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森林资源现状及生态景观建设布局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5
楠溪江研究报告
楠溪江是中国福建省宁德市的一条河流,被誉为闽东第一江。
以下是对楠溪江的研究报告:
一、地理特征:
1. 楠溪江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北部,发源于玉屏山南麓,流经福鼎市、柘荣县和屏南县,最终注入东海。
2. 楠溪江全长127.5公里,流域面积242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8‰,水量丰富稳定。
3. 楠溪江上游为山谷河段,流域内河谷纵横交错,形成了众多的湖泊、瀑布和峡谷景观。
二、生态环境:
1. 楠溪江上游流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常见的鱼类有鳜鱼、苏眉和泥鳅等,还有许多珍稀物种如斑节鲈和乌鳢。
2. 楠溪江中游流域属于平原区,河水清澈,水生植被丰富。
河岸两侧的湿地为许多候鸟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3. 楠溪江下游流域有较大的农田和城市开发,受到一定的污染影响。
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保护措施,以保护楠溪江的生态环境。
三、经济利用:
1. 楠溪江流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区,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水果和柑橘等农作物。
2. 楠溪江的水力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水电能源。
流域内修建了楠溪江水电站,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3. 楠溪江流域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
光旅游。
主要景点有楠溪江瀑布群、九龙湖风景区和横濑村等。
总结:楠溪江作为宁德市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旅游价值。
然而,随着工农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楠溪江面临着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措施,确保楠溪江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楠溪江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当前,保护楠溪江母亲河,加快楠溪江生态建设已成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日前,县政协调研组先后赴巽宅、碧莲、大若岩、渠口、岩头、枫林、岩坦等镇乡及县机关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就楠溪江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镇乡及机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实地到楠溪江两岸部分村庄对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畜禽养殖及居民住宅等情况进行考察。
调研组充分肯定各级政府实施“生态立县”和“文化楠溪江”战略,在楠溪江生态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同时针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发展为目标,改革为动力,把“生态立县”和“文化楠溪江”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来实施,在楠溪江生态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领导重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自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和“文化楠溪江”战略决策,加强楠溪江生态建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县政府投入巨资,在搬迁、关闭楠溪江中上游污染企业基础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保护和建设楠溪江生态。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9.7%,楠溪江的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类水标准。
针对楠溪江中、上游村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垃圾已成为楠溪江新的污染源,县政府及县规划建设局在督促各建制镇搞好现有镇所在地环卫清扫工作基础上,在岩坦镇和渠口乡开展了垃圾清理试点工作。
试点结束后,除各建制镇所在地已实行垃圾统一清扫外,楠溪江沿岸所有的村和旅游景点村的垃圾将都实行有专人负责清扫,有固定的垃圾堆放转运点。
沿岸各乡镇都有一个垃圾中心转运场,有一个离民居较远的上规模的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场污水处理池。
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
沿溪各镇垃圾清扫处理及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场污水处理池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详见附表。
一些镇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大若岩镇从1998年开始创建生态示范镇。
该镇在生态效益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下大力气,拆除露天粪坑230座,建成生态公厕7座,绿化面积3000多平方米。
永嘉县森林资源管理对策摘要针对当前永嘉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执行森林资源管理各项政策,严格落实“严管林”不动摇,建立健全以林地管理为核心、火灾预防为主导、资源利用管理为重点、综合监测为基础、监督检查为手段、依法治林为保护的森林资源管理机制,以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地;生态建设;浙江永嘉在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相持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这对巩固和扩大我县林业建设成果,构建完备的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夺取我县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相持发展阶段的全面胜利至关重要。
