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梅花王安石】王安石梅花的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0.08 KB
- 文档页数:15
《梅花·墙角数枝梅》王安石引导语:《梅花·墙角数枝梅》这首诗是北宋王安石罢相之后退居钟山后所作,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这首诗的原文注释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
3.知:知道4.为:因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历代文人对花各有偏爱:陶渊明特爱菊花,周敦颐尤爱莲,林逋、陆游痴迷梅,苏东坡更喜欢海棠,黄庭坚钟情于水仙,王安石则对鲜艳绚丽而不落凡俗的杏花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的诗,有多首咏杏花。
王安石咏梅的诗并不多,但这首《梅花》,却是他所有咏花诗中最广为传诵的一篇。
中国是梅花的王国。
梅花,树姿苍劲,花色清丽,风韵洒脱,香气沁人,自古就深受国人的喜爱;其气韵的高雅和格调的高洁,更为文人志士们崇尚。
历代诗词中咏梅佳作,犹若夏夜繁星,数不胜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在冰封大地、雪压冬云的严冬,万木萧疏,百花绝迹,独有梅花迎雪而开,凌寒怒放,最先报道着春的消息。
万花纷谢之际,唯有梅花早开,着实引人注目,让人备感新鲜、惊喜;寒凝大地之时,独有梅花怒放,更引人青睐,叫人由衷赞叹、折服。
历代的咏梅诗中,咏赞梅花独占“春头”,凌霜傲雪的诗很多。
如:“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南朝陈·江总《梅花落》),“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宋·林逋《山园小梅》),“雪虐饕风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宋·陆游《落梅》),等等,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二)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片用和(用原句填写)写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荒僻和现实遭遇的悲苦。
(2)阅读下列两则链接材料,说说哪一则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甲】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乙】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南宋刘克庄《落梅》2.古词阅读。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断桥、、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
(2)从下列诗词选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古诗阅读。
小文很喜欢张嵲的《墨梅》,却不知道该如何赏析,他去向老师请教。
请你阅读《墨梅》,帮忙完成对话。
墨梅[宋]张嵲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小文:老师,我很喜欢张嵲的这首《墨梅》,可不知道该如何赏析。
老师:你可以用连结的策略进行赏析。
还记得小学学过的那首王冕的《墨梅》吗?小文:记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老师:对的。
这两首诗都采用了①的手法。
王冕笔下的梅花花色淡墨,花香清芬,性情高洁,王诗通过对墨梅高洁品性的赞颂,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而张嵲借墨梅②的孤高品格,表达了自己③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甲】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咏梅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1.【参考答案】C(“红袖”不是诗人自己的衣袖,而是指女子的衣袖,代指酒宴上陪酒的歌妓。
颈联意思是梅花绽放,让文人雅士诗兴大发,聚在一起饮酒写诗,他们催促(“趣”通“促”,催促)歌妓频频传杯饮酒,酣饮得痛快淋漓。
)2.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
(2分)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
(2分)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2分)译文:人们责怪梅花为什么迟迟不肯开放,原来梅花迟开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
梅花有玉容,清香四溢,凌雪绽放,艳压春芳。
文人雅士面对梅花,诗兴大发,笔走龙蛇,让歌女们传杯,酒兴盎然。
世俗之人只喜爱艳丽妖娆的桃花杏花,却看不到梅花的高洁品质。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梅花王安石古诗原文【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篇古诗:《梅花》。
这首诗是王安石所作,它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梅花的美丽和精神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篇诗的原文:寒梅着花未,一片正愁眉。
更有他年信,此时应梦思。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由三句构成,总结起来就是寒梅绽放了花,但只有一片花,好像还在怀着什么愁,似乎是对未来的向往。
王安石用简练的语言,在短短的三句话里表达了对梅花和未来的感慨和祝愿。
写作重点:1. 简洁明了的语言:本诗行文简练,却又饱含深意。
王安石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繁琐的句式,而是用简单的言语,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 丰富多彩的意象:诗人通过对寒梅的描绘,抒发了对未来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寒梅清雅、坚强不屈的赞美。
用词分析:1. 寒梅:这个词是整首诗的中心词,也是寒梅赢得青睐的关键。
它隐含了梅花清雅、坚强、不屈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寓意着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2. 一片:这个词描述了寒梅绽放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寒冬中感受到了希望和温暖。
总之,《梅花》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抒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一首令人感动的作品。
【范文二】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王安石的一首著名的古诗《梅花》,并剖析其中的写作重点和用词分析。
《梅花》这首诗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它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寒梅着花未,一片正愁眉。
更有他年信,此时应梦思。
通过分析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写作重点:1. 抓住关键词汇:《梅花》这首诗的中心词汇是“寒梅”。
王安石通过对寒梅的描绘,充分展现了寒梅的美丽和坚韧性格,同时也将寒梅寄托在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之中。
2. 使用简练的语言:这首诗的行文简练,没有繁琐的修辞手法,却让诗句富有情感。
短短的几句话里,王安石用文笔清雅、简约的句式和语言,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用词特点:1. 寒梅:这个词是整首诗的中心词汇,也是梅花的代表。
