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 格式:doc
- 大小:18.52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doc《诗经》载誉古代细腻的爱情描写,仿佛把古人恒久的感情记录在了一百五十四首短古诗中。
它以其短小而富有诗情,在古代唱和着爱情的颂歌,而今其中大量记载的爱情言语仍留在华夏民族的精神范围之内,深入古今中外,为文学及爱情艺术宝库之一。
《诗经》体现的是传统的、精神的爱情形态,具有广泛的共性。
它的爱情都是以久别重逢及解除别离滋生的感情活动为基础的,以两性关系达到内心共振及心灵满足相融为标准,不仅有刚强宽容的爱情,而且有痴情美好的爱情,还有真挚含蓄的爱情。
在《诗经》中,女性的身份性格的代表典型是"洞房",古人把她比喻为一种天然的人偶,完全依靠其他人在社会中的某种是地位而又和别人有着深刻持久的爱情交往。
所以,"洞房"代表的性格特征是淡泊、温柔、慈祥,爱情心态有"固守、宽容、保护唯一爱人"的真挚与执着。
而男性的身份性格的代表则是"骊歌",其爱情心态则是一种优雅、尊重、力求完美、忠贞不渝的崇高之爱。
此外,《诗经》对"闺怨"这一古典爱情情绪也有详尽的刻画。
"闺怨"这一概念曾经给古今中外爱情很大影响,爱情关系中总会存在着矛盾,唯有当双边面对流转宽衣之时,分离还可以再回到理智平静的地步。
在《诗经》中,爱情的议论常常用抒情的文字流露出缠绵逐句,令人宛如身处温馨的爱情园地,让爱情变得更加精致,桃花源般的回忆又让人回想起痴缠的情意温情。
可以说,《诗经》中的爱情情景,既有一种古朴的乡野之气,也有一种精致的宫廷之豪,更有一种躁动不安的火焰芬芳,令文艺苑中的爱情变得荡气回肠。
古人通过繁复的形式地把两性爱情抒发出来,表达出对爱情深刻而持久的敬仰。
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精选5篇)第一篇:诗经鉴赏论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
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
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相遇: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分析1. 爱情在《诗经》中的地位和意义爱情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且重要的情感之一,它在《诗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通过其丰富多样的篇章,展现了不同类型、层次和表达方式的爱情。
2. 《诗经》中表达爱情的方式2.1 美好恋人形象描绘“美人”是《诗经》中常见的形象,她们通常拥有优美动人的外貌和温柔贤淑的品质。
通过对美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男性对于女性身心吸引力的追求与赞美。
2.2 恋人间的相互眷恋《诗经》中有许多歌颂夫妻之间相互眷恋、情意绵绵的篇章。
这种描写既反映了古代婚姻制度下夫妻间应有的关系,也体现了双方真挚深厚的感情。
2.3 悲痛失恋与思念之情除了描绘美好的爱情,一些篇章也记录了恋人分离、失恋等悲痛情感。
这些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思念之情,反映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3. 不同类型的爱情主题3.1 亲疏之爱《诗经》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家庭关系描写,包括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
这些描写展示了古代人们对家庭和亲缘关系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不同类型亲情在《诗经》中所具有的深厚感染力。
3.2 父母对子女的爱《诗经》中也有一些歌颂父母对子女倾注深厚爱意的篇章,传递出人们对于家庭中孝顺与尊敬的重视,并强调了这种亲子之间相互依赖与支持的理念。
3.3 桃花源般神秘浪漫之恋在《诗经》中,还存在一些描绘桃花源般神秘浪漫之恋情的篇章。
这些作品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奇妙和热烈。
4. 爱情主题的文化价值与影响4.1 文化传承与历史观照《诗经》中关于爱情的描写不仅是个体感情的流露,更融合在整个古代社会文化背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伦理观、婚姻制度等方面的特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4.2 对现代爱情观念的启示通过对《诗经》中爱情主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普遍适用于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性质。
它们提供给我们一个机会来思考现代爱情观念,并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对于人类感情世界所做出的贡献。
论《诗经》的情爱观《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誉为“诗歌之冠”,在其中可以看出古人对情爱的理解与表达。
古人对情爱的看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诗经》的情爱观。
首先,《诗经》中情爱表达的方式展现了古代选美的观念。
《诗经》中男女通常被描述为长相出众、身材苗条、气质儒雅的美好形象,比如《詩經·國風·周南》中的“綠衣女,在翠微。
草木有本心,水波无情。
”等。
这种美好形象的描述代表了古代男女的审美观念。
从现代角度来看,尽管也有人赞美美貌,但通常更注重个人品质和能力的综合评价。
其次,在古代的婚姻观念中,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
《诗经》中虽然也可以看到女性的形象,但大多数女性都是被嫁出去的妻子,被认为是家庭中的附属品。
相比之下,《诗经》中男性的地位则更加凸显。
如《詩經·大雅·文王》中的“文王不圖戍,熊羆畏其後;王后既出門,辟公為余客。
”等。
第三,《诗经》中通常描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特别是在《詩經·風·十五》和《詩經·風·雜篇》中,有许多关于男女之间的甜蜜对话和彼此关心的描写。
这些诗歌描绘了恋人之间的情感,包括忠诚、宽容、怜悯和细心等。
主人公展现出对爱情的热爱、追求,将爱情表达得格外深刻,例如《詩經·國風·召南》中的“召南有乔木,不可休息;召南有游女,不可求思”,显然反应出毫无保留的爱情。
最后,从《诗经》的情爱观可以感受到古人的保守性。
尽管诗歌中也有性爱的描述,但大多数情感关注的是预备婚姻的恋爱和已婚后的情感交流。
