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导论(中药)
- 格式:ppt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74
第一章1.名词解释:Drug/Medicine(药品):药品系指用于治疗、预防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解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物质Pharmacy/ Pharmaceutical Science (药学) 研究药物的一门学科,揭示药物与人或者药物与药物,或者药物与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药学也是研究药物的(来源、曾分、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加工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管理)Pharmacist (药师)受过高等药学教育,活在医疗防御机构、药事机构或制药企业中从事药物制备、调剂。
检定和生产,并经卫生部审核通过的高级药学人才Licensed Pharmacist (执业药师)通过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药物工作者Clinical Pharmacist (临床药师)是以系统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熟悉药物性能与应用,了解疾病治疗要求和特点,参与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实施与评价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
Drug therapy/Pharmacotherapy (药物治疗)应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合理用药)以安全有效经济适当为原则对药品的使用2.问答题:药品有哪些特殊性?既有效又有毒、具有特殊的用途、特殊时效性、特殊消费方式、特殊质量要求的学科。
(专属性、两重性、质量重要性、限时性)药学学科的任务?研制新药、生产供应药品、保证合理用药、科学监管药品、培养药师、药学科学家、企业家药学包含哪些二级学科?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物制药药学工作的意义?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自然科学地位(p18) 合理用药的内涵(指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第二章药化复习思考题1. 名词解释:先导化合物:又称原型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得到某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2. 简述药物的分类化学合成药、天然药、生物技术药3. 药物化学的任务是什么?①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定性、定量关系籍以讨论其合成、结构改造及其稳定性,以及毒理作用、生物转化关系、生物效应,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药学导论课件药学导论课件药学导论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药学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药学导论的意义、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
一、药学导论的意义药学导论是药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药学学科的机会。
通过学习药学导论,学生可以了解药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
此外,药学导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药学导论的内容1. 药学的定义和范畴:药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制剂、药理学、药物代谢、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学科。
药学的范畴涵盖了药物的研发、制备、质量控制、药物治疗等方面。
2. 药物的分类和命名: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药理学作用、化学结构、药物来源等。
同时,药物还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包括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学名等。
3. 药物的药理学:药物的药理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药物的药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4. 药物的制剂学:制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学科。
药物的制剂形式有很多种,如片剂、胶囊、注射剂等,制剂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制剂形式的特点和应用。
5. 药物的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习药物的质量控制可以让我们了解药物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质量评价等内容。
三、药学导论的学习方法1. 多角度学习:药学导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广。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如通过阅读教材、参考相关文献、听取课程讲解等方式,综合了解药学导论的各个方面。
2. 实践结合:药学导论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实习和参观等方式,亲身体验和了解药学导论所讲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中药学专业专业导论中药学专业专业导论导读:中药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旨在探索中药的起源、发展、制备和应用。
它研究中药药材的性状、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药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旨在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开发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逐步介绍中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研究领域,并探讨中药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价值和前景。
1. 中药学的起源与发展中药学起源于中国古代医药实践,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自古以来,中药学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
中药学的演变过程中,融合了哲学、自然科学和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
2. 中药药材的性状与鉴定中药药材是中药学研究的基础,了解中药药材的性状与鉴定方法对于中药学专业而言至关重要。
中药药材的性状包括形态特征、色泽、气味、质地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性状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药材的品质与质量。
3. 中药药材的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中药药材所含有的活性成分是其药理作用的基础。
中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与了解不同中药药材中活性成分的种类、含量以及药理作用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中的药理机制,并为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4. 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检验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检验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药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与检验,可以保证中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常用的评价与检验方法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理化指标的检测与分析以及生物学活性的评价等。
5. 中药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和前景中药学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前景。
中药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亦可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依据和思路,尤其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中药学也与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质量控制等领域有密切的联系,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总结回顾:本文从中药学的起源与发展、中药药材的性状与鉴定、中药药材的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中药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检验以及中药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和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介绍。
