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CI导入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22
VI的发展情况及误区[摘要]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作为一种经营战略和技法、运用与企业,始于何时何地,有着不同的说法。
一般认为CI这一词最早由美国的设计家来蒙特于1930年左右提出。
从上世纪30年代美国正式提出了CI的概念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CIS以来,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有得有失。
长期以来,国内的VI设计过于呆板和程序化。
有人认为做VI,只要标志设计出来工作就完成了一半,很多公司的VI设计手册除了标志和一些基本元素不同以外,应用部分千篇一律,很多都是单调的延续和重复,缺乏个性和新意。
造成了标志的孤立,更割裂了vi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
我主要是通过对vi的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针对目前状况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一些讨论。
[关键词] VI设计,CI,起源,发展情况,误区第一章几个相关问题一、关于VI设计VIS设计的英文全称为Visual Identity System,中文全称为: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它是通过有形的,具体化的视觉传播符号将无形的企业观念系统传播给社会,以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
VIS设计的基本内容包含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两个部分。
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企业专用印刷字体、企业标准色、企业象征造型图形、企业宣传标语、口号、基本要素组合中的组合规定、基本要素组织系统的字体设计、附属要素诸如专用字体、象征图形应用、广告版面编排形式、企业产品造型设计、基本要素制图、标准色的标准法实施以及禁止组合的规定等。
应用要素包括企业产品、事物用品、办公器具、设备、招牌、旗帜、标识牌、建筑外观、交通工具、衣着制服、产品包装、产品展示、广告传播等。
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的工作流程可分为:基本要素设计开发、基本要素组织系统设计、应用设计系统开发、实施设计和实施系统开发等各个阶段。
二、关于CI和VI的关系问题CI作为一种经营战略和技法、运用与企业,始于何时何地,有着不同的说法。
一般认为CI这一词最早由美国的设计家来蒙特于1930年左右提出。
CI历史渊源(年代、背景、组成)(2010-12-21 15:36:13)分为3个阶段。
上个世纪30一50年代为萌芽期,历史背景是:二次大战前的工业革命时期;50-70年代为成长期,历史背景是:二次大战后的世界经济复苏时期;70年代至今为成熟期,历史背景是:新产业革命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1851年有一家生产化学油脂产品的公司——保龄公司,该公司负责货物运输的人,习惯在装不同产品的货箱上画黑色的叉叉,为了让不识字的码头工人能分辨不同的物品。
不久另一位负责货运的人把叉叉改成了星星,只是为了美观;以后又有人加进了月亮,之后,成为固定的符号。
所以最初这些符号只是用于区别不同种类的货物。
后来保龄公司采用更美观的图形用来取代原来的记号时,出现了麻烦,一位经销商拒收没有星星月亮的货物,认为是冒牌货,保龄公司这才意识到记号的重要,于是正是注册,作为公司的商标。
符号一旦与公司或产品形成了某种固定的联系,它就成了公众认可的符号,整个CI系统就是一系列符号的集合,导入它的整个过程就是这些符号成功有效的传播。
直到上世纪初,一些企业开始有意识地重视企业和商品的标志。
1907年,培特-贝伦斯——著名建筑设计师,为德国通用无线电器公司设计标志,并印在信纸、信封等办公用品上,这是视觉识别设计的萌芽。
1947年G-平托利为意大利OLIVETTI公司设计了企业名称的标准字体,形象简洁、新颖,注重产品与售货环境的经营理念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并重视公司名称、品牌标志的设计。
上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识别设计还停留在公司和商品的标志上,没有意识到企业识别系统的整体概念。
上世纪50年代以后:(CI思想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的美国)时代背景:当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工业和工商业蓬勃发展、国际自由贸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继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入这种竞争行列,大家千方百计推动科技进步以及科技成果向商品生产的加速转化,使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商品总量增大和更加丰富多彩,刺激了消费市场。
银行导入CIS,内部构筑统一的企业精神、管理文化和行为规范,外部设计统一的机构实体显示和识别系统,既是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又是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
CI作业的流程包括对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企业文化传统和现状、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行业的个性追求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策划,首先确认银行的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等文化要素,继而提出银行的发展战略定位报告和市场营销策略规划,最后规定银行的标志、建筑物装潢、服装、礼品、名片、信封包装等统一的规格和模式。
银行导入CIS,关键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定位。