一些诗歌强调了妻子的纯洁和忠诚,以及丈夫对妻子的尊重和理解。
例如《詩經·國風·周南》中的“舒而瑩女,君子好逑”、“白蕙如霜,折芳与美人”,都是对内在美的追求的诠释,强调了人格高尚、忠贞不渝的重要性。
总之,从《诗经》的情爱观来看,古人对情爱的理解与表达与现代有所不同。
《诗经》中的爱情观浅探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爱情观念丰富多样,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以下是《诗经》中的一些主要爱情观:大胆奔放,主动追求:《诗经》中的男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热烈率真地主动追求爱情。
他们不拘礼法,追求爱情只凭本能,只凭心而动。
坚定忠贞,矢志不渝:《诗经》中的诗篇无不体现了人们坚定忠贞的爱情观。
无论是单相思还是亡夫痛,都是从心底里流出的歌哭。
及时止损,当断即断: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及时止损的行为。
这种及时止损在如今人们的感情生活中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当一段感情最后变成只能带来伤害,那不妨洒脱一点,就这样放手吧,这样对两个人都好。
浅析《诗经》与爱情第一篇:浅析《诗经》与爱情浅析《诗经》与爱情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
《诗经》中的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
在《诗经.国风》中的160篇诗作中,有50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
《诗经》产生的年代已是我国原始性的地方文化自由发展的时代,因而此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爱情的诗篇大都写的十分淳朴、热烈、率真而健康。
《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以《郑凤》《卫风》里的情诗最为出名。
有对爱情执着、魂牵梦萦;《周南·关雎》,《秦风·蒹葭》;有写男女两情相悦、互赠情物;《卫风·木瓜》;也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凤·将仲子》,也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凤·大车》···《诗经》里德爱情诗以深入的观察。
细腻的感受,再现了周朝时爱情生活中的世情形态—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其中的爱情诗简单而执着,是一曲曲清新和美的歌。
本文将节选《诗经》中笔者喜爱的爱情诗歌给予浅析。
《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该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
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涣涣”二字十分传神,令我们想起冰化雪消,想起桃花春汛,想起春风骀荡。
论《诗经》中的爱情论《诗经》中的爱情《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诗经》中的爱情,欢迎阅读!我国经典名著中描写爱情的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诗经》就是最为著名的作品,而在《诗经》十五“国风”中,有关爱情婚姻这个题材,占三分之一,这类诗歌异彩纷呈,绰约多姿。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都是周诗,它的产生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历时五百多年。
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变化,从群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是从蒙昧期、野蛮期到文明期到各个历史阶段相适应的。
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认识到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总要和各种权力干预婚姻与家庭。
下面让我们从诗经中的一些文章中去品味一下这种爱情的味道吧。
一、追求爱情《郑风·溱洧》就是反映仲春之月,令会男女的一篇诗。
郑国地处中原,三月已是暮春,草长莺飞,百花烂漫。
青年男女到溱洧水边游览,赏心悦目,倾吐胸怀。
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欢乐插曲。
此诗,是从客观来抒写的,首先写溱洧春水之盛,点出了地点时间。
然后写士与女秉蕑而游,点出了士与女的踏青,不单纯是浏览风光。
一方面是执蕑而拔也邪恶,另一方面也暗示出要趁此机会追求爱情的欢乐,这一点从诗的下文就可以理解了,这是合乎生活实际与情理的。
再写士与女相劝诱的对话,是那么朴实、真挚、和谐、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最后又写士与女无拘无束地互相调笑,谈情说爱,不仅作了感情的交流,而且“赠之以芍药”。
这确是一幅出色的士女踏青图,生动活泼,跃然纸上。
二、相思之情爱情,有时发自单方面的。
一个男子看到汉水上的游女,心往神驰,却又可望而不可即,有说不尽的爱慕、烦恼、怅惘,于是写出了《汉广》这样的诗。
此诗的第一章,用“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起兴,也寄寓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情思。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欢迎大家分享。
浅析《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引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诞生。
《诗经》中的作品大都关注现实,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丰富而深刻,题材多样,尤以表现婚姻和爱情的诗歌最能体现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活动,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从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产生长远的影响。
