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歌词为作文增添文采
- 格式:pdf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43
向课文学作文――用《邓稼先》这篇课文指导如何写2016年江西中考作文“那个影响我的人”瑞金二中艾刚【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组字成词、组词成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2、让学生掌握《邓稼先》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如对比、引用、排比等等,指导中考作文写作;3、让学生使用教师的下水作文学会组句成段、关联成段、排比成段。
【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引用经典名言来进行仿写。
【学习目标】一:跟课文学对比------------选对比词,组句成段。
二:跟课文学引用------------引用言语,关联成段。
三:跟课文学排比------------仿排比句,排比成段。
四:跟课文学篇章-----------拟小标题,横式成篇。
【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过程】姓名导入,拉近距离1、自我介绍、组字成词,组词成句上课:我先作个自我介绍。
我叫艾刚,草头艾,刚强的刚,请同学们用艾刚两个字分别组词,看看能组多少词。
(同学示例)艾草,艾叶艾蒿艾滋病刚强刚毅刚正刚才刚好增加难度:请说出含有艾和刚的成语(同学示例)方兴未艾自怨自艾刚正不阿刚愎自用血气方刚刚柔相济百炼成刚2、播放我的偶像邓稼先引入课文写作。
有一种名义叫人民的名义,因为国家人民需要,邓稼先无怨无悔的选择付出,邓稼先,不仅是影响梁植的人,而且也是影响我的那个人。
今天这节课,作文指导课,向课文学作文。
我将带着同学们用名人《邓稼先》、名篇《邓稼先》来指导如何写2016年江西作文“那个影响我的人”。
3、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这节作文指导课的学习目标是:一:跟课文学对比------------选对比词,组句成段。
二:跟课文学引用------------引言语句,关联成段。
三:跟课文学排比------------仿排比句,排比成段。
四:跟课文学篇章-----------拟小标题,横式成篇。
一:跟课文学对比------------选对比词,组句成段。
1、看看本文的两个小标题,说说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特点?(屏显。
爱国人物故事(一)董存瑞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二)张自忠张自忠将军,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瞪住藤冈……”这是一名日本士兵的口述档案,它记录了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昨天,北碚区烈士陵园管理所主任陈尚利说,这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来自南京市档案馆,在张自忠牺牲70周年之际,它首度走出档案馆,现身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将军英勇,吓呆日本兵这份源自日军《231联队史》的珍贵档案,以日军官兵的亲口讲述,再现了张自忠以身殉国的全过程。
一棵小桃树贾平凹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
是我太爱怜它吗?是我爱怜得无所谓了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缘故儿,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
今天的黄昏,雨下得这般儿地大,使我也有些吃惊了。
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一边让雨湿着我的头发,一边吟些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甚至想去田野悠悠地踏青呢。
那雨却下得大了,全不是春的温柔,一直下了一个整天。
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可怜它年纪儿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儿万般儿地无奈何。
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浇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
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
一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扫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儿是没出版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因为它长的太不是地方,谁也不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儿。
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