药学导论试题班级:2012级信管学号:1224620028 姓名:朱春夏1.论述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产业在我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化学制药:化学制药是我国医药市场的主体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市场逐步扩大,扩张速度十分明显。
从供需方面看来,供给有所扩大,需求增长;从行业价格来看,基层价格趋低成本增加,同时我国的化学制药一直处于多仿制的状态,在国际药品行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从进出口来看,我国的化学药外贸易进出口规模均有增长;从分布区域来看,布局集中,制剂药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
随着大批原研专利药物的到期,仿制药市场更加活跃,我国;同时,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整合步伐加快,药品降价与成本上升风险依然严重,管控多样化,重复投资严重。
中药:中药是我国的特色之一,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将传统中药发展提高到现代化中药,具体地说就是将中药从依靠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过渡到依靠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务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符合并达到国际主流市场标准,可在国际上广泛流通。
目前中药产业增长态势平稳;行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行业集中度提高,大型企业已显雏形,技术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国家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产业发展将越加规范化,企业更注重品牌的发展,各方资金加快向中药行业倾斜。
生物制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整体研发水平提高很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目前我国除了生产全球畅销的生物药物外,还陆续上市了若干腺病毒和单抗生物制剂。
生物技术药物已成为我国药品市场中重要的品种。
生物药物的发展趋势: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扩大开发,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药物,从天然存在的生理活性物质中寻找新的生物药物,利用化学合成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创制新的生物药物,利用中西医结合技术创制新的生物药。
中药学导论教学计划导论课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介绍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中药学基础。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主题中药学导论课的主题应围绕中药学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展开。
通过讲解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中药概念、中药药材及其性状特征以及中药药效机制等内容,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学的基本知识,以便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活动安排1. 大课堂讲授:通过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制剂制备等内容。
讲授过程中可以加入案例分析、互动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中药学实验,如中药提取物制备、中药性状鉴别等实验活动。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 论文研读:要求学生阅读与中药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帮助学生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中药市场、药用植物园等实地考察,了解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和市场流通等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中药学的实践应用。
5. 学术报告: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然后进行学术报告。
通过报告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材使用1. 教材选择:根据中药学导论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权威、系统、全面的教材。
如《中药学导论》、《中药学》等,这些教材涵盖了中药学的各个方面内容,适合作为教学主要参考资料。
2. 辅助教材:结合教材内容,使用适当的辅助教材。
如中药学领域的专业杂志、学术论文等,通过让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对中药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中药学的内容。
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学导论课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第一章绪论1.中国古代药物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
南北时期的陶弘景编写了《本草经集注》。
唐代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以政府名义编写的药书,是我国也是世界药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成熟的标志。
2.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①产品纯度高、性质均一。
②生产低耗能、无污染、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
③在体内特异性高、生物活性强。
3.药学:是研究药物的一门科学,是揭示药物与人体或者药物与各种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于规律的科学。
4.药学的基本范畴:生命、健康、疾病、衰老与死亡和药品。
5.常用的生命质量测定指标包括:①疾病症状、治疗副作用、压抑表现等生理指标。
②活动水平、认知状态、角色状态、性功能等身体功能指标。
③情绪良好、情绪压抑等心理指标。
④社会关系、工作角色、业余休闲、经济状况等社会指标。
⑤生活意义、宗教问题等精神指标。
6.疾病发生的外界因素包括:①生物因素。
②物理因素。
③化学因素。
7.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
8.生物技术的分类:①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
②细胞工程。
③酶工程。
④转基因动物制药。
9.基因药物的含义:①研究疾病病因,寻找具有基因活性的药物。
②基因本身作为药物来进行基因治疗。
10.新兴的给药系统包括:①提高传统剂型生物利用度的新剂型。
如分散片、速溶片和颊粘膜片。
②经皮给药系统和黏膜给药系统。
③缓释与控释给药系统。
④定位释放的靶向给药系统。
⑤蛋白质与多肽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给药系统。
第二章生药学1.生药:是指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2.生药的拉丁名组成:①第一部分药用部位的名称,用拉丁文第一格表示。
②第二部分由多种形式,即用拉丁文第二格表示的原植物动物的署名;原植物动物的种名;原植物动物和其他附加词。
《药学导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药学:药学是以现代化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和生产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药物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包括六个主干学科: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和生化药学。
2.中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中医临床经验,应用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不同于一般天然药物,除少量品种为加工品外,大都是来源于自然界植物、动物、矿物的非人工合成品。
2.生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加工,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物。
3.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科学。
4.生药学:生药学是应用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及本草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
5.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活性成分和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知识等。
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内容。
6.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关于药物的发现、发展和确认,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作用方式的一门学科。
是建立在化学学科基础上,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各个学科的内容。