一、从内容方面谈《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1、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开端,《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在那个社会,青年人想要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就要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的婚姻制度更加剧了女性的苦难。
因此,追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成为那时婚姻爱情诗中最为突出的特点。
在表达对忠贞爱情的追求方面,大胆而又委婉,其中《氓》最具代表性,“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它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同寻常的悲惨遭遇,体现出了对整个男权社会的不满,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最后的结尾处女子主动提出了与对方决裂,这很明显的就体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2、乐观热情的感情基调和浓厚的民歌特色这些婚恋诗歌健康、乐观的感情基调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劳动生活上的。
《周礼,春官,媒氏》中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写出了二月天气渐暖,人们可以适当在户外活动,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寒冷过程,男女人们身心都得到了适当的舒展,世界万物花草萌发,勾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欲望。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大都出现于十五国风当中。
是由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作,大胆泼辣,体质短小,带有浓烈的民歌特色。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其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包括爱情。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与表达。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中的爱情观流露出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诗集中有许多描绘男女之间亲密关系的诗歌,如《邶风·静女》和《史风·九罭》等。
这类诗歌常通过描绘男女之间的互动和爱意,来展现出古代人们的爱情观。
在《静女》中,诗人描述了一个安静温柔的女子,他对她的赞美和思念溢于言表。
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纯粹而无私的爱情观,即使在现代人看来,这种爱情也是美好而值得追求的。
《九罭》则是一首叙述男子对女子的倾慕之情的诗歌。
男子以一种细腻而真诚的方式来吐露出自己的爱意,这种爱情观注重了对另一半的欣赏和尊重。
除了描绘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有一些诗歌专注于家庭中的爱情关系。
比如《邶风·绸缪》和《豳风·丘中有麻》等,这些诗歌展现了家庭中的深情厚意和相互扶持。
《绸缪》中,诗人形容了一个家庭和睦的温暖画面,描绘了妻子辛勤的勾缝丝帛的场景,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和对家庭幸福的追求。
在《丘中有麻》中,诗人以自己的体验描写了父亲对子女的深沉爱情。
这首诗歌表现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关怀和期望,以及对子女幸福未来的祝福之情。
此外,有些诗歌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爱情观。
比如《国风·郑风·葛生》描绘了一个爱情的故事,通过对葛藤和爱情的类比,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珍视。
《葛生》中,诗人借用葛藤的形象来比喻爱情的纠缠和坚韧不拔。
这种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爱情观的手法,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层次感。
在《诗经》中,爱情观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对男女爱情的描绘,也有对家庭爱情的描绘,还有对自然中爱情的类比。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理解,也给现代人们以启示与感悟。
总之,《诗经》中的爱情观展现了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无论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是家庭中的深情厚意,都表达了古代人们对幸福与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总集的《诗经》,描写男女情爱和女性美的篇章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爱情是文学史上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主题。
爱情诗则是这美好情感的艺术结晶。
相对于各朝代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显得特别的自由活泼,真实地传达了少男少女之间相互悦慕、思恋的心声,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又多彩。
这里有男女间互相悦慕之情的表白,其中充满初恋的热烈与羞涩;男女之间嬉乐游戏的描写,其中洋溢着融合和乐;也有恋爱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和遭际,其中不乏对桎梏少男少女纯真情感的社会环境的揭露、嘲讽、诅咒乃至反抗,当然也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欣喜与欢乐。
一、男女间的相互悦慕相恋首先是男女之间从心底对对方的悦慕,因此,表现男女间的相恋与相思是《诗经》爱情诗中非常突出的方面。
这里有男子对女子的悦慕,也有女子对男子的倾慕。
