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湾铁矿防治地表水影响的新思路
- 格式:pdf
- 大小:143.48 KB
- 文档页数:2
辽宁省鞍山市张家湾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摘要:张家湾铁矿属鞍山地区大型铁矿床之一,位于中朝准地台之胶辽台隆之太子河~浑江凹陷的西部,矿体赋存于太古界鞍山群樱桃园组变质岩中,为隐伏矿,顶部被辽河群及第四系地层所覆盖,长约2350m,平均真厚度42.53m。
关键词:张家湾铁矿;鞍山群;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一、矿区地质特征1、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界鞍山群樱桃园组变质岩(Arany)、下元古界辽河群浪子山组变质岩(Ptlhl)及新生界第四系(Q)。
鞍山群地层与辽河群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2、构造鞍山群地层总体为一走向110~150°的单斜层,一般向南西倾,局部亦有向北东倾的,倾角65~90°。
在鞍山群不整合面上有辽河群地层,为一单斜层,断裂构造不易识别,据钻探资料及物探资料推测,断裂构造可分为走向断层与横断层。
走向断层(F1、FI-1):位于铁矿层上下盘与围岩接触处,断层对矿体影响不大,其产状与矿体走向基本一致,为压扭性断层。
据南北向矿带的各矿床所见,断裂面呈舒缓波状,断裂面上有挤压较扁平的砾石或引捩褶皱,并有明显的绿泥石化。
断层早于辽河群,切割鞍山群,局部后期复活迭加在早期构造之上,又切割辽河群。
横断层(F3、F6、F7、F8):此组断层较新,切割前震旦系地层及走向断层。
断层的走向近于垂直于矿体走向,断面有擦痕,见角砾岩及破碎带。
F3为正断层,位于8711和8833线之间,其走向53°,倾向南东,倾角78°。
F6为正断层,斜切9233线南西部及9333线中部,其走向72°,倾向北西,倾角75°。
F7为正断层,位于9333线和9433+100线之间,斜切9433线,其走向52°,倾向北西,倾角70°。
F8断层为逆断层,位于9620线和9820线之间,其走向26°,倾向北西,倾角82°。
这4条断层中,F3和F6断层对矿体无明显的破坏,F7和F8断层将整个矿床切割成3段,对矿体的有明显的错动。
张家湾铁矿地下采选联合开采新思路唐廷宇;陈福民【摘要】阐述了张家湾铁矿地下采选联合开采的新思路,即将选矿厂建在井下,与矿山开拓运输系统一起建设,并采用充填采矿方法,将干选出的废石直接用于充填,首次创造地下采、选、充一体化模式,并简述地下采选联合开采新思路的特点。
%The paper shows the new ideas for combined mining of Zhangjiawan Iron Ore underground mining and concentration,i.e. buid the concentration plant underground, and construct together with mine ’ s 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filling min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use the dry-separated barren rock directly for filling. It is the first time to create an integrated method of mining,concentration,and filling. The paper also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combined mining and concentration.【期刊名称】《矿业工程》【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采选联合开采;开拓系统;地下选厂【作者】唐廷宇;陈福民【作者单位】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辽宁鞍山 114002;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辽宁鞍山 11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5-90 引言随着鞍钢矿业集团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未来矿业建设环保型矿山的趋势,以及根据矿业集团整体规划的要求,张家湾铁矿原设计的地下开采崩落采矿方法,以及将开采出来的原矿由铁路直接运往大孤山选矿厂处理的方案已不适应。
中关铁矿防治水综合治理措施摘要:中关铁矿通过采用表帷幕注浆堵水,井下疏干排水的“以堵为主,疏堵结合”的防治水方案,大大消减了矿区水源与外界水源的沟通,有利的保障了基建工程的施工。
井巷施工期间坚持采用“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通过物探与地质分析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方法相结合进行了地质预报,通过超前钻孔注浆堵水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速度。
关键词:地下水、控制对策、应急预案地下水是自然地质资源的重要构成,处于岩层结构中进行流转,保持着岩土地质结构的稳定性。
随着地质结构改造的不断发展,地下水引起异常灾害问题日渐普遍。
尤其是异常水文运动带来的破坏作用,阻碍了工程建设规划与发展趋势。
为了减少地下水对施工工程的破坏,保证施工安全,确保工程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措施。
一、中关铁矿水文、地质条件中关铁矿处于矿山、綦村、新城三岩体之间,邯邢铁矿田的北端。
矿区范围为:东起小屯桥—三王村一线,西到矿山岩体东缘之显德旺、张沟一带,南起邑城,北至綦村岩体。
矿区为丘陵地形,地表被第四系覆盖,基岩仅局部裸露。
矿区含水层主要有第四系含水层组,石炭、二叠系砂页岩、薄层灰岩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构造骨架为一走向北北东或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
矿体埋藏较深,埋深约300-800m,故施工难度较大,地下水对井巷工程施工安全威胁巨大。
二、中关铁矿防治水总体方案鉴于中关铁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坑涌水量大,为保护水文地质环境,改善矿山作业条件,消除矿山安全生产安全隐患,总体方案采用地表帷幕注浆堵水,井下疏干排水的“以堵为主,疏堵结合”的防治水方案。
根据中关铁矿帷幕内各观测孔水位数据,目前中关铁矿帷幕内水位标高-152m~30m,局部已形成小范围的降落漏斗,但大部分水位仍处于高位,对开采构成安全隐患。
为确保中关铁矿顺利投产创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井巷工程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综合方针。
