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4课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了解民间艺术。
2.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关于家乡小吃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掌握绘画技巧。
2. 难点:如何将家乡小吃的特色和情感融入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地的特色小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家乡小吃,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绘画家乡小吃,讲解绘画技巧。
4. 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绘画家乡小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创作: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将家乡小吃的特色和情感融入作品中。
6. 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家乡小吃2. 制作过程3. 特点4. 民间艺术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深入了解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
2. 结合课堂所学,完成一幅关于家乡小吃的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家乡小吃的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将家乡小吃的特色和情感融入作品?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5. 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关注的细节: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中,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回家后,深入了解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
第十四课家乡的小吃(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课为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围绕家乡的小吃展开。
学生将通过观察、描绘、制作等环节,深入了解家乡的小吃文化,培养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小吃文化,感受家乡美食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描绘、制作小吃的能力,提高美术素养。
3.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家乡美食文化。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家乡小吃的特点。
2. 如何指导学生制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小吃作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乡的小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食文化。
2. 新课:讲解家乡小吃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种小吃的由来和传承。
3. 实践:学生分组观察和描绘家乡的小吃,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观察和描绘的过程。
5. 评价: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6. 制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描绘,制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小吃作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美食文化的传承。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四课家乡的小吃一、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小吃文化,培养观察、描绘、制作小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小吃文化,培养美术素养,传承家乡美食文化。
三、教学难点:观察和描绘家乡小吃的特点,制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小吃作品。
四、教具学具:PPT、视频、图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践、展示、评价、制作、总结。
七、作业设计1. 观察和描绘家乡的小吃,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2. 与家长一起制作一道家乡的小吃,记录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绘、制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小吃文化,培养了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小吃的特点,指导学生制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作品。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家乡的小吃 | 人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14课,名为《家乡的小吃》。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剖析、分类的方式来了解家乡的小吃。
本节课时长为1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绘画的几何形状构成方法,能够模拟表现外形与空间透视形式。
2.了解中国和国外的各类传统美食。
2.技能目标1.能够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家乡小吃的外形和特点。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感知并了解民间文化的魅力。
2.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价值和意义。
4.教学重点1.能够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家乡小吃的外形和特点。
2.掌握画几何形状的构成方法。
5.教学难点1.能够根据对小吃的理解和认识画出相应的外形。
2.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发挥出创意和想像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 (10分钟)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主题《家乡的小吃》,激发学生对各种小吃的热情和兴趣。
2.学习知识点 (20分钟)老师以简单的形式介绍绘画的几何形状构成方法。
同时,讲解一些小吃的外形和特点,激发学生思考想象。
3.示范画画 (30分钟)老师在黑板或者白板上简单画几个小吃的形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独有的小吃形状,并把这些形状组合起来,再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吃。
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去体会小吃的味道和美妙。
4.交流展示 (20分钟)学生交流自己画的小吃,老师点评指导,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对于绘画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了解到更多不同家乡小吃的魅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了解家乡的小吃,借此激发他们对于家乡文化的热情。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创意和想象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是主人翁,他们是教学过程中的受益者。
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们在交流展示环节中也展现了他们的特点和潜力,并表现出一定的绘画技巧。
四川特色小吃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四川的特色小吃,体验制作特色小吃的方法。
注重学习过程的游戏性、愉悦性和体验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四川的特色小吃,认识家乡的传统习俗和社会风貌,挖掘小吃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爱故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思路多样化、丰富化。
特色小吃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学生对学习内容熟悉且喜爱。
前面通过《玩泥巴》的学习,学生对关于泥塑技法有了初步感知,有一定的表现力和造型基础。
但学生对家乡小吃的了解比较匮乏,有些甚至一无所知,更谈不上了解小吃中蕴含的深远含义。
在课前,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品尝食物、调查的方法,让学生对小吃有直观的感受,对小吃文化也有一定的客观认识。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简单了解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
运用团、搓、压、捏、切等手法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家乡的菜肴,体验形与色带来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示范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学生设计、制作、宣传家乡小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宣传、介绍、彩泥制作家乡小吃的探究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提升对家乡饮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用彩泥把自己想象中或记忆中的四川小吃的造型和色彩大胆表现出来。
2、教学难点怎样把传统的小吃做得更有创意和新意。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论法、讲授法、示范法等。