王安石的古诗梅花赏析王安石的古诗梅花赏析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得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得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下面是王安石得古诗梅花赏析,请参考!王安石的古诗梅花赏析《梅花》(北宋王安石作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得。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得幽香。
翻译冬天,墙角里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得梅花不是雪呢?那就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得浓香。
赏析《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
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得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
“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得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得姿态。
“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得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得视线,反而把想象中得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得潭水般得清沏。
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得梅得清晰得画。
“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得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得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得清纯雅洁得形象便飘然而至。
“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得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得。
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
为什么?“为有暗香来”。
“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得色彩。
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得动感。
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得前进,横拦在梅枝前。
作者用零星得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古人吟唱梅花得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得《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得绝唱。
《梅花》阅读附答案
阅读王安石《梅花》,完成下面问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时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
”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
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这首古乐府诗只不过就梅花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跳出梅花本身。
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纯客观的描写。
略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8分)
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南朝-梁)
居人①行转轼②,客子暂维③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①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
②行转轼:将要掉转车回去。
③维:栓、系。
小题1: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是一首。
(1分)
小题2: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全诗分析。
(3分)。
【导语】这⾸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瑕,赞美了梅花⾼贵的品德和顽强的⽣命⼒。
下⾯是分享的王安⽯《梅花》古诗词赏析。
欢迎阅读! 《梅花》 王安⽯ 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指梅花的幽⾹。
5.知:知道 【翻译】 ⼀:墙⾓有⼏枝梅花冒着严寒独⾃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
⼆:那墙⾓的⼏枝梅花,冒着严寒独⾃盛开。
远望就知道洁⽩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
【赏析】 这⾸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瑕,赞美了梅花⾼贵的品德和顽强的⽣命⼒。
梅花,⾹⾊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落后的进取精神,因⽽历来为诗⼈们所吟咏,所歌颂。
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的《梅花》堪称⼀⾸饶有特⾊、脍炙⼈⼝的佳作。
这⾸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
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
前两句“墙⾓数枝梅,凌寒独⾃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数枝梅花迎寒绽开。
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传其神。
“墙⾓”⼆字点明地点;“独⾃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
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创。
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
如南朝陈诗⼈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别意看”,紧扣⼀个“早”字,⽤表现⼈的⼼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格化,从⽽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雪迎春的⾼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写梅花的⾹⾊,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
“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
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于远处所看到的墙⾓凌寒独⾃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似雪的⾊彩。
【导语】此诗语⾔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有深致,耐⼈寻味。
