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室内照明系统节能监测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11
江苏省公共建筑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规定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提高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并结合江苏省建筑气候和建筑节能的具体情况而制定。
其中,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照明系统的规定是怎样的?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江苏省公共建筑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规定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根据照明场所功能要求确定照明功率密度值,并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规定的目标值。
内照明光源及灯具应符合以下要求:1、室内照明应采用高效光源,根据室内空间条件合理选用光源种类。
办公、商业等场所宜选用大功率直管型荧光灯;2、应选用直射光通比较高、控光性能合理的高效灯具,大面积照明场所的灯具效率不应低于70%。
室外照明光源及灯具应符合以下要求:1、除有特殊要求外,室外照明光源应选用高效气体放电灯、LED 灯等新型高效光源;2、不宜采用高压汞灯,不应采用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和普通白炽灯;3、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高效率的灯具。
其中泛光灯灯具效率不应低于65%。
镇流器选择除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镇流器按光源要求配置,并应符合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2、荧光灯的镇流器应选用节能型电感式或电子式,大功率气体放电灯应选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3、气体放电灯灯具的配电线路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应充分利用天然光。
具备条件的场所可设置光诱导照明系统;具备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安装的场所可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作为照明电源。
建筑节能规范配电与照明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配电与照明1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建筑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建筑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按照批准的设计图纸,合同约定的内容和相关技术规定进行。
必须采用设计要求的高效节能照明光源和灯具及其附属装置,其光参数应在现场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每种照明光源不少于3套,灯具至少1套。
2 主控项目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对低压配电电源质量进行检测,主要检测供电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谐波含量,其中供电电源偏差、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公共电网谐波、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检验方法:在大功率用电设备安装完成并经过试运行后,以及所有安装的变频设备、照明设备、计算机等均可投入的情况下,使用三相功率计测量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谐波含量。
检查数量:全部检测条文说明此项检测主要是对建筑的配电电源质量情况,当建筑内使用了变频器、计算机等用电设备时,如果施工安装不当会造成电源质量下降,谐波含量增加,谐波电流危害较大,当其通过变压器时,会明显增加铁心损耗,使变压器过热;当其通过电机,令电机铁心损耗增加,转子产生振动,影响工作质量;谐波电流还增加线路能耗与压损,尤其增加零线上电流,并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产生危害。
《供电电源偏差》GB12325-90、《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GB12326-2000、《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93、《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95。
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选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相关规定。
除满足上述规定外,安装前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 镇流器自身功耗不大于光源标称功率的15%,谐波含量不大于20%;2气体放电灯的整体功率因数不得低于;检验方法:现场使用数字功率计检测。
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要求及节能技术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物照明设计的规范及节能技术的应用愈发受到关注。
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本文将从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的要求以及节能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建筑物照明设计规范要求1. 设备选型与布置建筑物照明设计首先需要根据使用需求和空间特点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
同时,还需要合理布置照明设备,确保照明光线能够均匀地照射到每个角落。
例如,在办公室等需要长时间进行工作的场所,应选择亮度适中且不闪烁的照明设备,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 光照度要求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照明的光照度要求不同。
例如,公共场所如超市、展览馆等通常需要较高的光照度,而住宅区等私人场所则可以适当降低光照度。
建筑物照明设计需要根据具体要求,确保光照度在合理范围内,既满足使用需求又不浪费能源。
3. 色温与色彩还原性色温是指照明光线的颜色,而色彩还原性是指照明光线对物体颜色的还原程度。
不同场所对色温和色彩还原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商业场所中,适宜选择较高的色温和较好的色彩还原性,以突出产品的质感和色彩,吸引顾客的目光。
4. 遮光与反射建筑物照明设计还需要考虑遮光与反射的问题。
合理的遮光设计可以避免照明光线产生强烈的反射或反射过多,造成不适宜的视觉效果。