三、井巷施工期间的控制对策(1)文件、措施审核:正式施工前监理单位人员应复核承建单位施工资质及其有效性,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核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体系,重点检查项目经理、安全经理及专职安全员的是否人证相符、是否持证上岗,确保其安全生产体系行之有效,并监督体系的不断优化;施工过程中根据“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施工单位必须报送探水方案(措施),监理人员重点审核钻孔布置、注浆参数、钻孔工序及安全措施,并检查探注水的实施效果;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人员共同确认后方可开展下步井巷掘进工作;(2)井巷施工的防治水措施:井巷施工期间,在掘进前施工单位采用物探与地质雷达、红外探水仪相结合进行超前探测,(-华冶项目部以-260m水平掘进工作面,主井-260m水平副井联络巷掌子面为试验)提高了巷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精度,探水成功率达80%以上。
谈铁矿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1 项目区概况某铁矿采用露天方式开采,现已形成东西长190 m、南北宽80 m 的露天采场。
本次开采进行深部和周边扩界,仍采取露天方式开采,设计规模15万t/a,总占地面积21.10hm²。
分为采场区、排岩场、运输道路、工业场地和输电线路5部分,项目占地见表1。
矿区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t/(km²·a)。
水土流失类型以水蚀为主,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000t/(km²·a)。
表1某铁矿项目组成占地表面积hm²采场区排岩场运输道路工业场地输电线路10.52 4.16 5.90 0.50 0.02某铁矿地处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度在608~775m。
区域内界限分明、相对高差大,土地切割深、土层薄、坡地多、平地少。
受地形影响,该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盛行偏东风,区域内年均降雨793.7mm,年均蒸发量1631.4mm,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日照时间2324.8h,年平均气温7.8℃,≥10 ℃积温3200℃,最大冻土深度1490mm,无霜期156d,多年平均风速2.8m/s。
该区土壤主要为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项目区所在地区林草覆盖良好,植被覆盖率达68% 。
2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确定露天开采铁矿的主要特点是大面积平整场地,采场的全面挖损和排岩场的占压,使原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废岩堆积形成巨大的人造山。
因此,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采场和排岩场2 个区域。
2.1 采场铁矿在开采过程中,清除原地表植被,剥离较肥沃的表土,形成人为石化景观,使得区域生态功能减弱。
采矿形成的巨大采坑是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的易发区域,岩层中存在众多裂隙,在重力和水力双重作用下,易发生重力侵蚀,同时在雨水、雪融化水渗入岩石空隙的情况下,也极有可能发生冻融侵蚀。
铁矿地质环境破坏及工程治理对策【摘要】铁矿地质环境破坏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铁矿地质环境破坏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循环利用资源技术推广、环境监测与管理强化以及政策法规完善等工程治理对策。
结合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从而有效减缓铁矿地质环境破坏的趋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引起社会对铁矿地质环境破坏问题的关注,为相关工程治理提供实质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铁矿、地质环境、破坏、工程治理、生态修复、循环利用资源、环境监测、政策法规、发展趋势、建议、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铁矿资源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矿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威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铁矿地质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亟待寻找有效的工程治理对策。
对铁矿地质环境破坏及工程治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寻找合适的治理方案,不仅可以有效减轻铁矿地质环境破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可以为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本文将对铁矿地质环境破坏及其工程治理对策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参考。
1.2 问题意识铁矿地质环境破坏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铁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加,导致了大量的环境破坏问题。
铁矿地质环境破坏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的荒漠化、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消耗、植被破坏导致生态失衡等方面,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铁矿地质环境破坏也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甚至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问题意识是指对铁矿地质环境破坏所导致的潜在问题和危害的认识和了解。
铁矿地质环境破坏及工程治理对策近些年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矿山开采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本文主要根据某铁矿的地形与地理条件,对该矿的地质环境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着重介绍了两种治理方法,改善该铁矿的地质环境,为同类矿山提供借鉴意义。
标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环境保护1 矿山基本情况本文主要以山东地区某矿区为例,该矿区于1969年开始建立,是一家民营生产矿山企业。
