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曲欣赏
- 格式:docx
- 大小:19.58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中国在每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崭露头角,而今天我们要说得就是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十首金曲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中国风采。
第一首,摔琴绝弦,天涯何处觅知音——《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相传在先秦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中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公认的中国十大名曲烟之蕰:古代十大名曲欣赏1.高山流水2.广陵散琴曲3.平沙落雁4.梅花三弄5.十面埋伏6.夕阳箫鼓7.渔樵问答8.胡笳十八拍9.汉宫秋月10.阳春白雪一、高山流水二、广陵散琴曲三、平沙落雁四、十面埋伏五、渔樵问答六、夕阳箫鼓七、汉宫秋月八、梅花三弄九、阳春白雪十、胡笳十八拍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第一首《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
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
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
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
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第二首《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
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
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
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
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
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
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
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
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第三首《喜相逢》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
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
[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
[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
[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第四首《牧笛》作于1958年。
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
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
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
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
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公认的中国十大名曲烟之蕰:古代十大名曲欣赏1.高山流水2.广陵散琴曲3.平沙落雁4.梅花三弄5.十面埋伏6.夕阳箫鼓7.渔樵问答8.胡笳十八拍9.汉宫秋月10.阳春白雪一、高山流水二、广陵散琴曲三、平沙落雁四、十面埋伏五、渔樵问答六、夕阳箫鼓七、汉宫秋月八、梅花三弄九、阳春白雪十、胡笳十八拍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第一首《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
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
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
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
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第二首《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
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
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
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
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
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
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
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
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第三首《喜相逢》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
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
[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
[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
[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
[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第四首《牧笛》作于1958年。
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
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
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
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
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
中国⼗⼤古典名曲《⾼⼭流⽔》赏析古筝名曲《⾼⼭流⽔》中国中国⼗⼤古曲《⾼⼭流⽔》、《梅花三弄》、《春江花⽉夜》、《汉宫秋⽉》、《阳春⽩雪》、《渔樵问答》、《胡笳⼗⼋拍》、《⼴陵散》、《平沙落雁》、《⼗⾯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再加上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声⾳优雅,尽现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斑。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的⼈从⼩就酷爱⾳乐,他的⽼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领略⼤⾃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乐的真谛。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流⽔⼀般。
