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粮食作物-蔬菜)40-132
- 格式:docx
- 大小:36.39 KB
- 文档页数:28
常见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一、水稻的种植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以下是水稻的种植栽培技术。
1. 种子处理:选用具有较高发芽率的优质种子,并进行浸种处理,通常是用1%的硫酸铜溶液浸种3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净。
2.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土壤,土壤需要疏松、保水、透气性好,并含有适量的有机质和养分。
在耕种前进行松土和施肥。
3. 水田的建立:在准备好的土地上进行水田的建立,选择好的水源灌溉水田,确保水田有足够的水分供给。
4. 播种:播种前,要将种子晒干至含水量20%左右,然后进行均匀撒播。
播完种子后,进行覆土,浅播为宜,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1-2倍。
5. 施肥:水稻的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科学施肥,一般分基肥和追肥。
基肥可选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和氮、磷、钾等化肥。
追肥可以根据水稻生长期和需求施用磷、钾等肥料。
6.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防治水稻的常见病虫害,如稻飞虱、纹枯病、纹枯病等,可以采取农药喷洒、灭虫灯等措施进行防治。
7. 灌溉管理: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及时进行水的施肥管理,保持水田中的适度湿润。
8. 田间管理:水稻除草是种植中的重要环节,要及时进行除草,避免杂草对水稻的抢养分、抢水分。
同时要保持水田的通风透光,合理修剪水稻茎叶。
二、小麦的种植栽培技术小麦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以下是小麦的种植栽培技术。
1. 土壤选择:选择肥沃的土壤,要求土壤含水量适宜,且有足够的养分供应。
避免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的土壤,选择适合小麦生长的土壤。
2. 播种:小麦播种前要进行筛选,选择完整、无病虫害的种子。
根据地区不同和小麦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如抛播、蓄水播种等。
播种密度要适中,保证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
3. 施肥:小麦需求养分较高,合理施肥对小麦的生长至关重要。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施用基肥和追肥,基肥一般在播种前施用,追肥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施用。
4.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小麦病虫害有赤霉病、锈病、蚜虫等。
农业农作物种植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产业之一,而农作物种植则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作物种植涵盖了众多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种植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以及当前农作物种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农作物选择和品种改良农作物选择是种植的第一步,根据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作物。
不同作物对于光照、温度、水分等要求各异,因此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品种非常重要。
同时,品种改良也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
传统的选择育种和现代的基因改良技术可以使作物品种更适应环境、抗病虫害能力更强。
二、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良好的土壤质量,因此合理的土壤管理和施肥技术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土壤的肥力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肥料和调节土壤酸碱度来改善。
此外,科学施肥的方法需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进行合理的配比和施用时机。
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合理轮作、使用病虫害抗性品种、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四、农作物灌溉技术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因此灌溉技术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如滴灌、微喷灌等。
此外,合理的灌溉时机和量也是确保农作物生长的关键。
五、农作物采收和储存农作物的采收和储存环节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采收时,应根据作物的成熟度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收时间。
采收后的作物需要储存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适宜的储存条件和防虫措施十分重要。
六、农作物种植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当前,农作物种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土壤退化、病虫害抗药性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农业科技应继续创新,推动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研发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探索绿色防控技术等。
农作物的栽培与种植技术分享农作物的栽培与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栽培与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将分享一些关于农作物的栽培与种植技术,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管理和生产农作物。
一、土壤调理技术良好的土壤质量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因此,合理的土壤调理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水分。
1.施肥技术合理的施肥是保证农作物需求营养元素的重要手段。
根据农作物的类型和生长期,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施用。
同时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施肥量的掌握。
2.翻耕和耕作技术翻耕是提高土壤通透性和养分含量的重要措施。
合理选择翻耕深度和频率,以保证土壤的质量。
耕作技术也要科学合理,避免土壤结实与松弛不均。
二、种子选择与播种技术良好的种子选择和适当的播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的种子是农作物种植的基础。
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并注意种子的纯度和萌发率,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能力。
