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 格式:ppt
- 大小:727.00 KB
- 文档页数:17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40个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贬义词。
2.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贬义词。
3.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贬义词。
4.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含有贬义。
5.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贬义词。
6.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贬义词。
7.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贬义词。
8.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贬义词。
9.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贬义词。
10.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贬义词。
11.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
贬义词。
12.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含有贬义。
13.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贬义词。
14.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贬义词。
15.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贬义词。
16.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贬义词。
17.评头品足: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贬义词。
18.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贬义词。
19.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贬义词。
20.长篇累牍:篇幅很长,内容很多。
含贬义,用于评论写作。
21.积重难返:重,程度深。
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贬义词。
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
中性词。
22.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暗室亏心:指在暗中做亏心事。
(贬义)2.别出机杼:指诗文创作另辟蹊径,不落俗套。
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布局和构思。
(褒义)3.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
形容人态度严肃、庄重。
苟,随便。
(褒义)4.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露一点儿留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
(贬义)5.陈陈相因:国都粮仓里的米谷,一年接一年地堆积起来。
后用来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
(贬义)6.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贬义)7.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贬义)8.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贬义)9.吠形吠声:一只狗看见人叫起来,很多狗跟着声音也乱叫起来。
比喻人们不辨事物的真相,盲目附和。
(贬义)10.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褒义)11.负隅顽抗:(坏人)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顽固抵抗。
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贬义)12.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贬义)13.刚愎自用:倔强固执,自以为是。
(贬义)14.隔岸观火:隔着河观看对岸失火。
比喻置身事外,对别人的灾难袖手旁观。
(贬义)15.沽名钓誉:指用某种手段骗取名誉。
(贬义)16.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贬义)17.好高骛远:指热衷于追求过高的目标。
(贬义)18.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指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
(贬义)19.呼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多指坏人结成一伙做坏事。
(贬义)20.画虎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贬义)21.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褒义)22.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地谈话。
侃侃,说话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的样子。
(褒义)23.狂犬吠日:疯狗对着太阳乱叫。
比喻恶人不自量力的攻击和叫嚣。
(贬义)24.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贬义)25.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
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例如:1、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
2、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
3、有口皆碑:指所有的人都是活的纪念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4、半斤八两:较多用于贬义。
5、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
6、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有官可做。
一般用来形容坏人当道,恶人得志。
7、胸无城府:“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
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是褒义词,不用作贬义。
】8、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
9、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赶过去,多含贬义。
10、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
11、蠢蠢欲动:贬义词。
12、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13、始作俑者:贬义,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4、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15、褒词误用贬义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12、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多用于好的事物。
叹为观止目无全牛耳提面命集腋成裘危言危行有口皆碑殚精竭虑凤毛麟角胸无城府等等。
16、贬词误用褒义: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易褒贬误用的三十八个成语【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别出机杼】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城下之盟】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毖,谨慎,小心。
【春秋笔法】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
【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竹器,得到了鱼,就忘掉筌。
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好处。
项,指唐朝诗人项斯。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
【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过江之鲫】东晋时,中原沦落,北方很多知识分子纷纷南渡,来到江南。
后人有诗云“过江名士多如鲫”。
后用“过江之鲫”形容多而且纷乱。
【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变。
【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
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贬义)2、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
指招同类的人的人,多指结成一伙做坏事。
(贬义)3、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
(贬义)4、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贬义)5、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贬义)6、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贬义)7、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贬义)8、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贬义)9、一唱一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
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现多为贬义)10、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贬义)11、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贬义)12、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贬义)13、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贬义)14、无独有偶: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
