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课件 安全用电
- 格式:ppt
- 大小:866.50 KB
- 文档页数:13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的来源和用电的必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避免触电和火灾等安全事故。
3. 培养学生正确的用电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的基本概念:电的来源、电的传递、电的用途。
2. 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正确使用电器。
3. 安全用电的实践: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如何避免触电和火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和实践。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触电和火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电的来源和用电的必要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触电和火灾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器,掌握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电器设备,如电灯、电视、电脑等。
2. 准备触电和火灾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讨论。
3. 准备安全用电的宣传资料,用于学生学习和参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电的来源和用电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电的基本概念,讲解电的来源和电的传递。
3. 安全用电原则:讲解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正确使用电器的原则。
4. 安全用电实践: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触电和火灾。
5. 案例分析:分析触电和火灾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6.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器,掌握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
7. 总结提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课后总结家庭用电的安全注意事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的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安全用电原则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安全用电实践的操作能力。
4. 学生对触电和火灾案例的分析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电力公司,了解电的产生和传输过程。
2. 开展家庭用电安全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用电的安全隐患。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平安用电》教案及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平安用电》教案及教学反思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出示投影;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线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人触电,轻者可以使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平安用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怎样平安用电。
板书:平安用电。
1.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说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结合课本的`四幅图片)小组结合自己的进行讨论,汇报交流。
1、谈话: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平安用电呢?2、教师提问:(1)在擦灯泡时应注意什么?(2)在拔插座时,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属局部吗?(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注意什么?(7)发现家用电器损环,能否自己随便拆卸。
(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
(8)人触电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电器说明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补充。
谈话:通过刚刚的交流,请大家讨论,制定平安用电小。
3、教师讲解触电事故的抢救措施,家庭如何平安用电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多了解用电方面的知识。
①关电源②用干布擦不能。
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
一定要切断电源。
不能,以防触电。
不能,应找专业人员修理。
①用木棍。
②关电源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填在课本的方框中。
也可以自编儿歌的形式写出来。
安全用电(人教版教材)
《安全用电》是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主要教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
电器和避免电器事故发生。
以下是关于该单元的一些重点内容:
1. 了解电及其危害:电是一种能量,可以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如果不正确使用,
会导致触电、火灾等事故。
2. 学习正确用电方法:学生需要明确电器有线和无线两种连接方式,掌握正确接线方法;了解电器的功率和电能的消耗关系,合理选择适合的电器;学会正确插拔插头,
进一步避免用电事故的发生。
3. 掌握防止触电的方法:学生需要明白不可以随意触摸裸露的电线和插座;学会避免
用湿手接触电器;了解家中的地线和安全开关的作用,遇到电器故障时及时切断电源。
4. 安全用电的小常识: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用电,比如避免用金属物品插拔插座、
同时插太多插头等情况;了解如何保护电线和插座,避免过度弯曲、插座使用过程中
的注意事项等。
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电器事故
的能力,从而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小学科学第14课安全用电(教学设计)安全用电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它旨在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了解电的危险性,并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四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小学科学第14课安全用电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认识电的定义和一些基础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2.了解电的来源和危险性,培养正确的使用电器设备的意识;3.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插拔电源插头的方法、拆装电器的注意事项等;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的定义和基础概念;2.电的来源和危险性;3.如何安全使用电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电器设备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不同电器的名称以及他们对日常生活的作用。
2.概念讲解和示范实验(15分钟):a.教师简单介绍电的定义和一些基础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并给出简单易懂的例子进行解释。
b.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安全用电实验,如使用小灯泡和电池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电流的产生和电灯的发光过程,以增强他们对电的认识。
3.电的来源和危险性讲解(15分钟):a.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等多种教具讲解电的来源和危险性,如电压过高、触电引起的危险等。
b.教师向学生传授如何正确预防电的危险,如不玩电线、不插拔湿手带电器等。
4.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技能讲解(15分钟):a.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等多种教具向学生展示不同电器设备的插头形状和使用方法。
b.教师讲解如何正确插拔电源插头、使用电器设备时的注意事项等,提醒学生不要轻易拆装电器。
5.巩固练习(15分钟):a.教师出示一些情境图片,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遇到类似情况时的正确应对方法。
b.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生活中使用电器设备的场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器的习惯和技能。
小学科学实验室用电安全的重要性科学实验室是我们学习探究实验的场所,实验室的安全是确保师生员工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避免损失,它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溢水。
作为小学生,我们需要知道科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知道科学实验伤害事故的防范方法,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对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认识,明白科学实验要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自我保护意识。
1.遵守实验室规则。
严禁烟火,进入实验室必须熟知实验室安全规则,严格遵守纪律,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保持肃静,注意安全。
2.实验课中要求根据实验需要取用器材,不能盲目地乱动实验器材,以免损坏。
实验结束后,按要求整理好实验器材,归回原位。
3.在实验中危险药品要求严格按照说明和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得违规使用危险药品,以免发生危险事故。
4.进行加热实验,不要将管口指向自己或朝向同学,以防伤人。
不要俯视正在加热的液体,以防液体溅出伤人。
5.使用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不能用鼻子直接去嗅,更不能用口尝,每次实验结束后,应将手洗净才能离开实验室。
6.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的发生。
如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实验,及时报告老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妥善处理。
7.实验后,及时切断电源和火源,清洗有关器皿,整理教学仪器、药品和器材,并按要求摆放整齐。
若教学仪器有损坏,须及时报告教师,并按学校有关赔偿规定执行。
8.要爱护实验室里的一切设施和用品,注意节约用水、电、药品和实验材料,没有用完的药品、材料,要放到指定的容器或其他地方存放。
严禁将实验器材和药品携带出实验室,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9.如果实验出现火情,并要立即停止加热,移开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
大火用灭火器,同时报警,如果灭火器扑灭不了,赶快撤离,随手要将实验门关上,以免火势蔓延。
10.实验完水笼头一定要及时关闭,确保离开实验室前关闭水源。
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精心组织科学学习过程,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遵循操作规程,认真进行操作,做到安全实验,快乐学习,健康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