虽然,有许多⼈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
他⼀直在寻觅⾃⼰的知⾳有⼀年,俞伯⽛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
遇风浪,停泊在⼀座⼩⼭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出,景⾊⼗分迷⼈。
望着空中的⼀轮明⽉,俞伯⽛琴兴⼤发,拿出随⾝带来的琴,专⼼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曲⼜⼀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个⼈在岸边⼀动不动地站着。
俞伯⽛吃了⼀惊,⼿下⽤⼒,“啪”的⼀声,琴弦被拨断了⼀根。
俞伯⽛正在猜测岸边的⼈为何⽽来,就听到那个⼈⼤声地对他说:“先⽣,您不要疑⼼,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到这⾥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听了起来。
”俞伯⽛借着⽉光仔细⼀看,那个⼈⾝旁放着⼀担⼲柴,果然是个打柴的⼈。
俞伯⽛⼼想:⼀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什么曲⼦?”听了俞伯⽛的问话,那打柴的⼈笑着回答:“先⽣,您刚才弹的是孔⼦赞叹弟⼦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的回答⼀点不错,俞伯⽛不禁⼤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看到俞伯⽛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造的。
”接着他⼜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的这番讲述,俞伯⽛⼼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俞伯⽛⼜为打柴⼈弹了⼏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中国十大名曲欣赏第一篇:中国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别子后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之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稽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於《神奇秘谱》。
又名《广陵止息》。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积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
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
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
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
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
中国名曲介绍十大民歌中国名曲介绍十大民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民歌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以其深情质朴的风格,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中国的十大民歌,带您领略中国音乐的魅力。
第一首:《茉莉花》《茉莉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它以其婉转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歌曲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二首:《大海航行靠舵手》《大海航行靠舵手》是一首表达对英雄们的崇敬和赞美的民歌。
以其豪气的旋律和激昂的歌词,这首歌曲歌颂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第三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一首展现对母爱的无限感激和敬仰的民歌。
歌曲中,歌手表达了对母亲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感动了广大听众的心灵。
第四首:《红旗颂》《红旗颂》是一首富有革命情怀和激情澎湃的民歌。
它以其雄壮的旋律和歌词,歌颂了中国共产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首:《梁祝》《梁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民歌,被誉为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代表作品。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情节,诉说了李清照与梁山伯之间的悲壮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听众。
第六首:《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因其欢快的旋律和活泼有趣的歌词而备受喜爱。
这首歌曲以其引人入胜的节奏感和轻快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儿童成长历程中难忘的一部分。
第七首:《洗衣歌》《洗衣歌》是一首展现中国普通劳动者形象的民歌。
通过描绘洗衣女子辛勤工作的场景,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勤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人民真情实感的歌曲。
第八首:《映山红》《映山红》是一首描绘美好家园和对故乡深情厚意的民歌。
这首歌曲富有感伤和思乡情怀,以其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拉近了人们与家乡之间的距离。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音乐欣赏出处:介绍:古典十大名曲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2、广陵散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3、平沙落雁明朝称《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音乐绵延不段,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4、十面埋伏《十面埋伏》乐曲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
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5、鱼樵问答乐曲通过鱼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鱼樵悠然自得的神态。
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
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6、夕阳萧鼓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7、汉宫秋月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8、梅花三弄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
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9、阳春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白雪”取另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中国扬琴十大名曲赏析1、弹词三六扬琴独奏曲。
原为江南民间乐曲《梅花三弄》,与琴曲《梅花三弄》同名异曲。
《三六》可能是该曲第三段《三叠落梅》中《三落》的上海方言谐音。
