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化性肌炎_附1例报告并相关文献复习_应琦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
骨化性肌炎X线诊断(附24例分析)
李俊;陈小红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3(032)002
【摘要】在X线检查中,外伤患者较常见,尤其四肢外伤,在刚受伤时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软组织挫伤,经治疗部分患者软组织肿胀消除后数周或数月受伤部位仍有疼痛或压痛,受伤部位关节活动轻微受限或活动不便,可扪及软性包块,行X 线复查,其中部分患者X线诊断为骨化性肌炎。
现将一组24例肘部外伤患者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肘部伤后6~12个月X线复查所见做一回顾,同时对骨化性肌炎X线诊断进行分析。
【总页数】1页(P88)
【作者】李俊;陈小红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617061;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外科 617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
【相关文献】
1.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诊断(附24例分析)
2.贲门癌的X线诊断:附24例分析
3.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X线诊断(附24例分析)
4.胃大部切
除后空肠输出段植物性结石的X线诊断(附24例分析)5.渗出一缩窄性心包炎的X线诊断(附24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是骨化性肌炎什么是骨化性肌炎?骨化性肌炎系指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的胶原性支持组织的异常骨化现象而言骨外伤的一种并发症又称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祖国医学属“骨折”范畴骨化性肌炎是怎么回事?骨化性肌炎为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趾拇畸形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清一部份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化性肌炎常见于儿童或青年表现为畸特的先天性斜颈扭转和颈部肌肉肿胀变硬但多数不伴疼痛全身肌肉均可累及剧烈运动或外伤可引起肌肉破裂出血和血肿形成多数病人血肿吸收但亦可继发肌肉僵硬和骨化形成最终引起受累肌肉相应关节僵直和残废X片检查可见肌肉内有羽毛状钙化临床应与职业病所致的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外伤性骨化肌炎等相鉴别引起骨化性肌炎的原因骨化性肌炎是指正常无钙化的组织发生了钙化以也叫异位骨化它的发生可与外伤性血肿有关有的并无明显原因它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在纤维结缔组织中原始细胞增殖活跃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钙盐沉积形成骨成熟的异位骨化具有骨的结构外层包裹纤维结缔组织里面是成骨细胞具有小梁结及类骨组织中心是活跃的原始细胞原则上应避免早期对受累局部进行热疗超声波按摩缓慢柔和的运动可预防挛缩应采用渐进性运动练习不当的治疗会使骨化加剧对妨碍活动的骨化的切除必须等到9-12个月或骨化成熟骨化静止后才可进行骨化性肌炎病因多半是有明确的外伤史发生部位是在肌肉内主要病理改变是血肿的机化或钙化本病为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趾拇畸形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清一部份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学者报导产生骨化有四个因素:①刺激因素:常常是挫伤占60%~70%可导致血肿这种损伤可很轻微仅少量的骨骼肌或肌原纤维受损②损伤信号:损伤组织或细胞分泌一种信号蛋白③存在基因表达缺陷的间叶细胞这些细胞接受适当的信号后可生成骨样或软骨样细胞④存在连续发生骨化组织的环境其中信号基因最为关键Urist命名该基因为BMP骨化性肌炎有哪些症状?既往有外伤史而伤后又未作任何处理尤其是关节附近软组织损伤如常发生于肱前肌则表现为肘关节区肿胀压痛肘关节被动主动活动受限随后疼痛与肿胀消退在肘关节前方可摸到一个包块因包块出现而肘关节功能受到影响另外也可见于三角肌内收肌1.常有肘关节损伤史多见于青少年2.早期以肘关节活动时疼痛为主肘关节活动受限3.在肘关节周围可以摸到异常骨块该骨块可逐渐增大以后又可缓慢回缩至骨块成熟骨化性肌炎要做什么检查?