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曲拐布置及工作顺序4缸
- 格式:pptx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4
曲拐的夹角V型6缸,发动机的做功顺序是153624,气缸排列左135,右246,该发动机的曲拐是怎样分布的,其夹角是多少.一、名词解释(因不好排,故未作出解释)1、上止点: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直线运动时,活塞向上(下)运动到最高(低)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近)的极限位置,称为上(下)止点2.活塞行程: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的距离,即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一般用S表示.对应一个活塞行程,曲轴旋转180度. 3.曲柄半径:曲轴旋转中心到曲柄销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曲轴半径,一般用R表示.通常活塞行程为曲轴半径的两倍,即S=2R. 4.汽缸工作容积:活塞从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L),一般用Vh表示. 5.燃烧室容积: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上方的空间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 6.汽缸总容积:活塞位于下止点时, 活塞上方的空间容积称为.汽缸总容积7.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个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排量.8.压缩比:压缩比是发动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压缩比表示了气体的压缩程度,它是气体压缩前的容积与气体压缩后的容积之比值,即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9.工作循环:每一个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过程,即发动机完成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过程叫一个工作循环.10.四冲程发动机:曲轴必须转两圈,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四次,才能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称为四冲程发动机.11.二冲程发动机: 曲轴只转一圈,活塞上下往复运动两次,才能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称为二冲程发动机.12.发动机发动机是一种能量转换机构,它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二、填空(注:有下画线者为应填内容)1、内燃机与外燃机相比,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便于移动和起动性能好等优点。
内燃机又分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两大类。
车用发动机主要采用活塞式内燃机。
2、发动机的分类方法有:1) 按活塞运动方式分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和旋转活塞式内燃机两种。
二、曲柄连杆机构—教案教案4教学时数:2重点:机体组的构造分析、安装使用注意事项难点:机体组的构造难点突破方法:利用课件展示构造,并利用现场教学加深印象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第一节概述一、功用1、把燃气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力转变为曲轴的转矩。
2、把飞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
教学方法:想一想,这二个功用分别通过哪些行程实现?(启发)结论:在作功行程中,曲柄连杆机构把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对外输出动力,而在其他三个行程中,即进气、压缩、排气行程中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变成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
二、组成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零件可以分为三组: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
三、工作特点1、工作条件差(教学方法:通过工作原理分析得出结论:“三高:高温、高压、高速;而且受腐蚀性气体的作用。
”)2、受力大。
(教学方法:通过工作原简单分析说明)3、润滑困难。
(同上)四、受力分析主要承受气体作用力、往复惯性力、旋转离心力及机件摩擦力的作用。
这些力不断大小和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其作用效果可由曲——连机构对不同位置的受力进行分析得出。
教学方法:分析其中一个位置的受力,其余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第二节机体组一、气缸体利用课件展示其基本构造,并对其不同部分的构造和作用进行分析1.气缸体形式(1)一般式:亦称元裙式(2)龙门式:亦称有裙式(3)隧道式:亦称整体式分别利用课件展示其基本构造,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重点是将基本思路展示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在理解上基础上记忆。
2.气缸体冷却形式(1)水冷式(2)风冷式教学方法:通过课件展示,并分析其优缺点。
3.气缸的排列形式(1)直列式(2)双列式(V型)(3)对置式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演示4.气缸套(1)干式气缸套:外表面不与冷却水接触。
(课件展示)(2)湿式气缸套:外表面与冷却水直接接触。
(课件展示)1、气缸盖的功用(1)密封气缸(2)安装其他机构的零件3)组成进气道2、气缸盖的结构:一般用灰铸铁或铝合金铸造而成。
