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军事的延续
- 格式:docx
- 大小:13.02 KB
- 文档页数:1
军事理论测试题一、单选题1、关于军事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A.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B.军事思想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C.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不能指导军事实践。
D.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的分类不正确的是(D)A.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B.按阶级属性划分,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C.按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划分,如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D.按军事领导人划分,如毛泽东军事思想3、那部著作属于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著作(A)A.《高卢战记》B.《共产党宣言》C.《制空权》D.《机械化战争论》4、哪一部作品不属于我国古代军事著作(B)A.《孙子》B.《论持久战》C.《司马法》D.《六韬》5、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A)A.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B.对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研究C.对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研究D.对近现代战争战略战术的研究6、冷战时期军事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什么为技术标志的(C)A.火药B.机械化武器C.核武器D.信息化武器7、对《孙子兵法》评价不正确的是(D)A.词约意丰,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B.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C.存有糟粕,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D.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8、对《战争论》评价不正确的是(C)A.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B.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C.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D.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9、《战争论》的作者是(A)A.克劳塞维茨B.拿破仑C.斯大林D.艾森豪威尔10、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B)A.武器的因素B.人的因素C.经济的因素D.政治的因素11、“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形象地说明(B)A.战争与经济的关系B.战争与政治的关系C.战争的性质D.战争的规律12、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B)A.孙子兵法B.毛泽东军事思想C.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D.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13、下列哪一种打法不属于积极防御作战(D)A.慎重初战,初战必胜B.实行有利条件下的决战,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C.每战力求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D.坚守不出,专心防御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A)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好制度,好作风,好传统C.通过办学校来解决干部问题D.讲究技术,加速改进军队的装备1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由谁提出来的。
1毛泽东认为战争的本质是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这一论断既揭示了战争的政治本质,也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暴力本质。
2自古战争的本质不外乎2种(或多种)文明以及社会(或个人)意识形态所决定的一种为达到政治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其本质,是战争固有的最根本的政治属性,战争是政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
继而发动的战争,是人类文明社会或个人通过武装斗争手段的继续。
这是战争本质的核心。
政治决定战争的性质、目的,通过战争谋求自身文明社会的发展3.战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又是和经济利益密不可分的,当然这其中还包括地缘政治,宗教,民族矛盾等等,但归根结底是利益,只要有利益冲突的地方就会有矛盾。
当矛盾可以通过政治手段比如谈判协商等解决或是暂时行的掩盖时,那么就可以避免战争,但当矛盾不能化解时矛,盾激化的最后结果是武装对峙武装冲突直至战争。
战争的发起是为了迫使对方接受本方的利益要求,或是完成本方的利益企图。
由于当今世界国与国的交流来往日益增多,那么各国间就难免会在某些利益点上发生冲突和矛盾,当冲突和矛盾不可化解时,战争就爆发了。
战争的本质就是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
4.战争本质,是战争固有的最根本的政治属性。
战争是政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战争行动,是阶级的政治通过武装斗争手段的继续。
这是战争本质的核心。
它规定着战争的经济本质和军事本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战争观理论所揭示的战争本质的特性与其理论功能在于,①战争在阶级政治斗争的继续中,由政治决定战争的性质、目的和指导战争的基本政策与军事战略方针。
②阶级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以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和手段。
这种手段的运用,通常是在政治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再也不能照旧前进时,就用战争的手段,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求取发展。
列宁把这种复杂的斗争发展过程概括为战争是“‘以剑代笔’的政治“。
③战争的政治属性规定着,战争是政治性的行动。
自古以来,任何阶级进行的战争,都带有阶级性质,都是为达成一定的政治任务与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斗争。
政治是战争的延续,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战争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正义的战争支持是必需的;即可推动经济的发展(如美国),又可拖垮经济(如苏联)战争是政治目的实现的一种手段,孙子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讲的就是以最小的战争代价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历史上军阀征并的战争无一例外不是为了政治目的的实现,所以军事是和政治不可分割的,军事是政治目的实现的一种强势方式。
这也就是所谓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时,袁绍为与曹操争夺北方霸权的政治目的而发兵攻打曹操,官渡之战爆发,结果是曹操胜了,袁绍败了,后曹操又相继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袁绍家族退出中国的政治舞台。
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有它的政治目的。
欧洲诸国几百年间战乱不断,就是因为其政治目的不能够顺利实现,而其政治目的多为争夺霸权或实现扩张,为此连年战乱,甚至民不聊生依然战乱不断,以至于终于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希特勒的政治野心则更加疯狂,他妄图统一欧洲,争霸全球,然而这样通过巨大战争代价的来实现的政治目的并未达成,根本原因还在于他输在了政治上,他的行为必然激起各国的反抗和各国人民的反对,才最终导致他输在了军事上,最终战败,据说自杀身亡。
