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民用工业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洋务派意识到“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的刺激,“分洋商之利”成为他们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
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
其中,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
为什么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最早出现在交通运输业呢?它又是怎么创办的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依仗炮舰强迫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权益,开放更多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整个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于是沿海沿江的航运逐渐被各个列强控制,中国原有的传统河船运输受外国航运冲击而衰落,已难占一席之地,中国的航运利权遭到了掠夺。
为了制止这种利权流失的形势,同治六、七年,国内就有人提出要自办轮船公司与外商竞争,李鸿章觉得让船政局制造商船,成立运输公司,与洋人竞争,肯定有利可图,既可以运兵利商,又可以为造军舰提供资金,也可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轮船招商局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收买美商旗昌洋行的轮船18只,使悬挂清朝龙旗的船只在伦敦与英人见面。
1872年12月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派浙局总办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招股试办,第二年正式成立,朱其昂担任总办。
其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牛庄、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日本横滨和神户、新加坡、吕宋等地。
它承运漕粮,兼揽商货。
盛宣怀受李鸿章之命,制定章程。
名为商办,实为官商合办。
实施股份制,招集商股,具有资本主义公司性质。
招商局很快就发展起来,客轮远航日本、南洋、伦敦和檀香山。
洋务运动之民用工业一、官督商办企业一、背景1、财政问题(最主要问题)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赔款,加上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庞大军费开支和战争的破坏,而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军队,都需要巨额军费清政府虽然多方筹措仍不能保证需要。
2、原材料和燃料问题要想使军事工业长期办下去,必须相应地发展采煤、炼铁等工业3、,新建海陆军需要后勤保障也需要近代的交通运输于电讯等项建设的配合。
不解决这些问题,想你的防务体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由此,洋务派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富强,除了船坚炮利的长技外,还在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不终受其敝者。
”¹结论是:“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国本乃可益固。
”所以,从91世纪07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举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打出求富的旗号,大力举办民用企业。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包括轮船运输、燃料、原料、铁路、电报、纺织等等。
这种“富”与“强”亦即经济与军事关系认识上的升华和“求富”思想的形成,成为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思想基础。
除此之外洋务派确立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思想,还源于抵制和反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浸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沿海到内地众多城市开埠通商.洋纱洋布等大批洋货充斥市场,造成大量白银外流;沿海及长江中下游的航运几乎全被外轮垄断,使大批船户失业,生计无着。
外国资本家还贪婪地凯觑着在中国开采煤铁矿产,经营电信和铁路,兴办纺织工业等权利。
.主权不保,利源外泄,成为日益贫弱的根本原因。
面对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逼迫,洋务派意识到自己创办民用工业的紧迫性,提出了“敌洋产保利权”、“与洋人争利”、“稍分洋人之利”等抵抗经济侵略的口号。
二、民用工业的创办1、起止时间:开始时间:1 9世纪7 0年代开结束:1895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从1 9世纪7 0年代开始,中国的近代民用工业呈现出日益发展的趋势。
洋务运动之民用工业一、官督商办企业一、背景1、财政问题(最主要问题)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赔款,加上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庞大军费开支和战争的破坏,而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军队,都需要巨额军费清政府虽然多方筹措仍不能保证需要。
2、原材料和燃料问题要想使军事工业长期办下去,必须相应地发展采煤、炼铁等工业3、,新建海陆军需要后勤保障也需要近代的交通运输于电讯等项建设的配合。
不解决这些问题,想你的防务体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由此,洋务派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富强,除了船坚炮利的长技外,还在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李鸿章曾说: “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不终受其敝者。
”¹结论是: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国本乃可益固。
”所以,从91世纪07 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继续举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打出求富的旗号,大力举办民用企业。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包括轮船运输、燃料、原料、铁路、电报、纺织等等。
这种“富”与“强”亦即经济与军事关系认识上的升华和“求富”思想的形成,成为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思想基础。
除此之外洋务派确立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思想,还源于抵制和反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浸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沿海到内地众多城市开埠通商.洋纱洋布等大批洋货充斥市场,造成大量白银外流;沿海及长江中下游的航运几乎全被外轮垄断,使大批船户失业,生计无着。
外国资本家还贪婪地凯觑着在中国开采煤铁矿产,经营电信和铁路,兴办纺织工业等权利。
.主权不保,利源外泄,成为日益贫弱的根本原因。
面对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逼迫,洋务派意识到自己创办民用工业的紧迫性,提出了“敌洋产保利权”、“与洋人争利”、“稍分洋人之利”等抵抗经济侵略的口号。
二、民用工业的创办1、起止时间:开始时间:1 9 世纪7 0年代开结束:1895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从1 9 世纪7 0年代开始,中国的近代民用工业呈现出日益发展的趋势。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学习稿一、学习目标知道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旗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掌握洋务运动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一)练一练维护清朝的统治,由此掀起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
这些官员被称为,这场运动被称为。
洋务派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地方有、、等。
创办了一批新式工业,训练新式,至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建成了水师等近代海军。
第二阶段以为旗号,兴办了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为了适合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培养、和人才。
1862年设立的,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和在上海创办的。
最大的民用工业是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4、洋务运动中,官办的军事工业采用了生产方式和劳动,与传统官府工业已有重大区别,具有一定的的特征。
4、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多变化。
大量西方的引进促动了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对传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动作用,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理解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协助。