表示两个人或两件事十分相似。
(多指不好的人或事,贬义)15、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贬义)16、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贬义)17、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贬义)18、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贬义)19、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贬义)20、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贬义)21、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贬义)2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贬义)23、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贬义)24、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贬义)25、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贬义)26、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贬义)27、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褒贬容易误用的成语成语作为汉语中的固定搭配,具有简洁、形象、富有意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然而,由于成语的含义较为深远,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和误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容易误用的成语,并对其正确的使用方式进行阐述。
一、掩耳盗铃掩耳盗铃成语源自于《列子·汤问》:“大椎探可用乎?”列子说不可,“何则?”对曰:“无冲,虽探无所见,耳之聪也;无和,虽扣无所闻,耳之聪也。
则以无冲无和之耳听铃声,则掩耳而盗铃也。
” 所以“掩耳盗铃”的含义是掩饰自己明知不对的事实。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人错误地将这个成语用来指责他人自欺欺人、闭眼不看现实。
这是一个误区,正确的使用方式是针对自己行为的不当掩饰,而不是指责别人的愚蠢。
二、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源自于《列子·亡羊》:“亡羊而补牢”。
它的本义是指羊丢了,补一下羊圈,来防止其他羊再丢掉。
引申义是指在事情已经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然而,有些人误将这个成语用来指责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或补救。
这是一个误用的例子。
亡羊补牢强调的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过去的错误,避免重复发生。
而不是指责已经发生的灾难或失误。
三、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源自于《战国策·秦策一》:“秦汉之间,苎而麻也,方寸之间,可以缝衣。
有栾侯者,安且令徒居之封,将至者,多惊以麻。
数岁无衣者告楚王,请赐麻以缝其衣。
楚人驱以百,不至时者,城于玉沟。
数岁无衣者又告楚王,王怒,责御史涉辱报之。
有玉树、番禺者,闻,曰:‘行!画天竺之蛇’。
乃行笔,挥毫画之。
有众莫若其类,蛇见颜色,当天而引缩。
观者曰‘上工!上工!’犹画羊毛耳。
乃取色画天下之蛇——刻之阖而结之。
有众莫若其畏,蛇见之害缩。
观者曰‘上工!上工!治蛇之所止!’以事之楚王。
王曰:‘骄人反我,朕无所惊朕厌此画奇人,刻蛇束之。
’闻画竟之蛇,却行北土。
”意思是秦穰侯安地封建,民多盗麻。
有人数年得不到一尺麻去缝衣服,请求楚国王赐麻给他们。
一、易褒贬颠倒型1、亦步亦趋:原意是说.别人慢走跟着慢走,别人快走跟着快走。
比喻缺乏主见,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贬义。
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2、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3、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
褒义词,不能作贬义词用。
4、炙手可热:炙:烤.烧。
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用于有权势者,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
不能理解为被批驳得“体无完肤”。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对人教导殷切(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常误用为贬义;7、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8、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了(多含贬义)。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不能用来形容好的事情。
9、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责难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11、弹冠相庆:指一人做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即将有官做。
含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12、改头换面:改换一副面孔。
比喻形式变了而内容不变。
贬义。
13、如丧考妣:考,称死去的父亲;妣,称死去的母亲。
如同死去了父母一样,形容非常悲伤或着急。
贬义。
14、上行下效:上级或长辈怎么做,下级或晚辈就跟着学。
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贬义。
15、振振有词:贬义,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没完。
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16、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17、面目全非:事物的面目变得完全不像原来的样子,贬义,指变得很糟,不能表示“变化大得不认识”。
18、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19、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原指学术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褒贬误用的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简洁、凝练、富有意象化和表意性。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使用成语,但是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褒贬误用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褒贬误用的成语。
一、褒贬不分1、文武双全文武双全原本是形容一个人既有文化素养又有武艺,但现在有些人也用它形容一个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然而,如果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德才兼备,则是把它的原意扭曲了。
2、大巧若拙大巧若拙本意是形容那些表面粗糙、笨拙,但内在却非常熟练的人。
现在有些人用它来形容表面平淡,但内涵丰富的事物,这就是误用了。
二、贬义加强1、落井下石落井下石原本是指落水的人需要救援,却给他泼下石头的人太过残忍。
现在有些人把它用在形容趁人之危或病急乱投医的情况,这就是把它的贬义加强了。
2、画蛇添足画蛇添足原本是指在画蛇的基础上再画一条腿,结果让画作变得丑陋不堪。
现在有些人用它形容在能力范围内做些多余的事情,这就是把它的贬义加强了。
三、褒义减弱1、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二虎之力原本是形容非常强大的力量,但现在有些人用它来形容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就是把它的褒义减弱了。
2、人云亦云人云亦云原本是指随大众的言论和行为而行,又称为“跟风”。
现在有些人把它用来形容跟随潮流,这就是把它的褒义减弱了。
四、误解成反义1、一波三折一波三折原本是指工作过程中出现若干困难和曲折,但经过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现在有些人误解成出现太多的波折,反而会导致失败。
2、画龙点睛画龙点睛原本是形容用简单的点睛之笔使一篇作品眼前一亮、生动形象。
现在有些人误解成加上了很多赘言过后,一下子提升整篇文章的档次。
这就是把它误解成了反义。
容易用错的褒义词贬义词成语容易用错的褒义词贬义词成语1.差强人意【成语释义】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差:勉强,尚,略;强:振奋。
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
【重点提示】这个成语在使用中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病句举例】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点评】误将词语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文不加点【成语释义】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改动、修改的意思。
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假思索。
【重点提示】褒义词,对于此成语,容易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
【病句举例】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点评】误将“文不加点”理解为“文章没有加标点”。
3.首当其冲【成语释义】出自《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正当其冲,不能修德。
”首:最先。
当:面对,对着。
冲:冲车,一种用来攻城野战的武器。
本指处在首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重点提示】容易误解为第一个冲上前去处理事情。
【病句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点评】误将词语理解为“首先、第一个”的意思,因此.运用是不当的。
4.始作俑者【成语释义】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后用作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重点提示】始作俑者,是贬义词。
【病句举例】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人到下海的潮流中。
【点评】误将词语理解为“第一个”。
高考成语积累:易褒贬误用的成语一、贬义1.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2.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