2.播种技术合理的播种技术有助于作物的均匀生长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要注意播种的深度和间距,适时进行压实和覆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威胁。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保护作物的生长和减少产量损失。
1.预防措施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和清除农田周围的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场所。
同时,定期检查和识别病虫害的症状,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益生菌等生物防治方法,有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要选择适合当地的生物防治措施,并注意施用的时机和方法。
四、灌溉与水管理技术合理的灌溉和水管理是农作物栽培的重要环节。
科学的灌溉技术能够提供适当的水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1.灌溉方式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水分状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包括滴灌、喷灌、渗灌等,以减少水分的浪费和保证作物的需水量。
2.水肥一体化通过合理的施肥和灌溉配合,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与栽培方法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包括选择品种、土壤改良、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一、选择品种在种植农作物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不同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只有选择适宜的品种,才能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良好。
二、土壤改良良好的土壤条件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
土壤改良是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有机质覆盖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三、施肥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种植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施肥时,需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期和需求量进行科学施肥,合理配比主要营养元素,调节土壤pH值,保证农作物的养分供应。
四、灌溉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是决定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分浪费。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期,科学制定灌溉方案,确保农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
五、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合理轮作间作、加强田间管理、使用病虫害防治药剂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六、采收与储存在农作物成熟后,需要及时采收和储存,以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和持久性。
采收的时间和方法要根据不同作物的成熟度和特性来确定,储存时需要注意储存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避免农作物的腐烂和变质。
总结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
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不断提高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
主要农作物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将针对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进行介绍。
1.水稻种植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水稻种植技术中,田间管理是关键。
首先,选择适宜的土地,并对土壤进行调理,以提供合适的养分供水稻生长。
其次,进行合理的水田管理,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此外,合理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也是水稻种植技术中重要的一环。
2.小麦种植技术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小麦种植技术中,选择适宜的品种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此外,合理的施肥和浇水、及时的病虫害防治、合理的田间管理和收获时间等都是关键。
同时,合理的耕作方式,如适应当地土壤条件的深翻或浅翻等,也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3.玉米种植技术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玉米种植技术中,做好土壤的改良和施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改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合理的密度和间距管理也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
丰富的施肥和深耕也有助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4.大豆种植技术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作物,也是绿色肥料的主要原料之一。
在大豆种植技术中,关键是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管理土壤养分。
大豆喜欢酸性土壤,因此对土壤的调理尤为重要。
合理的施肥方法和适当的灌溉也是大豆种植技术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5.蔬菜种植技术蔬菜是丰富人类日常饮食的重要食物之一。
在蔬菜种植技术中,关键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蔬菜品种,并合理安排种植季节。
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注意合理的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合理的田间管理、及时的采摘收获和储存也是蔬菜生产中需要注意的因素。
总结起来,农作物种植技术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好的种植技术包括合理的品种选择、土壤改良、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
这些技术在不同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需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常见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是指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管理手段。
种植栽培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常见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