《诗经》的第一首诗《关雎》则是一首表现男子对漂亮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的首句以水中高地的雎鸠相向鸣叫动真情来引出男子对美貌贤淑的女子的动心。
下章紧接着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不曾减少,白天黑夜都在想着得到她。
第三章,“辗转反侧”写思念之苦,致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这三章都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并与日惧增以及“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
末二章都是写男子想象着若能与她在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它写出了普通老百姓对爱情幸福的热烈向往和顽强追求。
后人常用“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反映了丰富的生活与情感。
在《诗经》中,爱情观表现得深邃而多样化。
首先,在《诗经》中,爱情被描绘成一种美好而纯洁的情感。
许多诗篇中都描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倾慕和互有所爱。
比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表达了男女双方互相思念、互相思念的情感。
在这些诗篇中,爱情被描绘成一种纯洁的感情,没有丝毫的猥亵或狂热。
这种爱情观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美好而无暇的情感境界。
其次,爱情在《诗经》中也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的色彩。
与纯洁而无暇的爱情相对应的是《诗经》中描绘的一些现实问题。
例如,有许多诗篇反映了社会等级差异对爱情的限制,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真爱时所面临的实际困境。
一些诗篇描述了贵族与平民的爱情,强调了权力和地位对于爱情选择的重要性。
这种现实主义的爱情观在《诗经》中被描绘得深入而真实,表达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爱情的矛盾和追求。
另外,《诗经》中的爱情观也展示了一种执着和坚贞的态度。
许多诗篇中描写了情侣或夫妻之间因为分离而产生的思念之情。
在这些诗篇中,爱情被描绘成一种无法避免的宿命,即使在困难和分离的环境下,情侣们也保持着对彼此的忠诚和执着。
这种执着和坚贞的爱情观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对于爱情的珍视与坚持。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爱情观是多维度的,既有纯洁而无暇的表达,也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同时还有对于执着和坚贞的追求。
这些不同的爱情观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的不同认识和体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爱情世界。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论文提纲论题:《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点:通过对《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的分析,论述其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婚恋风俗。
这些诗歌表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那种真挚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干涉婚姻的反抗。
论证过程:一、论述《诗经》的价值与地位;二、简介《诗经.国风》;三、分析《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婚恋风俗,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
附参考书目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
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
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
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
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
”(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与意象鉴赏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中不乏描绘爱情主题的诗篇。
本文将从《诗经》中选取若干爱情相关的篇章,探讨其中蕴含的爱情主题以及背后所描绘的意象,旨在加深读者对古代爱情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引言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周朝前期至春秋时期间大量的各类诗篇。
其中不乏描述爱情、婚姻与感情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一窥古人对于爱情主题的思考与表达。
爱情主题篇章分析1. 《关雎》这首由司马相如创作、描述女子思念心上人并表达她内心矛盾感觉的诗是《诗经》中备受瞩目且具有代表性的篇章之一。
通过作者细腻而动人的文字描写,读者能感受到思念之苦与内心挣扎。
2. 《秦风·葛生》古人常用葛藤比喻恋人之间的情感交织。
这首《诗经》中的篇章描述了一段充满激情与纠结的爱情故事,作者通过对自然界中葛藤的描写,展现出深深相思带来的心理冲突。
3. 《国风·周南·关雎》此篇描述了一个女子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
她寄托着无尽的眷恋和渴望着与爱人团聚。
通过对季节变迁、鸟语花香等自然景物描绘,表达了她强烈而纯粹的爱意。
爱情意象鉴赏1. 自然界意象在《诗经》中,自然界意象常被运用来表达爱情。
如诗人会以花朵、草木、鸟儿等形容恋人之美丽与动人,在描述时刻也会借用风雨雷电等气象现象来暗示恋人分离或者是波折。
2. 社会寓意意象爱情除了在自然界中找到源头和滋养外,也凸显了人类社会中赋予的意义。
有一些《诗经》中爱情描写色彩浓厚的篇章,寄托着王朝和民众对于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期许。