1永嘉县森林资源现状永嘉县2005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1.27万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8.96%,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9.3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77%。
森林蓄积量继续快速增长,林地流失和超限额采伐势头基本得到遏制,森林资源质量下降和消耗量增加的局面初步扭转,林种结构和树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向合理化转变。
但当前我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森林资源可采量极少、质量不高、树种单一、分布不均的状况与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林地面积有所减少,林地流失严重,超限额采伐时有发生,森林火灾频发,森林经营水平不高、森林质量低、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不强等问题突出,已严重不适应新时期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管理的要求。
2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对策2.1切实加强林地管理,依法严格执行林地林权保护措施,实行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在今后或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县必须要探索建立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林地林权管理制度,要尽快制定地方性的林地林权管理办法。
积极开展林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依法保障林权权益人的权利,在全县范围内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尽快启动林地保护利用和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把林地资源和林权发证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各类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的总量和指标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林地和严格林的用途管理措施,确保林地资源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促进我县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全县资源战略与生态安全,并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水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研究摘要:楠溪江流域面积2436km2,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又是永嘉县的重要饮用水源地。
本文基于MIKE 11的流域水环境模型构建,建立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进行河床糙率和污染物降解系数的率定;采用河流一维水质模型进行了流域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等污染物环境容量计算;并根据环境质量目标的需要,确定了流域各乡镇2025年和2035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关键词:楠溪江保护范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MIKE11软件,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河流一维水质模型,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
楠溪江流域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沿海温州市永嘉县境内,位于东经120°19′~120°59′,北纬28°00′~28°34′,是温州市瓯江下游左岸的最大支流,分属温州市永嘉县和乐清市、丽水市缙云县和青田县、台州市黄岩区,全流域面积2436km2,永嘉县境内面积达2223km2。
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山林茂密,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楠溪江水质优良,是永嘉县的重要饮用水源地。
楠溪江流域水资源不仅是永嘉县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也是联系区域流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纽带,开展楠溪江流域水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研究,对楠溪江流域优良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良好水质的保持和永嘉县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1.研究范围本次研究以列入《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中楠溪江保护范围即永嘉县行政区域内楠溪江沙头供水工程大坝以上楠溪江干流、支流的集雨区域为研究范围,主要水系有楠溪江干流和大楠溪、小楠溪、鹤盛溪、张溪等支流,面积约1780km2,占楠溪江流域总面积的73.1%,涉及永嘉县8个镇(沙头、岩头、枫林、岩坦、大若岩、碧莲、巽宅、鹤盛)和4个乡(茗岙、溪下、界坑、云岭)。
图1 楠溪江保护范围示意图1.研究内容系统分析楠溪江保护范围水文特征、水环境质量现状、主要污染来源,通过构建流域水环境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提出总量控制要求。
永嘉县林业现状及整地和造林措施摘要介绍了永嘉县林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整地、造林,进一步发展永嘉县林业的措施,能为永嘉县林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森林资源;整地;造林;方法;浙江永嘉1林业资源现状永嘉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一个山区林业大县,其林地面积达19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0.65%。
我县绝大部分森林都以纯林为主,纯林面积达到16万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近84%。
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2.57万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13.5%。