骨化性肌炎的检查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X线检查的特征是受伤后不久可出现局限性肿快伤后3-4周在肿快内显示毛状致密象其临近骨将显示骨膜反应伤后6-8周病变边缘部清楚地被致密骨质所包绕而具有新生骨的外貌软组织肿块的核心部有时显囊性变且逐渐扩大其内腔到晚期而显出类似蛋壳状的囊肿伤后5-6个月肿块收缩因而肿块与邻近的骨皮质和骨膜反应之间显出x线透亮带骨化性肌炎的并发症有哪些?骨化性肌炎可由于剧烈运动或外伤可引起肌肉破裂出血和血肿形成多数病人血肿吸收但亦可继发肌肉僵硬和骨化形成最终引起受累肌肉相应关节僵直和残废骨化性肌炎也可呈恶性其侵袭性特点包括肌包膜骨神经血管束受侵周围或远处转移等也是常见的骨化性肌炎的并发症骨化性肌炎的诊断方法骨化性肌炎在晚期与关节滑膜软骨瘤等含骨性肿瘤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截瘫后软组织钙质沉积症相似因而后期易误诊为骨化性肿瘤为了进行骨化性肌炎的诊断要注意与以下病症鉴别:①关节滑膜软骨瘤等X 线平片很有价值如对软骨类肿瘤出现环形或弧形钙化有助定性诊断且钙化越多分布越均匀表明分化越好②进行性骨化性肌炎:遗传性从小起病其他部位如颈肩臀多见新灶旧灶交替出现预后不佳多死于呼吸困难③截瘫后软组织钙质沉积症:病史明确常截瘫或烧伤后6 个月因长期卧床血液淤滞导致血管钙化骨化性肌炎的治疗方法一中西医结合对骨化性肌炎的分期治疗:1早期(反应期) :局部软组织出现肿块有时发热伴有疼痛关节活动受限X 线摄片示软组织内有不规则棉絮状模糊或关节周围云雾状的钙化阴影以肘关节骨化性肌炎为例在前臂伸屈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近肘关节处采用轻柔适中的抚摸揉推弹拨等手法以松解剥离肌腱腱膜及肌肉的粘连其后术者一手持患肢腕部一手持肘关节上中部轻微持续牵引再持患肢腕部轻柔地做肘关节无痛下的内收外展和前后屈伸方向的抖动及环转手法切忌手法粗暴及对局部肿块和关节囊行按摩刺激更忌对肘关节用力拔伸牵引硬性内翻外翻及前后屈伸手法治疗期间同时配合局部薰洗并指导病人行无痛或稍痛下肘关节主动活动功能锻炼2中期(活跃期) :发热局部皮温高压痛质硬肿块局部肿块因逐渐骨化较前增大明显肌肉僵硬萎缩关节疼痛不明显关节功能活动障碍X线摄片示肿物周围花边状新骨大量生成界限清楚经过一段时间后肿物停止发展并有所缩小而形成较为致密的骨化性团块可给予患肢依照早期手法按摩然后术者一手持患肢肘关节近端一手持患肢前臂中部柔和稍用力逐渐被动屈伸肘关节常常可听到骨化性肌炎断裂声及粘连撕裂声此时肘关节的被动活动可达到基本正常范围如遇骨性阻挡切忌强行被动屈伸以免再次发生骨折应待骨化组织逐渐成熟及局限后行手术治疗手法治疗后局部薰洗治疗并指导病人在疼痛可耐受情况下行肘关节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的功能锻炼3晚期(骨化期) :局部无疼痛肌肉僵硬萎缩严重关节强直在某一体位或仅有轻微的活动度X线摄片示出现壳状骨性软骨骨化范围局限骨化明显致密行手术切除骨化组织及关节松解术用肘外侧切口在肱骨外髁嵴部分别向肘前及肘后剥离显露骨化组织后将其切除并彻底松解粘连组织闭合切口前应松止血带仔细止血放置负压引流术后经3 周制动进行关节主动活动以免再发生粘连待刀口愈合拆线后行中药熏洗治疗4中药熏洗:方药:王不留行土鳖虫泽兰木香海桐皮土茯苓鸡血藤三棱莪术各30g生川乌生草乌木瓜各20g穿山甲15g放入专用盆中加醋2000ml 浸泡30min 再加水2500ml 煎离火去渣将患部放于药液之上外盖布罩先以热气熏蒸并用毛巾蘸药水热敷患处待水温降至50 ℃- 60 ℃时将患部浸入盆内作浸洗边洗边轻揉每次熏洗约1h 每日2 次每剂洗2d 5 剂为1 个疗程以上介绍的治疗骨化性肌炎的药物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二手法治疗(1)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术者一手握其患肢的手掌另一手大拇指食指从肩部起运用“缕法”缓缓向下缕顺缕时每隔一段缕捏1次以达到理筋分筋之目的(2)术者右手大拇指运用顺法从肩?臂?至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进行点揉以达到通络止痛的作用(3)术者两手掌由腋下至肘部下达前臂运用“搓法”先轻后重由重转轻进行搓动以达到舒筋散瘀及松解肌腱的功效(4)术者一手或两手握其患肢的远端运用“运拉”法顺势牵引牵力不可粗暴使患肢伸的功能逐渐恢复(5)术者左手固定其患肢的上臂右手握其腕部运用“屈法”使患肢的掌心向着肩部屈曲此时术者手法用力要均匀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加重肘部的软组织损伤以上手法在第一次熏洗后进行反复施术3遍时间以15分钟为宜每天1次三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通过改变DNA而对快速分裂的细胞产生的影响阻止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干细胞从而有效地阻止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形成因骨折后反复多次整复而发生局限性骨化性肌炎者可应用放射治疗尤其是切除骨化块后为预防复发更应进行放射治疗四康复介入治疗减小局部压力和多活动患肢是预防该病的基本方法一旦怀疑骨化性肌炎发生应停止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应限制在无痛范围内骨化性肌炎可引起局部疼痛有时会较剧烈