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预警提示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防范诈骗的温馨提示通知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近年来,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
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财产安全,特向大家发出以下防范诈骗的温馨提示。
一、常见的诈骗类型1、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诈骗类型之一。
其中包括网络购物诈骗、网络兼职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
例如,在网络购物时,骗子可能会冒充卖家,以商品质量问题等为由,诱导您退款并提供银行卡信息;网络兼职诈骗则常常以轻松赚钱为诱饵,让您先缴纳保证金或培训费,然后消失无踪;网络交友诈骗中,骗子会伪装成温柔体贴的异性,在获取您的信任后,以各种理由向您索要钱财。
2、电话诈骗电话诈骗也是屡见不鲜。
常见的有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电话推销诈骗、假冒客服诈骗等。
冒充公检法机关的骗子会声称您涉嫌违法犯罪,要求您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进行审查;电话推销诈骗则会向您推销所谓的“超值”商品或服务,收到钱后却不发货或提供劣质产品;假冒客服的骗子会以您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需要退款为由,骗取您的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
3、短信诈骗短信诈骗同样不容忽视。
比如,骗子会发送中奖信息,要求您先缴纳税费才能领取奖金;或者发送虚假的银行短信,告知您账户存在异常,需要点击链接进行操作,从而套取您的个人信息和资金。
4、街头诈骗在街头,也可能会遇到各种诈骗手段。
如“神医”诈骗,骗子会以能治好疑难杂症为由,骗取您的钱财;还有“丢包”诈骗,骗子故意在您面前丢下一个包裹,当您捡起时,另一人出现声称要与您平分,然后以各种理由让您先拿出钱财作抵押。
二、诈骗的特点1、手段多样化诈骗分子不断创新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他们会结合社会热点、新技术等,精心设计骗局,使其更具迷惑性。
2、针对性强骗子往往会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制定不同的诈骗策略。
比如,针对老年人,他们可能会以保健品、养老投资等为幌子;针对年轻人,可能会以网络游戏、网络贷款等为切入点。
3、团伙作案很多诈骗案件并非一人所为,而是由一个分工明确的团伙共同实施。
防电信诈骗小知识十条1、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随意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发现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2、收到含有链接的短信一定要多加留意,短信中可能含有钓鱼网址,不点击短信中的可疑链接,不在陌生网站输入个人重要隐私信息。
3、如遇陌生号码打来电话或发来信息,声称航班延误或取消,不要轻信,应登录航空公司官网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查询,谨防受骗,ATM机不可办理机票退改签业务,凡是要求利用ATM机办理机票退改签业务的都是骗子。
4、凡是以“中奖”、发放补贴、申领助学贷款为名向你索要手续费、税费等金钱的,或要你转账汇款的,一定是诈骗。
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自2016年12月1日起,通过ATM机转账汇款的,延迟24小时到账,如果发现被骗,可以在24小时内向ATM机所属银行申请撤销这笔汇款。
6、网购的时候应该保持警惕,不要在交易过程中随意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不要见到用户名密码输入就输入。
自己收到的各类验证码,都是信息、资金的最后一条安全防线。
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
接到所谓“订单异常”的电话,应挂掉电话,直接与网店卖家联系,或直接致电网购平台的官方客服电话咨询。
7、包括公检法机关在内的任何单位都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提到“安全账户”一定是电信网络诈骗。
同时,要确定对方单位的真实性,需要拨打有关单位的客服电话或者对外电话,而不是由对方进行转接,也不能凭借对方号码显示的是该单位对外公布的电话号码就简单确定,因为在此类诈骗中,犯罪分子经常使用非法软件,将自己的号码显示为银行、银联或者公检法机关的对外办公电话。
8、银行不会在ATM机上粘贴卡片等物品,客户取款时应先检查取款机是否有异常,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也可以拨打114,查询相应银行的客服电话号码后,联系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切勿相信ATM机上粘贴的小卡片,不要盲目拨打各种“电话”自行解决。
9、诈骗分子假冒电视栏目或者机构之名,通过信息群发的方式发送虚假中奖信息,一旦有人点击信息里的网页链接,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或者拨打所谓的客服电话就会被骗。
防电信诈骗安全教育短信尊敬的客户,为了提高您的电信诈骗意识和保护您的财产安全,我们为您提供以下几点防范电信诈骗的安全教育:1. 保护个人信息:请妥善保管您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给陌生人或在不安全的网络平台上填写。
诈骗分子常通过获得您的个人信息来实施电信诈骗行为。
保护个人信息:请妥善保管您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泄露给陌生人或在不安全的网络平台上填写。
诈骗分子常通过获得您的个人信息来实施电信诈骗行为。
2. 警惕陌生号码:如果收到陌生号码来电,特别是涉及奖品、投资、贷款等事项的电话,请保持警惕。
不要被对方使用高压手段威胁或诱导,以免受骗。
警惕陌生号码:如果收到陌生号码来电,特别是涉及奖品、投资、贷款等事项的电话,请保持警惕。