对于高反射需求的场所,如图书馆或办公室,应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以避免眩光。
二、节能技术的应用1. LED照明技术LED照明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节能技术,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相比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LED照明设备能够更好地满足照明设计规范的要求。
LED照明技术在建筑物照明设计中的应用已日益广泛,不仅可以减少能耗,还能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照明环境。
2. 光感控制技术光感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感应周围环境光线强度来调节照明亮度的技术。
例如,当室外光线较强时,可自动减小室内照明亮度,以节约能源。
建筑工程中的照明系统规范要求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照明系统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照明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光线,以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舒适,还能为建筑物增添美感。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照明系统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以下将详细介绍照明系统各方面的规范要求。
一、照明设计要求在建筑工程中,照明系统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照明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光线的需求,提高视觉效果,同时也能节约能源。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规范要求:1. 光照强度:根据不同的建筑用途,要求合理的光照强度。
例如,办公室的照明要求一般为500至750勒克斯,而公共场所的照明则需要更高的光照强度。
2. 光照均匀度:照明系统应能够提供均匀的光照,避免明暗差异过大。
为了保证光照均匀度,可以采用合理的灯具布置和调光控制。
3. 色温和色彩还原性:不同场所对于灯光的色温和色彩还原性要求也不同。
一般室内照明色温在3000至5000K之间,而场所对色彩还原性要求较高时,应选择较好的色彩还原指数。
4. 抗眩光:照明系统应避免产生眩光,特别是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
可以通过合理选用灯具、使用遮光装置或者采用反射光源等方式来减少眩光。
5. 节能性:为了降低能源消耗,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尽可能采用节能灯具,并结合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智能控制,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照明亮度。
二、照明设施安装要求在建筑工程中,照明设施的安装也需要符合一些规范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安装要求:1. 线路布置:照明设施的电源线路应保证安全可靠,采用合适的线径、线材和接线盒,并进行良好的接地。
2. 灯具安装:灯具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安装位置应合理选择,避免阻挡和干扰。
3. 紧固固定:照明设施的固定应牢固可靠,避免发生松动或跌落的情况。
使用固定装置时,应选择适当的数量和位置。
4. 防水防尘:根据实际需要,照明设施应具备一定的防水和防尘性能。
特别是在潮湿或尘埃较多的地方,应选用符合相关标准的防水和防尘等级的设备。
1 总则1. 0. 1为加快江苏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推动建筑节能,提高建筑能效,制定本规程。
1. 0. 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以下简称能耗监测系统)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和运行维护。
改扩建以及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和运行维护可参照执行。
1. 0. 3 能耗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应远程传输给省、市级建筑能耗监测数据中心,并提供给建筑所有权人、业主或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为制定节能政策、加强用能管理等提供科学可靠依据。
1. 0. 4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工程建设除应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和本省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 0. 1国家机关办公建筑 government offices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的办公建筑,包括国家机关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办公建筑。
2. 0. 2大型公共建筑 large public building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宾馆饭店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医疗卫生建筑、体育建筑、综合建筑、其他建筑。
2. 0. 3分类能耗 energy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sorts根据建筑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划分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如:电、燃气、水等。
2. 0. 4分项能耗 energy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items根据建筑消耗的各类能源的主要用途划分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如:空调用电、照明插座用电、动力用电、特殊用电等。
2. 0. 5能耗监测系统monitoring system of energy consumption通过在建筑物内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功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统称。
照明系统规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舒适环境的追求,照明系统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照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制定一套照明系统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照明系统规范,以确保我们能够享受高质量的照明。