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局部注射赖氨酸阿司匹林五按摩法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又说:“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素问•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的记载可见其历史之悠久通过按摩能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松解组织粘连功能锻炼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局部的新陈代谢与按摩相得益彰配合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软坚散结的中药熏洗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骨化性肌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骨科病症体征:发热,钙化,关节僵直疾病介绍:什么是骨化性肌炎?骨化性肌炎系指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的胶原性支持组织的异常骨化现象而言,骨外伤的一种并发症,又称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祖国医学属骨折范畴骨化性肌炎是怎么回事?骨化性肌炎为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趾,拇畸形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清,一部份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化性肌炎常见于儿童或青年,表现为畸特的先天性斜颈,扭转和颈部肌肉肿胀,变硬,但多数不伴疼痛,全身肌肉均可累及,剧烈运动或外伤可引起肌肉破裂,出血和血肿形成,多数病人血肿吸收,但亦可继发肌肉僵硬和骨化形成,最终引起受累肌肉相应关节僵直和残废X片检查可见肌肉内有羽毛状钙化,临床应与职业病所致的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外伤性骨化肌炎等相鉴别症状体征:骨化性肌炎有哪些症状?既往有外伤史,而伤后又未作任何处理,尤其是关节附近软组织损伤。
如常发生于肱前肌,则表现为肘关节区肿胀、压痛,肘关节被动主动活动受限。
随后疼痛与肿胀消退,在肘关节前方可摸到一个包块,因包块出现而肘关节功能受到影响。
另外也可见于三角肌、内收肌。
1.常有肘关节损伤史,多见于青少年。
2.早期以肘关节活动时疼痛为主,肘关节活动受限。
3.在肘关节周围可以摸到异常骨块,该骨块可逐渐增大,以后又可缓慢回缩至骨块成熟。
化验检查:骨化性肌炎要做什么检查?骨化性肌炎的检查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
X线检查的特征是受伤后不久可出现局限性肿快。
伤后3-4周,在肿快内显示毛状致密象,其临近骨将显示骨膜反应。
伤后6-8周,病变边缘部清楚地被致密骨质所包绕,而具有新生骨的外貌。
软组织肿块的核心部有时显囊性变且逐渐扩大其内腔,到晚期而显出类似蛋壳状的囊肿。
伤后5-6个月肿块收缩,因而肿块与邻近的骨皮质和骨膜反应之间显出X线透亮带。
鉴别诊断:骨化性肌炎的诊断方法骨化性肌炎在晚期与关节滑膜软骨瘤等含骨性肿瘤、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截瘫后软组织钙质沉积症相似,因而后期易误诊为骨化性肿瘤。
2023-11-06contents •引言•患者基本情况与治疗过程•临床观察结果•讨论与展望•结论•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主要由于创伤或手术导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发生与炎症反应、组织损伤、修复和重塑等有关。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属于“痹症”范畴,与气血瘀滞、经络不通、风寒湿邪等因素有关。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已成为一种趋势,旨在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02患者基本情况与治疗过程患者基本情况年龄:45岁病程:3个月诊断: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症状: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肿胀性别:男性患者接受西医的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但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
前期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措施,包括中药汤剂、针灸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过程概述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汤剂,如桃红四物汤加减等。