五、教学准备课件、超轻粘土、展板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川特色小吃历史文化艺术特点:形状、颜色制作方法题单设计仔细观察小吃的外形和颜色,并连线。
半圆形钟水饺甜水面椭圆形白色蛋烘糕糖油果子长方形绿色龙抄手军屯锅盔长条形黄色叶儿粑赖汤圆圆形伤心凉粉三大炮三角形。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1.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2.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尝试多种表现方法制作一款家乡的小吃。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课前准备】: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
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
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
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
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学生回答:猫耳朵、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三、探究学习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出示课件)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
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
3.提出质疑: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小吃的种类、特点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种类、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家乡小吃的美。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特点,学会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家乡小吃的美。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表现手法,突破传统的绘画和制作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学生自带家乡小吃样品(如油条、麻花、豆腐脑等)、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小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小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家乡小吃的种类、特点和制作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家乡小吃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创新表现手法。
4. 展示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小吃的种类、特点和制作方法。
2. 板书实践活动要求,如创新表现手法、合作等。
七、作业设计1. 学生课后绘制一幅关于家乡小吃的绘画作品,要求表现手法创新。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小吃的种类、特点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创新表现手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用双手创造美。
重点关注细节:实践环节一、实践环节的设计思路1. 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家乡小吃的种类、特点和制作方法,已经对家乡小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4课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难点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观园美食城吗?想不想去一饱口福?(学生齐答)
2、(出示图片)快看!上面这位同学吃得津津有味!你们知道他吃的是什么吗?(学生带着好奇心猜想)——臭豆腐。
3、简介臭豆腐
炎热的夏天,湖南长沙市的大街小巷,都在吃既便宜又好吃的臭豆腐,虽然闻起来很臭,但吃起来却很爽口。
4、长沙的人们就把臭豆腐当做最有名的小吃,那我们的家乡——山东又有哪些特色小吃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睹山东的特色小吃吧!(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风味小吃。
(1)日常生活中的风味小吃无处不在,请你说一说你见过的特色小吃。
(2)同学们说了那么多风味小吃,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吃图片让大家欣赏一下。
2、小组互相交流、介绍
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搜集了许多家乡小吃,请大家分别从食品的名称、历史、颜色、味道、制作工艺等方面介绍。
(3) 提出质疑
这些风味独特的特色家乡名吃为我们家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要用彩泥、彩纸等,把他们制作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让那些外国朋友也来一品其风味,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你们组准备用什么形式来介绍和推广呢?
(4)教师展示
为临沂特色早点—糁设计一个商标或广告,边做便说明一些简单的常识(如产品名称、产品特点、保质期、生产日期、地址、电话号码。
)
在制作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大家的帮忙?引导学生提出困难和问题,老师讲解示范,有些可提示学生看书解决。
(5)课本上的图片给了你那些启发?
(6)家乡的这些小吃很有名,俗话说得好“好喝的酒还得勤吆喝”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外地朋友知道并来尝一尝呢?
三、自主探究、探索尝试
今天让你们大显身手,咱们举行一个“校园美食大比拼”
(1)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彩泥。
彩纸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
(2)推广你的小吃
如:一张美食推广卡,设计一句独特的广告标语。
四、评价、展示
(1)举行美食展销会,让学生把做好的小吃放在展示台上,自己介绍并推广。
(2)设计有新意的小组介绍设计思路。
五、拓展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的特色小吃。
祖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品类繁多、外观精美、风味独特,希望同学们能将它们向更多的朋友或国际友人介绍、推广,使我们的小吃文化发扬光大,风靡海外!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自主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激情回答,并心中生疑。
学生质疑:
(1)臭豆腐真的那么好吃?它是怎么做的呢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15课《为了五美元的礼物》word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认识“币,攥,纫,揽”4个生字,读读记记“维持生计,硬币,攥着,缝纫,缝缝补补,揽入,生计,恳切,遗弃,虔诚,奢望,期盼,梦寐以求,日夜操劳”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鲁本对母亲诚挚的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父母、长辈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叙述方法。
本课难点是让学生树立热爱父母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题目导入。
出示课题后,可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为了五美元的礼物》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为了五美元的礼物”)。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这五美元的礼物是?什么是谁献给谁的礼物?为什么要献这个礼物?等问题。
那么,请你赶快来阅读这篇课文吧。
(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会认识的字,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写鲁本为母亲准备礼物这部分内容。
多读几遍,并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
3、按时间顺序简要说说:鲁本是这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1)那天,他找回了两个麻袋,换回了两个五美分的硬币。
(2)每天放学,做完家务事后,鲁本就在小镇的建筑工地上搜寻麻袋。
(3)夏季来临,学校放假了,整整一个夏季,鲁本除了做家务,始终没忘记他心中的那个秘密使命。
(4)明媚的春天终于来了,鲁本打开铁罐,倒出所有硬币,清点后发现还差二十美分。
他毫不犹豫地跑出家门,在天黑之前又找到了四个麻袋,换回了二十美分。
(5)鲁本跑回了家,抱着钱罐向商店跑去,买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鲁本终于实现的心中的美好愿望。
4、理解:课文中两次写到鲁本想起父母为维持生计而辛苦操劳的内容,特别是母亲的家务事和对生活的期盼。
这是为什么?(这是鲁本要给妈妈送礼物的感情基础。
表现出了鲁本十分热爱这个家,更热爱为这个家日复一日地操劳的爸爸,妈妈。
)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先在小组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说自己是这样记住它们的。
2.读一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而后写在词语本上。
五、参考资料
词语解释
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
本课指衣食住行方面的情况。
恳切:诚恳而殷切。
遗弃:抛弃。
攥着:握着。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奢望:过高地希望。
期盼:盼望。
使命:比喻重大的责任。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5 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