5、鸦片战争后,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在企业和民用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下,引进外国先进的和,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开始向转化。
19世纪年代,中国民间开始兴办,主要分布在地区,这些企业主要是,一般规模较小,力量微弱,发展困难重重。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想一想、找一找、划一划。
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影响及结果。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何。
(三)预习后还有何疑问。
写在下面。
三、课堂探究(教学重难点)仔细阅读教材P98—101和图册P76—77相关内容,议一议: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影响及结果如何?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示?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何。
清朝的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发展清朝的洋务运动是指清朝尝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知识,推行改革以加强国力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这一运动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兴起,并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成果以及与近代工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这一时期正值清朝面临诸多内外压力的时候。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失去了对外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遭受了列强的侵占和欺凌。
清政府意识到了国家的危机,迫切需要加强军事实力和提升工业水平。
于是,清政府推行了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知识来加强国力。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 引进外国技术与学术知识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与学术知识。
清政府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引进洋务人员、设立学堂、购买设备、出国留学,以期让中国能够迅速掌握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体系。
2. 建设近代工业体系洋务运动在解决国防问题的同时,也着力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清政府兴办了军火工厂、造船厂、铁厂等,推进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发展。
同时,还在一些关键行业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
3. 修建交通运输设施为了加强国家的交通运输能力,洋务运动还注重修建交通基础设施。
清政府修筑了铁路、邮电等基础设施,改善了交通状况,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三、洋务运动的成果清朝的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
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知识,中国逐渐在一些领域中取得了突破和进展。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建立了一些现代工业企业,并培养了一批具备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
同时,一些近代化的交通和通信设施也得到了建设和发展。
然而,洋务运动的成果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洋务运动的推行过程中存在着依赖外国的问题,很多先进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从外国购买,造成了对外国资本的过度依赖。
另一方面,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诸多原因,这些成果未能形成系统的产业体系,也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推广。
《洋务运动与民办工业》同步练习1.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B. 湖北织布局 C. 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2.对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C.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D.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3.洋务运动时,留学教育也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突破,许多留学生回国后成为国家栋梁,如严复、詹天佑等。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A.引进了机器生产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C.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教育近代化4.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杰出人物”包括()A.魏源B.曾国藩C.洪秀全D.林则徐5.“自强”与“求富”是洋务运动两大口号,下列企业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目标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开平矿务局C.上海机器织布局D.汉阳铁厂6.下列是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工业企业。
不属于李鸿章创办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开平矿务局D.上海机器织布局7. 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思想的是()A.创办轮船招商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建北洋舰队D.创办京师大学堂8.以下是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于民用工业的企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9.“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A.百日维新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鸦片战争期间10.“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
有不少同学认为,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属于资本主义的性质。
其理由是:洋务派开办民用工业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洋务运动后期军事工业在资金、原料、燃料和运输等方面的困难;而且民用工业采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并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
理由如下:1.从经营管理方式来看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采取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等三种形式,以吸引私人资本。
这里的私人资本,虽然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其比例相当小,并不能改变民用工业的官办性质。
而且名为“商办”,实际上仍为“官办”。
在管理制度上,民用工业内部采用封建官僚制度的经营管理方式,普遍存在着封建把头,他们可以任意打骂和处置工人,有的民用工业还驻有军警,设立刑堂,对工人滥施刑罚。
可见,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采取的是封建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抑制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从资金利用情况来看掌握民用工业管理权的,是封建官僚。
他们贪污公款,中饱私囊。
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李鸿章死后,其遗产高达4000万两白银。
另外,民用工业所获取的利润,大部分都是用于辅助军事工业,而不是用于自身的扩大再生产,以致民用工业最终还是因为资金困难而难以为继,导致萎缩破产。
可见,民用工业虽然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但所营之利并未全部转化为资本,一部分被洋务派官僚贪污去了,一部分用于辅助军事工业去了。
所以并不能说民用工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3.从开办者的目的来看洋务派开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为了“求富”,但洋务派在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甚至在开办民用工业之时,就一再表示不准私人开办同一类型的工业。
