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
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
2.尝试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生活中的小事例。
(课件出示事例一)1.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2.汇报。
(课件出示事例二)3.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4.汇报。
5.你觉得这两个事例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三、畅谈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1.小组内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
3.全班进行评价交流。
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四、写出想法。
从自己的发现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注意用词要准确,语言要有条理。
3.写后读一读,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五、作文交流。
请完成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集体评议。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我有一个想法写作思路:1.审阅题目:本题要求我们写关于生活中的想法。
2.选定内容:自己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需要改进呢?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3.表达方式:叙述。
4.表现手法:首尾呼应,开篇点题。
5.结构顺序:在写作文时,首先提出问题,把你的想法写清楚,然后写对这种想法的改进办法或建议。
下水文:我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关于房子建设的想法。
①我觉得现在自己住的小区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没有一个像邮箱一样的收取快递的箱子,如果有这样的箱子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实用的一个设计。
②因为白天的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家里都没有人在,快递员只好把快递送到物业保管。
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精选六篇)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常见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
2.在作文训练中引用古诗词,完成有关文化的习作。
3.用实际的学习行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身边的常见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
【教学难点】在作文训练中引用古诗词,完成有关文化的习作。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分组搜集传统文化的资料(包含名称、内涵、形式)【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播放《我的中国心》歌曲同学们,这首《我的中国心》歌词里有一句“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你们可以想想,什么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民身上的“中国印”?汉语汉字早已经成为工具逐渐出现在全世界人的视野里,那到底什么是你们身上、我们身上的“中国印”?学生回答。
同学们,其实我们从出生到成长,都会在中国固有的文化氛围里浸润,过传统节日,住传统房屋,吃传统食物,听传统的曲目,一辈一辈流传下来。
好像没有特别稀奇的地方,然而就是这平常的传统,是我们身上的“中国印”。
这堂课,我们就了解传统文化,看看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写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二.了解传统文化。
1.小组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围绕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具体种类?你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哪种种类?)2.小组展示。
明确: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身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含: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含: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含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作文教学教案模板小学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文创作。
二、教学重点。
1. 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进行作文创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授课。
(1)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师向学生介绍作文的概念,即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和意见的一种文体。
并向学生介绍作文的特点,如言简意赅、感情真挚、形象生动等。
(2)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并讲解每部分的写作要求。
然后向学生介绍作文的写作方法,如如何构思、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展开内容等。
3. 操练。
教师布置作文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作文创作。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并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4. 输出。
学生进行作文展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作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作文水平。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作业。
七、板书设计。
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
同时,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3篇Teaching design of unit 5 [composition] of Chi nese text in Volume 1 of grade 6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3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2、篇章2: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3、篇章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人生难得一知己!小时候的小伙伴一直值得我们珍惜!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单元作文,欢迎大家阅读!篇章1: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我有一个小伙伴,他的名字叫做刘恒,他长的又胖又矮,大家都称他为“小胖”,眼睫毛挺长的,眉毛也很浓很密。
头发很长,脸型是圆的,活像一个快乐的“小天使”。
他身上有许多的优点,老师还夸他能干,能吃,能说的三好学生,刘恒吃饭能吃多少拿多少,从不浪费粮食,老师还让我们学习他这种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他每天都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晚上一打熄灯铃他就躺在床上睡觉,他不管别人怎么大闹,他也按时睡觉;他每天按时洗漱,大家都夸他:“真干净!”;每次下课,他都找我来玩“拍掌”,也一起上厕所,他每次和我去厕所的时候,我们就慢慢地走,说说话,他也给我讲有趣的的《假面骑士OOO》,我也听得很起劲。
刘恒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他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好评,至今我们班的学习园地上还有他的作品呢,他的学习成绩很值得我学习,又一次,我们老师让我们写很多很多的作业,别人都玩去了,我给刘恒说;“小胖儿,我们出去玩吧。
小学作文上课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点,能够写出简单的、连贯的作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教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篇小学生作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写作。
2. 讲解作文结构和要点(15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教导学生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点,如开头、中间内容、结尾等。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话题,如何进行观察和思考。