7.药理学:药理学就是阐明药物有何作用、作用如何产生及其在体内的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功能如何发生变化,即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二是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即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8.药物对疾病拥有预防治疗诊断作用或用于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8.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动学)是对药物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第二章生药学1.我国近期生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请你对其可行性谈谈看法P 34我国近期生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努力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
①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应用基础研究,阐明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即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探讨中药理论的现代化科学基础。
②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③通过和实施GMP和GAP。
④制订中药研制的标准、规范,力争成为传统药物及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国际标准。
发展趋势:①生药鉴定正向着超微层次和分子水平深入②更加科学地揭示影响生药品质的各种因素③生药有效成分的人工制造成为可能④药材道地性的本质正在被揭示⑤生药新资源的开发有了良好的基础⑥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正在深入结果与结论:21 世纪我国生药学的研究模式将发生新的变革,研究战略重心将出现重大转移,道地药材、绿色药材及其生产规范化和质量标准化、中草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中药基本理论及其现代化等将成为21 世纪初我国生药学研究的热点或前沿领域。
同时包括生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将为重铸21 世纪生药学辉煌提供强劲的动力。
2.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P 41生药的生产包括采收、加工、贮藏和炮制等多个环节,只有合理的生产才能有效保证生药质量,保护和扩大生药资源。
一、生药的采收:关键在于确定适宜采收期二、生药的处理:包括产地加工、干燥和贮藏三、生药的炮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对有些药材需要经过特殊的加工炮制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有:1生药的品种2植物的生长发育3植物的遗传与变异4植物的环境因素等1品种的确认鉴定应为质量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2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活性成分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因而对生药的质量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3植物会产生种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多型性,又称化学变种或化学型。
研究药用植物种内化学成分的变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光照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环境温度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降水量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土壤条件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等。
我国中医药学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多年,历代使用过的和正在使用着的中药品种不计其数。
这些中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长期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追求和经验积累而发现并认识到的。
中药在我国古代被称为“本草”。
“本草”一词,沿用已有两千多年之久。
究其含义:一、指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的药物。
二、指中国传统药物学及药物学专著,如《本草纲目》。
《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涉及药物的书籍,仅植物药就有杞(枸杞)、艾(艾叶)、桑椹等50多种。
《山海经》是专门记载先秦各地名山大川及其物产的专著,是先秦文献中,收载药物最多的著作,共载药126种,且收录了更多的动物药,对后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黄帝内经》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它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中医的病理学、针灸学、诊断学的基础,共载方剂12首。
汉代帛书《五十二病方》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且首尾完整的医方专书,共收载药物247种。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治百病方》,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东汉早期的医药学水平。
在所收载的30多个方剂中,共收集了近百味药物。
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约于东汉初年成书。
该书集东汉之前本草学之大成,全面、系统、可靠的记载了数百年的临床用药经验,共收载药物365种,对我国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撰著《神农本草经集注》,共7卷,载药730种,为本草学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659年唐朝政府主持修订颁布了《新修本草》。
全书共54卷.载药850种,为我国和世界第一部由国家编撰颁布的药典。
另外陈藏器著《本草拾遗》,书中收载了前人所不记载的药品,为丰富我国药物学有一定贡献。
孟诜著有《食疗本草》,是我国第一部专收食品药性的专书。
李珣著《海药本草》,主要记述一些香药和海外进口药品,对于我国吸收外国药物学知识颇有贡献。
在我国古代医籍中,有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医书,是东汉时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该书的主要内容是论热病,共113方,用药80多种。
导言_什么是中药学?_.概念: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和西药_.(化学药为主)相对而言的,绝大多数出产于中国,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_.中药学: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来源、采集加工炮制、性能、功效、适应证及其使用方法的学科。
_.本草:中药学的旧称,首见于《汉书》,因研究对象多为草本植物而名。
_.分支学科:其自身的发展,其他学科_.(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的渗透,使得中药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扩大,分支学科日趋成熟。
_.临床中药学:中药学实为临床中药学,重点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对中药的来源、鉴别、采收、炮制、制剂、化学、药理等,不涉及或作仅作了解。
_.有以下特征:_1.具有系统的中医药理论:_.(1)药物性能: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_.(2)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滋阴、补阳、理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_.(3)药物配合:主次有别_.(君臣佐使),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施治于人,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_.具备以上三点基本内容的药物,则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即为中药。
_2.中药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_从中药命名看_从文学名著看_从节日风俗看_.牛膝:“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
”_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_.羊踯躅:有毒的麻醉止痛药,《本草经集注》释其名云:“羊误食其叶,踯躅而死。
”_.骨碎补: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云:“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
或作骨碎布,讹矣。
”_猜一猜它们的功能寻骨风?伸筋草?益母草?决明子?合欢?防风?_.依方域产地命名巴豆-巴郡川谷,党参-山西上党,象贝-浙江象山,_.猜猜它们的产地?川芎、杭菊、广木香、_(2)中国文学与中医药_.例:《玉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_(3)节日风俗与中医药春节:爆竹(火硝、硫磺);端午节:挂菖蒲、陈艾,并饮雄黄酒等;附:什么是植物药?_.欧共体:植物药是指用单一或多种植物配伍,含有专一活性成分和(或)植物提取物,用于医疗目的的医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