乐谱最早载于1895年李芳园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曾以丝竹乐合奏形式在江南各地广泛流传。
在评弹演唱前常用琵琶、三弦作为开场音乐演奏,故称《弹词三六》。
经项祖华改编为扬琴曲。
全曲共分十一小段,合头段落在曲中反复穿插出现五次,构成循环体的结构特点。
乐曲旋律活泼流畅,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情绪。
2、倒垂帘是一种旋律进行手法。
即旋律进行由高而低,顺势而下,流畅委婉,犹如珠帘垂落,一般用在结束句。
乐曲《倒垂帘》以倒垂帘旋律手法命名,并运用于整首曲子。
高低音阶,错落有致地响起,确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这种手法也在民族民间器乐曲中运用。
3、海峡音诗扬琴协奏曲。
茅匡平、项祖华作曲,乐曲生动描绘了绮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之风土人情,表现了岛上人们勤劳乐观开拓进取的性格,构成了一篇锦绣壮丽又气质恢弘的民族音诗。
4、欢乐的火把节刘希圣作曲。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山寨成了火把的海洋、欢乐的海洋,青年男女们也借此互诉衷扬。
乐曲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民族风情,具有彝族风味的主题极具动感。
乐曲的旋律从轻快到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时而温柔轻捷、时而优美明朗的曲调,犹如青年们的绵绵情话。
结尾时强烈的节奏酣畅地描绘出狂欢的场面,让听者不禁沉醉于节日的喜庆之中。
5、欢乐歌江南丝竹合奏曲。
是明、清时期流传在江南的曲调,用相同的旋律素材,采用变奏在前,原型素材在后的演奏方式,在江南丝竹乐曲中一个创新。
乐曲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
结构富有层次,由快而慢,渐次高涨,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末段,构成了A—1A—2A的变奏体结构。
中华十大名曲赏析梅花三弄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稽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於《神奇秘谱》。
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十面埋伏乐曲描写公元前二零二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
项羽自刎於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夕阳萧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
一九二五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鱼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
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胡笳十八拍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
所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
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汉宫秋月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为二胡曲。
据载,二胡是刘天华先生所传。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之意。
⾼⼭流⽔纯⾳乐 - 中国国乐⼤全江南丝⽵《列⼦·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期善听琴。
⼀次,伯⽛弹了⼀⾸⾼⼭屹⽴、⽓势雄伟的乐曲,钟⼦期赞赏地说:志在⾼⼭。
”伯⽛⼜弹了⼀⾸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钟⼦期⼜说:“洋洋乎志在流⽔。
”钟⼦期能深刻地领会伯⽛所弹奏乐曲《⾼⼭流⽔》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结成了知⾳,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献记载,《⾼⼭流⽔》原为⼀曲,⾃唐代以后,《⾼⼭》与《流⽔》分为两⾸独⽴的琴曲。
其中《流⽔》⼀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演奏的《流⽔》曾被录⼊美国太空探测器的⾦唱⽚,于【典故提⽰:被善意夸⼤的友谊】⼴陵散黄梅 - 黄梅古琴专辑《⼴陵散》⼜名《⼴陵⽌息》,是我国古代的⼀⾸⼤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于⼴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陵散》,分开指、⼩序、⼤序、正声、乱声、后序共的⾳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古曲之⼀,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的专政⽽惨遭杀害,在临⾏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陵散》名声⼤振,⼈们在理解这⾸乐曲时⼜多了⼀层意义,它蕴涵了⼀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典故提⽰:刺客的⾼义,名⼠的绝响】三. 《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张维良 - 秋江夜泊古琴曲《梅花三弄》⼜名《梅花引》、《梅花曲》、《⽟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为流传。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芳⾹、凌霜傲雪的⾼尚品性,是⼀⾸充满中国古代⼠⼤夫情趣的琴曲。
《枯⽊禅琴谱》说:从容联络,⽅得其旨。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将桓伊所作。
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今。
梅花傲霜⾼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们⽤以隐喻具有⾼尚节操的⼈。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欣赏
1.桃花源记:李白的著名诗作,歌颂美丽的桃源之乡,神话
传说中神仙所至之处。
2.胡笳十八拍:明代著名曲目,以胡笳兵备之歌为主题,以商调旋律
表现出除魔夺魂、勇敢抗战的气氛。
3.梁祝:清代双宋之作品,被誉为民间相声反制讽刺中的经典之作。
4.青花瓷:宋朝刘克庄的古典曲目,让评论家们多次参议赞赏,令人
难以忘怀。
5.苏武牧羊:李贺之作,歌赞苏武的英雄行为,融合了少年梦想和
军旅魂的热情。
6.康桥:清朝范仲淹的名曲,描述了杨贵妃别业的浪漫爱情故事,唱出了深深的爱情怨恨。
7.越人歌:宋朝张先的传统曲目,让人们感受到释迦牟尼倡导的
佛教活动及其深刻意义。
8.开头曲:黄景仁的著名作品,以古典旋律和小提琴伴奏为主,
配合开头曲的文字,令人心醉神迷。
9.清平乐:苏轼的经典作品,与《念奴娇》并为诸葛亮最坚贞凄苦之爱,令人感到伤感心灵抚慰。
10.回龙观:清朝萧统所作,借谦虚的抒情语言,表达出一种人在
古老的龙观里的虔诚及宗教信仰的情怀。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历来是国人骄傲之举,它凝聚着悠久文化底蕴,将中华文明的精髓浓缩表现在音乐世界中,极具音乐魅力。
以下是常见的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供大家赏析欣赏。
1、《梁祝》这首曲子原名《琵琶记》,它是来自宋代的一首古典名曲,由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一段仙境般的情景激发了作曲大师韩愈的灵感,他根据这段故事作曲而成,声音婉转,曲调优美动听。
2、《沁园春雪》这是著名作曲家陈洪文谱写的一首古典小品曲,它映射出北方冬日白雪皑皑,一片苍凉的景象,曲调抒情伤感,动听动人。
3、《黄河大合唱》这首名曲来自宋代的作曲家韩愈,他将清澈见底的黄河水融入音乐中,充满力量沧桑的气息。