稻谷的种植栽培技术:稻谷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谷的种植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水田制作、良种选择、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首先,土壤应该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然后,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选择适合的水田制作方法,确保稻谷在适宜的水利条件下生长。
同时,选择适宜的良种进行育种,提高产量和抗性。
在施肥方面,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需要进行科学施肥,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既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又减少施肥对土壤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防治措施,保护稻谷的健康生长。
玉米的种植栽培技术: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栽培技术包括良种选择、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首先,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适宜良种,如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
其次,进行土壤管理,包括耕翻、松土、保水保肥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然后,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生长需要进行合理施肥,包括基肥、追肥和补充微量元素等。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农药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定期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大豆的种植栽培技术: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之一、大豆的种植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良种选择、施肥、田间管理、农药应用等方面。
土壤改良包括增施有机肥、石灰和矿物肥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良种选择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选择具有抗逆性和高产性的优质品种。
施肥方面,要根据大豆的生长期需求进行科学施肥,包括基肥、追肥和补充微量元素等。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等,保持作物的良好生长状态。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经验分享农作物种植是农民朋友们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为了取得高产高质的农作物收成,农民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经验。
本文将分享一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土壤准备与改良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良好的土壤环境,因此土壤的准备与改良是首要的工作。
首先,清除杂草、残根等杂质,保持土壤的整洁。
然后,对土壤进行施肥和翻耕,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此外,根据不同农作物的要求,进行酸碱度的调整,保证土壤的适宜性。
二、良种选取良种的选取对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农民应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适宜品种,并遵循良种繁育的技术要求。
同时,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这样能够减少病虫害的侵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适时的播种与移栽作物的种植时间与方法也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生长期和最佳播种移栽时间。
农民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生长周期,选择适宜的播种和移栽时间。
同时,种子的处理和移栽技术也需要注意,保证种子的质量和健康生长。
四、施肥与灌溉适当的施肥和灌溉是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重要因素。
农民应该根据作物的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
同时,灌溉要做到适度,根据作物的喜水性和当地天气条件,合理安排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
五、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来保护作物。
首先要定期检查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有害生物。
其次,可以使用有机农药或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还应当注意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防治能力。
六、作物生长管理良好的作物生长管理是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高的关键。
对于不同作物,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摘心,保持作物的形态和生长势。
同时,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草本杂草的清除,保持作物的健康生长。
另外,作物的密植与遮阳也需要注意,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和遮阳结构,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一、引言农作物栽培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栽培技术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
本手册旨在介绍一些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要点,帮助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更好地开展生产。
二、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下面介绍一些水稻的栽培技术:1.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好的水稻品种。
2. 地力整备: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和施肥,以保证良好的土壤质量。
3. 水田管理:确保田间灌溉充足,并及时清除杂草。
4. 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需要进行科学施肥,区分基肥和追肥,并注意合理施用有机肥。
5.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水田,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三、小麦栽培技术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下面介绍一些小麦的栽培技术:1. 品种选择:选择具有高产和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2. 土地准备:在耕种前确保土地平整,并根据土壤养分情况施肥。
