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 】
- 格式:ppt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41
【四年级作文】黄山奇石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它的奇石也是让人称奇的。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山的奇石。
黄山奇石以"太平石"为代表,它别名"千佛石",坐落在清凉台。
相传它是道教名士葛洪所造。
这块巨石形态奇特,上面长满了许多突起的石头,形状酷似一个一个头戴宝冠的佛像,因此得名"太平石"。
除了"太平石",黄山还有许多其他奇石。
比如"莲花石",它就如同一朵盛开的莲花,形态美丽动人;"排云石"宛若一条刚喷薄而出的长龙,向天空翻腾;"乌鸦拿珠"则形状独特,宛如一只乌鸦口中叼着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让人看了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这些奇石不仅在形态上奇特,而且还有许多传说故事。
比如"排云石"传说中是龙潭大帝所化,为了保护黄山而化为长龙守护山脉。
"乌鸦拿珠"则传说是乌鸦捡到一颗宝珠,恶作剧地在嘴里叼着,结果给别人吓跑了。
黄山的奇石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快乐和许多美好的回忆。
希望大家有机会也能前往黄山一睹这些奇石的风采。
《黄山奇石》教案(精选5篇)《黄山奇石》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黄山奇石》一文向读者再现了黄山四绝之一“奇石”的奇与趣,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的外形特点,运用准确的词语,把“静”的石头写“活”了。
简略介绍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引起读者联想,并且吸引着大家去游览。
学生分析本文所描写景物大部分学生没见过,所以要让学生多看图片,加深了解和认识。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奇石”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感受它们的样子。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文中事物。
2、找学生上台表演,深刻理解。
3、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适当补充资料,加深对所描写景物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并能发挥想象,赋予事物生命力。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多看图片,加深了解和认识。
要让学生抓住语言特点,反复朗读,以读促悟。
教具准备、搜集黄山及奇石的资料、图片。
课堂教学设计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出示黄山风景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教师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展示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出示自读提示。
2、教师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认读课文的情况。
3、播放课文录音,订正字音。
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4、学生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两个大的方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黄山风景区简单介绍。
(2)介绍了黄山奇石。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的几种黄山奇石。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黄山奇石?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学习提示。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黄山奇石》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黄山奇石》课文原文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黄山奇石》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弄清“区、滚、著、状”的字形。
(二)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
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黄山奇石作文黄山奇石作文6篇【篇一:黄山奇石】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市,黄山是我国最美的、风景奇特的十大名山之一,尤其是以它的奇松、怪石、云海著称。
今天放学后,我上网查了一些关于黄山奇石的图片,其中有两幅图片我很有兴趣。
第一幅图片是“鸟儿朝天”,这个名子很有趣吧,不过说起它的样子就更加生动形象了,那巨石像一只小鸟,抬着头望着天空。
它的头上好象戴了一顶帽子,直直的,身体稍微向下倾斜。
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快乐的小鸟,歇在山林间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曲。
另一幅图片是“神仙观海”,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在岸边望着蔚蓝的大海,我想如果我是一位仙人,我也会坐在岸边钓鱼、观海、玩耍,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网上黄山奇石的图片还有很多,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我想,等我放假一定要让妈妈带我去黄山,亲眼去看一看黄山奇石的秀丽与神奇!【篇二:黄山奇石】黄山屹立于安徽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有着“人间仙境”的美誉。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的“四绝”,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是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
黄山石有的半黄半咖啡色,有的半灰半百合色,有的半百半乳黄色,还有的由黑、白、灰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颜色点缀,在夕阳的照耀下都变了颜色,看上去光滑似玉,一摸却十分粗糙,像是用一颗颗沙粒堆积而成,资料上说这是粗粒花岗岩。
山间,巧石星罗棋布。
其形似珍禽异兽,如神话人物,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最令我喜爱的当然是“仙人晒靴”啦!远远望去,这石头活像一个“7”字。
走近一看,又似一只筒靴,马上就要滚下山去,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位隐居在山谷里的仙人趁大好晴天把靴子晒在石块上,因为鞋太大只能露出一点儿在外面。
可能是这仙人老了,得了健忘症,竟忘了把靴子收回去,久而久之,就干硬成了石头。
“仙人只晒了一只靴子,那另一只怎么办呢?”我感到有些奇怪。
黄山的奇石,大者石林耸峙,石笋罗列;小者玲珑剔透,造化精妙,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是“天然雕塑博物馆”啊!【篇三:黄山奇石】黄山当之无愧是天下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名冠天下。
【三年级】黄山奇石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而闻名于世。
黄山的奇石是黄山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些黄山的奇石。
黄山的奇石以其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而闻名。
我要介绍的是“寿字石”。
这块奇石形状像一个大的“寿”字,高耸而挺拔。
人们相信,触摸这块石头,可以延寿增寿。
接下来,是“笔架石”。
这块奇石形状像一只庞大的笔架,因此得名。
它高大而雄伟,像是天地间的一座巨塔。