中药汤剂针灸治疗康复锻炼选用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穴位进行针灸,如足三里、曲池等。
在中医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如关节屈伸运动、肌肉力量训练等。
03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节020103临床观察结果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治愈症状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显效症状有所减轻,功能有所改善。
有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无效疗效标准与评估治愈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治愈率显效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显效率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总有效率患者恢复情况统计数据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方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髋关节骨化性肌炎2例报告病例1.1患者,男性,70岁。
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4小时”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时查体:神志清,言语含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听诊未及罗音,心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0级,病理征阳性。
诊断为“急性右侧基底节区脑梗塞,高血压病”。
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转入我科进一步行康复治疗。
转入时查体:神志清,精神偏软,言语含糊,双肺听诊未及干湿罗音,心律齐,腹平软,左上肢肢体肌力1级,左下肢肢体肌力2级,左侧肢体病理症阴性。
1月余前家属自行为患者行左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在活动被动活动过程中因用力过猛拉伤左髋关节,患者当即感左髋处疼痛明星,呈持续性刺痛,约1小时后出现左下肢肿胀,急查下肢B超及左髋关节X片未见明显异常,予冰袋冷傅,塞来西布胶囊止痛等治疗。
10天后复查B超示:左大腿跟部杂乱回声。
17天后查左髋部CT示左侧髂腰肌、缝匠肌、股四头肌骨化性肌炎可能。
1月后复查骨盆及左髋关节X片示:左髋关节周围骨化性肌炎。
现患者左髋处被动活动时痛性受限,约0-30度,大腿跟部内侧可及一大小约5×6cm肿块,推之不能活动。
病例1.2患者,男性,74岁。
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天”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时查体: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肢体肌力检查不合作,病理征阳性,心肺听诊无殊。
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高血压病”。
经治疗后患者神志转清,病情平稳转入我科行康复治疗。
转入时查体:神志清,对答可,双肺听诊未及干湿罗音,心律齐,右上肢肢体肌力2级,右下肢肢体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右侧肢体病理症阴性。
期间行康复训练时不慎摔倒,扭伤左髋关节,当天急诊X片未见异常,予局部冷傅20分钟,后行肢体被动活动时均诉右髋关节疼痛,14天后查右髋部CT示右髋外侧肌肉骨化性肌炎可能。
1.5月后复查右髋关节X片示:右髋关节周围骨化性肌炎。
2 讨论骨化性肌炎为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病理组织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伴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同时还可以有软骨形成,属于异位性骨化,可导致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1]。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研究进展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 610000【摘要】骨化性肌炎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的一种疾病,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伴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同时还可以有软骨形成,属于异位性骨化,可造成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