3.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在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
4.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5.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7.官样文章: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8.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9.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
10.买椟还珠: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
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11.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12.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13.评头品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14.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15.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
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令,美好。
16.倾巢而出:出动全部力量。
17.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18.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误用示例: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19.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20.甚嚣尘上:楚国跟晋国作战,楚王登车窥探敌情,对侍臣说:“甚嚣,且尘上矣。
”意思是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见于《左传·成公十六年》)。
后来用“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贬义成语:1、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2、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贬义)3、不孚众望:孚,使信服。
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不能理解为“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4、沐猴而冠guàn: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但实际并不像。
(贬义词)5、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多用于贬义。
6、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
后指玩弄文字技巧。
例,那些反动文人,除了~,替他们的主子帮腔以外,还能干什么呢(含贬义)7、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误例】新学期伊始,教师要引导高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
指什么坏事都干。
不能误用作褒义词。
【误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用其极: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9、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贬义词)10、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11、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
(含贬义)12、得陇(lǒng)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贬义词)13、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
(多作贬义)14、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15、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贬义词)16、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多用贬义词)17、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多指不好的影响。
18、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贬义词)19、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
(贬义)。
20、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当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
不能理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误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70个褒贬易混淆的成语,看看你用对了吗?1、耳提面命〔解释〕提着耳朵告诫,当面教导,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理解为在耳边训斥,当面命令。
2、望尘莫及〔解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误用〕易与“鞭长莫及”混淆,后者指力量达不到。
3、安土重迁〔解释〕安居故乡,不愿轻易迁往别处。
〔误用〕常被误解为反义。
4、师心自用〔解释〕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师,即只相信自己。
常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误用〕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5、罪不容诛〔解释〕其罪行之大,即使杀了也不能抵偿。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6、胸无城府〔解释〕城府:城池和府库,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
形容人坦率真诚,无心机。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7、石破天惊〔解释〕原形容箜筷的声音高亢激越,惊天动地。
后多用来形容文章、议论不同凡响或事态发展出人意外。
〔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8、身无长物〔解释〕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或俭朴。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9、求全责备〔解释〕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10、一文不名〔解释〕名:占有。
一个钱都没有,形容极为贫穷。
〔误用〕常误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后指人无用。
11、不忍卒读〔解释〕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用为贬义词,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12、五风十雨〔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
形容风调雨顺。
〔误用〕常被误用为刮风多、下雨多。
13、久假不归〔解释〕原指借假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误用〕易被误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14、糟糠之妻〔解释〕糟糠:旧时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事物。
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误用〕常被误用为长得丑陋的妻子。
15、曾几何时〔解释〕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褒贬误用的成语100个1.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贬义词。
2.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贬义词。
3.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4.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贬义词。
5.党同伐异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贬义词。
6.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贬义词。
7.虎视眺吮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贬义词。
8.死心塌地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
后常形容主意已定,绝不改变,贬义词。
9.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贬义词。
10.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
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贬义词。
11.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高敬礼,人跪下,用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
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
12.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含有贬义。
13.衣冠禽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行为卑劣,如同禽兽的人。
贬义词。
14.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
多含讥讽意,贬义词。
15.彻头彻尾彻:通,透。
从头到尾,完完全全。
含贬义,用于人的思想等。
16.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贬义词。
17.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词。
18.沆瀣一气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词。