3.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确保小麦的生长发育。
4. 控制病害:及时发现小麦的病害,进行科学防治,减少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5. 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灌溉和除草。
四、玉米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面介绍一些玉米的栽培技术: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
2. 土地整理:确保土地翻耕深度充足,并进行基础施肥。
3. 合理密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控制适宜的玉米密植程度。
4. 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要进行追肥。
5.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田间,对玉米的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五、蔬菜栽培技术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介绍一些蔬菜的栽培技术:1. 土壤改良: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求,进行土壤改良和调整。
2. 播种技术:根据蔬菜的品种和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控制播种量和深度。
农作物栽培一、判断题(共40题)1、蔬菜多为喜肥、耐肥作物,因此肥料施用越多,效果越好。
(×)2、水稻秧田播种量根据本田用种量和插秧面积确定。
(×)根据播种季节和秧龄长短来确定。
3、水稻只能种在水田,不能采用覆膜栽培技术。
(×)4、花生有根瘤菌,生产上可以不施用氮肥。
(×)5、花生一般以大部分荚果的内壁或内果皮颜色变褐至黑色时开始收获。
(√)6、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种植密度要比露地种植小。
(×)7、玉米发生“空杆”的原因主要是缺肥。
(×)8、大白菜追肥的原则是“前轻后重”。
(√)9、蘸秧根适用于甘薯,不适用于水稻。
(×)适用于水稻,解决水稻缺锌10、“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在我国各冬小麦区都适用。
(×)11、春小麦都是春性小麦。
(×)12、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是减少灌溉次数。
(×)13、“双低”油菜品种是指芥酸含量低,硫苷含量低的品种。
(√)14、油菜的种植方式有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两种。
(√)15、甘薯是耐瘠薄的作物,生产上可以少施肥或不施肥。
(×)16、甘薯吸肥力强,需要的养分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又次之。
(√)17、糜子、谷子、高粱、甘薯、绿豆等都属于抗旱作物。
(√)18、马铃薯的小整薯播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马铃薯退化。
(×)19、马铃薯退化原因是病毒感染。
(√)20、杂交棉的种植密度要比普通棉略高。
(×)稀植21、氮素可以增加棉花的蕾、铃数,减少脱落,促进棉铃发育,增加铃重,提高皮棉产量。
因此越多越好。
(×)22、有机肥的缺点是直接施入池塘,消耗大量池塘溶氧,造成较严重污染。
(√)23、增施氮肥能使柑橘风味浓甜,果汁量增加。
(√)24、中量元素肥料是指钙、镁、硫、(硅)元素肥料。
(√)25、作物施肥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农业行业农作物种植操作规程1. 引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作物种植作为农业的核心活动,对于确保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证农作物种植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本规程,便于农业从业人员进行农作物种植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2.1 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
2.2 考虑到主要农作物的轮作和连作周期,避免连续种植同一农作物导致病虫害发生和土壤质量下降。
3. 土地准备3.1 选取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确保土壤质量符合农作物种植要求。
3.2 在土地准备阶段进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4. 种子和苗种选择4.1 选择优质的种子和苗种,确保生长期短、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品种。
4.2 检查种子和苗种的质量,确保健康无病虫害。
5. 水源利用和管理5.1 合理利用不同水源,如雨水、地下水和灌溉水源。
5.2 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水量与供水相匹配。
6. 施肥管理6.1 针对不同农作物的营养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6.2 使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相结合,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7. 病虫害防治7.1 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预防和防治。
7.2 使用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8. 农药使用8.1 选择经过注册和合法的农药产品。
8.2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确保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9. 农作物生长管理9.1 定期检查农作物生长情况,确保生长环境适宜。
9.2 高效利用资源,提供充足的光照、空气流通和温度适宜的生长条件。
10. 采收和储存10.1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成熟程度,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采收。
10.2 采用科学的储存方法,保持农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11. 总结与展望农作物种植操作规程的实施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今后,应加强对农作物种植操作规程的宣传和培训,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努力实现绿色农业的目标。
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作物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主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良种选用:选择优质、高产的水稻良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良种,并注意病虫害抗性。
2. 土壤管理:水稻喜欢肥沃、湿润的土壤,因此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应做好土壤的保育和改良工作。
适时施用有机肥、化肥,调整土壤酸碱度,并避免土壤漏施或过量施肥。
3. 水田管理:适时灌溉和排水是水稻生长的关键。
要确保水田中有足够的水分,在水稻生长初期和水稻抽穗期进行适量的灌溉,并在水稻生长结束后进行排水,以防止积水对水稻生长的不良影响。