绿化程度达83.54%,森林覆盖率达62.02%。
全县生态公益林占有林地面积的48.41%,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57%,以楠溪江两岸及源头、重点风景区为主。
我县是浙江省的重点林业区,竹类资源丰富,竹类的栽培和加工有很长的历史,竹林面积1.2万公顷,毛竹蓄积量3 000余万支,是山区农民创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我县盛产早香柚,拥有“高产、优质、高效”的特点,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占据重要的地位。
由于森林植被破坏少,恢复较快。
全县森林覆盖率较高,为62.02%。
全县林木综合生长率9.06%,消耗率2.18%,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活立木蓄积年均增长20%;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大量劳力的外出和燃气能源在农村的普及,林下植被作为主要生活能源的历史在永嘉县已结束,林下植被生长茂密,整个森林植被恢复迅速。
因此,从总体上讲,全县森林生态环境已达到使表面水土流失面积有所控制,防灾减灾,改善优化生态环境的森林生态功能的基本要求,但南部沿江两岸森林生态环境依然很薄弱。
我县森林资源存量小,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纯林内树种单一,乡土阔叶树种分布很少,大部分纯林都以马尾松为主,其生态功能低下,林分质量差,林木生长量不高,林下植被可然物丰富,极易引起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大发生。
2整地、造林措施今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加上频发的森林火灾,给我县的森林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致使我县4.13万公顷森林受灾,为弥补损失和尽快恢复森林植被,在全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春季造林活动。
永嘉县楠溪江重点保护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资源概况调查摘要为了解永嘉县楠溪江野生重点保护和优良乡土树种资源现状,促进风景区的有效管理和建设,对楠溪江流域的野生树种进行野外调查,筛选出楠溪江天然生长的重点保护和优良乡土树种资源。
关键词重点保护树种;优良乡土树种;资源概况;浙江永嘉;楠溪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东起永嘉与乐清的交界线,西至白泉石岙,南达峙口,北到四海山林场,景区面积达625 km2,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
楠溪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有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和次生阔叶林,珍贵树种有银杏、台湾水青岗、华西枫杨等,而广泛分布的是板栗、杨梅、乌桕、松、杉、竹等人工林[1-3]。
1 调查地自然概况与方法楠溪江位于浙江省南部的永嘉县境内,与雁荡山风景区相毗邻,南距温州市区23 km,位于北纬28°10′~28°34′,东经120°35′~121°59′,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中山丘陵,南部为低山丘陵,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8.2 ℃,气温垂直地带差异较明显,年降水量1 702.2 mm,无霜期282 d,土壤资源丰富,山地土壤以红壤为主,天然生长的重点保护和优良乡土树种资源丰富。
采用线路调查、走访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楠溪江重点保护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资源进行研究。
2 楠溪江重点保护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资源概况经调查,楠溪江有木本植物87科308属830种,按种类分裸子植物8科23属45种,被子植物79科285属785种。
2.1 自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树种楠溪江天然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树种共有7科10属1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种,被子植物8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树种有1种为南方红豆杉,其他重点保护的野生树种为二级保护有10种(表1)。
永嘉县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介绍了永嘉县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自然概况、开发和利用现状,指出了当地森林公园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浙江永嘉永嘉龙湾潭森林公园和四海山森林公园是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森林景观独特。
加强对这两处森林公园的开发与利用,对加快永嘉县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造“温州大都市后花园”,发挥其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1永嘉森林公园的自然概述永嘉县已开发的森林旅游资源有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和四海山森林公园。
2个森林公园均与楠溪江各景区相连,距温州不足100km,距乐清雁荡山风景名胜区70km,交通便利。
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永嘉县东部,是在永嘉县正江山林场的基础上于1991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的,2002年提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5.62km2,森林覆盖率达到95.2%。
四海山森林公园位于楠溪江风景区的最北部,是在四海山林场的基础上于1992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面积25km2,森林覆盖率达到95.8%。
2独特的森林旅游资源2.1丰富的物种资源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和四海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丰富。
植物种类有162科,1 061种,珍稀树种有浙江水青冈、华东野胡桃、华西枫杨、香果树等;名贵的中药材有三叶青、天门冬、百合花、人角莲等。
2个森林公园不仅植物资源丰富,而且有野生动物100种以上。
2.2丰富的风景资源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幽谷飞瀑、峰峦秀漳,以飞瀑翠潭、奇山怪石为特色。