1. 照明系统分类照明系统根据用途可以分为室内照明系统和室外照明系统。
室内照明系统通常用于居住和办公空间,而室外照明系统则用于户外公共区域,如街道、广场等。
根据所用灯具的类型,照明系统可以分为荧光灯照明系统、LED照明系统等。
2. 室内照明系统规范室内照明系统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光照度:根据不同场所和活动的需要,合理设置光照度水平。
例如,办公室的光照度应为300-500勒克斯,而图书馆的光照度应为500-750勒克斯。
- 光色和色温:选择合适的灯具和灯泡,确保提供舒适和适宜的光色和色温。
一般来说,室内照明系统应使用具有高显色指数(CRI)的灯具,色温应在4000-5000K之间。
- 遮光性能:有效避免灯光的眩光和昏暗,使用优质灯罩和遮光设备来改善照明效果。
- 安全性:灯具的安装和布线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保证绝缘和接地的正常运行。
- 节能性:选择节能灯具,如LED灯泡,以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碳排放。
3. 室外照明系统规范室外照明系统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光照布局:根据建筑物或景观的需求,合理分布灯具,确保整个区域的光照均匀。
- 防护性能:室外灯具应具备防水、防尘和防雷等防护能力,以应对各种恶劣的天气条件。
- 光污染控制:在设计室外照明系统时,要注意减少光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合理选择灯具的亮度和方向,避免光线向上和向侧面漏出。
- 能源管理:为了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行成本,室外照明系统应使用智能控制技术,如感应器和定时器,在不需要照明时自动关闭灯具。
4. 维护和检查为了确保照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是必要的。
对于室内照明系统,要检查灯泡的寿命和亮度,及时更换和清洁。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设计规范方案一、整体设计方案1.根据公共建筑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定位,制定合理的节能目标和方案,包括能耗控制、节能措施、能源管理等内容。
3.采用优化设计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节能设计、合理布局、改善建筑标准、改善建筑构造等。
4.制定合适的节能改造计划,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改造阶段划分、投资计划、施工方案等,确保改造工作有序进行。
二、建筑外墙节能改造1.针对外墙的导热问题,采用增加外墙保温层的方式,提高墙体保温性能。
可以选择保温材料、保温板、外墙贴面等方式进行改造。
2.优化外墙材料的选择,减少导热系数较大的材料使用。
通过使用新型建筑材料,例如墙体保温砖、隔热板等,增加外墙的保温性能。
3.可以采用双层幕墙结构,设置中空层,减少外界热传递。
在中空层中填充透明保温材料,进一步提高外墙的节能性能。
三、建筑照明节能改造1.替换传统照明设备为LED灯具,提高照明效果。
通过LED灯具的使用,可以减少能耗、延长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2.安装照明感应器和光控开关,合理利用自然光。
利用光感应器的自动调节功能,根据室内外光照度的变化,控制灯光的亮度,减少能源浪费。
3.设置合理的照明布局和灯光亮度,通过优化灯具设置和照明布局,提高照明效果,减少能源消耗。
四、建筑空调节能改造1.采用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能耗。
2.安装智能调控系统,根据建筑的实际用能需求和室内外环境条件,合理调整空调运行模式和温度控制。
3.利用节能改造技术,对空调系统的输配水系统、系统漏风、冷热负荷平衡等进行优化,降低空调能耗。
五、建筑设备节能改造1.对建筑设备进行能效评估,并选用能效比较高的设备替换旧设备。
例如,高效燃气锅炉、高效节能电梯、高效供暖管道等。
2.安装智能化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建筑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在线调控和优化运行,降低能源消耗。
3.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保持其正常运行和良好性能,避免能源浪费和运行故障。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是为了切实降低公共建筑的能耗和环境负荷,提高建筑节能性能而制定的一系列设计指标和要求。
下面是关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首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的整体能耗应达到国家或地区的相应节能标准,根据建筑用途和功能等确定能耗目标。
建筑能耗需满足热量传递、照明、通风、空调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建筑形态、建筑立面、建筑空间等因素,并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模拟和仿真优化。
其次,规范要求公共建筑的外墙绝热层应采取一定的材料和厚度,以减少墙体对外部环境热量的传导,避免冷热桥的产生。
同时,要求建筑外部立面的设计应具备遮阳、保温、隔音等功能,以减少冷热负荷。
再次,规范要求公共建筑内部的照明系统应采用节能灯具,如LED照明技术,并配备照明控制系统,根据光照需求智能调整照明强度。
此外,要求照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自然采光,通过合理的窗户设置和采集光线的装置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此外,规范还要求公共建筑的供暖和制冷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如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等,以减少能耗和排放。
同时,要求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的朝向、气候条件、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分区等因素,通过分区控制和节能运行策略来提高能效。
最后,规范要求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应满足相应的标准。
要求建筑的通风系统应设计合理,达到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要求建筑的噪音控制应符合相关要求,通过合理的隔音设计和降噪措施来保障建筑内部环境的安静和舒适性。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对建筑的能耗、外墙绝热、照明系统、供暖制冷系统和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要求,以提高公共建筑的节能性能。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降低公共建筑的能耗,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这不仅有益于降低公共建筑的运营成本,还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改善居住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