首先是企业经营哲学和观念的定位。
主要以精神标语和宣传口号来体现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目标。
其次是企业视觉形象定位。
通过企业形象识别CI设计,使之在金融大楼建筑设计、营业厅设计、企业标志、宣传品和广告设计等方面形成与经营哲学和经营观念相适应的独特“外包装”,以便于公众识别。
第三是通过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体现企业定位,传播企业精神。
每一位员工作为企业个体,时时可以在他们身上感受到“流动”的企业文化精华。
员工选择了这家银行即选择了她的文化,其价值观、行为修养、人格品质无不体现出这家银行企业文化的特征。
而银行本身也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使企业精神、信仰、经营理念和习惯体系渗透于全体员工心理,使员工自觉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形成相应统一的工作方式和组织心理,并以得体的礼仪,规范的操作、全面的业务能力展示本银行的独特个性。
1996年底,中国建设银行开始全面导入CIS战略,以全新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出现在公众面前,提出了“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的形象口号;中国银行则委托国际专业创意公司策划实施CIS 战略,打出了“选择中国银行,实现心中理想”的形象广告语,并在香港凤凰台等多家媒体上投放“竹林篇”、“麦田篇”、“江河篇”等系列化形象广告,传达出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而中国工商银行也于1997年推出了以红色行徽、黑色行名为标志的新企业识别系统,并大力宣传其“中国工商银行,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的统一形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CI历史渊源CI 历史渊源(年代、背景、组成)(2019-12-21 15:36:13)分为3个阶段。
上个世纪30一50年代为萌芽期,历史背景是:二次大战前的工业革命时期; 50-70年代为成长期,历史背景是:二次大战后的世界经济复苏时期; 70年代至今为成熟期,历史背景是:新产业革命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1851年有一家生产化学油脂产品的公司——保龄公司,该公司负责货物运输的人,习惯在装不同产品的货箱上画黑色的叉叉,为了让不识字的码头工人能分辨不同的物品。
不久另一位负责货运的人把叉叉改成了星星,只是为了美观;以后又有人加进了月亮,之后,成为固定的符号。
所以最初这些符号只是用于区别不同种类的货物。
后来保龄公司采用更美观的图形用来取代原来的记号时,出现了麻烦,一位经销商拒收没有星星月亮的货物,认为是冒牌货,保龄公司这才意识到记号的重要,于是正是注册,作为公司的商标。
符号一旦与公司或产品形成了某种固定的联系,它就成了公众认可的符号,整个CI系统就是一系列符号的集合,导入它的整个过程就是这些符号成功有效的传播。
直到上世纪初,一些企业开始有意识地重视企业和商品的标志。
1907年,培特-贝伦斯——著名建筑设计师,为德国通用无线电器公司设计标志,并印在信纸、信封等办公用品上,这是视觉识别设计的萌芽。
1947年G-平托利为意大利OLIVETTI 公司设计了企业名称的标准字体,形象简洁、新颖,注重产品与售货环境的经营理念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并重视公司名称、品牌标志的设计。
上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识别设计还停留在公司和商品的标志上,没有意识到企业识别系统的整体概念。
上世纪50年代以后:(CI思想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的美国)时代背景:当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工业和工商业蓬勃发展、国际自由贸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继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入这种竞争行列,大家千方百计推动科技进步以及科技成果向商品生产的加速转化,使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商品总量增大和更加丰富多彩,刺激了消费市场。
CIS策划全程企业导入CI的目的和原因企业导入CI的目的和原因很多,但一股情况下都要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定CI 导入目标,实施CI战略。
根据众多的成功范例,企业导入CI的动机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改变企业经营不振的现状,克服经营困难,活化企业组织,振奋企业精神;(二)改变陈旧、落后的企业形象,树立崭新的企业形象;(三)变更企业名称,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多角化经营;(四)转变企业经营方针,重整企业理念,适应“二次创业”需求;(五)顺应“国际化”潮流,改变不能同国际市场接轨的形象识别系统,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六)导入新的市场战略,开发新产品上市,借助CI导入迅速打开市场;(七)强化企业的对外宣传、公共关系和促销活动,改变企业实力强大,但形象传播力弱的现状,提升企业实力形象;(八)实现企业的改组、整顿,提高管理效率;(九)消除负面影响,克服不利因素,创新企业形象。
中国CI的基础与实务一、中国CI的基础为什么中国从80年代末期开始,CI特别被人关注,而且发展势头非常好?中国不是很准确地,不是很完整地导入CI的企业,目前大约有2000家左右,每年导入CI的企业在不断扩大,我觉得,中国之所以出现CI热,有两个原因:一是竞争的国度;二是传播的国度。
中国市场发展从这几年竞争角度来说,经过四个阶段。
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市场竞争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竞争什么呢?价格。
老百姓手上钞票很少,买东西希望买最便宜的东西。
到80年代初,尤其到中期,老百姓手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并明白一个道理,东西便宜固然是好事,但是东西便宜买来之后质量不好,维修费实在太高,而且很麻烦。