目前已开发的有三折瀑、川字瀑、莲风瀑、七折瀑等,其中以七折瀑最为著名。
四海山森林公园内群山连绵,奇峰高耸,其平均海拔750m,海拔1 000m以上的高峰有10余座,海拔最高的大潘大尖,达1 196.7m。
在寒冬季节,四海山公园由茫茫林海变作了皑皑雪海,呈现出一派北国风光;在春夏季节,山林复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森林资源现状及生态景观建设布局作者:吕奕俊张国道叶胜忠潘作光张加利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7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对于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改善森林景观的环境质量、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瓯江下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仙居、永嘉2个县交界的大青岗,流经永嘉县的岩坦、岩头、沙头、上塘至瓯北城市新区汇入瓯江,为瓯江下游的一条最大支流,分属永嘉县、仙居县、黄岩区、缙云县。
楠溪江流域主体在永嘉县境內。
流域面积2 436 km2(其中永嘉县境内2 223 km2,占91.26%),主流河长142 km。
楠溪江流域属浙南中山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流域森林植被在浙江省植被分区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
1永嘉县楠溪流域森林资源现状永嘉县楠溪江流域土地总面积223 650.67 hm2。
其中:林地面积182 287 hm2,占81.51%,高于永嘉县的78.96%;非林地41 363.67 hm2,占18.49%。
森林面积(有林地面积,含林带面积)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之和170 571.67 hm2,占林地面积的93.57%,高于永嘉县的92.16%;森林覆盖率75.35%,高于永嘉县的72.77%;楠溪江流域活立木总蓄积量641 4726 m3。
1.1森林生态环境总体良好,生态公益林初见成效楠溪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75.35%;比永嘉县森林覆盖率高2.58个百分点。
总体生态环境良好。
生态公益林地面积达43 348.93 hm2,占林业用地的23.78%。
主要为省级重点公益林地面积38 263.67 hm2,占88.27%。
但全流域森林生态功能居于中等偏下水平,森林游憩保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丧失,亟待改造提高。
1.2现状植被与生态景观林建设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现状森林生态景观资源中针叶林景观(杉木林景观与马尾松林景观为主)多,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景观相对较少,林相单调[3]。
阔叶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景观面积占生态景观资源面积的比重为15.17%,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占9.01%,竹林景观占3.48%,灌木林景观占1.12%,经济林景观占5.01%,而针叶林景观占59.18%。
阔叶林大多分布在高山远山,目前仅有四海山、正江山及楠溪江两岸滩林富有森林景观视觉效果、其他山地多为较单一的以松为主的针叶林,林相杂乱不整齐、视觉环境层次不丰富。
虽然绝大部分山头地块已绿化,但其林分类型是多以松、杉类树种为主的人工林。
1.3流域内宜林地面积较多,景观发展空间大楠溪江畔的滩林是楠溪江两岸人民生存的保障,它与楠溪江畔众多的古村落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
沿江两岸各村群众为抗御洪灾风患,在楠溪江两岸植树造林,世代相袭,经过多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今天绿意醉人、亮丽清翠的滩林。
流域内现有无立木林地2 578.53 hm2、宜林地面积7 492.73 hm2,为流域内生态景观资源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1.4线上森林生态景观有待改善永嘉县楠溪江流域已形成了以诸永高速公路、41省道纵贯南北,金丽温高速公路、温州绕城高速公路、104国道穿过县境,县乡公路、通村公路纵横交错、干支衔接的公路网络。
但公路绿化尚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公路绿化缺口多、标准低,绿色通道尚未形成。
二是运用植物种类少,群落单一,群落结构简单。
三是楠溪江的地方特色及森林文化特色未能得到有效体现。
2森林生态景观建设的布局构想楠溪江流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应从3个方面着手。
一是面上生态景观林建设,重点是沿溪两岸一重山的面上景观绿化;二是高速公路、省道与县道等道路的线上绿化;三是景观节点绿化。
通过改造林相、植树造林及封山育林等措施,大力培育与保护生态景观资源,以提高楠溪江流域森林景观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形成山体“群落多样、色彩丰富”、公路“绿、美、洁、畅”、景区“山清、水秀、林茂”的生态景观,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2.1面上生态景观建设布局楠溪江两岸山体面上森林景观主要以马尾松纯林为主,且树种单一,层次不明显。
在建设为景观林时,宜采取在林中空地套种一些高大适生的建群树种以及观花、赏叶树种,待套种的树种长大后,森林的层次感和观赏性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对于需要全面改造的山林地,除遵循生态功能优先、促进乡土性森林群落恢复为目标的原则外,应根据视觉需要和立地条件,有意识地设计营造一些不规则窄带状或块状、团状的观赏性树种,达到提高森林景观效果的目的。
具体可对松林进行改造,营造松与枫香混交、松与乌柏混交以及松与青冈+樟树、楠木等常绿阔叶树混交等。
2.2绿色通道布局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以绿化和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高速公路为隔离栅外两侧各10 m 范围,国省道为两侧各5 m宽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实际增加宽度。
县乡公路等支线绿化是以绿化和改善环境为主要功能,有条件的新改建县道两侧各3 m宽范围,其他县乡公路因地制宜种植行道树。
通过绿色通道建设,以线及面,逐渐建设由大楠溪景观走廊、小楠溪景观走廊、沿江景观走廊和北部景观走廊等构架的楠溪江流域景观走廊。
2.3节点景观布局可在森林旅游板块布局中,每个板块各撷取1个典型节点景观作为楠溪江流域点上森林生态景观建设的重点。
重点布局10点景观,分别是四海花径、龙凤观瀑、南正朝圣、龙潭杏林、芙蓉升冠、双溪合翠、船岩浮绿、石镬徒门、茗尖胜美、五潭碧水。
一是四海花径。
位于永嘉四海山森林公园,可选择四海山森林公园七星岩景区建设20 km林荫花径。
以杜鹃为主要美景的高山杜鹃具有特别的意义。
二是龙凤观瀑。
