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第一册复习(大一)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60
古代文学史大一知识点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环,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和作品,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古代文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一、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和特点1.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主要表达工具,以汉语古代文言为基础,形成了严谨、规范的语法特点和独特的文字表达方式。
2. 白话文是近现代文学的主要表达形式,采用口语化、自然流畅的表达风格,更贴近现代人的思维和习惯。
二、古代文学体裁1. 诗歌:包括古代诗歌、唐诗、宋词等,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韵律和意象表达思想和感情。
2. 散文:古代散文分为古文、骈文等,着重于记叙、描写和论述。
3. 戏曲:古代戏曲有传统的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具有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
4. 小说:古代小说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讲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揭示出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性的智慧。
三、古代文学流派1. 骈文流派:以骈文为特点的文学流派,如汉赋、楚辞等,注重华丽修辞和骈偶的技巧运用。
2. 楚辞:楚辞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反映了楚国文化的独特风貌和主题。
3. 唐诗流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甫、李白等代表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4. 宋词流派: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词人陆游、辛弃疾等代表了不同的词派和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名著1.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展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
2. 《西游记》:记载了孙悟空等众多神话人物的历险故事,以及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思考。
3. 《水浒传》:描写了宋朝社会底层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和悲壮的故事情节。
4.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1、神话的基本特征: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
(即《庄子》的文学特色)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绪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一、史家记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 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 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20 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 年代、30 年代、四五十年代、60 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一、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背景、流派特点等方面。
本文档提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复资料,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口头传统,主要包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学逐渐从口头传统转变为文字表达,逐步形成了古代文学的基础。
三、先秦时期的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
这一时期的文学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政治观点,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
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这些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五、唐代文学的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和作品。
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精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宋代文学的特点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以陆游、苏轼为代表的文学家。
他们的作品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批判,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法。
七、元代至明清时期的文学元代至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但仍有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涌现出来。
如元曲、明代的四大奇书等,在这一时期继续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风格。
八、结语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上是本文档的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希望能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提供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史,可谓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让你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诗经》、《楚辞》等诗歌作品,到后来的《史记》、《红楼梦》等小说,古代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断发展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传颂不衰。
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比如《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描绘了古代的爱情故事;《楚辞》中的《离骚》、《九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史记》中的《陈涉世家》、《项羽本纪》,讲述了一个个英勇善战的故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
我们要探讨的是古代文学的创作手法。
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独特的创作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
这些手法使得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很强的共鸣。
比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我们还要关注古代文学的评论家。
在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评论家,如司马迁、苏轼、辛弃疾等。
他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和解读,使得这些作品得以流传后世,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对古代历史的一次全面总结;苏轼的《东坡志林》,则是对当时社会风俗的一次生动描绘。
我们要了解的是古代文学的影响。
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都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古代文学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现代作家都从古代文学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献诗说: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采诗说:删诗说: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3、这个说法不准确;吴越春秋: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2、作者是越晔;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古文运动: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2、主张“主以明道”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九歌的艺术特色: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2、神灵的价格化;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陈子昂对唐诗的发展所起的推进作用:1、复归风雅成为盛唐歌行即将到来的序曲;2、陈诗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有盛唐诗歌的风貌;3、其提倡风骨和寄兴,对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谈论杜甫诗歌“诗史”的性质;1、写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2、借记事以抒情,表达爱国忧民的精神;3、以时事入诗,具有写实性;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