本文拟通过文献资料法综述骨化性肌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
【关键词】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创伤性骨化性肌炎(Traumatic myositis ossificans)是继发于创伤或手术的一种异位骨化,是骨和关节病变的一种并发症。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均为骨与关节严重创伤后3~6个月继发形成,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本病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反应期、活跃期、成熟期以及恢复期。
本病严重的异位骨化可以限制关节活动,甚至造成关节强直,使关节丧失活动功能,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1]。
本文拟通过搜集、分析近5年来针对此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的方面进行整理分析,以期能为该疾病的临床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发病机制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需有刺激因素,一般为创伤,其可导致局部的血肿。
有时创伤可能非常小,仅有一小部分肌组织和胶原纤维撕裂。
②损伤部位的信号,这种信号很可能是损伤组织细胞或到达损伤组织周围的反应性炎症细胞分泌的蛋白。
③要有未定型的间充质细胞,给予适当的信号,这些细胞可以诱发合成骨或软骨,分化成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
④必须存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以促进异位骨化的不断形成[2]。
2 病理生理变化它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在骨折愈合的同时伴有在肌腱、韧带、腱膜及骨骼肌部位出现钙盐沉积,形成局部硬化,骨化现象。
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清楚,主要认为它是人体过度修复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经历创伤、炎症、肉芽组织、瘢痕和异位骨化四个阶段,或创伤、血肿、肌化、异位骨化四个阶段。
间充质细胞、骨形态形成蛋白是诱导异位骨化的主要活性介质[3]。
髋部骨化性肌炎(附1例报告并相关文献复习)应 琦,应有荣,吴茂铸,朱让腾(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浙江台州318050)摘要:目的 提高对骨化性肌炎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方法 报告1例骨化性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结果 病理活检示骨化性肌炎。
病灶未切除而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论 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以MRI为首选,复发早期以超声检查为敏感,确诊需病理学检查。
由于病灶影响运动功能,手术是必要的,而中医治疗占重要地位。
关键词:骨外科学;骨化性肌炎;诊断;治疗学科分类代码:320 2745 中图分类号:R685 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775(2005)09-0669-03Myostitis Ossificans Circumscripta of HipYING Qi,YING You-rong,W U Mao-zhu,et al.(The Taizhou Hospital o f Zhejiang Prouince,Taiz hou318054,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myosotis ossificans.Methods A case of myositis ossifican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had reported and revie wed of literature.Results An incision biopsy specimen showed that the diagnosis was not be resec ted and treatment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nclusion MRI might be the