这首曲子在民族音乐领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被称为“中国音乐第一曲”。
4、《广陵散》这首古典名曲来自南宋之交的名作曲家叶适,它以清新悠扬的曲调,表达了两个游子错过相逢的悲伤之情。
5、《乐府古诗》这首古典名曲来自于明代著名音乐家陈全国,它以深邃的抒情曲调,把古诗文里的情思传达出来,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句中的思情。
6、《庄子》这首古典名曲是宋代大词人苏轼所著的庄子中的一个章节,作曲家将这段文字的芳菲与凋零的苦恼化作音符,把苏轼的文字诗化、音乐化,充满思乡之情。
7、《芙蓉楼送辛渐》这首古典名曲来自宋代名家陆游,作曲家将一幅离别,别绪抒发到极致,以最动人的旋律表达着陆游的遗憾和心思。
8、《九江忆故人》这首古典名曲来自宋代文学家释素华,作曲家将释素华分离旧友、想念故乡的心绪演绎出一曲凄楚动人的曲子,令人唏嘘不已。
9、《木兰辞》这是宋代大词人贾宝玉所作的一首著名的古典词曲,它把一幅英雄气概的场景演奏出来,曲调苍劲有力,展示了木兰乐斥败绩之时的雄才大略和顽强意志。
10、《天仙子》这首古典名曲来自宋代文学家文天祥,它将文天祥传说中的奇特世界置入音乐,从一位月宫仙子和三位有灵力的鹿的爱情浪漫故事中诉说出一曲婉转的抒情作品,充满神秘想象力。
这些都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它们代表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精致,对古往今来的音乐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第一首《高山流水》
第二首《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音乐:付娜 - 佰度烧-古筝
第三首《出水莲》
出水莲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
第四首《寒鸦戏水》
寒鸦戏水音乐: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
第五首《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音乐:刘长福 - 汉宫秋月
第六首《林冲夜奔》
林冲夜奔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中国纯古筝第七首《东海渔歌》
东海渔歌音乐:付娜 - 古筝
第八首《蕉窗夜雨》
蕉窗夜雨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第九首《香山射鼓》
香山射鼓音乐:付娜 - 佰度烧-古筝
第十首《战台风》
战台风音乐:付娜 - 佰度烧-古筝。
中国十大名曲!各种乐器演奏的版本,美到心窝,甚是享受~1、《梁祝》▼小提琴独奏《梁祝》演奏者:俞丽拿一首《梁祝》,当小提琴和二胡响起的时候,如山伯和英台互诉相思之苦,如泣如诉,使人心潮澎湃,感染至深,热泪盈眶。
悠远蜿蜒,直抵内心。
钢琴版《梁祝》演奏者:巫漪丽老师《梁祝随想》表演者:吕思清、何赛飞、吕薇小提琴版高胡版古筝版二胡版口琴版萧版琵琶版笛子版萨克斯版手风琴版2、《茉莉花》《茉莉花》是中国民歌,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民歌演唱版古筝版吉他版儿歌版笛子版二胡版钢琴版3、《金蛇狂舞》《金蛇狂舞》是聂耳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
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小号版琵琶版打击乐版交响乐版电音版铜管版吉他版4、《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这首乐曲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
二胡版古筝版演唱版小提琴版交响乐版电子琴版萨克斯版吉他版5、《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琵琶版古筝版古琴版古筝二版古筝合奏版6、《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国琵琶大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为上乘的艺术佳作。
琵琶版合奏版7、《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
中国十大名曲,跨越千年经久不衰(收藏起来慢慢享受)一:高山流水古筝演奏家李炜 - 高山流水.mp33:07来自世界音乐之家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二:广陵散贵族乐团 - 广陵散 (古琴精粹).mp36:59来自世界音乐之家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
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
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三:平沙落雁纯音乐 - 平沙落雁.mp33:02来自世界音乐之家《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借鸿鹄之远志。
写逸士之心胸者也。
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
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四:梅花三弄陈影 - 梅花三弄 (古筝).mp35:07来自世界音乐之家《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
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
恰巧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并不相识他。
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
”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
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
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
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10首最美中国传统乐曲,与你一起欣赏用美好音乐,点缀平淡生活
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
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是我们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
今天带大家感受泱泱中华的独特音乐韵味。
唢呐《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音乐:任同祥 - 特色乐器欣赏(吹奏乐器)
笛子《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音乐:群星 - 中国民乐大全笛子三剑客
二胡《赛马》
赛马音乐:佚名 - 乐府-二胡
古筝《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音乐:纯音乐 - 高山流水-古筝
马头琴《朱色列》
朱色列音乐:纯音乐 - 中国民乐马头琴
琵琶《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音乐:纯音乐 - 乐府-琵琶
鼓《庆丰收》
庆丰收音乐:打击乐大师 - 国乐大全打击乐埙《古韵新声》
古韵新声音乐:华语群星 - 追梦埙
竹笛《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音乐:群星 - 竹笛雅韵吹打乐集锦《赛龙夺锦》
赛龙夺锦音乐:打击乐大师 - 国乐大全打击乐
我们传播一种生活态度
让您一生拥有优雅气质。
中国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别子后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之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稽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於《神奇秘谱》。