1、其创作主要包括奏议文和刻石文;2、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3、其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独特,铺叙歌颂,气度宏大;天问:1、屈原创作的奇特的诗歌;2、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远古历史、社会现象提出了107个问题;3、表现了诗人见识广博、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骈文:1、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2、骈文的特征是:对偶、用典、声律和词藻;盛唐边塞诗派:1、以高适、岺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群体;2、他们的诗主要以边塞生活为主要题材;3、他们的边塞诗写得雄壮美,有一种慷慨悲凉之美;唐传奇:1、唐代流行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2、它是以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神话的性质:1、都是产生于史前远古时代;2、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解释;3、表达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愿望;4、都幻想和想象的产物;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春秋到战国初期:语录体、篇幅简短、辞约义丰;2、战国中期:论辩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3、战国末期:专题论文,论题集中,说理透辟;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内容充实丰满,多慷慨悲愤之气;2、艺术表现形象生动、音韵流畅、辞藻华美、对付工整;3、艺术风格华丽绮焕,雄健浑厚;简述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形成原因:1、心境的平和散淡;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心境自然平和;2、语言的平易质朴,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自然纯净之美;试论《史记》刻画人物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篇》,汉代始称为《诗经》。
一、艺术成就:最能代表《诗经》艺术成就的是国风及小雅中的那些民歌。
1.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作者善于运用质朴、纯真的语言具体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如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切、自然地流露出他们内心的各种情感,表达了他们朴实的愿望,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开端。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前人把《诗经》常用的表现于法归纳为‚赋、比、兴‛。
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陈述铺叙;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和比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触景生情、托物兴感,以启发联想和想象。
比兴是借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运用它可以使诗歌意境深远,余韵无穷,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形式上的特点《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杂用三、五、七、八言;多采用隔句押韵的方法,也有句句韵及其它押韵法。
在结构上,大都采用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造成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语言凝练、生动,词汇丰富多采。
迭字、双声、迭韵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美。
二、对后世的影响:1.《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民歌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文学,陈子昂倡导的诗歌革新,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的主张,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理论,都是对《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2.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启发和推动后世作家重视民歌,向民间文学学习。
3.其纯真的艺术风格,赋、比、兴的手法以及运用语言的技巧,也都给后世文学以巨大的影响《尚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散文集,原名《书》,后称《尚书》或《书经》。
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治文的选编,记事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现在研讨《尚书》,只限于今文二十八篇,其思想核心是商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1.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2.《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3.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4.《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5.《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1.神话的基本特征:(1)想象或幻想。
(2)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3)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2.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产生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3.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4.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1)创世神话: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2)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3)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4.我国神话精神内涵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5.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2)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
(3)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1.《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诗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1.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2.《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3.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4.《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5.《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1.神话的基本特征:(1)想象或幻想。
(2)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3)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2.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产生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3.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4.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1)创世神话: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2)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3)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4.我国神话精神内涵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5.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2)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
(3)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1.《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诗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2.《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一上学期——先秦部分)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试题(先秦两汉文学史试卷一)一、填空题:1、诗歌起源于人类的。
2、神话流为寓言,就是神话化的主要表现。
3、《诗》三百,精华在《国风》,《国风》中又以最为精彩。
4、《论语》是一部记述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
5、《荀子·劝学》说:“君子生非异也,。
6、在古代神话中,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的英雄是。