19.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贬义词。
20.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
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贬义词。
21.色厉内荏厉:凶猛;往:软弱。
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贬义词。
22.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已想做的事。
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贬义词。
23.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含贬义,用于人。
24.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贬义词。
25.凯觑之心凯觑: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容易出现褒贬误用的成语褒义词1、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
3、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
4、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行成风气。
6、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7、★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8、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9、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无法达到的地步。
10、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11、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12、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13、★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14、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15、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16、★别有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17、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8、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9、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贬义词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
指什么事都干。
4、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
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5、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6、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
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10、★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褒贬误用的成语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与句子的感情色彩一致,如果不加区别,就会导致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多指坏事)。
不能用于好事的传播。
(2)倾巢出动: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或指全部出动(贬义)。
(3)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
指程度达到了极点。
多含贬义。
(4)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
(5)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
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贬义)。
(6)信口开河: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贬义)。
(7)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多含贬义。
(8)旷日持久:“旷”,表示荒废,耽误。
荒废时间长,拖得很久(贬义)。
(9)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贬义)。
(10)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较多用于贬义。
(11)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多用于褒义。
(12)言之凿凿:形容说得非常确实,有根有据。
易误用为贬义。
(13)差强人意: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能让人满意(褒义)。
(14)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在说“不赞一词”也指一言不发。
(15)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6)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褒义)。
(17)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8)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19)不刊之论:“刊”指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褒义)。
(20)殚精竭虑: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
(21)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易误用为贬义。
(22)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指名气在一个时期内引起轰动。
容易褒贬颠倒的成语
1. “差强人意”,很多人以为是不满意的意思,其实是还算能让人振奋一下呢!比如大家一起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虽然过程很辛苦,但结果还是差强人意的呀!
2. “首当其冲”,可不是首先冲上去的意思哦,而是最先受到影响或遭遇灾难呀!就像在困难来临时,那些勇敢的人总是首当其冲地面对。
3. “万人空巷”,不是街巷空无一人,而是人都出来了,热闹得很呢!你看演唱会的时候,那可真是万人空巷啊,大家都去追捧自己喜欢的明星啦。
4. “目无全牛”,才不是说眼里没有完整的牛呢,是技术熟练到一种境界啦!那个厉害的厨师解牛的时候那真是目无全牛啊。
5. “久假不归”,可不是长期请假不回来,而是长期借用不还的意思哟!他借了我的书都好久啦,简直久假不归,得赶紧提醒他还我呢。
6. “不赞一词”,可不是一句话都不说,而是文章写得太好了,没法再添加什么啦!他的那篇作文简直太棒了,让人不赞一词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成语啊,可真容易让人搞错,得好好学习一下,不然闹笑话了可不好玩呀!。
初中语文知识: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00例+易“望文生义”的成语32例1.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贬义词。
2.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贬义词。
3.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4.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贬义词。
5.党同伐异: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贬义词。
6.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贬义词。
7.虎视眺吮: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贬义词。
8.死心塌地: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
后常形容主意已定,绝不改变,贬义词。
9.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贬义词。
10.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
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贬义词。
11.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高敬礼,人跪下,用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
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
12.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含有贬义。
13.衣冠禽兽: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指行为卑劣,如同禽兽的人。
贬义词。
14.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
多含讥讽意,贬义词。
15.彻头彻尾:彻:通,透。
从头到尾,完完全全。
含贬义,用于人的思想等。
16.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贬义词。
17.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贬义词。
18.沆瀣一气: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词。
19.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贬义词。
20.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
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贬义词。
21.色厉内荏:厉:凶猛;往:软弱。
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贬义词。
22.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已想做的事。
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贬义词。
23.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含贬义,用于人。
24.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