不要被对方使用高压手段威胁或诱导,以免受骗。
4. 核实身份:如果您接到银行或政府机构的电话,对方要求提供您的个人信息或进行资金操作,请务必谨慎核实对方的身份,可以拒绝电话要求,自行联系该机构核实情况。
核实身份:如果您接到银行或政府机构的电话,对方要求提供您的个人信息或进行资金操作,请务必谨慎核实对方的身份,可以拒绝电话要求,自行联系该机构核实情况。
5. 妥善保管银行卡:请注意保管好您的银行卡,不要随意将密码告知他人,避免密码泄露导致财产损失。
定期检查银行卡交易明细,如发现异常及时联系银行处理。
妥善保管银行卡:请注意保管好您的银行卡,不要随意将密码告知他人,避免密码泄露导致财产损失。
定期检查银行卡交易明细,如发现异常及时联系银行处理。
6. 警惕虚假公告:诈骗分子常常通过发布虚假公告来欺骗您,如冒充银行、政府或知名企业发布的信息。
请保持警惕,遇到可疑公告请自行核实。
警惕虚假公告:诈骗分子常常通过发布虚假公告来欺骗您,如冒充银行、政府或知名企业发布的信息。
请保持警惕,遇到可疑公告请自行核实。
7. 主动报案:如果您不幸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请及时报案。
及时报案有助于警方追捕诈骗分子,并更好地保护其他人的财产安全。
防范电信诈骗小知识十条
防范电信诈骗小知识十条如下:
1.不轻信陌生电话:对于来自陌生号码的电话,尤其是那些自称是公检法、银行、保险等机构的电话,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相信对方提供的信息。
2.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在电话中透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
如果对方称是某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挂断电话后直接联系该机构进行确认。
3.不转账给陌生人:无论对方如何威胁或诱惑,都不要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
即使是看似熟悉的账户,也要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
4.警惕网络钓鱼: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扫描不明二维码,这些都可能是网络钓鱼的手段,用以窃取个人信息。
5.保护好个人账户:确保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的安全,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弱密码。
6.及时更新软件:确保手机、电脑等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及时更新,以防范安全漏洞。
7.谨慎处理垃圾邮件:对于包含可疑链接、附件的垃圾邮件,要谨慎处理,不要轻易点击。
8.核实信息来源:在收到亲友发出的汇款请求时,务必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9.加强防范意识: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天上会掉馅饼,避免贪图小便宜而吃大亏。
10.及时报案: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及时追回损失。
总之,防范电信诈骗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
同时,也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及时报案以减少损失。
电信防诈骗小知识十条
1. 不要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特别是涉及到个人信息和金钱的事情。
2. 如果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切勿透露任何个人或财务信息。
3. 当接到冒充银行或其他机构的电话时,不要直接回拨电话号码,以免被转接到诈骗者那里。
4. 注意识别社交工程技巧,例如诈骗者可能会声称是朋友或亲戚,并请求紧急帮助。
5. 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来自陌生人的还款、抽奖或其他涉及金钱的信息。
6. 经常更新和使用安全密码,并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
7. 确认自己的银行和其他账户的安全设置,避免遭到黑客攻击。
8. 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陌生的软件,以免被感染恶意软件或病毒。
9. 保持手机和电脑的软件和系统更新,以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
10. 如果怀疑自己受到诈骗,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案并寻求帮助。
电信诈骗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很多人都可能会遭受到电信诈骗的风险。
以下是五条个人预防电信诈骗的措施:
1.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银
行卡号等。
同时,在填写网上表格或进行在线交易时,需要注意填写必填项,不要随意填写不必要的个人信息。
2.提高警惕:当接到陌生号码或收到未知来源的短信、邮件时,可以先谨慎处理,不要轻
易接听或点击。
在遇到未知号码时,可以尝试用短信回复或查询号码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防范网络钓鱼:不要在不信任的网站或链接中输入账户和密码等敏感信息。
要确保所使
用的网站是安全可靠的,可以通过查看网址前缀和网站的安全认证标志来判断。
4.建立安全意识: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如冒充公检法机关、银行客服、中奖信息等,
提高警惕性,并明确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如不信任电话或短信中的陌生链接、不将账户密码和私人信息透露给别人等。
5.及时报案:在遭受到电信诈骗时,应及时联系当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并充分描述情况
和提供相关证据。