7、《诗经》依、、分类编排。
8、《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
9、《孟子》今存篇,每篇又各分上、下。
10、屈原《九歌》并非九篇,而是篇。
11、《论语》中载孔子之言“鸟兽不可与同群”,其意是说。
12、《战国策》载,触龙说服了赵太后,使长安君。
13、神话流为仙话,就是神话化的主要表现。
14、《诗经》中的国风,有不少“饥者歌其食,”的诗篇。
15、《逸周书》原名《周书》、《周史记》,又称《周书》。
16、《左传》大约成书于,与《国语》成书同时或稍后。
17、今存《老子》分上下篇,上篇称,下篇称。
18、《战国策》载,倚柱弹其剑,歌“长铗归来乎”的人名叫。
19、春秋以前,文学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
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
20、在古代神话中,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名曰。
21、《诗经》曾广泛用于社会生活,春秋时政治、外交场合公卿大夫颇为盛行。
22、《尚书》多载训诫之文,《春秋》多寓褒贬之言,《国语》则多记之语。
23、《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体断代简史。
24、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以为核心,并认为天道。
2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是所说。
26、李斯最著名的散文是他在秦统一前写的。
27、汉代的政论散文以初期最为发达,的《过秦论》是其中的杰作。
28、史传文学是由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开创的,他字。
29、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其中最大的代表作家是。
30、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其“十志”是由《史记》的“ ”变来的。
31、现存秦刻石文,大部分都出自之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押卷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A.鲁诗B.齐诗C.韩诗D.毛诗答案:D解析:汉代首先传授《诗经》的,有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分别称为鲁诗、齐诗、韩诗、毛诗。
齐、鲁、韩三家《诗》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只有毛诗流传到今天。
D分值:1.02.《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风、雅、颂答案:B解析:无分值:1.03.汉代经师伏生所传的《尚书》是()A.今文《尚书》B.古文《尚书》C.伪《古文尚书》D.《逸周书》答案:A解析:汉初,《尚书》有今、古文不同的传本。
今文《尚书》是经师伏生所传,用汉代通用的隶书写定。
古文《尚书》是汉武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居的墙壁里发现的,它用战国时期的文字写定。
伪《古文尚书》出现于东晋。
《逸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分值:1.04.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是()A.《春秋》B.《左传》C.《国语》D.《战国策》答案:C解析:《国语》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史。
全书21卷,分别记载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各国的史实。
分值:1.05.王逸认为是宋玉所作但《史记》明确说是屈原作品的是()A.《九歌》B.《招魂》C.《远游》D.《渔父》答案:B解析:无分值:1.06.下列作品出自《九章》的是()A.《山鬼》B.《抽思》C.《东君》D.《河伯》答案:B解析:《山鬼》、《东君》、《河伯》是《九歌》中的篇目。
分值:1.07.《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文章写得()A.紧凑严密,说理透辟,B.慷慨悲歌,渲染淋漓C.体物贴切,清丽流转D.比喻迭出,委婉设辞答案:A解析:《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文章写得紧凑严密,说理透辟,不容置辩,不事含蓄。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复习题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战国策》的文风特点是( D )A.微言大义 B.艳富浮夸 C.质朴平实 D.辩丽恣肆2.《荀子》的文风特点是( D )A.奇幻诡谲,汪洋恣肆B.明切犀利,冷峻峭拔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逻辑严密,说理透辟3.下列寓言出自《韩非子》的是( B )A.狐假虎威 B.郢书燕说 C.画蛇添足 D.南辕北辙4.《九章》的艺术表现特征是( C )A.奇幻壮丽 B.浓笔重彩 C.平实素朴 D.飘逸幽渺5.屈原《九歌》组诗的篇数是( D )A.8篇 B.9篇 C.10篇 D.11篇6.汉代散文的行文造语向着骈俪方向发展出现在( D )A.西汉前期 B.西汉后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后期7.具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理想的史学家是( B )A.司马谈 B.司马迁 C.班彪 D.班固8.下列表述班固《汉书》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行文挥洒自如 B.叙事平实稳健 C.文章组织谨严 D.语言富丽典雅9.“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评价的是( C )A.《国风》 B.《九章》 C.汉乐府民歌 D.《古诗十九首》10.嵇康的四言诗别具一格,下列诗句中属于嵇康所作的是( A )A.淡淡流水,沦胥而逝。
泛泛柏舟,载浮载滞B.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D.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11.被《诗品》称为“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的是( C )A.潘岳《悼亡诗》B.左思《咏史》 C.郭璞《游仙诗》 D.鲍照《拟古》12.东晋玄言诗的特点是( D )A.质而实绮,癯而实腴B.情伤一时,心存百代C.缛旨星稠,繁文绮合D.理过其辞,淡乎寡味13.“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出自陶渊明的( B )A.《感士不遇赋》B.《归去来兮辞》 C.《闲情赋》 D.《咏史述》14.下列文句出自曹植《洛神赋》的是( A )A.翩若惊鸿,婉若游龙B.精骛八极,心游万仞C.孤蓬自振,惊沙坐飞D.春草碧色,春水绿波15.下列散文中属于历史笔记的是( A )A.《洛阳伽蓝记》 B.《水经注》 C.《与山巨源绝交书》 D.《兰亭集序》16.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是( C )A.《文心雕龙》B.《七略》 C.《诗品》 D.《文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
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
(《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以记言为主。
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1.《论语》:语录体散文。
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
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
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
以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一、古代文学的起源和发展1.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包括甲骨文、金文、竹简等不同的文字形式。
2.诗经的出现: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作品集合,是以《诗经》为代表的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
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楚辞、《左传》等作品,以及孔子的《论语》。
4.先秦时期散文的兴起:例如《庄子》、《韩非子》等作品。
二、汉代文学1.古文运动:以史书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2.新文学的兴起:以五言绝句为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代表作品有《楚辞》、《古诗十九首》等。
3.乐府民歌的出现:乐府民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
4.古琴文化的兴起: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个别琴谱被后人列为古代文学作品,如《广陵散》、《阳关三叠》等。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乐府民歌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的发展呈现出洞庭诗派、东方朔诗派等不同的流派。
2.与佛教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学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佛经和佛教诗歌。
3.世说新语的出现:《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散文著作之一,以记事故障的方式展现了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四、唐代文学1.诗歌的全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杜甫、李白等被称为“诗仙”。
2.近体文学的发展:近体文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了骈文、诗词等。
3.散文的独立地位:唐代的散文有独立的发展趋势,代表作品有韩愈的《韩文公集》等。
五、宋代文学1.诗词的发展:宋代诗词以古文为基础,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代表作家有苏轼、黄庭坚等。
2.元曲的创作: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了杂剧、散曲等。
3.散文的发展:宋代的散文创作有较大突破,代表作品有周敦颐的《爱莲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