best method for an early diagnosis.Ultrasonography proved to be sensitive for early recurrence of myositis ossficans.Th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most important.Surgical excision was necessary in case of mechanical hiderane.Trad-i 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important.Key words:Myositis ossificans circumscripta;Diagnosis;Therapy1 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
发现两侧髋部肿块明显增大8个月。
自发病以来,无明显腰背部及全身其他部位疼痛和肿胀,无明显诱因。
家族无类似病史。
体检:营养良,两髋部肿胀,右侧可触及16cm 10cm 8 c m、左侧可触及11cm 12cm 17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
表皮皮肤紧张,不红,皮温正常。
实验室检查;AKP:110u/L,血沉:5 mm/h。
临床诊断:骨化性肌炎,滑膜肉瘤待排除。
CT表现:两侧髋部股骨上段周边见团状致密钙化影呈网状簇状聚集,外型似岩石块状,表面凹凸不平,边缘较致密,中间呈稍透亮样低密度,C T值70~550 Hu左右,沿臀中肌,及臀大肌走行分布,右侧病灶部分融合,左侧肌间隙尚清。
右侧呈15 5c m 10.2 c m 8.0cm,左侧两个各约16 5cm 11cm 5.5 c m、17.0cm 6.0cm 5.8cm。
臀小肌尚清,与股骨分界清,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C T诊断:骨化性肌炎。
(CT图所表现见图1~5)图1示C T定位片见两侧髋部团状致密影界清,图2、3示两侧致密灶不均一中心呈低密度影界清,图4示容积重建(VR)直观显示两髋部致密灶与周边骨质间隙清,图5示多曲面重建(MPR)病灶沿臀中肌,及臀大肌走行分布,肌间隙界清。
MRI表现:两侧髋部及股骨上段周边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块轮廓尚清,有假包膜形成,增强后肿块有强化。
病理活检:间杂有鱼肉样组织,松质骨样组织及软骨样组织,表面被膜深入其间。
病理切片报告:骨化性肌炎(图6示病理见镜下骨样组织分布)。
2 讨论2 1 病因Von Dusch首先在1868年提出骨化性肌炎的概念。
但事实上它发病与肌肉炎症无关,且并不限于肌肉。
骨化性肌炎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少见的良性局限的骨化的软组织肿块,是一种肌肉及其邻近的结构的局限性的,含有非肿瘤性的钙化和骨化的病变 1 。
它与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不同,后者是一种一样,且术后病人常有幻觉,给孕妇及家属造成不必要的紧张。
因此,哌替啶用于人工流产有较多的优点: 方法简便,静脉推注镇痛、镇静作用快; 镇痛效果可靠(96 91%),镇静效果也较明显,减轻了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减轻了对迷走神经的刺激,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缩短了手术时间; 术中患者清醒,可配合医生主动完成手术;医生可将术中情况及时向患者交流、说明,可以减少医疗纠纷; 不需要麻醉师的参与,提高了可操作性,只要有麻醉处方权的妇产科医生,均可使用; 不影响子宫收缩,不增加出血量。
总之,哌替啶用人工流产中的止痛,可提高人工流产的可接受性及安全性,简便、可靠、易推广,是目前基层医院较理想的人流镇痛药。
参考文献:1 那洪英,杨英会,齐亚芬,等 哌替啶在初次妊娠中期引产中的作用 J 黑龙江医学,1999,5 (179):952 黄守国 米索前列醇与哌替啶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作用 J 山西医药杂志,1997,2,26(1): 633 缪亚红 哌替啶在人流术中的应用 J 河北医学,2003,4,9(4):362~363(编辑:刘学振)(收稿日期:2005-06-17)669第29卷2005年第9期黑 龙 江 医 学HEI LONG JIANG MEDICAL JOURNALVol.29,No.9Sep.2005图1 CT 定位片见两侧髋部团状致密影界清图2 两侧致密灶不均一中心呈低密度影界清图3 两侧致密灶不均一中心呈低密度影界清常染色体支配的遗传性疾病,可能与染色体4或17的变异有关,预后差 2。
骨化性肌炎多发生于20~30岁成人,以男性为多,以四肢大肌肉为多,也可在肘关节、肩关节和髋关节。
2/3有明确的外伤史和手术史,但外伤不是惟一的因素,有人提出可能与感染或缺血有关。
本例发生在活动度大和承重的下肢肌臀大肌、臀中肌腱上,两侧发病,极为罕见,虽无明显外伤史,但亦不能完全排除轻微外伤,这对诊断本病有参考价值。
图4 容积重建(VR)直观显示两髋部致密灶与周边骨质间隙清图5 多曲面重建(MPR)病灶沿臀中肌,及臀大肌走行分布,肌间隙界清图6 病理见镜下骨样组织分布2 2 临床表现骨化性肌炎临床表现为骨样肿块,肿胀,可伴局部痛和夜间痛,关节运动受限和僵硬。