还有一块奇石叫做“莲花石”。
这块石头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绽放在山林之间。
它精美而细腻,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每一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形状和寓意。
有的奇石形态奇特,如“三叠石”,像三层叠放的石头塔;有的奇石色彩斑斓,如“五彩石”,色彩鲜艳而丰富。
这些奇石不仅仅是自然的产物,还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的追求。
为了保护这些奇石的独特之处,黄山景区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
每一块奇石都配有专人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它们的原始状态得以保持。
景区也制定了相关规定,禁止游客随意触摸或破坏奇石。
黄山的奇石,以其独特的形状和瑰丽的色彩,成为了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景点之一。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来到黄山,欣赏这些美丽的奇石。
这些奇石也成为了画家和摄影师们创作的对象,展现了黄山的独特魅力。
黄山的奇石是其自然景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们的形状各异,色彩丰富,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使得黄山的自然景观更加迷人和独特。
我们要珍惜并保护这些奇石,让它们永远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黄山奇石》说课稿11篇《黄山奇石》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
一、说教材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
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浓墨重彩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其他几块简写。
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观看插图,阅读课文,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难点是对课文略写的“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由想象。
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说教法1、图文结合法:通过观看插图,欣赏黄山奇石,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过读课文、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说学法1、朗读感悟法。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情境体验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流程本课我将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分5个板块来具体我的教学过程及思考。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认识奇石美。
1、我的导入是这样的: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燕子往南飞,树叶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
【三年级】黄山奇石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有着许多奇特的奇石。
下面,我要介绍一些黄山的奇石。
首先是迎客松,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之一。
它位于迎客松广场的中心,高约12米,树龄已经有800年了。
迎客松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虽然树干很粗壮,但是枝繁叶茂,形态优美。
迎客松苍劲有力,被人们誉为“黄山第一松”。
其次是仙人掌石,仙人掌石是黄山的独特景观。
它的形状像一棵仙人掌,因此得名。
仙人掌石位于千尺幢登山道旁,它生长在一块大石头上,被誉为“黄山石中石”。
仙人掌石上的仙人掌较大,状如伞盖,绿叶红果分布整齐,姿态优美。
还有一个著名的奇石是猴子观海,它位于猴子观海亭旁边的悬崖上。
猴子观海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相传一个儿童王国的猴王为了找到宝藏,在峭壁上挖出一条“猴子走天梯”的通道,猴子观海就是在这条通道上。
猴子观海的形状独特,它的背部如猴躯,头部如猿猴,眼睛炯炯有神,仿佛正在观望着大海。
最后是五老峰,黄山有五座主峰,它们是莲花峰、猴子观海峰、天都峰、莲花峰、天柱峰和半山亭。
五座主峰状如五个老人,并因而得名五老峰。
这五座山峰雄伟壮观,形态各异,每一座都有其独特的地貌和景观。
以上就是黄山的一些奇石,这些奇石巍峨挺拔,形态各异,给游客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黄山的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黄山独特的风景之一。
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去黄山一睹这些奇石的风采!。
《黄山奇石》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黄山奇石》教案【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黄山奇石》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照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按要求背诵两段课文。
2、理解黄山奇石“奇”在哪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引起兴趣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全国各地。
在《归类识字一》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的名胜古迹,你还记得有哪些?对安徽黄山,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风景秀丽的黄山,向来以奇石、怪树、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中外。
特别是那里的石头,干奇百怪,形态万千。
今天我们就在读文中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板书课题:黄山奇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初读,看清段落,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看图学文,理解内容1、看图,出示投影:(黄山风景区的景观照片。
)师: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茫茫的云海,陡峭的山峰,山峰上树木的郁郁葱葱……师:那么,黄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生:山峰秀丽,树木葱笼,云海翻滚,看起来非常壮观。
师: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幅彩图的呢?2、指名读第一段:这段有几句话,每句各讲什么?⑴ 指名读第一句:(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⑴ 从这句话中你们知道黄山在哪里?(看地图)⑴ 怎样的地方可称风景区?(有山、有水、可供人观赏。
)⑴ 我国的风景区有很多,黄山风景区很有名,句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闻名”⑴ 是什么意思?⑴ “中外”指哪里?⑴ 指名读第二句:⑴ 黄山风景区景色怎样?秀丽神奇是什么意思?(青秀美丽,非常奇妙。
《黄山奇石》评课【5篇】《《黄山奇石》评课【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象鼻山是自然遗产吗】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黄山奇石》评课1师:我们继续来欣赏黄山的奇石。
打开课本;读读第三段,想想这一段写了哪两块奇石。
生:仙桃石,仙人指路。