又名《广陵止息》。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积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
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
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
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
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
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后人曾为古琴曲《广陵散》所加分段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共四十五段。
此曲早已绝响,解放后不少琴家才将它译奏出来。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3、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雁落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
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
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鹄鸿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
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
4、梅花三弄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5、十面埋伏乐曲描写公元前二零二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後决战的情景。
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
项羽自刎於乌江,刘邦取得胜利的传统琵琶曲之一。
又名《淮阳平楚》:谱最早见于《华秋频琵琶谱》(1819)。
明王宝(1598-1662)《四照堂集。
汤琵琶传》中记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
“楚汉一曲。
当其两军决斗是,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
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
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成人如此。
”所绘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
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标题可归三部分:第一部分:(1)“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
音乐有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
(2)“吹打”。
(3)“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但轮一句轮一拂轮)和“扣、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
(4)“排阵”。
(5)“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6)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该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7)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8)九里山大战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
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
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9)项王败阵。
(10)乌江自刎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又称“煞住”),音乐嘎然而止。
原曲还有:(11)众串凯。
(12)诸将争功。
(13)得胜回营。
卫仲乐先生的演奏指“自刎”止,后三段删去不奏。
今日诸家大多承用此法。
整曲来看,又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性质。
第一部分含五段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为“转”部,第三部分含二段为“合”部。
6、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
一九二五年前後,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
《春江花月夜》。
最早版本是1842年的“夕阳箫歌”,1864年前成书的《今乐考证》称为传统琵琶曲《夕阳箫歌》,1895年被改编为《浔阳琵琶》时已将以来的六段编成十段,各段分别借用唐代乐府题名,至1932年改为民乐合奏,定名《春江花月夜》,情趣也由原来“秋意晚江别”而发展成比较健康向上,春意盎然,清新优美。
解放后用乐队合奏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阑拍岸,8、桡鸣远籁,9乃归舟,10、尾声7、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
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
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片段1)。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2)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
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
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8、胡笳十八拍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
所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
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
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
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
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
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
现存的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
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
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
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痕迹。
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
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9、汉宫秋月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为二胡曲。
据载,二胡是刘天华先生所传。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10、阳春白雪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之意。
视听网站:中国古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