了解过敏性休克的常见症状,如呼吸困难、喉咙肿胀、皮肤瘙痒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怀疑过敏性休克,并进行紧急处理。
1.2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后,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对方病情严重,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1.3 保持患者安静: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激动,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加重。
二、急救措施:2.1 寻找过敏原并予以移除:如果已经确定了过敏原,尽快将其从患者身边移除,以避免进一步接触和过敏反应的加重。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以协助其保持正确的姿势,如坐起或半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2.3 鼓励患者使用紧急救助药物:如果患者已经使用过敏紧急救助药物,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鼓励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三、紧急医疗处理:3.1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无论过敏性休克的症状有多轻或多重,都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2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患者注射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或类固醇,以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和程度。
3.3 监测患者病情: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以及过敏反应的进展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四、预防措施:4.1 了解过敏源:对于已经发生过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尽可能了解过敏源,并避免接触该过敏源,以预防再次发生过敏性休克。
4.2 佩戴过敏警示标志:对于已经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建议佩戴过敏警示标志,以便他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