1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本质特征?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本质特征:(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单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治国,经济六方面泛谈作者:邵宏伟,2016-2-28 按照不同领域,大致可分为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治国,经济六个方面。
政治就是内部的关系问题,外交是外部国与国的关系问题。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硬刀子,政治是软刀子。
政治是讲策略的,团结多数,打击顽固的少数,将最大的力量施加给最危险的敌人。
文化说白了就是人心,满清能灭了华夏的国家,却灭不了华夏的文化。
反而被华夏的文化同化。
如果世界的文化能统一,那么世界统一成一个国家就不是梦。
像拿破仑,希特勒都是反历史潮流的,在文化没有统一时,强行用军事统一,最后只有失败。
只有世界文化统一后,然后再通过武力统一,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经济可分为国富与民富两个方面,国富民富是第一等的,国贫民富是第二等,国富民贫是第三等,国民皆贫是第四等。
政治关系的洗牌与治国的效果有时有明显的联系。
关于治国与政治关系的策略可分为人事调配的阴谋诡计与治国的大势方针。
如李斯明于治国的大势方针,所以能帮秦始皇统一天下。
但暗于阴谋诡计,最后被精于阴谋诡计的赵高搞掉。
张居正争取相位时,就是与冯保联合,使用阴谋诡计将高拱搞掉。
我的原则是不要求用阴谋诡计,但还是要了解这门黑暗的学说,至少可以用来防身。
王阳明的我心光明,知行合一就很好的解决了道德与阴谋之间的关系,将这二点合而为一。
军事人才可分为帅长与将才,帅长是着眼于整体战略规画的,将才是针对具体战役的作战。
帅长偏向于谋,将才偏向于断。
有的军事人才两者皆备,有的偏向于一方。
如曾国藩就是帅长,但每战必败,不拥有将才。
项羽是将才,而不是帅才,虽然百战百胜,最后还是在整体的战略规画上失策,败于刘邦。
一个王朝经历大乱后,整个国家与民心都趋向于安定,这时用道家无为思想治国最好。
西汉文景之治就是这样来的。
不扰民,顺其自然的发展,无为能达到大为。
而隋炀帝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的志向欲与尧舜齐,但极度的扰民,最后自取灭亡。
吏治的清明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明朝朱祐镗就是先将内阁找对人,然后刷新吏治,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军事理论测试题一、单选题1、关于军事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A.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B.军事思想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C.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不能指导军事实践。
D.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的分类不正确的是(D)A.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B.按阶级属性划分,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C.按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划分,如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D.按军事领导人划分,如毛泽东军事思想3、那部著作属于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著作(A)A.《高卢战记》B.《共产党宣言》C.《制空权》D.《机械化战争论》4、哪一部作品不属于我国古代军事著作(B)A.《孙子》B.《论持久战》C.《司马法》D.《六韬》5、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A)A.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B.对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研究C.对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研究D.对近现代战争战略战术的研究6、冷战时期军事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什么为技术标志的(C)A.火药B.机械化武器C.核武器D.信息化武器7、对《孙子兵法》评价不正确的是(D)A.词约意丰,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B.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C.存有糟粕,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D.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8、对《战争论》评价不正确的是(C)A.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B.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C.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D.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9、《战争论》的作者是(A)A.克劳塞维茨B.拿破仑C.斯大林D.艾森豪威尔10、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B)A.武器的因素B.人的因素C.经济的因素D.政治的因素11、“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形象地说明(B)A.战争与经济的关系B.战争与政治的关系C.战争的性质D.战争的规律12、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B)A.孙子兵法B.毛泽东军事思想C.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D.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13、下列哪一种打法不属于积极防御作战(D)A.慎重初战,初战必胜B.实行有利条件下的决战,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C.每战力求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D.坚守不出,专心防御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A)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好制度,好作风,好传统C.通过办学校来解决干部问题D.讲究技术,加速改进军队的装备1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由谁提出来的。
《战争论》读后感《战争论》是德国哲学家克劳塞维茨创作的一部关于战争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探讨,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战争的本质、原则和战争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克劳塞维茨的思考和观点所打动,对战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战争论》从开始就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手段”的观点,强调战争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和依存关系。
克劳塞维茨指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政治的目标,并且在战争过程中,政治决策的重要性远大于军事行动。
这一观点使我对战争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战争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达到政治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政治目标才是真正的目标。
通过战争,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也能够削弱对手的实力,使得自己在国际关系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克劳塞维茨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的深刻剖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战争的本质。
另外,《战争论》还强调了战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没有固定的规律和规则。
战争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也无法完全掌控。
在战争中,各种因素和条件都可能发生变化,决策者必须能够面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及时做出调整和决策。