3. 练习写作(30分钟)。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4. 作文分享(10分钟)。
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将作文贴在黑板上展示。
教师和同学们可以对作文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下次作文写作的主题,让学生提前进行准备。
四、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对作文的结构和要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但是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观察和思考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让他们不断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设计篇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一、导入1、在我们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愿望,有人说理想是一盏不熄的灯,能照亮夜行的路。
我要说理想是一颗树种,有一天它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我想我们同学心中一定会有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就共同畅谈一下你的理想和愿望。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1页习作部分,看书中怎么说,提出了哪些要求?找一名学生读。
大家想想这次习作的题目是什么呢?要求是什么?①出示题目②出示习作要二、指导审题1、这次作文是以“假如我是……”为题。
这是半命题作文。
作文时要根据自己的文章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而且题目中有两个关键字眼“假如”,则说明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我”强调有假设、如果的意思。
以第一人称来写。
“……”是自己某种美好愿望,那么,你的愿望是什么,就填什么。
谁能补充好?学生说:假如我是老师、警察、校长……2、同学们说得很好,写这样的想象作文,同学要驰骋自己的想象,大胆、勇敢、敢于想。
那想象的时候要注意:①有意义,对社会,对别人有益处。
如:你是市长为人民做好事。
②想象合理。
要从当前现实出发,有一定合理性。
③想象具体、不笼统。
3、下面我们就分小组畅谈自己的理想。
学生说。
4、同学们刚才说得不错。
不论在说或写的时候,开头,从现实入手,点明时间,地点及我的角色,从现实生活入手,主体部分展开想象,结尾回到现实,照应开头,点明中心。
总——分——总5、读范文篇二:小学语文习作课教案《语文园地三》(习作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秋天的快乐,说出秋天的快乐。
2.引导学生学会互动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提出问题和意见。
3.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能有一定条理的说清楚、说完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口语表达清楚,交际大方、有礼貌。
教学准备: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五篇13: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动弹、欲望、糟蹋、珍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导读品悟,感悟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5.拓展阅读《生命的壮歌》,把学了《生命生命》后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预习探究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
(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
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
齐读。
质疑。
二、合作交流(一)生字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我会读。
(2)我会讲。
(3)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个事例?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香瓜子:砖缝冒苗我:静听自己的心跳(二)课文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中一段反复朗读,体会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2、小组合作学习。
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板书)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2)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四年级上册习作的语文教案6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四年级上册习作的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能仔细观察教师走进教师后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能连贯,具体生动地描写教师地动作,并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
通过本次练习,巩固并提高描写动作的能力,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1、学会仔细观察。
2、运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动作,同时能结合观察所得展开合理的联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动作小品,摄像师。
【教学过程】一、学会观察1、师生问好后,教师做一系列动作。
(如:准备写课题,却发现粉笔不翼而飞,于是在黑板粉笔槽、讲台上、学生课桌里急切地寻找,最后在讲台下找到粉笔,写上课题粉笔飞了。
)2、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宋老师刚才都做了哪些动作吗?这些动作我又是怎么做的呢(预设:只能说出几个比较突出的动作)3、师提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有趣的事,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罢了。
4、摄像机回放刚才的.动作,生仔细观察,并按顺序将动作列出。
5、课堂交流:在这些个动作中,你对哪几个印象比较深?请具体说说。
二、学会表述1、将一连串动作连成一段话。
*你能将这些个动作练成一段通顺具体的话吗?(学生准备,点名个别学生演示)教师随机点评,渗透进:用上恰当的连词,将有些动作合理兼并。
2、生动笔操练,要求给片断起个题目,教师巡视,3、抽样评讲。
(1)选文一,以教师评讲为主(点评时围绕动作素描的要求进行。
)(2)学生听后,自行修改片段。
(3)选文二,以学生点评为主。
4、小结: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清动作,用准动词,加上适当联想)三、实践运用A、回家后,仔细观察父母刚回家时的一系列动作,尝试为他们写一幅素描,然后读与父母听,请他们进行点评。
B、看动画片,写片断。
设计意图:学生在习作中常常表现出描写人物的动作简单无趣,很生动的事到了他们的笔下往往变得枯燥乏味。
其实这都是不会观察,不注意观察造成的。
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就提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关于写作的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二、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生活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3. 作文评改与指导。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游戏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
2. 写作技巧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想象、表达等,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3. 生活素材积累(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4. 作文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和生活素材,现场进行作文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文评改与指导(5分钟)教师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写作技巧和生活素材的运用,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文的质量。
3.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作文素材库。
3. 作文评价标准。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多观察生活,多思考。