该矿区的面积0.9642km2,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采区采用的方式为露天开采,主要从1969年到1993年,服务期限是24年。
在露天开采过程中,经常会有剧烈的地表震动,使得露天矿区的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出现重组现象。
二采区则主要采取地下开采方式,采矿方法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共有31年的服务期限。
三采区也是地下开采方式,与二采区相连,三采区有18年的服务年限。
矿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秋季节基本上是干旱少雨,而夏季却炎热多雨,冬季有雪,较为寒冷。
矿区位于山体的中部,周围地层多是寒武系、奥陶系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2 矿山地质现状该矿区从开采以来,累计采出铁矿石2700多万吨,开采量不大,采矿方法则是露天和地下结合的方式,这种采矿方式对于矿区周边的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
露天和地下开采方式使得矿区原本区域中的岩土层都被移走,原有的植被、树木等景观消失,也对矿区的地层造成破坏。
同时由于大规模的开采,使得该区域出现了局部的地表塌陷。
在这种情况下,该矿区的一采区主要是露天采坑,而二三采区则是塌陷区。
在对这个矿区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后,发现一采区露天采矿方式导致该区域出现了排土场、露天采坑、岩石裸露等环境破坏的情况,对此可以采用削坡和建造防护墙等措施,并在矿区上覆盖土壤,然后种植一些容易存活的植被。
虽然近些年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得矿区环境得到改善,但是由于几十年的开采,对矿区地质的破坏很难短时间恢复。
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前言建平县铁矿资源丰富,铁矿床多、分布广。
铁矿石探明储量为0.8亿吨,现有铁精粉加工企业160多家,年生产铁精粉1000多万吨,在全国县级铁粉产量中名列第5位。
集中分布在富山镇~深井~朱碌科,呈北东向展布,多属小型矿床,极少数可达中型,分布上有集中区的特点,探明储量在百万吨以上的矿床有10处,其中达千万吨1处。
主要有新城、深井锅底山、大南沟、万寿等铁矿开采基地。
一、建平县自然资源概况1.地理地貌概况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西辽河上游,地处东经119°15′~120°02′,北纬41°17′~42°20′之间。
属燕山山脉向辽沈平原的过渡地带,努鲁儿虎山从东北向西南贯全境,形成南北两个貌区。
从东北向南缓降,平均海拔为550m,最低海拔372m,最高海拔1153.7m,中部地势较高,是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老哈河等12条河流穿行其间,构成了一脉(山脉)三川(河川)自然景观,属浅至中等切割的辽西低山丘陵地貌。
山地总面积为1342.9km2,占27.6%,为石质山侵蚀堆积地形,地形起伏较大,沟壑纵横,沟壑密度为2.4 km/km2。
2.矿产品资源概况建平县以矿产资源为主,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已有矿产36种(有利用价值的15种),其中非金属矿27种,金属矿9种,金属矿主要为铁矿石,其中铁矿、磷矿、膨润土、硅石、硅灰石储量占全省、全市首位。
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珍珠岩、膨润土、硅石、白云石、陶土、大理石、石灰石、沸石、磷、煤、铁矿、金矿等各类矿产12余种,特点是铁矿床多、分布广。
集中分布在富山镇~深井~朱碌科,呈北东向展布,多属小型矿床,极少数可达中型,分布上有集中区的特点,探明储量在百万吨以上的矿床有10处,其中达千万吨1处。
成矿具有其专属性,铁集中分布区域,在凌源~北票太古代变质杂岩带中,磷亦在此带上,膨润土分布在中生代侏罗系地层中,集中于沙海~石脑一带,硅石分布北部元古界地层中,集中于张家营子、青松岭一带,硅灰石分布富山南部灰岩中。
简析露天铁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02-24T14:43:20.82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作者:李号[导读] 摘要:在我国的铁矿资源开采中,露天铁矿开采技术能够提高铁矿资源的开产效率,有效的降低铁矿开采成本,但是露天铁矿开采中,往往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露天铁矿开采的外排土场往往存在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污染以及水体污染等环境破坏情况。
河钢矿业承德柏泉铁矿河北省承德市 067500摘要:在我国的铁矿资源开采中,露天铁矿开采技术能够提高铁矿资源的开产效率,有效的降低铁矿开采成本,但是露天铁矿开采中,往往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露天铁矿开采的外排土场往往存在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污染以及水体污染等环境破坏情况。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露天铁矿的开采对环境影响和治理重要性也越发被重视起来。
因此,本文主要对露天铁矿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旨在通过对露天铁矿开采环境影响现状进行预测性综合评估,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综合性治理,确保露天铁矿开采对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得到落实,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露天铁矿;开采;环境影响;对策引言:露天开采是铁矿资源开采的常用方式,目前我国的铁矿资源丰富,在鞍山和攀枝花以及翼东的铁矿开采中,主要运用露天铁矿的开采形式。
露天铁路开采虽然具备较大的开采优势,但是在实际的铁矿资源露天开采中,需要重视开采对于环境的影响,确保相应的环境问题能够具有相应的对策来进行综合治理。
对可能发生的露天铁矿开采过程中环境危害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方案,以此实现露天铁矿开采与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治理目标,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1露天铁矿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在露天铁矿的开采中,可以获取大量的铁矿资源,为我国各个行业提供重要的铁资源。
但是在开采中往往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其中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涉及以下四个问题。
其一,土地资源破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