3. 情感表达意象除了借助自然界和社会寓言来表达爱情外,《诗经》中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刻画出深沉而真挚的心灵交流。
这些描写通常涉及到思念、相思、欢乐与悲伤等复杂而多变的情感状态。
结论通过分析《诗经》中的爱情主题与意象鉴赏,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文化中对爱情的重视与独特审美。
这些篇章不仅仅是古代诗歌作品,更是见证了古人对于人类内心世界和真挚感情追求。
诗经中的爱情主题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样,其中的爱情主题在整个诗经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诗经中的爱情主题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其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爱情关系的表达方式1. 相思之情诗经中经常描写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通过对感情的描绘,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和渴望。
例如《思女》一诗中写道:“思女如何,寤寐无成。
思娈季女,寤寐娈成。
”诗人深情地表达了对心仪女子的思念之情,文字简练却意境深远。
2. 婚姻之情除了相思之情,诗经也涉及到了古代婚姻关系中的爱情。
《卫风·氓》一诗描述了婚姻中的相互依赖和温馨,揭示了古代婚姻中的情感基础。
诗中写道:“有女颜如花,承颜方可华。
云中君子好逑!”表达了美好婚姻的向往。
3. 初恋之情诗经描绘了许多青少年间的初恋之情。
《周南·关睢》一诗中写道:“关睢之宫,瞻彼行宫。
婴儿蒙佩,夜以继日。
”对初恋的心动和对心上人的期盼描写得淋漓尽致。
二、男女角色的形象塑造诗经中对男女角色进行了生动的形象塑造,从而更好地表达了爱情主题。
1. 女性形象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多为美丽、温柔、贤淑的形象。
例如《周南·桃夭》一诗中描绘的女子,颜色红艳、态度优雅,令人难以忘怀。
这种形象的塑造使得诗经中的女性成为古代中国文化中的美丽代表。
2. 男性形象与女性不同,诗经中的男性形象多为意志坚定、豪迈的形象。
他们通常是诗经中的君王、将领或者有决断力和勇气的人物。
这种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古代中国男性的阳刚之美和责任感。
三、社会角度的反映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主题进行分析,我们也能窥见古代中国社会对爱情的态度和思考。
1. 值得珍视的感情诗经中对爱情的描绘,强调了感情的珍贵和难得。
爱情被视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需要被珍惜和呵护。
2. 社会约束的存在由于古代中国社会的礼教和伦理观念,诗经中的爱情也受到了一定的社会约束。
一些篇章揭示了古代中国婚姻制度中的权威和约束力,对于爱情的期望和依赖需要在社会规范下实现。
爱在久远的年代——浅论《诗经》中的爱情《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有关男女爱情的诗歌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容极为丰富。
《诗经》中描写恋爱有很多种方式,如暗恋、相恋等等。
暗恋如《小雅·隰桑》中的少女,她在洼地中的桑林里徘徊,内心对“君子”的暗恋如火一般燃烧着,这暗生的情愫让她如醉如痴,仿佛坠入醉里梦中,不知自己身在何方。
然而,当少女从暗恋的美梦中清醒过来后,她便变得怯懦羞涩起来。
因为她不知道是否应该将自己的心意对着心上人和盘托出。
所以,少女将自己的心意藏了起来,但这颗爱情的种子已经悄然种下。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少女相信,总有一天,她的爱情会像“隰桑”一样破土而出,枝繁叶茂。
如果说《隰桑》中少女的暗恋是既苦涩又甜蜜的话,那么《邶风·静女》中男女的约会便是充满了爱情所特有的甜蜜的味道。
《静女》从一个焦急等待恋人来到的男子的视角出发,共由三段构成。
第一段写男子焦急地在城隅等待自己心上人的来到,而心上人却调皮地躲了起来,找不到恋人的男孩急得抓耳挠腮。
接下来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描写了男子如何接受来自恋人的礼物。
原礼物虽轻,情谊却深。
接受了彤管,由彤管联想到恋人红润的面庞,不过是对外表的欣赏;而对恋人亲手采摘并赠与自己的荑草大加赞赏,正是男子对恋人对借荑草表达其真情实意的深刻体验。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并且大胆地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美好爱情。
《蒹葭》,从一位男子的角度来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虽然文字简单,但是却能给予读者无穷的美感。
《中国诗话》就曾说过,《蒹葭》让人“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
首先,《蒹葭》一诗具有独特的意境美。
全篇三章十二句,却在这不足百字的小小一篇中为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滋味隽永的水墨留白的写意画:清秋拂晓之际,苍青的芦苇披着化成白霜的露水,沉默地摇曳在无边的大泽之畔。
在芦苇的身旁,是空中轻雾袅袅,泽里水光粼粼。
浅论《诗经》中的爱情观爱情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美好情感,而要究其本质人们往往却难以回答,但正是这种晦涩难明的感觉又最撩人心扉,以致千百年来无数人竞相追逐探寻。
诗歌乃是我国从先秦时期开始便出现的文学形式,自此之后各代不绝,诗在唐朝发展到鼎盛时期,直到如今依旧深受人们喜爱。
诗歌高度集中地表现了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精神世界,而爱情这一主题想必诗人不会错过,让我们去领略古代先民对于爱情的美好期许和向往。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向我们充分展示出先秦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境界。
《诗经》305篇中约50余首表现了相思相恋,占据了如此之多的篇幅也正表现了爱情本是人类的天性使然。