所以,它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并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主要是起了消极甚至阻碍的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派在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这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在客观上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共分为两大阶段,前期即60—7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主要是兴办军事工业,后期即70—90年代,认为“自强”必先“求富”,主要开始兴办民用工业。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①安庆内军械所(1861)1861年,曾国藩开办,这是洋务派举办的第一个军工企业,聚集了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如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人,但这一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仍采用手工生产,主要仿照西法制造枪炮炸弹,还生产了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蒸汽轮——“黄鹄号”。
②江南制造总局(1865)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兴办。
这是洋务派举办的最大的兵工厂,主要生产后瞠炮,新式大炮,弹药、水雷,并建造船只,生产机器,该厂技术力量雄厚,工人人数达到2000多人,主要骋请外人作技师,它还附设有机械学校、翻译馆等。
③金陵制造局(1865)1865年,李鸿章署两江总督,将他1863年在苏州成立的洋炮局迁至南京成立该局,由英国人马格里负责实际局务,主要生产枪炮弹药,该厂生产的枪炮弹药,主要供淮军使用,所制大炮质量低劣,炮身在施放时往往炸裂,后改为中国人自己督办。
④福州船政局(1866)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创办,骋法人日意格和德克碑担任正副监督,左调任陕甘总督后,由沈葆桢“总理船政”,主要制造军舰。
1883年制造的“开济号”巡洋舰,马力达2400匹,排水量2200吨,是当时洋务派举办的最大的造船厂。
它也附设有学堂,并派留学生到西方去学习海军及造船技术。
⑤天津机器局(1867)1867年,北洋大臣崇厚在天津创办,分东、西二局。
1870年,李鸿章接办后,对之进行了整顿扩充,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
除制造枪炮弹药外,还生产机器、电线、军用桥船等,附设有电报学堂、水雷学堂、水师学堂等,生产武器主要也是供淮军使用。
⑥湖北枪炮厂(1893)1893年,张之洞在汉阳开办,该厂机器设备最为先进,分设炮厂、枪厂、炮架、炮弹、枪弹五个分厂,雇佣工人1200人,是洋务派后期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工厂。
从煤铁工业看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性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维护封建统治,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
洋务运动民用工业中有代表性的煤铁工业就要算开平煤矿和汉阳铁厂了。
前者是1878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唐山矿,是中国大陆上第一个用机械开凿、西法开采的矿井。
后者是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督办的钢铁企业,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关于洋务运动的种种问题,从它开始之前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就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仅仅1989年10月的第五届洋务运动学术研讨会就收录提交论文90余篇。
但是,单单从一个小部门开始研究洋务性质的成果也并非浩如江海。
从这个角度看,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性质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官僚资本主义。
一、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第一,从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产品来说,它的部分产品是商品,进入市场流通。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很显然,不论是开平煤矿还是汉阳铁厂的产品,不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大自然中固有的,而是通过工人或是采掘或是加工的劳动而生产出来的,都属于劳动产品。
虽然洋务派建设民用工业目的之一是为了支持军用工业,看起来是清政府内部自产自用,但其部分产品是用于交换的。
虽没有直接而具体的数据支持,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
有数据称:汉阳铁厂从兴建、投产至1895年,总计投资白银达588万两以上,生产的钢铁卖出后获银24825 两,占投产两年开支的1.55%。
⑴可知,汉阳铁厂的产品的确是进入流通市场的,是用于交换的,而且还是个赔本生意。
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起点,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因此,洋务运动民用工业有资本主义性质。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与进步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瞧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就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与进步作用
【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
教法: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
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就是什么?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啊就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指出:正就是由于清朝军事力量太落后,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股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进步势力--洋务派,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历史。
(二)合作交流解答探究-一洋务派的出现
探究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师: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最早启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就是什么政治派别?她们开展了什么运动?(洋务派;洋务运动)
2、什么叫洋务派?洋务派产生于什么时候?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3、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外国坚船利炮的刺激。
)
4、洋务运动的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5、代表人物?(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6、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探究二:“自强”与“求富”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分为几个阶段?主要进行了哪些活动? 第一阶段(19世纪60年代)自强:兴办一批军工企业
第二阶段(19世纪70— 90年代)求富:创办一批民用企业;建立近代军队;近代新式教育兴起。
2.近代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其原因又就是什么呢?(大多位于我国沿海地区。
也就是我国资本主义兴起较早的地区。
这里交通运输方便,也就是外国侵略者
最早进行侵略的地区。
) 探究三:洋务运动的失败
1、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
2、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扰,西方列强不愿中国富强而破坏洋务运动。
)
师补充:总之,封建体制的内外环境,扼杀了洋务企业的活力,使它走向衰败,也使中国在对外战争中无法摆脱屡战屡败的结局。
3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影 积极影响:1、引进了机器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响 消极影响:1、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根本原因就是其旨在维护腐朽的清朝专制统治
2、缺乏科学的规划,经营管理带有明显的官僚衙门作风,贪污浪费严重。
探究四:民办工业的艰难起步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实行雇佣劳动) 3、代表人物?企业?称号?(张謇;大生纱厂;“东南企业领袖”)
4、道路特点?(艰难曲折,生存空间狭小)
5、如何评价?(一方面,民办工业的机器设备、技术人员要仰仗外国,而原料采购、产品销售又受到外商企业的挤压;另一方面,她们还受到政策的限制、地方官吏的勒索。
)
三、小结: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就是它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四、板书设计:
时间: 19世纪末
洋务运动的兴起标志:总理衙门标志洋务运动开始
代表: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用工业“自强”与“求富”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
州船政局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用工业的艰难起步代表人物:张謇
称号:东南事业领袖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