下⾯是⽆忧考分享的⼩学古诗:《梅花》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梅花》 宋代:王安⽯ 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译⽂】 墙⾓有⼏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传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指梅花的幽⾹。
【赏析】 此诗语⾔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有深致,耐⼈寻味。
“墙⾓数枝梅”,“墙⾓”不引⼈注⽬,不易为⼈所知,更未被⼈赏识,却⼜毫不在乎。
“墙⾓"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居简陋,孤芳⾃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开”,“独⾃”,语意刚强,⽆惧旁⼈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不倒。
体现出诗⼈坚持⾃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从⽼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
“不是雪”,不说梅花,⽽梅花的洁⽩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分纯净洁⽩,但知道不是雪⽽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寻味。
暗⾹清幽的⾹⽓。
“为有暗⾹来”,“暗⾹”指的是梅花的⾹⽓,以梅拟⼈,凌寒独开,喻典品格⾼贵;暗⾹沁⼈,象征其才⽓谯溢。
⽴在僻静甚⾄冷清的墙⾓,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送去浓郁的幽⾹,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
扩展阅读: 王安⽯(北宋思想家、政治家、⽂学家、改⾰家) 王安⽯(1021年12⽉18⽇-1086年5⽉21⽇),字介甫,号半⼭,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出⽣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县)[1],北宋思想家、政治家、⽂学家、改⾰家。
庆历⼆年(1042年),王安⽯进⼠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部编版二年级古诗词练习题含答案01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练习题一、解释下面的字词。
1.凌寒:2.遥:3.为有:二、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墙边角落里的几枝梅花,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开出了雪白的花朵。
( )2.远远看去,知道它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 )参考答案一、解释下面的字词。
1.凌寒:冒着寒冷2.遥:远远的3.为有:因为有二、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墙边角落里的几枝梅花,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开出了雪白的花朵。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2.远远看去,知道它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02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练习题一、填空()()稚子学()(),侧坐()()草映身。
路人借问()()(),怕得鱼惊()()()。
二、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三、诗中“遥招手”的是谁?为何“遥招手”?参考答案一、填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二、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二、诗中“遥招手”的是谁?为何“遥招手”?第一问:垂钓儿童或小儿第二问: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03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rìhuáng héɡāo shān dà hǎiqiónɡ rén má quèlóu fáng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尽()衣()欢()入()近()依()欲()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楼一()河一()红日一()绿叶一()山一()人一()诗人一()老虎四、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
梅花王安⽯古诗原⽂1. 梅花王安⽯1.原诗如下:梅花(宋)王安⽯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2.抄袭的说法过于严重,或者借鉴,或者偶同。
但王诗在意境上波浪推进,虚景⽆限,突出“暗⾹”的象征,⽐《古乐府》更能展现梅花的⼈⽂精神。
分析:《梅花》中以“墙⾓”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
墙⾓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其实作者以墙⾓为中⼼,展开了⽆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落外,见⾓落便想到空阔。
“数枝”与“墙⾓”搭配极为⾃然,显出了梅的清瘦,⼜⾃然⽽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
“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种特别的⽓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般的清沏。
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
“独⾃开”三字就如⼀剑劈出分⽔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不凡,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
“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然界的⼀对“黄⾦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体的。
⽽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
为什么?“为有暗⾹来”。
“暗⾹”⽆⾊,却为画⾯上了⼀⽚朦胧的⾊彩。
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
2. 《梅花》王安⽯此诗作于王安⽯第⼆次罢相期间,以此为界,王安⽯诗风⼤变,由于当时党争⽇烈、诗祸频仍,诗⼈普遍将豪放外发之⽓,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
这⾸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是着意写梅花“凌寒独⾃开”的品格,写它的沁⼈⼼脾的“暗⾹”。
这⾥写的梅花,正是作者⼈格的化⾝。
王安⽯变法失败,被迫辞职,⼗分孤独。
但他仍倔强地坚持⾃⼰的政治理想。
这⾸诗正是以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这种思想品格和⼀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
⾹⾊俱佳别具⼀格——谈王安⽯《梅花》墙⾓数枝梅,凌寒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梅花,⾹⾊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落后的进取精神,因⽽历来为诗⼈们所吟咏,所歌颂。