先秦时代的情感是那么的真挚淳朴,自然浪漫,犹如山花般烂漫,赤子般无瑕。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荐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荐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荐菜,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被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足见其重要性,而诗文的内容却再简单不过。
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了一个采摘荐菜的姑娘,随之便被姑娘的勤劳美丽所打动,从而生出强烈的爱慕之情,以致日夜思念难以入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那样简单明了,酣畅淋漓。
我并不想从什么写作手法或象征意义去理解这首诗,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这本就是民间百姓创作出来的歌谣,所要表达的并非常人难以企及的伟大思想抱负,而是真实的生活体验,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人生经历。
爱情便是这样的经历之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自然的法则。
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反之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校园恋情更是难以忘怀的情节,原因无他,仅仅是发自内心单纯的爱慕,而这份纯粹却在生活的打磨之后再难寻踪迹。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观》《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面貌和人情风貌。
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已经达到文学以外的范畴。
距离《诗经》创作年代两千年以后的今天,它依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使得人们在了解诗经年代的同时,也对当下的生活产生了教育和向导的意义。
下面我主要以分析《诗经》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及她们的爱情观展开论述。
第一:对《诗经》婚恋诗的浅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特有的艺术特色为读者重现了上古时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体验。
其中的婚恋诗更是独具风格,脍炙人口。
其刻画的女性形象类型丰富,她们在各自人生中演绎着或精彩或悲情的爱情故事,经营着各自或幸福或悲凉的婚姻生活。
按照婚恋的不同阶段可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恋爱中的女性和婚姻中的女性。
本文以《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诗文对当时社会的女性人物性格进行浅析,使人们在对诗经时代女性形象和爱情生活有更深的了解的同时,对当下女性的婚恋有所思考。
详细了解古人眼中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第二:对《诗经》婚恋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
纵观来讲,《诗经》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恋爱时的女主形象。
另一类是:新婚及婚后的女主形象。
1.恋爱时的女主形象大致有以下五类。
(一)大胆表白勇敢示爱的女主形象。
具有鲜明代表色彩的作品如《王风·大车》这首诗表现了女性大胆追求爱情的热情和执着。
她想和男子私奔,但没有得到男子肯定的答案。
男子犹豫不决、缺乏勇气的表现与女主人公“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决心形成明显对比,也将女性大胆追求爱情的形象,鲜明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女子真情表白还不够,还要对着太阳发誓,生不同室,死则同穴,如果说我撒谎,自有朗朗青天作证。
从中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如火焰般热烈的示爱。
(二)羞涩忸怩的痴情女主形象。
试论《诗经》的爱情诗摘要:《诗经》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很大的比重,题材丰富,内容深刻。
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 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
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泰感。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始。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形象的历史反映了两千五百年前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感情,《诗经》的题材相当广泛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很大的比重,其中有不少情思优美、清新可喜、打动读者心弦的优秀之作。
下面,试谈一下这些爱情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诗经》中很多诗篇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纯洁美好的爱情生活,多方面地反映了男女恋爱生活中各种情境和心理,这些爱情诗绝大部分体现了下层劳动者的纯洁、健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们向往幸福、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质朴高尚的审美情趣。
其中有的作品透过爱情生活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对《诗经》中的爱情诗按内容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类:1、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感情十分淳朴、热烈坦率。
例如:《诗经》中的头篇《周南·关》就是一首相思恋歌,诗中的主人公热恋着一位在河边采荐菜的姑娘,为了她竞至长夜无眠“辗转反侧”。