发动机点火顺序的简单判别我们都知道汽车发动机的布置形式主要有直列、V型、W型、水平对置等多种形式。
其中V型气缸的夹角通常有45、60、90和120度,如果把这个夹角放大到180度,那就不是V型引擎,而是水平对置引擎了,所以对置式发动机是V 型的特殊形式,如果把两组V型引擎并列在一起,那它就成了W型引擎。
曲轴构造要想弄明白发火顺序与曲轴间的关系,要先了解曲轴组成部分。
曲轴包括前端轴、主轴颈、连杆轴颈、曲柄、平衡重、后端轴等,一个连杆轴颈和它两端的曲柄及主轴颈构成一个拐,对于四缸发动机来说,它有四个曲拐。
多缸发动机曲轴曲拐的布置与气缸数、气缸的排列形式、发动机的平衡以及各缸的工作顺序密切相关,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应尽可能使连续作功的两缸距离远些,以减少主轴承的负荷和避免相邻两缸进气门同时开启而发生“抢气”现象;作功间隔角应尽量均匀,也就是指在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曲轴转角内,每个气缸都应发火作功一次,以使发动机运转均匀;曲拐布置应尽可能对称、均匀,以使发动机工作平衡性好。
对于四冲程发动机而言,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缺一不可,一般情况下,发动机ECU判定一缸上止点作为点火起始时刻,根据四冲程发动机内部结构特性,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曲轴转动1800,完成四个行程,曲轴旋转2圈,即7200。
下面我们以市场上一些主流车型的发动机发火顺序来说下关于曲轴与点火时刻关系:1、直列四缸直列4缸发火顺序四冲程直列4缸发动机发火顺序:发火间隔角应为7200/4=1800,其曲拐布置图如上图所示,四曲拐布置在同一平面内,有二种可能的排列法,即1-2-4-3或1-3-4-22、直列六缸直列6缸发火顺序四冲程直列6缸发动机发火顺序:发火间隔角应为7200/6=1200,这种曲拐布置如上图所示,六个曲拐分别布置在三个平面内,各平面夹角为1200。
曲拐的具体布置有两种方案,一种是1-5-3-6-2-4,另一种是1-4-2-6-3-5。
汽车发动机构造1--练习试题题目只做为练习使用,应该以掌握知识点为目的,因为题目只为示例题。
若题目有重复或其它内容请自行跳过,或在复习课提问!请自行查找答案!一、名词解释1、上止点: 活塞顶最高点离曲轴回转中心最大距离时的位置,通常是活塞的最高位置,称为上止点2、活塞行程: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移动的距离,即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3、曲柄半径: 曲轴旋转中心到曲柄销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曲柄半径,一般用R 表示4、汽缸工作容积动所扫过的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
5、燃烧室容积: 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顶部上方整个空间(活塞顶、气缸盖底面和气缸套表面之间所包围的空间)的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一般用Vc表示6、汽缸总容积: 活塞在下止点时,活塞顶部上方整个空间的容积称为气缸总容积。
它等于气缸工作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和7、发动机排量: 发动机各缸工作容积的总和,单缸排量Vh和缸数I的乘积8、压缩比:压缩前汽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积之比9、工作循环: 汽车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过程,即完成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过程叫一个工作循环。
10、四冲程发动机: 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是由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组成,而四冲程发动机要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在气缸内需要往返4个行程(即曲轴转2转)11、二冲程发动机: 曲轴每转一圈,活塞上、下各一次(即两个冲程)完成一个作功循环的发动机,就是两冲程发动机12、配气相位: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开启时刻和开启延续时间,通常用环形图表示13、气门间隙:发动机在冷态下,当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称为气门间隙14、湿式缸套:使水道与缸筒大面积连通,完全通过缸套隔离冷却水和汽缸工作室,缸套外壁接触冷却水,这种缸套就称为湿式缸套15、活塞销偏置:活塞销座孔轴线通常向活塞中心线左侧(由发动机前方看)偏移1~2mm,称为活塞销偏置16、曲轴平衡重:用来平衡发动机不平衡的离心力和离心力矩,以及一部分往复惯性力。
曲轴各曲拐之间的夹角是1200CA,第2的第5缸的曲拐相对第1和第6缸转过2400CA;而第三缸和第4缸曲拐相对第1和第6缸转过1200。
表中第1缸是开始做功位置。
曲轴转过1200时第5缸活塞到上止点开始做功;转到2400时第3缸开始做功;转到3600时第6缸开始做功;转到4800时第2缸开始做功;转到6000时第4缸开始做功。
直到曲轴转2圈,发动机的6个缸都做功一次,可见,6缸内机的发火间隔应当是:θ=7200CA/6=1200 CA,发动机的做功顺序为:1—5—3—6—2—4 各缸同名凸轮的工作顺序布置成与气缸工作顺序相同,而且各同名凸轮顶点之间的夹角应是发火间隔的一半。
即:1200CA/2=600 综上所述,多缸内燃机的工作顺序与曲轴的曲拐和凸轮轴上的布置有密切关系。
多缸内燃机工作顺序的设计要使连续做功的两个缸相距尽可能远,如果作功的两个缸相互较近,如将第一缸做功后接着第二缸做功,那么这两个缸之间的主轴承就要连续两次受到冲击负荷,曲轴的使用寿命就要缩短。
此外,我们从工作顺序表中也可以看出,多缸内燃机的发火苗=间隔小于进气行程所占的曲轴
转角时,就会有两个缸同时进气的时期,产生抡气现象,如果再将相邻两缸的 6 工作安排较近,这种抡气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其结果,导致气缸内进气不足或各缸进气情况不均匀,使内燃机性能降低,发动机运转不均匀。
如果将相邻工作的两个缸安排较远,就不会发生晋升重的“抡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