梅花古诗鉴赏梅花古诗鉴赏1【原诗】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古诗鉴赏2梅花宋王安石qingjiǎoshzhīmi,墙角数枝梅,lnghndzkāi。
凌寒独自开。
yozhbshxuǎ,遥知不是,wiyǒunxiāngli。
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了改革,后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小学古诗:《梅花》原文译文赏析《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雪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此诗语言朴素,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觉。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雪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扩展阅读:王安石(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1,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借植物抒情的古诗-回复1.【问题】借植物抒情的古诗 -回复【答案】1.梅花【唐】(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3.草【唐】(白居易)
离离园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4.浣溪沙咏桔【宋】(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
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5.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6.杨柳枝词【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7.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古诗文阅读】陈焕、王安石《梅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
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的咏梅诗,都抓住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这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答:傲然独立的风姿。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
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骨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
抒发了诗人高傲自守的襟怀。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对比赏析:王安石的《梅花》,是借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韧,抒发自己对执行新政的坚定态度,不屈不挠,决不妥协的思想感情.陈焕的《梅花》,是借梅花"云溪独开"的特点,抒发自己不为红尘所动,不恋权位物欲的感情.两首诗,都抓住了梅花不怕严寒在寒冬高傲怒放的特征.王安石诗中"凌寒""独"等都充分表现了梅花的美.而陈诗中,也从"独树春"显示梅花的美态.两位诗人借梅花抒怀,既抒发对梅花的热爱,又抒发不愿与社会同流合污,清高的感情.王诗的特点是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 抓住梅花"独",与众不同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香与美,表达作者不为艰难困苦,仍坚持不懈的感情.陈诗的特点则用留侯喻梅花,表达诗人向往张良有大丈夫的胸怀,摒弃人间富贵,清高脱俗的情怀.留侯,指汉代名将张良,传说他既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
王安石《独山梅花》“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独山梅花王安石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
B.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C.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
D.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
2.本诗以梅喻人,请具体分析第二联的意蕴。
【答案】1.C2.“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颔联以比喻、拟人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
把梅花拟人化,比作美人、志士。
本句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写憔悴零落、无人欣赏的梅花的遭遇,表达了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士的同情,抒情较为含蓄委婉。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错误,“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不能移植入上林之苑,其根欲老,深可叹惋;而更值得痛惜的是,上林苑中,此刻正缺少颜色美艳的奇花异木。
尾联不是不愿意,而是不能移栽到上林苑,抒发了有志之士不得重用的感慨。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蕴的能力。
解答时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手法,阐释颔联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颔联以比喻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
美人、志士,既是拟物,也是将人的身世之感并入其中。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在草木蓬蒿间零落憔悴、无人欣赏的梅花,表达了对怀才不遇、有志难伸、老死乡野的人才志士之士的同情。
一方面国家需要杰出人才担负责任,另一方面,却又有许多优秀人才闲置草野,老死蓬莱!此句借写独山梅花的不幸处境,讽咏当今统治者埋没人才。
梅花古诗考试题型及答案一、填空题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梅花》。
答案:王安石2. 请填写以下诗句的空白部分:“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
”答案:暗香浮动月黄昏二、选择题1. 下列哪位诗人不是以咏梅著称的?A. 王安石B. 陆游C. 李白D. 苏轼答案:C2.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墨梅》?A. 王冕B. 郑板桥C. 王安石D. 杜甫答案:A三、判断题1.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句诗表达了梅花在冬日里与雪相比,香气更胜一筹。
(对/错)答案:对2.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王安石的《梅花》一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答案:王安石的《梅花》通过描绘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拔、高洁品格的赞美。
2.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有哪些诗句体现了梅花的孤独与高洁?答案:《卜算子·咏梅》中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和“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等诗句,体现了梅花孤独开放,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五、论述题请论述梅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价值。
