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4.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教学难点】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B、C、D喷洒的“酸雨”浓度由小到大,也就是酸性由弱到强,A、B、C、D组喷洒的次数和数量要一致,以纱布和种子保持潮湿为宜。
5.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6.计算结果:求种子的发芽率
结果预测:BCD均比A的发芽率低,且BCD随浓度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酸雨浓度越高,对种子萌发越不利。
【提出问题4】如何才能控制酸雨的产生。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小组争论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试验,提高学生合作沟通力量。
3、培育学生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沟通等多种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提问:20xx年3月,日本东部发生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由此引发严峻的核污染。
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几十公里内的”居民被疏散,留守处理泄漏问题的抢险人员被称作“敢死队员”,可见核污染会对生物造成严峻危害。
你还能说出哪些环境污染的实例呢?(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
)这些环境污染对生物都会造成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二)新课绽开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关于环境污染的实例,同学们已经说出不少,下面通过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来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1:春雨潇潇,滋润万物。
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损害人的皮肤和黏膜。
为什么呢?(由于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
)提问2: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酸碱度(pH)来表示。
任何溶液都有肯定的pH,常温下其范围在0~14之间。
那么下面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资料,想一想雨水的pH值在什么范围内可以被称为酸雨?(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提问3:为什么有些地方会下酸雨,是什么缘由导致的?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展思索。
(有的学生想到了工厂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比方煤等燃烧。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提问4: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多媒体播放酸雨的形成过程。
(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提问5: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亲密关注。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生物学教材第八章“环境与生物”的第二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生存环境的恶化、生物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难点: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
(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讲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环境的恶化、生物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等方面的影响。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环保案例为例,讲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几种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来源。
(2)阐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科学》教材第四章“环境污染与生物”,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对生物的影响;典型环境污染案例解析;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及生物修复技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及生物修复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修复技术。
教学重点: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笔记本、教材、《环境科学》学习指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环境污染的定义与分类(10分钟)讲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结合挂图进行展示。
3.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环境污染。
4.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生物修复技术(20分钟)介绍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重点讲解生物修复技术。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环境污染案例,提出防治措施。
六、板书设计1. 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2.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3.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生物修复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环境污染的定义、分类。
(2)列举三种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谈谈你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理解。
2. 答案:(1)环境污染的定义: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分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
(2)三种影响:生物死亡、生物种群结构改变、生物遗传变异。
(3)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生物体的代谢、生理、生态功能,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环境污染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但对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本节课中安排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和“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进行自主探究。
每个探究都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知识与能力目标】1、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掌握水污染的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模拟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和本地区是否酸雨地区的调查;2、通过视频了解酸雨和温室效应的有关知识;3、通过拓展知识开阔学生的生物视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会产生不良影响,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酸雨等污染对生物的危害;3、水污染的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和本地区是否是酸雨地区的调查。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收集同一地区3次雨水;收集雨水用的玻璃容器若干、棕色瓶、pH试纸、比色卡、标签、镊子;培养皿、食醋、烧杯、试剂瓶、pH试纸和比色卡、玻璃棒、注射器等。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收集有关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事例资料。
教学过程2021年3月,日本东部发生特大地震。
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由此引发严重的核污染。
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几十公里内的居民被疏散,留守处理核泄漏问题的抢险人员被称作“敢死队员”。
可见核污染会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你还能说出哪些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危害的实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二、新课讲解教师讲述:关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相信你能说出不少。
酸雨是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可以用酸碱度来表示。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下面的探究项目,可以加深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1.材料准备:培养皿、食醋、烧杯、试剂瓶、pH试纸和比色卡、玻璃棒、注射器等。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的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定义、类型和来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和危害,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 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关爱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和危害;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培养皿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如工业废水、废气、垃圾堆放等,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
2. 知识讲解:介绍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和危害,阐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例如,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环境正常,实验组环境加入污染物,观察两组生物的生长状况。
4. 例题讲解: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如水污染对鱼类的危害,空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危害以及生物的影响。
7. 作业设计:(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并说明其来源。
(3)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参加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探究1. 实验设计:学生需要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
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方法,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确保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①通过探究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能造成不良影响。
②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③发展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①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②怎样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H试纸,配制pH为4的硫酸溶液,清水,烧杯,纱布,大培养皿,提醒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学生:准备食醋,当地的雨水,小麦的种子,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成分,收集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例,准备废电池的浸出液,当地的土壤(非酸碱性的),设计科学合理的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方案。
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复习探究的一般过程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教师所举的例证,分析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举例指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探究的一般过程。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①配制雨水模拟液(正常雨水的pH约为5。
6,酸雨的pH 小于5。
6)②对比实验③收集数据④分析数据,讨论交流活动一:组间讨论、交流,确定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实验方案。
活动二:用食醋和清水分别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和pH 为5。
6的正常雨水模拟液。
活动三:用硫酸溶液和清水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
方案一:分别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发芽率。
(若当地雨水为酸雨,则可用pH为4的食醋液与自然酸雨做对比实验)方案二:分别用硫酸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
方案三:分别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硫酸酸雨模拟液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
方案四:用清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并与方案一和方案三做对比。
一周内不断观察各方案中小麦种子的发芽状况,最后列表收集各组数据。
各小组分析数据,讨论结论并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全班交流收集到的例证;思索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配制酸雨及正常雨水的模拟液,尤其要告诉同学浓硫酸对皮肤有严重的损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