坐落于永嘉县溪下乡罗垟村西北,在楠溪江源头营建以永嘉县现有楠木类植物为主的楠木园,使楠溪江名符其实,不仅为楠溪江生态旅游增添一道森林景观,也为今后楠溪江流域建设大面积楠木林树立样板示范。
三是南正朝圣。
位于永嘉和黄岩交界处,浙江温州市永嘉县第3高峰南正尖,海拔1 246 m。
原有森林植被破坏后,现存植被为稀树灌草丛,远眺像数座光秃的小山体,与周边茂密的森林不相一致。
应以建设山顶灌木草甸为主。
四是龙潭杏林。
位于浙江省永嘉县东南部龙湾潭森林公园,有浙南第一天然药王谷之称。
在保护药王谷及周边生态景观的基础上,建设天然药用植物园。
五是芙蓉升冠。
位于楠溪江中游岩头镇芙蓉村。
主要以芙蓉峰等周边山体绿化为主。
尽量利用山林丰富的特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名特优经济林、花卉、森林食品等林业基地工程,加大封山育林育果,体现古村及周边绿色景观风貌。
六是双溪合翠。
位于楠溪江双溪口滩林,两岸滩林极佳,犹如绿色屏障,遮去了陆地上的村落田园及荒杂的景观,形成了以清流碧水为中心的溪流、河滩、滩林、草地等层次丰富的景观。
在周边选择宜林荒滩地营造滩林,体现楠溪江滩林独特景观生态。
七是船岩浮绿。
位于有“永嘉西藏”美誉、平均海拔在700 m以上的西岙乡,大船岩又因四周有各色各样的奇特斑纹而得名石斑岩,大船岩屹立在山谷的正中央,像一艘欲要下水起航的大轮船。
以建设常绿阔叶林为主要林相的近自然森林。
八是石镬陡门。
位于永嘉县徒门乡石镬寺,此处山多裸岩,而岩必峻奇;又多怪石,石必成象,由此造成许多美妙景观。
以建设桂花、枫香、银杏等构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建成后,不仅山体得到绿化,还给游人带来桂花的飘香和浓郁的秋色。
九是茗尖胜美。
位于永嘉瓯北梅园村后的一座美丽小山,原称天顶尖,后因纪念南宋状元王十朋改为圣名尖,1963年因当地军民在此消灭了美蒋特务后才改名为胜美尖。
其为建设景观林建设为主体的生态茶园,不仅具有一定的生态意义,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十是五潭碧水。
位于碧莲镇桐州藤溪村南的深山冷岙中五星潭省级森林公园,该森林公园集中了大小逾20处瀑布,姿态各异,佳景天成。
其中五星潭、打锣瀑等尤为出色。
其为建设彩叶阔叶林为主要林相的近自然森林。
使游人步入五星潭省级森林公园,就好象进入色彩斑斓的森林世界,层林尽染与碧水蓝天相辉映。
3组织与保障措施楠溪江流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永嘉县科学发展为重要内容。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应采取高效有力的组织与保障措施,确保楠溪江流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的实施。
3.1实施规划,突出重点按照土地性质和区域功能特征,合理规划森林生态布局和相应的景观游赏功能布局,将森林生态、森林游赏、乡村建设、工业发展等项目融会贯通到宏观的森林生态背景中去,取得结构上的完整性和功能上的高效性。
生态景观带建设与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相结合,通过合理科学地选择植物类群,将苗木生产、林果生产和休闲观光、田园意趣结合起来,实现林木的直接经济效益,提升区位经济功能。
3.2成立管理机构,确定经营机制楠溪江流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不仅范围广,工程量大,而且涉及林业、交通、城建、水利、农业等部门,牵涉到项目区各乡镇、村和农户的利益。
为确保顺利实施,应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成立各部门参加的管理机构并负责实施。
为确保楠溪江流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的质量,巩固建设成果,实行专业队建设机制,并落实相关的管护责任制。
3.3广泛筹集资金楠溪江流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投资巨大,县级政府应将楠溪江流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工程列入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争取林业、水利、旅游、交通等专项资金。
政府按规定从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维护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绿化资金,新的建设项目要将绿化资金纳入项目预算,落实造林绿化资金。
同时广泛汲取各种渠道的社会资金,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租赁等方式,对相关的绿化用地进行依法流转,保证造林成果。
在充分利用省、市有关补贴的绿化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扶持楠溪江流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4]。
3.4制定各项有效措施各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政府实施楠溪江流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的目的意义和政策,使各项具体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5-7]。
工程实行“三长”和“三人”负责制。
“三长”即县长、局长、乡(镇)长对该管辖区域工程建设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三人”即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分别与项目主管单位签订承包合同,承担相应的责任。
林业部门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大力选育林木良种和经济速生树种,加强对造林、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4参考文献[1] 李爱贞,何佳梅.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研究[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2] 郭晋平.森林景观生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傅伯杰.地理学的新领域——景观生态学[J].生态学杂志,1983,2(4):60-67.[4] 葛大兵,邹冬生.生态示范区建设理论思考[J].环境科学动态,2005(1):17-20.[5] 吴丽娟,周亮,王新杰,等.北京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多样性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88-93.[6] 崔莉,李俊清,向楠,等.浙江沿海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0):18663-18667.[7] 林媚珍,陈志云,蔡砥,等.梅州市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17577-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