答案:梅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象征着高洁、坚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它在严寒中开放,不与其他花卉争艳,常被用来比喻有高尚情操和坚韧性格的人。
梅花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不仅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也是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和乐观。
六、作文题以“我眼中的梅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关于梅花的作文,可以描述梅花的形态、色彩,也可以抒发对梅花精神的感悟和赞美。
)【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试题,实际考试题型及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
【古诗梅花王安石】王安石梅花的阅读答案篇一:王安石梅花阅读答案为:因为。
暗香:形容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花香。
本篇指梅花淡淡的似有似无的幽香。
【佳句赏析】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是高洁的,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洁以外,还具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
这梅花不仅凌寒呈艳,而且在严寒中播送出暗香。
严寒压不倒梅花的香,于此更显出它凌寒的傲骨。
【阅读训练】(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早春或初春)(2)________两字点明地点;_______两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
独自开与_________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
(墙角凌寒数枝梅)(3)诗歌并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怎样的品格?用诗句回答。
(凌寒独自开)(4)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
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
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阅读答案: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
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译文】墙角里生长着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在开放。
远望就知道那不是白雪,因为有阵阵幽香飘过来。
【古诗今译】在偏僻的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在冒着严寒默默地开放。
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梅花那淡淡的幽香早就一阵一阵地从远处隐隐传来了。
【赏析】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谥号文。
神宗熙宁三年(1070)和八年(1075)两任宰相,曾积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但由于受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失败并被罢相。
晚年退居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悲愤死去。
他工于绝句,且内容充实,语言精练,风格雄健。
晚年作品艺术造诣极高。
作品有《临川文集》。
作者王安石当时正处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仍然积极力主改革,因此,非担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却遭到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其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与梅花共同之处自是可知的。
这首小诗看似平白浅显,实则意味深远,它告诉人们坚强高洁的人格才最具伟大魅力。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其意大致为,在墙旮旯的地方,有几枝梅花正在那儿冒着严寒默默地开着。
墙角,说明梅生长的环境极为偏僻,换言之,就是告诉人们,这几枝梅所处的环境不佳,地位卑微,无人赏识和眷顾,但依然凌寒开放。
正如陆游《咏梅》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一样,梅花不择地势,不择土壤,方寸之地足以,尽管并无人眷顾与赏识。
第二句是第一句意思的进一步加深。
凌寒,即迎着严寒,冒着风雪。
独自开,即孤独地默默地开放,意在告诉人们,那梅花不仅不择地势和环境,更可贵的是它还不畏严寒,不畏孤独和寂寞,不向严寒低头,不向风雪弯腰,坚韧,倔强,刚强,高洁。
读到这里,我们应该不难体会诗人的用意了,从字面上看,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说,那墙角处挂满枝头的花朵远远地望去就知道不是雪,因为那梅花淡淡的幽香早已经一阵一阵地飘过来了。
遥知,即远远地就知道。
这一句说的是一个结果,与下句的为有暗香来构成了一个倒装的因果关系的句式。
暗香,即梅花淡淡的隐隐约约的幽香时断时续地飘散开来。
暗香一词在前人的咏梅之作中时有出现,在王安石之前同一朝代的诗人林逋在他的《山园小梅》中就曾有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但由于表现的是其出世的自命清高的思想情怀,这与王安石是截然不同的。
王安石虽然借用了其诗句之暗香一词,但其目的在于赞美梅在香这方面胜雪一筹的特点和梅花不畏严寒、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高贵品格。
这首小诗在写法上主要得力于语句的朴素自然。
全篇没有一丝刻意雕琢的痕迹,也没有晦涩难懂的典故,语句浅显平白,如话家常,而意蕴却深远悠长,耐人回味。
相关阅读:篇二:王安石梅花阅读答案阅读王安石《梅花》,完成下面问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时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语文-魔方格阅读王安石《梅花》,完成下面问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时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
”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
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这首古乐府诗只不过就梅花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跳出梅花本身。
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纯客观的描写。
略马上分享给同学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王安石《梅花》,完成下面问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
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
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
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诗歌鉴赏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