2.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教师应多读优秀作文,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 定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写作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年级作文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较为准确地运用词汇等。
2. 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进行创作。
3. 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思路清晰、表达简单明了、文字流畅等。
二、教学重点1. 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广泛拓展。
2. 学生对题目的透彻分析与创造性思考。
3. 学生对所学写作技巧的熟悉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对题目进行准确的理解与分析。
2. 如何运用所学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 师生互动。
2. 小组合作。
3. 学生自主探究。
4. 案例分析。
5. 模拟批改。
五、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扩展性词汇的运用教学方法:词汇卡片游戏/造句比赛2. 教学内容:标点符号的基础知识教学方法:标点符号游戏3. 教学内容:小学作文互批改教学方法:小组互批课后作业六、教学过程1. 以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冬天里的家和学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描述场景的方法和思路。
2. 运用词汇卡片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
3. 运用标点符号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和规则。
4. 进行小组合作,集思广益,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5. 课后完成作文,并进行小组互批改,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写作的要点和正确性。
七、教学总结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3. 通过小组互动学习和互相批改的方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合作意识,更好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魅力。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习作—校园里景物》
一、谈话引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
春天,花儿五彩缤纷;夏天,树草苍翠欲滴;秋天,凉风习习,树叶随风飞舞,像一只只蝴蝶……冬天雪花漫天飞舞……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观察一些景物,然后,拿起你手中的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一定是一篇好文章。
二、出示内容,明确要求。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几座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
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日子。
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
1.读一读,梳理内容——校园的一处景物;别处的景物;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2.想一想,明确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
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言之有物。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多,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1.回忆观察。
回忆自己在校园里观察的见闻感受。
比如校园的草地、小花园、假山、美丽的小花坛、常去的葡萄架、内容丰富的宣传栏、形象生动的雕塑等,你选择哪种景物呢?从中选择自己喜爱又熟悉的具有特色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
2.交流见闻。
学生讲述自己观察到的见闻感受,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引导。
3.提出要求——典型: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交流汇报,取长补短。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探讨。
五、点拨技巧,言之有法。
1.了解观察顺序。
无论是观察名山大川,还是观察校园或校园的一角,
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观察有哪些顺序呢?一是以时间推移为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也可以写某一段时间的景色变化;二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可以采用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空间方位顺序来描写景物;三是移步换景为序,即随着观察者立足点的移动来描写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色——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后到了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什么景色。
只要按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合情合理地写出来,校园的美景自然会呈现在读者眼前。
2.抓住景物特点。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校园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特色。
只有抓住校园中那些别具一格的事物或独一无二的景物,仔细地观察,生动地描述,才能使人看出它与其他校园的区别,呈现出它的风格特色,也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总之,可以从事物的种类、大小、数量、形状、色彩、构造、声音等角度,或者从事物的静态动态等方面去发现特点,展现特点。
3.表达真情实感。
无论是观察还是描写校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时,都应该放飞自己的心灵,展开合理的联想,借助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不仅如此,还要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在景物之中——既可以借景抒
情,又可以直抒胸臆,这样别人读了你的作文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跟你同喜同忧呢。
4.题目生动传神。
题好一半文。
一个好题目,能起到吸引读者、统领全篇的作用。
写景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种命题方法:以突出景物命名,比如《校园一角》《四季的田野》等;以突出主题命名,比如《我爱学校的大黄桷树》《美丽的塑胶球场》等。
六、点拨思路,动笔起草。
1.写作此文,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思路——(1)以时间为序描述。
习作先整体描写某处景物,然后按照时间的顺序具体描写这处景物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条理非常清楚。
(2)小导游式的介绍。
观察景物时要选择那些最能看清景物特征的地方作为我们的观察点,介绍的时候就按照观察的顺序像小导游一样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一一介绍出来。
它的好处是使人如临其境。
(3)再现多彩的图画。
这种写法就是用文字再现一幅幅画面,是你观察到的能够打动你的画面。
让读者在你描绘的画面中看到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姿态,听到动听的声音……
2.学生动笔起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适时点拨。
教学反思
对于盲生而言,描写景物是他们最头痛的习作了,因为视觉缺陷他们没有办法对事物形象加以具体描述,在准备教案时,我忽视了了启发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对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加以想象,注入感情,从而言之有物。
同时,在启发学生习作时,应指导他们更多的动用嗅觉,触觉,听觉,用不同于其他人的描写角度来描写他们心目中可爱的校园。
另外,启发学生先动情,再动笔。
此外,盲生往往空间概念差,在指导学生时我注重强调了描写顺序,指导学生可以按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写,也可以写某一段时间的景色变化;同时以空间方位为序,可以采用由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空间方位顺序来描写景物;再次是移步换景为序,即随着观察者立足点的移动来描写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色——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后到了什么地方又看到了什么景色。
让学生的习作不是杂乱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