AKP 、血沉等大多正常。
但急性,亚急性期AKP 、血沉、白细胞可增高。
临床可分为急性期或假炎性期,亚急性期或假肿瘤样期,慢性期(自发稳定期)。
2 3 诊断和鉴别诊断骨化性肌炎大体病理可见界限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切面多为灰色或灰黄色,外围带质硬,中央较软,肿块可侵入骨皮质,但不侵犯骨髓腔。
镜下见病理组织呈典型带状分布,外围带为成熟组织,骨小梁排列规则,中间带为富有细胞的类骨组织,形成不规则互相吻合的小梁,中央带为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可有核分裂像。
骨化性肌炎典型X 线表现为受损670第29卷2005年第9期黑 龙 江 医 学HEI LONG JIANG MEDICAL JOURNALVol.29,No.9Sep.2005软组织内片状或层状高密度钙化、骨化影,结合外伤史和病理特点,诊断不难。
但本例无明显外伤史,病变呈缓慢演变过程,肿块局限需与恶性骨肿瘤鉴别。
尤其早期阶段由于骨化性肌炎与骨和软组织肿瘤在临床和影像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但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基础有本质不同,影像学上主要鉴别 骨化 和 瘤骨 。
骨化 成份为钙化的骨样组织和成熟的骨小梁,骨化影呈条片状或不定形,但期间可见骨小梁结构。
而起源于骨和软骨的骨肿瘤可有 瘤骨 或 瘤软骨 形成。
如滑膜肉瘤为起源于关节滑膜、滑囊、腱鞘及骨骼的恶性肿瘤。
X线表现为髋关节生长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瘤体内可出现点状、片状、条状各型钙化,侵及关节。
另需与骨外成骨肉瘤鉴别,后者为一种罕见的生长较慢的结缔组织肉瘤。
X线表现为块状肿瘤骨影密度均匀,边缘可较清,早期骨化影少其难区别,需随访观察 1 。
2 4 检查手段根据临床病史、发病部位、年龄,用不同诊断手段来判断软组织肿块。
影像学表现分非成熟型和成熟型;超声对肌肉内或筋膜上出现局限性肿块。
早期或称假炎症期(发病后7~20d),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边界较清楚,但不光滑,无声影。
中期或称假肿瘤期(发病后4~8周),肿块中心部为低或中等回声,可见散在点状高回声,外层周边部出现具有特征意义的薄层骨化强回声带或环。
成熟期(完全骨化期),肿块呈不规则多层较密集强回声团,边缘回声不清,有明显声影。
CDFI有利于直接观察病变组织变化,判断成熟和非成熟型,在早期,中期优于X 线 3 。
发病早期骨扫描比平片更易发现钙化,而B 超意义不大。
小的表浅的肿块可用超声,范围较大或病变较深的病灶MRI成像明显优于CT。
MRI用于显示病灶范围,评价治疗效果,预示术后并发症较好。
MRI在急性期和其他时期依靠水肿的特点能够排除恶性疾病的演变。
MRI可随着病变的演变诊断,是早期诊断的最佳手段 4 。
且MRI增强能显示肌肉中异常强化的肿块组织 5 。
Akira Okayoma等认为,目前放射学检查对早期复发骨化性肌炎难以发现,而超声对检查早期复发的骨化性肌炎及与恶性肿瘤的区分被证明是极为有效的手段 6 。
对行术前评价与骨及血管的关系,行多维重建,C T增强是极好的方法,可用来作术前范围评估指导 7 。
但Alnso Calderon JL等报道,认为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8 。
当病例表现不典型,诊断不确定时,选择外科处理对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 9 。
2 5 治疗骨化性肌炎是人体修复的一种特殊形式,经历创伤、炎症、肉芽组织和异位骨化4个阶段,间充质细胞,骨形态形成蛋白是诱导异位骨化的主要活性介质。
其治疗尚无特殊有效的方法,预防挛缩和骨折是重要的处理措施,可行以下治疗: 药物治疗:有学者认为,激素治疗效果良好,二磷酸盐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抑制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形成与发展,非类固醇抗炎药能抑制间充质细胞增殖,阻断向成骨细胞分化,防止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形成,以及改善病灶水肿,缓解病情具有明显疗效;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通过改变DNA而对快速分裂的细胞产生的影响而阻止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干细胞,从而达到目的; 康复介入治疗:减少压力和多活动患处是预防的基本方法,提倡主动活动且限制在无痛范围内,避免被动活动,对疼痛剧烈的可局部注射赖氨酸阿斯匹林; 中西医综合治疗:局部药敷或薰洗,内服药物,手法按摩,推拿疗法,功能锻炼,有一定疗效,其中文献报道复方四生散治疗未成熟骨化性肌炎,通过抗凝、软坚、抗炎、止痛作用,达到消除软组织肿块,以X线摄片骨化影、疼痛、功能的好转来评价 10 ; 手术治疗主要切除骨化的组织,改善和恢复关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