他写自己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大胆的,“寤寐求之”、“辗转反侧”,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
这种朴实的感情和大胆的表露,是只有民间情歌中才会有的。
这首诗是写男求女的,《诗经》》中写女求男的作品量更多,与男求女的作品同样好。
2、有的爱情诗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和不安。
例如:《风静女》写情人幽会,把民间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范文]第一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范文]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代北方文学之代表,对后世文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收录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
到了汉代,它的儒家权威地位再次被确定,成为《诗经》。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赋、比、兴”是独特的表达方式。
1、《诗经》中的爱情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文学创作永远的主题。
从远古时代至今日,关于爱情题材的诗文一直为中华民族喜闻乐见,追溯到《诗经》。
这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最为人称道的是《国风》中的爱情诗,它表现上古时代人们特有的爱情,展示了人们美好的内心世界。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情感的光辉。
《诗经》中的爱情诗,包括男女之间的情歌、男女结合的婚嫁诗、弃妇诗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诗,反映了人类早期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做法、态度。
《诗经》中的爱情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痛苦及坦诚、真挚的感情。
1.1《诗经》中对于爱情的描述:鲜明生动,带有几分羞涩《诗经》中的爱情诗,是祖国文学的宝贵遗产,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鲜明生动的内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诗一开头,向人们展现了一对相亲相爱的雎鸠,在河中小洲关关鸣叫求偶,此情此景触发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姑娘的爱慕与追求,他反复倾诉自己内心缠绵难解的思慕之情,“求之不得”一句,掀起了热恋中的波澜。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逼真地描绘,更显得生动、鲜明,真诚可贵。
末章在诗人的想像中,实现了一对有情人结成伴侣的美好愿望。
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这首诗是爱情诗之祖,“关雎”成为美好的爱情象征。
《诗经》中的爱情诗,虽然写的是男女双方的热恋,不过恋爱的双方面对自己喜爱的人,总是带有几分羞涩,不知如何是好。
《陈风》中的一篇,就把双方又尴尬、又欢喜的时刻写得很逼真:“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缭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小议《诗经》里的爱情《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春秋时期的民间诗歌。
其中不乏关于爱情的歌谣,这些歌谣描绘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向往、追求和表达。
通过《诗经》里的爱情歌谣,我们可以窥视到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生活状态,可以感受到爱情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小议《诗经》里的爱情。
不得不提的是《诗经》中的爱情歌谣大多具有浓厚的现实性和生活气息,这些歌谣多是来自于平民百姓的真实生活,反映出他们对爱情的真挚追求和真实感受。
例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无言独行径,多与我意”。
这句诗歌反映了古代人对于爱情的默默付出和期待,以及他们对于相濡以沫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真挚、平实的爱情表达,让我们对古代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诗经》中的爱情歌谣多是表达了一种相互依赖和无私奉献的爱情观念。
在古代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男女的婚姻多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不涉及到爱情。
但是在《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关于爱情的歌谣,这些歌谣多是表达了古代妇女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以及对于对方的无私奉献和依赖。
比如《诗经·小雅·伐柯》中的“岂曰采女,荒忽不足?岂曰采男?宁留君子。
宁留君子,懿德君子,荒忽懿德,我心伤矣。
”这句诗歌中,女子表达了对于爱人的依赖和向往,她们愿意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甚至不惜自己受伤,这种爱情观念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显得十分宝贵和珍贵。
《诗经》里的爱情歌谣多是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家庭和婚姻的重视和珍惜。
在古代社会,家庭地位至高,尤其是妇女们更是以家庭为重。
《诗经》中的爱情歌谣多是表达了对于家庭和婚姻的珍视和尊重。
比如《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中的“结为连理,以莛扶其顺”,这句诗歌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婚姻的重视和珍惜,他们认为婚姻是两个人心连心的结合,是夫妻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生活方式。