若因电信诈骗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应及时联系银行和运营商等有关机构进行处理。
总之,预防电信诈骗需要我们保护个人信息、提高警惕、防范网络钓鱼、建立安全意识和及时报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益。
警示通知防范电信诈骗尊敬的居民们:为了提醒大家警惕电信诈骗风险,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我们特发出本警示通知,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增强防范意识,共同维护社会安宁。
电信诈骗犯罪手段日益狡猾,不断变化。
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网络以及社交媒体等渠道,假扮公检法、银行金融机构、快递公司等身份,采用虚假理由进行欺诈,以骗取您的财产或者个人信息。
我们应该认识到,电信诈骗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同样也是我们国内面临的一大风险。
为了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请大家务必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保持警惕:要提高安全意识,时刻保持对电信诈骗的警惕。
切勿轻易相信陌生人或者未经验证的信息。
2. 不透露个人信息:在未核实情况下,切勿提供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密码或其他敏感信息。
银行及相关机构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索要您的重要信息。
3. 谨判断号码真伪:遇到陌生来电,要通过电话号码归属地查询工具或直接拨打运营商客服电话核实来电的真伪。
遇到来自信任人士,也要警惕账号被盗或冒充等可能。
4. 设置密码锁:对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密码锁设置,避免他人获取信息。
遇到异常情况,及时更换密码,并保障密码安全。
5. 教育家庭成员:家长要教育子女认识电信诈骗的危害,并告知他们在遇到陌生人或可疑电话时要保持警惕,切勿泄露个人信息。
6. 报案处理:如果遭受电信诈骗,请及时报案,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以便尽快追回被骗财物,并提供破案线索。
只有通过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源头上遏制电信诈骗的蔓延。
我们呼吁大家积极宣传、相互转告,共同参与到防范电信诈骗的行动中来。
最后,我们也提醒大家,如果发现电信诈骗犯罪行为,可以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当地警方进行举报。
同时,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帮助,请联系您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或者通信管理部门。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此致敬礼!XX公安局日期:XXX年XX月XX日。
电信诈骗事件预警通告尊敬的用户:近期,我们收到了一些关于电信诈骗事件的举报。
为了提醒大家警惕这类不法行为,保护您的财产安全,特发布本次电信诈骗事件预警通告。
请全体用户务必认真阅读,提高警惕。
一、事件背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信诈骗事件层出不穷,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电信诈骗者往往伪装成合法机构或熟人,通过各种手段骗取您的个人信息、密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甚至通过虚构的理由索要您的财产。
二、常见手段1.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为名,要求您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
2.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发送仿冒网站链接,骗取您的银行账户信息。
3.伪装成知名企业的客服人员,以退款、注册低价商品等为诱饵,骗取您的个人信息。
4.利用网络购物、兼职、中奖等方式,诱导您下载App或点击链接,盗取您的个人隐私。
三、防范措施1.提高警惕,保持冷静,切勿贪图小利。
不轻易相信不明来电、短信或网页信息,尽量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和情况。
2.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给陌生人。
谨慎对待来自陌生电话、网络的请求,确认对方身份后再给予回应。
3.加强密码安全。
不使用简单易破解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并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输入重要密码。
4.不点击未知来源的链接。
避免下载不明来源的App,确保手机操作系统、各类应用软件及安全软件的及时更新。
5.关注官方渠道和媒体的安全信息,及时了解最新的电信诈骗手段和案例,提前作好心理准备。
四、如遇诈骗情况应对措施1.保持冷静,尽量保持沟通。
不要轻信诈骗者的威胁和恐吓,及时与亲友取得联系,向其求助或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建议。
2.及时报警。
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准确的证据和线索,尽量配合警方的后续调查工作。
3.与银行、通信运营商等联系。
及时与相关方面取得联系,冻结账户或停止相关业务,尽可能降低损失发生。
五、总结与展望网络时代,电信诈骗事件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安全挑战。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不断加强对电信诈骗的认知和理解,共同守护网络空间的安全。
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知识
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知识