师:作者是怎么介绍仙桃石的?请你找到这个句子把它划下来,然后自己读读。
仙桃石是怎么样的?生:仙桃石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师:来,闭上眼睛,我们边说边来想像一下,看看有没有石头飞下。
(教师一下子打开投影),下来了,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来!看着这“仙桃石”,我们再来背诵一遍。
那“仙人指路”又是怎么介绍的呢?生:仙人指路,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师:看看课本插图中的仙人,你说像不像,请你看着我们的课文来介绍介绍仙人指路。
生:(学生边看语文书,边读):远远望去,看见了什么……师:这一段中的第二句话也是写“仙人指路”,我们来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在这一段中有什么用呢?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生:连接作用。
生:把两个内容这在一起了。
生:把“仙桃石”和“仙人指路”连起来了。
师:说得真好,现在,你(甲)读仙桃石这句,你(乙)读具体介绍仙人指路的这一句,然后我们一起读第二句。
师:这句话的确是把两个内容连起来了。
我们来背背这一句。
(学生背诵第一句)这一段会不会背?(请学生齐背第二段)刚才我们学得真不错。
其实在这篇课文的单元目标里就是这样讲的。
在这一个单元里,有许多这样的段落,该怎么学呢,我们来看看“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
读这样的一段话,要注意看一看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想一想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黄山奇石》第3段介绍了‘仙桃石’和‘仙人指路’两块奇石,并用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地写出了它们的奇形怪状。
中间用‘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把两个内容连接起来。
”边读边把第3段的学法再说一遍。
学懂了吗?(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强化了对过渡句作用的理解。
9 黄山奇石【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语言运用: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思维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审美创造: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前解析】关注课文:《黄山奇石》一课介绍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这里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本课主要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
黄山的奇石有意思,作者的文字更加富有趣味性,一块块石头在作者笔下仿佛富有了生命,使人不禁赞美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关注生字:本课共有10个生字,其中“巨”字的笔顺容易出错,正确笔顺是横、横折、横、竖折;“每”字的笔顺也是难点,正确笔顺是撇、横、竖折、横折钩、点、横、点。
“些”的笔顺也要注意:竖、横、竖、提、撇、竖弯钩、横、横。
关注插图:本课的主要插图是“猴子观海”,形象地诠释了“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图文相应,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利用图片理解“陡峭”的意思。
【教学目标】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重点)5.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难点)【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些”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引入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人笔下的鹳雀楼和庐山瀑布,今天老师带大家到黄山看一看,欣赏一下黄山的奇石。
《黄山奇石》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黄山奇石》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黄山奇石》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识字1告诉我们安徽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
谁来说说,是哪一座山?(生回答:黄山。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黄山的课文。
3、齐读课题。
(“奇”上加点。
)问:“奇”是什么意思?(奇怪)黄山到底有什么奇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图文结合,讲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 师读第一自然段,生看图,并思考: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⑴ 出示黄山景观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黄山有陡峭的山峰,茫茫的云海,苍翠的树木,间接感受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
⑴ 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① 理解第一句着重明确:黄山在哪里?并结合课文理解“闻名中外”的含义。
② 理解第二句着重弄清:黄山景色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秀丽神奇)③ 根据理解,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有强调的语气。
2、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⑴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生看图,找一找哪儿是仙桃石?它放在什么地方?⑴ 指导看图,远处是起伏的山,近处是白色的云雾,仙桃石像天上掉下来的落在山顶上,让学生体会“仙”的含义。
⑴ 根据情景,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要把“飞”、“落”两字强调出来。
(加着重号)⑴ 小结:这段只有一句话,讲了三个内容:① 这段讲了什么景点?(仙桃石)② 它在什么地方?(在石盘上)③ 它是什么样子的?(大桃子)3、指出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介绍的景点,大体也是按照以下三个问题来写的,让学生按照这三个问题看看图,学学文,自学三、四、五自然段,并完成表格:景点奇石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4、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⑴ 猴子观海:① “猴子观海”时“猴子”的样子,按课文中的动词顺序说一说。
《黄山奇石》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含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几个段落。
2、能看懂图的意思,抓住景物的特点。
3、理解本文的内容,了解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都是什么样子的。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秀美风光的热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秀丽风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教学难点:根据教师所给的图,都能抓住景物特点【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感悟法巡回指导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整体感知我们从上节课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安徽省南部有一个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它有什么出名的景点呢?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课文中写了哪些奇石,你们还记得吗?接着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讨论,激发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在讨论中激发兴趣二、利用图画,感悟语言文字1、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们先来看有趣的“仙桃石”吧!(1)看图想象。