4. 病虫害防治: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此,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农药进行喷洒和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剂的轮换使用。
二、小麦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小麦栽培技术的几点要点:1. 土壤选择和改良:小麦喜欢肥沃、疏松、湿润的土壤,因此在选择种植地时应尽量选择土壤肥沃的地方,并进行土壤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2. 良种选择:选择抗病虫害、高产、适应性强的小麦良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种植方式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
3. 适时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时间。
早播益秧,晚播益穗。
同时要注意种植密度的控制,以保证小麦苗期生长良好。
4. 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应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
及时发现病虫害的症状,采取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并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农业科普认识不同农作物的栽培方法农作物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对于它们的栽培方法的认识对于农户的生产效益以及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作物以及它们的栽培方法。
1. 玉米的栽培方法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它的栽培方法如下:(1)选择适宜的土地:玉米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并避开水淹或排水差的地区。
(2)施肥:在种植前进行充分的施肥工作。
一般需要加入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以提供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
(3)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地区的农事规划,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在土壤温度达到10度以上时开始播种。
(4)合理密植: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安排玉米的植株间距和行距,以确保每棵植株都能得到足够的养分和阳光。
(5)定期浇水: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生长期和抽穗期。
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合理安排浇水,避免过量或缺水。
(6)病虫害防治:玉米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玉米螟、稻纵卷叶螟等。
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2. 大豆的栽培方法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来源,其栽培方法如下:(1)选择适宜的土地:大豆喜欢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同时也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PH值在6至7之间的土地进行种植。
(2)施肥:大豆需要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素。
在种植前进行充分的施肥,尤其是磷肥和钾肥。
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进行施用。
(3)适时播种:在土壤温度达到10度以上时进行大豆的播种。
一般在春季或夏季的适宜气候条件下进行种植。
(4)控制病虫害:大豆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大豆蚜、大豆干腐病等。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控措施,如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防止病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5)定期浇水:大豆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根据土壤的水分状况,定期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 小麦的栽培方法小麦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农产品种植指南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而农产品的种植则是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农产品种植指南,以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
以下是一些常见农产品的种植指南。
一、水稻种植指南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水稻的种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土壤选择:水稻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河流、湖泊和水田。
同时,水稻对土壤的pH值要求在5.5-7之间。
2. 水源供给:水稻是水生作物,对水分需求较高。
种植水稻需要确保充足的灌溉水源,并注意合理的灌溉方式,以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3. 种子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纯度。
4. 施肥管理:水稻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
在种植过程中,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和水稻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5. 病虫害防治:水稻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稻瘟病、稻飞虱等。
在种植过程中,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清除杂草等。
二、小麦种植指南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以下是小麦种植的一些指南:1. 土壤选择: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黄土地和河流沖积土。
同时,小麦对土壤的pH值要求在6-7之间。
2. 播种时间:小麦的种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来确定。
一般来说,春季播种和秋季播种是常见的种植方式。
3. 施肥管理:小麦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营养供给。
在种植过程中,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和小麦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4. 病虫害防治:小麦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赤霉病、蚜虫等。
在种植过程中,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清除杂草等。