一、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了解电信诈骗的特点,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分清真假,警惕电信诈骗;
2、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收入、账号、密码等;
3、不要轻易接受来电或发来短信的信息,如果发现有可疑信息,应该及时报警;
4、不要轻信网上虚假信息,不要轻易转账或汇款,以免上当受骗;
5、不要接受任何不明来源的礼品,以免受到恶意骚扰。
二、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1、要加强安全意识,切勿轻信网络电话、短信、邮件等电信诈骗;
2、不要轻易接受来电或发来短信的信息,如果发现有可疑信息,应及时报警;
3、不要轻信网上虚假信息,不要轻易转账或汇款,以免上当受骗;
4、不要接受任何不明来源的礼品,以免受到恶意骚扰;
5、如果发现有可疑信息,应及时报警,并向当地电信部门报告。
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警示语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不要贪小利而上当受骗,对诈骗信息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不上当,收到诈骗信息要及时向110举报。
1、宣传标语: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积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新型电信诈骗积极举报电信诈骗犯罪警民合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天上不会掉馅饼涉钱信息勿轻信积极提供犯罪线索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要让自己的钱不受损失就要让自己的脑保持清醒十人受骗九人贪财全民参与防范骗子有孔难入要想生活安安稳稳大脑不能鬼迷心窍思想防范牢,骗子不得逞;思想防范松,钱财一朝空!陌生信息不要理以防害人又害己2、警示语:电信欠费要核实大额汇款要当心虚拟电话设陷阱回拨号码能问明天上不会掉馅饼退税中奖是骗局3、警方预警短信:一、靖江警方郑重提醒:谨防冒充电信、公安、税务、亲友,以电话欠费、购车退税、车祸出事、小孩绑架等为名的电话诈骗,遇骗拨打110。
二、陌生电话勿轻信,对方身份要核清,家中隐私勿泄露,涉及钱财需小心,遇到事情勿惊慌,及时拨打110,诈骗信息勿删除。
移动公司(电信、联通)在此提醒您,移动公司与客户联系时,所用的电话号码为10086,短信号码为01860,01861,12580,(有的地区还可能使用10086),请不要相信其他号码所发的促销信息,也不要轻易对其他SP代码发送信息,以免对您的账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行是不会通知您其消费情况的,更不会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向您索要密码!如果您仍不放心,可以拨打我行查询: 农行:95599,工行:95588,建行:95533,招商行:95555,中国银行:95566,信用社等。
但具体落到实处应该是一种尊重,一种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
和文化知识有关,但不是必然,主要来自家庭的影响和后天的修为。
赫本被誉为女神,不仅仅因其貌美,貌美的很多,并不能被全世界的人记住;也不是因为学历,比她学历高的比比皆是。
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预警提示
一、常用的18类电信诈骗手段
(一)“刷卡消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XX百货、XX大酒店)刷卡消费5968或7888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XX
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
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 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
(二)“引诱汇款”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存到**银行,账号***,王先生”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
有的事主碰巧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即可能未经仔细核实,将钱直接汇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
还有的事主因拖欠别人钱款,收到此类诈骗信息时,自认为是催款的,没有落实真实姓名,便匆匆把钱汇入该银行账号。
(三)利用任意显号软件诈骗。
不法分子使用任意显号软件,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随意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显示国家机关的热线号码、总机号码,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犯罪,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恫吓,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帐户。
(四)虚构购房、购车退税诈骗。
信息内容为“国家税务总局(或**汽车公司)房产(或车辆)交易(或购置)税收政策调整,你的房产(或汽车)可以办理交易税(购置税)退税,详情请咨询***********。
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往往容易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以种种借口诱骗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帐户。
(五)虚假中奖诈骗。
方式主要分三种:①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②通过手机短信发送;③通过互联网发送。
