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办法中几个参数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20.08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印发《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煤炭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关中央煤矿企业: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提出的“以风定产”等煤矿瓦斯治理措施,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2544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工作,防止超通风能力生产,有效遏制瓦斯事故的发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了《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每年进行一次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工作,并根据核定的矿井通风能力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按照核定的矿井通风能力组织生产情况的监督管理。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大对煤矿企业按核定的矿井通风能力组织生产的监察执法力度。
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以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合法生产矿井为单位。
三、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的程序、组织与核准,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发改运行〔2004〕2544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执行。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核准矿井通风能力后,要将结果抄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四、发生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矿井通风能力发生变化的,必须重新核定矿井通风能力,并在30日内核定完成:(一)通风系统发生变化;(二)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三)矿井瓦斯等级发生变化或瓦斯赋存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四)实施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并经“三同时”验收合格;(五)其他影响到矿井通风能力的重大变化。
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监察、组织指导全国煤矿的通风能力核定工作。
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
煤矿通风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和运行对于保障矿井内安全生产和工人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煤矿通风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对其通风能力进行核定,并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管理和维护。
首先,煤矿通风能力的核定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
煤矿通风能力的核定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规定,确保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其次,煤矿通风能力的核定应当综合考虑矿井的地质条件、采煤工艺、瓦斯涌出量、矿井深度等因素。
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必须充分考虑到矿井内部的气体分布情况,确保矿井内空气的流通和氧气的供应充足,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尘爆炸的发生。
另外,煤矿通风能力的核定还需要考虑到矿井内的人员和设备运行的需求。
通风系统必须能够有效地排除矿井内的有害气体,保障矿工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通风系统还需要为矿井内的设备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最后,煤矿通风能力的核定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
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通风系统的运行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通风设备和管道等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通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煤矿通风能力的核定标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管理和运行。
只有确保通风系统的有效运行,才能保障煤矿内的安全生产和工人的健康。
矿井通风是保障井下人员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工作环境和井下人员的安全。
为此,对矿井通风能力的核定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的方法有许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是风道平衡法和烟气差压法。
风道平衡法适用于简单的通风系统,通过测量风道入口和出口的风量来确定整个系统的通风量。
而烟气差压法则是通过测量矿井内外压力差,计算出通风系统的风量以及管路阻力和风机性能等参数。
其次,矿井通风能力的优化对策也很关键。
其中,在制定通风方案时要注重全面考虑井下工作环境、湿度、气温等因素,确保矿井内空气清新、湿度、温度适宜。
其次,针对通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例如,通过在风道中安装风闸、阻流板等器件,可以有效调节通风系统中的风量和压力等参数,从而达到优化通风的目的。
再次,矿井通风能力的核定和优化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中,通风系统中的各种参数、阻力和风机性能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要及时对通风系统进行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以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持续的稳定运行,保障井下人员的安全。
此外,在通风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中,也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加强通风系统的科技创新,研发新型的通风技术和设备,提高通风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专业的通风技术人才,提高通风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营和生产。
综上所述,矿井通风能力的核定和优化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和多个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通风系统的监测、维护和改进,不断提升通风水平和效率,达到保障井下人员安全和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一、矿井通风概况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新、老副井两个井筒进风,老副井净直径4.5米,新副井净直径6.0米;上、下组煤两座风井回风,上组煤风井直径3米,垂深87.54米,下组煤风井直径4米,垂深83米。
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矿井采用两个进风井(老、新副井)进风,两个回风井(上、下组煤风井)回风;老副井主要服务于上组煤-120m水平的六采区、-400m水平的八采区,新副井主要服务于下组煤-280m水平的西三、西四、东三采区及-480m水平延深的西五采区,上、下组煤分别有独立的回风系统,故矿井上、下组煤通风系统相对独立;矿井各采区内无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老塘通风,各用风地点无角联通风线路,进回风线路干、支清晰,通风网络合理、稳定。
2009年8月矿井总进风量7983m3/min,总排风量8376m3/min,计算需要风量7573m3/min,矿井有效风量7335m3/min,有效风量率87.6%;其中:上组煤总进风2440m3/min,总排风量2558m3/min,有效风量2233m3/min,计算需要风量2342m3/min;下组煤总进风量5543m3/min,总排风量5818m3/min,有效风量5102m3/min,计算需要风量5231m3/min。