于是进入第二个阶段,质量竞争。
这时候质量好贵一点值得。
国外的产品普遍受人欢迎。
到80年代末,老百姓开始发现好多的产品质量都很好,有一年中国电视机质量评比,评出了二十个第一名。
这个时候竞争什么?品牌。
当时有很多企业为了发展品牌做了很多的努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到来,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基于我国商品品质的不稳定性,CI是一个企业的承诺,使消费者企业形象的印象来购买商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这样。
CI必将在中国企业一步步进入国际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加入WTO,必定要参加世界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国企业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具有品牌意识。
要向美国“耐克”公司学习,利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要向“麦当劳”学习,学习它是怎样将企业形象统一化并转变成一种信息价值。
学习美国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S战略;和日本提倡市场调查,“个性化”设计的营销思想。
同时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
稳中取胜,解决生存价值是基础,追求信息价值不要象日本搞成“CI污染”。
CI在中国企业中具有特色的发展可以是:不一定所有的企业和机构都必须导关于领导方面,原先中国的许多企业领导并不是学经济出身的,而是学其它专业,对经济运作一无所知;或是上级指派;甚至还有一些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乡镇企业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科技高含量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备条件。
前面谈到CI导入企业与企业管理层素质有重大关系,一个好的形象策划能不能被“敲定”很大一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国家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谁没有在经济竞争中提高素质,没在商机四伏下把握机会,没有意识到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那么,下一个“下岗”的就是他了。
中国CI发展的特色还在于:中国的设计师要在把CI树搞清楚是怎么回事,CI手册应怎样制定这些事上,多学习日本的设计公司,学习他们不断地研究CI 理论,完善CI理论;把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融入其中。
多为企业考虑,策划出新的营销手段。
学习他们踏实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那种敬业精神。
日本的设计之所以紧随世界潮流,也是其具有快速学习,取他人之精华的品质。
而我们国家的设计业呢?很少在世界级设计大赛上拿奖的原因是什么?是缺乏文化吗?可我国拥有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呀!缺乏的是一种语言,一种具有“后现代”特点的语言,一种将中国文化诠释给世界人民的语言。
建行代收代付集中处理系统客户端用户操作手册[整理] 建设银行代收代付集中处理系统客户端用户操作手册建设银行代收代付集中处理系统项目组2008年9月目录1 系统概述 ........................................................... 2 1.1 系统背景 .................................................... 2 1.2 系统目标 .................................................... 2 2 系统初始化配置 ............................................... 2 3 系统操作 ........................................................... 7 3.1 导入密钥文件 ............................................ 7 3.2 系统管理 .................................................... 9 3.2.1 操作员维护.......................................... 9 3.2.2 修改密码............................................ 12 3.2.3 综合设置............................................ 12 3.2.4 更新密钥文件.................................... 13 3.2.5 修改加密密码.................................... 14 3.2.6 导出本单位密钥................................ 15 3.3 业务操作 .................................................. 16 3.3.1 新建批次............................................ 16 3.3.2 打开批次............................................ 23 3.3.3 邮件重发............................................ 30 3.3.4 批次处理............................................ 31 3.3.5 查询................................................ 39 3.3.6 帮助 (45)1 系统概述1.1 系统背景为给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代收代付金融服务,中国建设银行针对相关业务特点,开发出批量代收代付业务后台集中处理系统,并配套开发客户端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