三、蔬菜种植指南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农业中的重要产业。
以下是蔬菜种植的一些指南:1. 土壤选择:蔬菜适宜生长的土壤为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同时,蔬菜对土壤的pH值要求在6-7之间。
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栽培技术对于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涉及到土壤管理、种子选择、植株的生长和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土壤管理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农民应选择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例如适合水稻生长的沼泽土壤。
其次,合理施肥是土壤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土壤的肥力可以通过合理施肥来提高,例如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此外,土壤的水分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农民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水分含量来进行灌溉,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种子选择种子是农作物生长的起点,选择优质的种子对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农民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种子,并且要确保种子的纯度和活力。
纯度指的是种子中杂质的含量,而活力则是指种子的萌发力和生长潜力。
此外,农民还应留意种子的抗病性。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种子可以降低植株感染疾病的风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植株的生长管理农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包括适时疏芽、修剪和控制植株密度等。
适时疏芽是指农民在植株萌发之后根据需要及时将多余的幼苗拔除,以减轻植株间的竞争,确保主茎的正常发育。
修剪是对植株茎、叶和枝干进行适当修剪,以促进植株分枝和侧枝的生长,从而增加叶面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控制植株密度是为了保证植株之间的光照和养分分配均匀,避免植株间的竞争过于激烈而导致产量下降。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给作物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农民应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关键。
预防为主指的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保持作物间的适当间距,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综合防治则是指采取多种手段来防治病虫害,例如物理控制、生物控制和化学药剂防治等。
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农作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农作物的栽培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下面将对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农作物栽培技术1. 土壤改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为了获得健康的农作物,首先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改良。
通过施肥、翻耕和覆盖等方式,使土壤富含养分、透气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 播种方式: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播种方式,但总的原则是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
比如稻谷、小麦等作物可以采用直播或插秧的方式,而豆类作物可以采用撒播的方式。
3. 管理栽培: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合理的管理栽培十分重要。
包括浇水、施肥、除草、追肥等措施,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农作物品种和生长环境来进行。
4. 保护措施: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防止病虫害的侵害。
这就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比如喷洒农药、设置粘虫板、种植抗病虫害品种等措施。
二、病虫害防治技术1. 预防为主: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要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保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状态,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的防治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对农作物的生长基本没有负面影响。
比如可以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和捕食性微生物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
3. 合理施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应该严格按照生产技术标准来使用,不得违反施用剂量、频率和技术规程,避免滥用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4. 种植抗病害品种:在农作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通过提高作物的自身抵抗力来防治病虫害。
5. 合理农田布局:合理的农田布局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
比如农作物的轮作和间作,可以利用农作物之间的互相防治作用来控制病虫害。
农业科学中的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核心环节。
农作物种植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人们对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
一、种子选择与处理在农作物种植的起始阶段,种子的选择与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种子的品质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因此,农民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种子。
同时,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也能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种子浸泡、种子灭菌和种子包衣等。
二、土壤改良与施肥管理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改良与施肥管理是农作物种植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水分。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有机肥的施用、翻耕和绿肥的种植等。