这一点让我深感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更加认识到战争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除此之外,《战争论》还对军事策略和战略思维进行了深入探讨。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依靠武力的强大,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战略思维和军事策略。
克劳塞维茨提出了“战争的三个要素”,即国家的军事力量、指挥和控制以及军事行动的目标。
他认为,只有在这三个要素的合理组合下,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一点让我深感军事战略的重要性。
对于战争的决策者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战略思维,制定出符合国家利益和政治目标的战略,才能够在战争中获得胜利。
最后,《战争论》还对战争的正当性进行了讨论。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只有在遵循某种原则和规则的情况下才能够被认为是正义的。
他提出了“战争道义”的观点,即战争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够使用一切手段去达到政治目标。
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治国,经济六方面泛谈作者:邵宏伟,2016-2-28 按照不同领域,大致可分为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治国,经济六个方面。
政治就是内部的关系问题,外交是外部国与国的关系问题。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硬刀子,政治是软刀子。
政治是讲策略的,团结多数,打击顽固的少数,将最大的力量施加给最危险的敌人。
文化说白了就是人心,满清能灭了华夏的国家,却灭不了华夏的文化。
反而被华夏的文化同化。
如果世界的文化能统一,那么世界统一成一个国家就不是梦。
像拿破仑,希特勒都是反历史潮流的,在文化没有统一时,强行用军事统一,最后只有失败。
只有世界文化统一后,然后再通过武力统一,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经济可分为国富与民富两个方面,国富民富是第一等的,国贫民富是第二等,国富民贫是第三等,国民皆贫是第四等。
政治关系的洗牌与治国的效果有时有明显的联系。
关于治国与政治关系的策略可分为人事调配的阴谋诡计与治国的大势方针。
如李斯明于治国的大势方针,所以能帮秦始皇统一天下。
但暗于阴谋诡计,最后被精于阴谋诡计的赵高搞掉。
张居正争取相位时,就是与冯保联合,使用阴谋诡计将高拱搞掉。
我的原则是不要求用阴谋诡计,但还是要了解这门黑暗的学说,至少可以用来防身。
王阳明的我心光明,知行合一就很好的解决了道德与阴谋之间的关系,将这二点合而为一。
军事人才可分为帅长与将才,帅长是着眼于整体战略规画的,将才是针对具体战役的作战。
帅长偏向于谋,将才偏向于断。
有的军事人才两者皆备,有的偏向于一方。
如曾国藩就是帅长,但每战必败,不拥有将才。
项羽是将才,而不是帅才,虽然百战百胜,最后还是在整体的战略规画上失策,败于刘邦。
一个王朝经历大乱后,整个国家与民心都趋向于安定,这时用道家无为思想治国最好。
西汉文景之治就是这样来的。
不扰民,顺其自然的发展,无为能达到大为。
而隋炀帝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的志向欲与尧舜齐,但极度的扰民,最后自取灭亡。
吏治的清明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明朝朱祐镗就是先将内阁找对人,然后刷新吏治,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好也有坏。
现在就来看看由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评价吧!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些人认为诸葛亮算不上一个军事家,他们的根据主要有:陈寿的评语:“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其实,陈寿并没有说诸葛亮缺乏军事才能。
首先,陈寿所说的“治戎为长”,即指诸葛亮善于治军。
作为一个军事家,首要的一点,就是善于治军。
如果不能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又凭什么去南征北战呢?其次,陈寿所说的“奇谋为短”,是相对于诸葛亮“治戎为长”而言的。
诸葛亮在“奇谋”方面的才干稍逊于他在治军方面的才干,并不说明诸葛亮不善“奇谋”或没有“奇谋”。
同样,“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之语也是陈寿对诸葛亮综合才能的分析对比后作出的结论。
如果诸葛亮“理民之干”可打10分的话,那么其“将略”则打8分。
譬如评价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可能其诗不如其文,其文不如其词。
但无论单说哪一项,苏东坡都是大家。
不能因为有人说苏轼的诗不如词,就误以为苏轼不会写诗。
对于诸葛亮北伐无功一事,陈寿也没敢下断言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而是用疑问的口气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 而且,陈寿还为诸葛亮北伐无功作了一番辩护:“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成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亮之器能政理,抑管、萧之亚匹也。
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耶?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陈寿将诸葛亮北伐无功的原因归纳为四点:一是与诸葛亮对阵的,偏偏是“人杰”司马懿;二是寡不敌众;三是诸葛亮手下没有韩信、王子城父那样的名将;四是诸葛亮的长处在于处理政事,而不在于用兵打仗。
最后,陈寿颇为遗憾地说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是“天命有归”。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按照形式可分为联盟型和中立型。
2、学校国防教育是国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国防教育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3、国家机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队,警察,监狱等专门机构,这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实体。
4、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组成,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组成。
5、著名的兵书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问对》等,被称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
6、《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7、“军事是政治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出自《战争论》。
8、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从战略角度,从全局上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括战争与和平理论,武器装备发展理论,人才培养理论,科技强军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等等。
9、胡锦涛提出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0、不同时期的战略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军事力量。
11、战略特点主要表现为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相对稳定性。
12、研究国内的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综合国力三方面的情况。
13、一般把国际战略格局区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单极格局,两级格局,多级格局,多远交叉格局。
14、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15、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表现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16、新的国家安全观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安全观。
17、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的制导武器。
18、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军事人才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