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需先汇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六)“汇钱救急”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了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骗使受害人手机关机,利用受害人手机关机期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病或车祸住院正在抢救,甚至谎称遭到绑架,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以实施诈骗。
(七)“冒充领导”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电话询问、上网查询等手段,详细收集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机关、监管部门等单位主要领导的姓名、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等有关资料。
获取资料后,不法分子即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帐号,实施诈骗活动。
(八)ATM机虚假告示诈骗。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九)“猜猜我是谁”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在电话中让受害人猜猜他是谁,当受害人报出一熟人姓名后即予承认,然后谎称近期将来看望受害人。
隔日,再打电话编造因赌博、嫖娼、吸毒等被公安机关查获,或出车祸、生病等事由急需用钱,向受害人借钱并告知汇款帐户。
(十)虚构个股走势以提供信息炒股分红为由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发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甚至制作虚假网页,以提供资金炒股分红或代为炒股的名义,骗取股民将资金转入其账户实施诈骗。
(十一)“电话欠费”诈骗。
“我是XX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工作人员打电话到事主家中,谎称事主在某地办理了固定电话并已造成欠费。
当事主反映并未登记办理“欠费”电话时,作案人员即会继续以事主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冒用、公安机关正在调查此事为由,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公安部门报案。
接下来,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民警谎称事主的身份资料被人盗用,银行存款可能不安全,或称事主涉嫌“洗黑钱”犯罪,诱骗事主将银行存款汇入不法分子提供的安全账号内。
(十二)无偿提供低息贷款诈骗。
“我公司在本市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3%,无需担保,请致电***经理”。
此类诈骗短信,是骗子利用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和个人急需周转资金的心理,以低息贷款诱人上钩,然后以预付利息名义骗钱。
(十三)“骗取话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拨打“一声响”电话(响一声即迅速挂断的陌生电话),诱使您回电,“赚”取高额话费。
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13×××××××××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收听。
”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手机用户的财产损失。
(十四)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东北黑社会”、“杀手”等名义给手机用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人寻仇“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口气,使事主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人不错”“讲义气”“拿钱消灾”等迫使事主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钱。
(十五)“高薪招聘”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
当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
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十六)以销售廉价违法物品为诱饵诈骗。
发送短信内容为“本集团有九成新套牌走私车(本田、奥迪、帕萨特等)在本市出售,另防身武器。
电话XXX。
”此类骗术是利用人们贪便宜的心理,谎称有各种海关罚没的走私品,可低价邮购,先引诱事主打电话咨询,之后以交定金、托运费等进行诈骗。
(十七)网上和电话交友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如:谎称自己为“款姐”或“富商”),在网络和电话沟通中,以甜言蜜语迷惑事主。
后以在途中带给事主的礼物属文物被查扣为由让事主垫付罚款或保证金,或以自己新开店铺让事主赠送花篮等礼物为由,让事主向其同伙账号内汇款。
(十八)“丢卡”诈骗。
嫌疑人自己制作所谓消费金卡,背面写有卡上可供消费的金额和联系网址、电话,并特意说明该卡不记名、不挂失。
他们将这些金卡扔在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高档娱乐场所的显眼处,如有人捡到卡,拨打卡上的联系电话或上网咨询,对方就会告诉事主要先汇款到指定账户,缴纳一定手续费进行“金卡激活”后才能消费,从而实施诈骗。
二、防范电信诈骗要做到“三不一要”
保卫处提示广大师生,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防止上当受骗。
工作生活中,注意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
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