而施肥管理则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三、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它们会给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很大的危害,降低产量和质量。
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种植中的重要环节。
农民可以通过合理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合理的轮作制度、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四、灌溉与水资源管理灌溉是农作物种植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农民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水分状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
此外,水资源管理也是农作物种植中的重要问题。
农民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五、机械化与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而智能化则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调控。
农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机械化和智能化设备,提高农作物种植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Z a i p e i j i s h u一、整地为促进种子萌发,播前进行整地,使田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有利于播种深浅一致,保证出苗整齐均匀,同时为作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在低湿地播种时要做畦或做垄,开沟排水,改善通气性;在风沙地区,表土层不宜过细过平,应保持较大土块或开沟做垄减少风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疏松的表土层不宜过厚,否则将松多深干多深,跑墒严重;在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我国北部地区,垄作有利于提高地温;坡耕地为减轻水土、肥料的流失与截留雨水,应进行等高耕作、沟垄种植。
轮作由于长期连作容易增加土壤中病原物,加重病害的发生。
为满足生产要求,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对作物的轮作要进行科学考虑。
一方面,要求轮作年限合理,一般根据病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进行确定。
根据当前生产的要求,为保证病害的减少,同时使作物能够得到种植,所以一般都是进行较短年限的轮作,达到减轻发病程度。
另一方面,对轮作作物进行合理选择,避开病原物的寄主作物,以免病害更加严重。
二、品种选择1品种选择的原则。
品种是在一定生态条件下形成的,对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具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选择品种时应当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根据当地栽培制度在作物和品种间应注意茬口与季节衔接。
多熟制地区,应选择熟期适当而高产优质的品种;茬口早的宜选择耐寒性较强、适于早播的品种;茬口晚的应选择耐迟播的品种;间套作地区宜选择早熟高产、株型紧凑、秆矮抗倒的品种,以便早腾田,有利间套作物生长发育,发挥各季作物生产潜力,提高全年总产量。
(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各地的气候、土壤和生产水平不同,对品种的要求当然有所不同,要选择抗御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和与当年生产水平相适应的品种。
如生长季节短的地区,应选早熟、耐寒性强的品种;土壤瘠薄、施肥水平较低的宜选耐瘠、适应性强的品种;地势低洼或盐碱地区,宜选择耐盐碱力强的品种;土壤肥沃或施肥水平较高,宜选择耐肥、抗倒的品种;在病虫害严重地区,宜选择抗病虫性强的品种等等。
农作物栽培(粮食作物-蔬菜)40-132农作物栽培一、判断题(共40题)1、蔬菜多为喜肥、耐肥作物,因此肥料施用越多,效果越好。
(×)2、水稻秧田播种量根据本田用种量和插秧面积确定。
(×)根据播种季节和秧龄长短来确定。
3、水稻只能种在水田,不能采用覆膜栽培技术。
(×)4、花生有根瘤菌,生产上可以不施用氮肥。
(×)5、花生一般以大部分荚果的内壁或内果皮颜色变褐至黑色时开始收获。
(√)6、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种植密度要比露地种植小。
(×)7、玉米发生“空杆”的原因主要是缺肥。
(×)8、大白菜追肥的原则是“前轻后重”。
(√)9、蘸秧根适用于甘薯,不适用于水稻。
(×)适用于水稻,解决水稻缺锌10、“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在我国各冬小麦区都适用。
(×)11、春小麦都是春性小麦。
(×)12、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是减少灌溉次数。
(×)13、“双低”油菜品种是指芥酸含量低,硫苷含量低的品种。
(√)14、油菜的种植方式有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两种。
(√)15、甘薯是耐瘠薄的作物,生产上可以少施肥或不施肥。
(×)16、甘薯吸肥力强,需要的养分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又次之。
(√)17、糜子、谷子、高粱、甘薯、绿豆等都属于抗旱作物。
(√)18、马铃薯的小整薯播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马铃薯退化。
(×)19、马铃薯退化原因是病毒感染。
(√)20、杂交棉的种植密度要比普通棉略高。
(×)稀植21、氮素可以增加棉花的蕾、铃数,减少脱落,促进棉铃发育,增加铃重,提高皮棉产量。
因此越多越好。
(×)22、有机肥的缺点是直接施入池塘,消耗大量池塘溶氧,造成较严重污染。
(√)23、增施氮肥能使柑橘风味浓甜,果汁量增加。
(√)24、中量元素肥料是指钙、镁、硫、(硅)元素肥料。
(√)25、作物施肥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26、农药主要通过叶面喷雾的方式施用,不会在土壤中残留。
(×)27、生菜水分一定要足,整个生长期要求有均匀而充足的水分。
(√)28、生菜喜冷凉气候,比较耐寒,不耐高温。
(√)29、茄子是需肥多又耐肥的蔬菜作物,但对钙、镁的需求较少。
(×)30、番茄和菠菜是喜硝态氮蔬菜作物。
(√)31、黄瓜根系喜欢碱性条件。
(×)中性偏酸32、黄瓜是需肥且耐肥的作物。
(×)根系耐肥力弱34、种植苹果要选用鲜食与加工兼用的品种。
(√)35、翻松土压实是将池塘底部和坡面的土层挖松耙碎后进行压实的一种方法。
(√)36、黄豆泡至两豆瓣间缝隙胀满时出浆率最高。
(√)37、长期连作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负面影响。
(×)38、加强光照会抑制根瘤菌固氮。
(×)39、钾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比产量的影响大。
(√)40、黄花菜只能采用种子育苗移栽的方法种植。
(×)分株繁殖二、选择题(单选,共132题)1、水稻的秧龄是指()。
( B )A. 叶龄B. 播种到移栽的天数C. 出苗到移栽的天数D. 播种到出苗的天数2、水稻的主要病害是()。
( A )A. 稻瘟病B. 二化螟C. 大斑病D. 稻飞虱3、水稻的主要检疫性病害是()。
( A )A.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 水稻白叶枯病C. 稻瘟病D. 稻飞虱4、水稻的主要虫害是()。
( A )A. 稻飞虱B. 纹枯病C. 草地螟D. 稻瘟病5、水稻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是()。
( C )A. 分蘖到拔节B. 拔节到孕穗C. 孕穗到抽穗D. 灌浆到成熟6、在水稻大田生产中,搁田一般在水稻的()。
