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
- 格式:ppt
- 大小:5.35 MB
- 文档页数:62
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复习地表形态地表形态的塑造是中考地理的必考知识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复习,希望大家喜欢!【知识结构】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山地的形成褶皱与断层山地的类型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类型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基础知识】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3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地壳运动①水平运动A基本含义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B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②垂直运动(升降运动)A基本含义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B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岩层隆起或凹陷,导致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2)变质作用①基本含义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②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岩浆活动①基本含义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②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4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风化作用①形成的地表形态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②分布地区风化作用影响的地区比较普遍。
(2)侵蚀作用①风力侵蚀A形成的地表形态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
考点规范练13山地的形成考点一地质构造与地貌(2021江苏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某区域曾发生过多次地质事件,地层轻微褶皱,断层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沉降。
下图为该区域地质图。
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最老的岩层是()A.砂岩B.砾岩C.侵入岩D.玄武岩2.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A.褶皱变动B.断层构造C.岩浆侵入D.火山喷发3.影响该区域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是()A.岩性B.断层C.火山D.褶皱(2021河北唐山一模)中生代以前,科罗拉多地区处于浅海环境;三叠纪末,在西部海岸火山链和古落基山脉之间形成大型内陆盆地,侏罗纪中末期至白垩纪,西部内陆盆地进一步沉陷,海水入侵形成了西部内陆海道;晚白垩纪,太平洋板块向美洲板块俯冲,引起西部内陆盆地整体抬升,形成科罗拉多高原,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各种红层地貌景观。
上图示意白垩纪期间北美大陆形成的西部内陆海道。
据此完成4~5题。
4.科罗拉多地区形成西部内陆海道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板块碰撞边界,地壳断裂下陷B.位于板块张裂边界,海水入侵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D.河流溯源侵蚀,与海湾连通5.美国西部红层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红层堆积—盆地形成—构造抬升—外力塑造B.构造抬升—外力塑造—红层堆积—盆地形成C.外力塑造—红层堆积—构造抬升—盆地形成D.盆地形成—红层堆积—构造抬升—外力塑造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大约2亿年前,南美大陆西岸板块开始剧烈运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其南段被称为巴塔哥尼亚山脉(下图)。
巴塔哥尼亚山脉主体由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
7 000万年前,该地区还爆发过大规模火山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
(1)阐述巴塔哥尼亚山脉“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
(2)从板块运动角度预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海拔变化并说出判断依据。
(3)说出气候要素在该地貌景观演化中的地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