矿井分三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为-120m水平(现生产水平),第二水平为-280m水平(现生产水平);为提高矿井提升及抗灾能力,矿井于1997年进行了技术改造,矿内施工一座新副井(立井),井底标高为-280m,第三水平为-480m水平,即矿井下组煤主要延深水平,现正在开拓施工。
矿井及生产采区实现了分区通风,无风量不足的生产作业地点,2009年8月全矿井共有生产采区6个,其中:上组煤2个生产采区(1个生产,1个准备),布置有1个采煤工作面,4个掘进工作面,5个机电硐室, 1个井下爆炸材料库,1个其它工作地点;下组煤6个采区(3个生产,2个准备,1个开拓),布置有2个采煤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8个掘进工作面,5个机电硐室,1个井下爆炸材料库,3个其它工作地点。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1. 引言在矿井的开采过程中,通风系统的运行对于维持矿井安全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通风能力核定是评估矿井通风系统是否满足需求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施的实例。
2. 目的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的目的是确定通风系统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风量来满足矿井内的通风需求。
通过核定,可以评估现有通风系统的性能,并根据需要作出调整和改进。
3. 方法3.1 收集必要数据在进行通风能力核定之前,需要收集以下数据:•矿井的布局图和平面图•矿井的设计参数,如矿井深度、矿井截面积等•矿井中所需通风的工作区域和设备的数量和类型•矿井内空气质量和温度的监测数据•通风系统的设计参数,如风机类型、风机数量、管道布局等3.2 进行现场测量和观察在核定通风能力之前,需要进行现场测量和观察,以获取真实的通风情况。
这包括测量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压,观察各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检查通风管道的状况。
3.3 进行计算和分析基于收集的数据和测量结果,进行通风能力计算和分析。
这包括确定通风系统的风力分布、风速和压力变化等参数。
利用这些参数,可以评估通风系统是否满足矿井的通风需求,并确定系统的瓶颈和改进的方向。
3.4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通风能力核定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这可能包括增加或改变通风设备,调整风机运行参数,修改通风管道布局等。
改进措施应该能够提高通风系统的性能,并满足矿井的通风需求。
4. 步骤4.1 准备工作•收集矿井相关数据•准备测量设备和工具4.2 进行现场测量和观察•测量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压•观察各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通风管道的状况4.3 进行计算和分析•利用收集的数据和测量结果进行通风能力计算和分析•评估通风系统是否满足需求4.4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通风能力核定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完善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数4.5 实施改进措施•根据改进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检查改进后的通风系统的性能和效果5. 实施实例下面是一个实施通风能力核定的实例:1.收集矿井相关数据,包括矿井的布局图、平面图和设计参数。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一、矿井通风概况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新、老副井两个井筒进风,老副井净直径4.5米,新副井净直径6.0米;上、下组煤两座风井回风,上组煤风井直径3米,垂深87.54米,下组煤风井直径4米,垂深83米。
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矿井采用两个进风井(老、新副井)进风,两个回风井(上、下组煤风井)回风;老副井主要服务于上组煤-120m水平的六采区、-400m水平的八采区,新副井主要服务于下组煤-280m水平的西三、西四、东三采区及-480m水平延深的西五采区,上、下组煤分别有独立的回风系统,故矿井上、下组煤通风系统相对独立;矿井各采区内无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老塘通风,各用风地点无角联通风线路,进回风线路干、支清晰,通风网络合理、稳定。
2009年8月矿井总进风量7983m3/min,总排风量8376m3/min,计算需要风量7573m3/min,矿井有效风量7335m3/min,有效风量率87.6%;其中:上组煤总进风2440m3/min,总排风量2558m3/min,有效风量2233m3/min,计算需要风量2342m3/min;下组煤总进风量5543m3/min,总排风量5818m3/min,有效风量5102m3/min,计算需要风量5231m3/min。
矿井分三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为-120m水平(现生产水平),第二水平为-280m水平(现生产水平);为提高矿井提升及抗灾能力,矿井于1997年进行了技术改造,矿内施工一座新副井(立井),井底标高为-280m,第三水平为-480m水平,即矿井下组煤主要延深水平,现正在开拓施工。
矿井及生产采区实现了分区通风,无风量不足的生产作业地点,2009年8月全矿井共有生产采区6个,其中:上组煤2个生产采区(1个生产,1个准备),布置有1个采煤工作面,4个掘进工作面,5个机电硐室, 1个井下爆炸材料库,1个其它工作地点;下组煤6个采区(3个生产,2个准备,1个开拓),布置有2个采煤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8个掘进工作面,5个机电硐室,1个井下爆炸材料库,3个其它工作地点。
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53.29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8.61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3.75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3.83m3/t;煤尘爆炸指数为29.84~46.75%;煤层自然发火等级:Ⅰ级17号煤层,其余为Ⅲ级。
第七节通风系统能力核定一、通风概况(一)通风方式、方法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二)进、回风井筒数量及风量现有四条井筒入风,主井、副井、混合井、斜井,入风总量为23850m3/min;回风井为南风井、中部风井、北风井,总回风量为24170 m3/min,担负回风任务。
(三)矿井需要风量、实际风量、有效风量矿井需要风量22729m3/min,实际总进风量23850m3/min,有效风量23150m3/min。
(四)矿井瓦斯等级,瓦斯和二氧化碳的绝对、相对涌出量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2009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瓦斯绝对涌出量为53.29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8.61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3.75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3.83m3/t。
(五)主通风设备及运行参数南风井、中部风井、北风井均安装二台BDK-8-No.28型对旋主扇,功率为2×355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现矿井排风量24170m3/min,负压1409 Pa,等积孔12.77m2。
矿井反风方法为主扇反转反风。
(六)分区通风情况全矿井共布置4个采煤工作面、11个掘进工作面和19个开拓工作面(包括矿建4个场子),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局部通风合理,不存在串联通风、循环风等不合理通风现象,通风能力满足生产需要。
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根据《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规定,我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采用“方法二”,即由里向外核算法计算通风能力。
(一)、矿井需要风量计算矿井需要风量按各采煤、掘进、开拓、硐室及其他巷道实际需要风量计算Q矿≥(∑Q采+ ∑Q掘+∑Q硐+∑Q备+∑Q其它)×K矿通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的风量∑Q掘—掘进、开拓工作面需要的风量∑Q硐—硐室需要的风量∑Q备—采煤备用面需要的风量∑Q其它—其他巷道需要的风量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取1.15采煤工作面需要的风量我矿现有采煤工作面5个:3个综采面、1个综放面、1个高档面;开采煤层有17层、21层、22-1层、27层、33层五个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