( B )A. 分蘖期B. 拔节期C. 孕穗期D. 灌浆期7、水稻对缺水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是()。
( C )A. 分蘖期B. 拔节期C. 孕穗期D. 灌浆期8、按水稻种植的生长生态环境,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是()。
( A )A. 灌溉稻B. 雨灌稻C. 深水稻D. 旱稻9、水稻的主要检疫性虫害是()。
( A )A. 稻水象甲B. 稻飞虱C. 稻纵卷叶螟D. 灰飞虱10、与常规手插秧相比,抛秧水稻高产的关键是提高了()。
( A )A. 亩穗数B. 穗粒数C. 千粒重D. 结实率11、防治水稻“坐蔸”的有效措施是()。
( A )A. 施用锌肥B. 喷施农药C. 喷施除草剂D. 施用钾肥12、追施促芽肥是再生稻高产栽培的一项关键技术,一般施用时间在()。
( D )A. 头季稻齐穗时B. 头季稻齐穗后15—20天C. 头季稻收割前15天左右D. 头季稻收割后13、喷施多效唑防止水稻徒长的时期应在()。
( C )A. 播种前B. 播种后C. 秧苗1叶1心时D. 移栽前14、获得“杂交水稻之父”称号的是()。
( D )A. 赵忠尧B. 钱学森C. 邓稼先D. 袁隆平15、种水稻要选优质良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 根据种植的目的选择籼稻、粳稻种类B. 根据当地的积温等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生育期的品种C. 根据当地土壤、生态和生产管理条件选择适宜的抗性品种D. 只根据单价高低16、小麦播种多深合适?()( A )A. 3-5cmB. 6-10cmC. 10-15cmD. 18-20cm17、小麦一生耗水最多的时期是()。
( D )A. 分蘖到拔节B. 拔节到孕穗C. 孕穗到抽穗D. 抽穗到成熟18、小麦的主要虫害是()。
( A )A. 蚜虫B. 白粉病C. 蓟马D. 疮痂病19、干热风对小麦危害的关键时期是()。
( D )A. 苗期B. 拔节期C. 孕穗期D. 灌浆期20、小麦干热风发生在()危害最大。
( D )A. 灌浆初期B. 灌浆中期C. 灌浆后期D. 蜡熟期21、目前,我国强筋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省是()。
( B )A. 黑龙江C. 江苏D. 四川22、小麦种子发芽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 D )A. 水分、养分和空气B. 水分、养分和温度C. 水分、空气和黑暗D. 温度、水分和氧气23、小麦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其中最为缺乏的是()。
( A )A. 赖氨酸B. 谷氨酸C. 蛋氨酸D. 异亮氨酸24、小麦中()的含量对其营养品质影响最大。
( A )A. 蛋白质B. 淀粉C. 纤维素D. 脂肪25、应用化学调空技术是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叶面喷施的适宜时期在()。
( B )A. 拔节前B. 拔节期C. 大喇叭口期D. 抽穗期26、玉米发生“红苗”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B )B. 缺磷C. 缺钾D. 缺锌27、为了充分发挥玉米秸杆还田的效果,应适量增施()。
( A )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微肥28、玉米“一增四改”措施中的“一增”是指()。
( C )A. 增加施肥量B. 增加灌水次数C. 增加种植密度D. 增加人工辅助授粉29、选择玉米良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 根据种植的目的选择鲜食型或加工型种类B. 根据当地的积温等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生育期的品种C. 根据当地土壤、生态和生产管理条件选择适宜的抗性品种D. 只根据单价高低30、甘薯是块根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是()。
( B )A. 砂土B. 砂壤土C. 壤土D. 粘壤土31、马铃薯的主要检疫性虫害是()。
( A )A. 马铃薯甲虫B.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C. 蚜虫D. 白粉虱32、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的适宜苗龄是()。
( C )A. 子叶期B. 一片真叶C. 2-3片真叶D. 4-5片真叶33、自上世纪90年代棉铃虫爆发以来,()品种的出现对于稳定我国棉花生产,保证原棉有效供给发挥了巨大作用。
( A )A. 抗虫棉B. 低酚棉C. 彩色棉D. 长绒棉34、棉花的主要检疫性虫害是()。
( A )A. 扶桑棉粉蚧B. 棉铃虫C. 棉红铃虫D. 稻飞虱35、棉花促熟使用的化学调空剂是()。
( B )A. 缩节胺B. 乙烯利C. 矮壮素D. 多效唑36、抗虫棉主要是防控()。
( B )A. 棉红铃虫B. 棉铃虫C. 玉米螟D. 棉蚜37、棉花生产中,一般通过()技术培育高光效株型,以节省整枝用工。
( A )A. 化学调控B. 种子包衣C. 杂交制种D. 配方施肥38、生产中,获得棉花高产的关键时期是()。
( C )A. 苗期B. 蕾期C. 花铃期D. 吐絮期39、我国细绒棉国家标准,GB1103-1999,将棉花品级分为一至七级,其中把()级定为标准级。
( A )A. 二B. 三C. 四D. 五40、在棉花收获和加工过程中,目前主要应解决()混入问题。
( D )A. 棉花枯叶B. 尘土C. 花萼D. 异性纤维41、棉花壮苗的关键技术是在齐苗后及时进行()。
( C )A. 追肥B. 灌水C. 疏苗定苗D. 中耕除草42、大豆的脂肪含量在()以上为高油大豆。
()( C )A. 0.1B. 0.15C. 0.21D. 0.343、北方春大豆播种时要求的土壤温度是()℃以上。
( C )A. 0B. 5C. 10D. 1544、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出苗的快慢与土壤含水量有直接关系,最适宜大豆发芽的土壤含水量为:()。
( C )A. 10%以上B. 15%以上C. 20%以上D. 25%以上45、在基肥不足、大豆长势弱时,一般应在()进行追肥。
( B )A. 苗期B. 开花期C. 结荚期D. 鼓粒期46、东北地区是我国高油大豆的主要产区,高油大豆的含义是:()。
( A )A. 含油率达到21%以上、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8%(干基)B. 含油率达到20%以上、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9%(干基)C. 含油率达到21%以上、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9%(干基)D. 含油率达到20%以上、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8%(干基)47、缺乏()元素会导致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
( A )A. 硼B. 锰C. 钾D. 锌48、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与纬度之间的关系是()。
( B )A. 高纬度地区蛋白质含量高,低纬度地区脂肪含量高B. 高纬度地区脂肪含量高,低纬度地区蛋白质含量高C. 蛋白质含量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D. 脂肪含量不随纬度变化而变化49、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缩小行距,使根系分布均匀,改善了植株营养状况,可增产20%以上。
下列对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描述中哪一项正确:()。
( B )A. 选择高秆品种B. 地块必须深松C. 适用于杂草较多的地块D. 种肥应浅施50、大豆品种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定,下列哪一项描述不正确()。
( D )A. 根据种植的目的选择高油、高蛋白等种类B. 根据当地的积温选择适宜生育期的品种C. 根据当地土壤、生态和生产管理条件选择适宜的抗性品种D. 籽粒大小、脐色深浅与产量高低、品质好坏有直接关系51、我国北方冬春干旱,春花生播种过浅容易造成种子落干,应以多深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