(2)出示图画:你们看这块岩石像什么?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它会从哪里来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以画引入,直观形象,启发想象,训练说话,渲染课堂气氛。
(3)感知内容。
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石桃的来历。
(4)体会词语。
提问:这段话描写仙桃石从天上下来用了哪两个动词?(板书:飞、落)“飞、落”这两个词在描写生活中的哪个动物时常用上?你能用这两个词说句话吗?设计意图:在体会文字的同时体验石头的神奇。
(5)感悟语言。
那么大一块石头偏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下来,落在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感情朗读,体会石头的神奇。
(让学生白南练习,读出自己的语言语气)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景中进入阅读,感受“奇”、感悟“奇”,训练学生的语感。
(6)渗透写法。
这段话先告诉我们奇石的名称,后写奇石的样子。
设计意图:为下面的仿写打下基础。
2、学习第三自然段(1)质疑激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原文及教案【原文】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
【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弄清“区、滚、著、状”的字形。
(二)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
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课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课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课文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课文【课文原文】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拓展资料:课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朗读、观察与想象中认识黄山、了解黄山,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指导朗读、背诵,启发想象,重点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介绍,发挥想象,自编故事。
【用具准备】教师准备关于黄山奇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种资料。
【教学设想】本课图文并茂,一块块有趣的怪石,无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充满着对学生的吸引力。
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因此学习本课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满对黄山奇石的热爱之情去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
【二年级作文】黄山奇石_200字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
黄山不仅以其壮观的山峰和壮丽的风景而闻名于世,还以其丰富的奇石而著称。
下面,我来告诉大家一些黄山的奇石。
黄山的奇石主要分布在六大景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云谷寻奇”和“石笋奇峰”。
云谷寻奇是位于黄山南天门的一个景区,这里的奇石多为黑色的岩石,其中最有名的有“仙人钓鱼”、“狮子”和“八仙过海”等。
这些奇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将你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石笋奇峰是黄山北海景区的一个景点,这里的奇石主要是以白色的花岗岩为主,并形成了奇特的形状。
比如有“宝塔石”、“仙人望月”和“猴子骑马”等。
这些奇石造型优美,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晶莹的光芒,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除了这两个景区,黄山还有许多其他的奇石。
比如在迎客松下就有一块大石头,形似一只大象;在慈光阁附近则有一块奇石,形状像一颗巨大的螺旋;在莲花峰下则有一块长满青苔的大石头,宛如一条巨龙蜷曲在山间。
这些奇石各有千秋,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黄山的奇石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遗产。
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黄山上写下了关于奇石的诗词文章。
这些作品不仅赞美了黄山的壮美景色,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奇景的敬畏和留恋之情。
黄山的奇石是黄山风景的一大特色,它们以其奇特的形状和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如果有机会,真想亲自去看一看这些奇石,感受一下它们带给人们的魅力和惊叹。
【三年级】黄山奇石黄山是我国的著名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国的五岳之一。
黄山以其奇特的奇石而闻名于世,这些奇石分布在山的各个角落,形状各异,栩栩如生,给每个来到黄山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山的奇石有很多种类,每一种都各具特色。
其中最有名的是“猴子看海”、“飞来石”和“九龙瀑”。
猴子看海是一块形状像猴子的奇石,它坐在山坡上,似乎在注视着远处的海洋。
飞来石是一块形状像鹰的奇石,它仿佛正在飞翔的瞬间被固定住了。
九龙瀑是一组由九块奇石组成的瀑布,每一块奇石都有一个不同的形状和动物形象,如龙、鹿、羊等。
这些奇石和山水相映成趣,形成了灵动而又壮观的自然景观。
黄山的奇石不仅形状独特,而且色彩丰富。
有的奇石呈黄色,有的呈灰色,还有的呈黑色。
这些色彩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而且,这些奇石还常常被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当阳光照在奇石上时,那些奇石就会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好像是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山上一样。
黄山的奇石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每一块奇石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与传说。
有的奇石是因为古代人物的故事而得名,有的是因为神话传说而得名,有的是因为自然现象而得名。
这些故事和传说流传至今,成为了黄山的一部分。
每一块奇石都像一本书,打开它们就可以读到一个故事,感受到一段历史。
黄山的奇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是自然的杰作,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些奇石给我们提供了欣赏美的机会,也给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机会。
希望未来可以保护好这些奇石,让它们永远伴随着黄山的每一个游客,给每个人带来美好的回忆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