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者是“舍生取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相关内容。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1鱼我所欲也原文作者: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原⽂、翻译及赏析_孟⼦及其弟⼦⽂⾔⽂_古诗⽂⽹鱼我所欲也(5754⼈评分) 8.3朝代:先秦作者:孟⼦及其弟⼦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
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独贤者有是⼼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箪⾷,⼀⾖羹,得之则⽣,弗得则死。
呼尔⽽与之,⾏道之⼈弗受;蹴尔⽽与之,乞⼈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欤通与;乡通向;辟通避)收藏app下载参考翻译译⽂及注释译⽂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选▼译⽂及注释⼆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选取熊掌。
⽣命▼⽂⾔现象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指感激词类活⽤名▼参考赏析背景资料孟⼦继承了孔⼦的思想,⽽⼜有发展。
他⽣活在诸侯互相攻伐“⽆义战”的时代,⽬睹了⼈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鉴赏《鱼我所欲也》选⾃《孟⼦告⼦上》,论述了孟⼦的⼀个重要主张:义重于⽣,当义和⽣不能两全时应该舍⽣取义▼简析本⽂是孟⼦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的⽣死观进⾏深⼊讨论的⼀篇代表作。
他从⼈应如何对待⾃⼰的欲望⼊⼿,▼。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掉鱼,而得到熊掌。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然而我追求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我不去干苟且得到生命的事情;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死亡是我厌恶的事,然而我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即使)有祸患(我)也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而保全生命)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却有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而不用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却有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而不采用的人。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篮饭,一碗汤,得到它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会死亡。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然而,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踹过去给人(吃),就连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接受这些俸禄)是为了美丽的宫室,妻妾的侍奉,那些认识的走投无路的贫困者感念我的恩德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即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却为了美丽的宫室而接受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从前即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即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却为了那些认识的走投无路的贫困者感念我的恩德而接受了;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其翻译《鱼我所欲也》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周敦颐所著的一篇文言文,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文学风格被誉为唐代文学的杰作。
该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考价值,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经典篇章。
原文:鱼之在水也,得水而活;人之在世也,得道而生。
水无鱼则无意,人无道则无生。
水引鱼出则蕴其肆,道引人出则蕴其德。
鱼出于水而不忘水,人处世而不忘道。
鱼且可以不思其得水,人弗可以无求其得道。
故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所贵乎命,所贱乎多士。
夫如是,故不得已而舍之,则不朽矣。
翻译:鱼在水中得到水的滋养而活,人在世间得到道德的指引而生存。
如果水缺乏鱼,那么它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人失去了道德的引领,那么他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水引导鱼走出水域可以锻炼它的勇气,道德指引人走向前路可以提升他的道德高度。
犹如鱼身处水中并没有忘却水的重要性,人在生活中并不能忘记带着道德走向未来。
鱼可以在水中生存而不必思考水的重要性,人却无法不追求道德的引领。
因此,说“鱼是我所喜欢的”,同时,也“喜欢熊掌”,但是两个东西不能同时拥有,所以必须选一个。
同理,“生命也是我所渴望的”,但是,如果它与道义相违背,必须为道义舍弃生命。
生命是我所渴望的,但更重要的是指路的人。
因此,只有在不得不放弃之时,我们才不会被时光所淘汰。
周敦颐的这篇文章,或许文章表面上看似简单,但是却寓意深刻,哲理含量极高,他借鱼和熊掌的并用,表达了对“两难选择”的探讨和思考。
文章里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人们常常面临的困境,即“两难选择”,让人深思。
在《鱼我所欲也》中,周敦颐用“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这句话来诠释人生中经常面临的抉择和选择,让人明白即使我们同时喜欢两个事物,也必须做出不可避免的选择,这就是人生的残酷性所在。
又比如“生亦我所欲也,所贵乎命,所贱乎多士”,尽管生命是最珍贵的,但是不能蔑视其价值极高的道德标准。
《鱼我所欲也》翻译一: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害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防止祸害,有的人却不肯去干。
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
(可是)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就是)过路的(饿汉)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只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谢我吗?过去宁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住宅的华美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谢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孟子写的《鱼我所欲也》,下面是相关原文与翻译的内容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九年级《鱼我所欲也》全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全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小编整理了关于《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鱼我所欲也》有所帮助,并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关于《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来欣赏吧!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翻译: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为什么不采用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圣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圣人没有失去罢了。
《鱼我所欲也》全文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放弃鲜鱼而要熊掌。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
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灾祸也不躲避呀。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
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避开祸患的事情,哪有不采用的呢?靠某种不义的手段就可以苟全生命,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靠某种不义的门道就可以避免祸患,有的人却不肯去干。
这样看来,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
恶声恶气地递给人家,过路的都不会接受;踩踏过才给人家,讨饭的叫化子也不屑看它一眼。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过去宁愿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为了住宅的华丽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
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