这种对于家庭和婚姻的重视和珍惜,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精神追求和崇高境界。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令狐采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的清纯而自然,有的热烈而浪漫,但也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
杨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主要以诗经中爱情为主线,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带我们重游了古人的情感之路。
接下来我主要从爱情中的“相遇”,“相爱”再到“诀别”浅谈诗经中的爱情。
<一>,相遇:
伊人依新装,新颜欢心漾。
最喜欢泰戈尔的那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古代的恋爱中是否亦如诗中所言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因此,孔圣人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在爱情方面,女方总是处于被动,即使有了心仪的人也无法表白,在古代是否真的如此呢?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
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便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显然,在爱情方面女方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落花如有意,流水情亦长。
记得,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目中的那位姑娘。
从诗中透漏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情感生活,还可以由此看出,《诗经》不单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习俗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 相爱:
相伴共执手,有言无言良。
由相遇到相爱的过程很是微妙,左一秒是相遇,下一秒就成了相爱,似乎没有太明显的界限来划分左与右,自然也无法用粗糙的言语来说明其中的缘由了。
《郑风·子拎》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青青子铃,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歌末段写
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翘首以盼,虽然和情人只有一日未见,却如同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
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对男子的思恋之情可见一斑。
从此结发老,生死两恋长!
《邺风·静女》是篇优美的民间小情歌,唱着人们心中的曲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划人物的艺术技巧。
少女与恋人相约在幽僻的地方见面,可是,当小伙子来到的时候,她也许因为羞怯,也许为了挑逗,却隐蔽起来了;见不到心上人,急得抓耳挠腮,走来走去。
写少女时用"暗笔",从男子的内心感受刻划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
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
当然,相爱的两个人最美满的结果是踏入幸福的殿堂。
《诗经》中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首诗相对来说轻快活泼,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三>诀别:
弱柳扶风美,无风柳为谁?
在乱火纷飞,战事频发的年代,男子应征入伍参军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相爱的两个人便不得已要分开了,丈夫背井离乡,妻子独守其家,相思之苦溢于言表。
其中,《卫风伯兮》便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之痛。
女子如是,男儿亦然。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击鼓》)便刻画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昙花一现醉,怜花奈何摧!
其实,再美好的开始也有耐不住“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七年之痒”的时候。
从《诗经》中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丈夫的喜新厌旧,另结新欢是夫妻情感决裂的主要原因。
其中,《卫风•氓》这首诗便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无独有偶。
《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将恐将惧,维予与
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讲述了在危难时期,两个人相依为靠,但在安乐之后,丈夫却将她抛弃的悲凉故事。
结语:
《诗经》中对美好爱情是歌颂而向往的,比如,当我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这些美好的诗句时,便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了心头,爱情是人类一永恒的话题,海可枯,石可烂,山无棱,天地和,不敢与君绝。
而那些真诚率直的情感又让我们如此动容。
当然,对于那些始乱终弃的现象,《诗经》则持批判态度,并对受害者予以深深的同情。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其爱情诗更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真实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好的事物总是经得时代考验的,在几千年过去之后,《诗经》仍然以其非凡的魅力感染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