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课件_11
- 格式:ppt
- 大小:14.70 MB
- 文档页数:46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 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2. 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3. 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过程和方法:1. 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 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 使学生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以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2.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1. 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 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学习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讲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颗璀璨的明珠,这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
这两颗明珠就是——学生齐答:香港和澳门。
(音乐停)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讲授新课]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
(板书:一、概况)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6.13 , P29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比较香港、澳门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
3. 说说香港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土地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 “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学生读书读图、填表、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1或请个别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所填表格内容,教师展示表格内讲述: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回归以后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节课选自2001年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
本节所学习的香港和澳门又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背景、繁荣的经济发展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组成。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香港和澳门地形和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现状。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以及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体验游戏活动,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组成;归纳香港和澳门地形和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现状;理解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将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
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形成区域合作、共同发展意识。
三、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讲述法。
六、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多种途径收集、整理有关香港、澳门的资料。
2.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节课能不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导入很关键。
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并出示香港澳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问:“同学们知道歌里唱的东方之珠及图片指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吗?”学生齐答:香港和澳门(音乐停)教师: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3.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生读。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是个比较特殊地地区,在“一国两制”前提下,建立特别行政区,教材从地理位置、人口等方面入手,使学生能初步了解这两个地区。
并知道回归以后的香港和澳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密切。
教材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1)特别行政区(2)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
学生分析1、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2、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不重视地理学习。
3、地处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方法分析适应教材、学生,教研组提出的“四步教学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
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1、香港土地资源现状2、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识图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香港和澳门经过百年的沦落和沧桑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板书)香港和澳门在讲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先来看一段影片,感受一下“东方明珠”的魅力。
(播放)关于香港和澳门的自制影片。
教师边看边讲解。
(教师)从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回归以后的香港和澳门经济依然繁荣。
讲授新课:(展示图片)学习目标(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江苏省东海县西双湖中学赵守江【教学背景】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2.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读图能力、地理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和分析方法。
因此,教学过程中使用读图、分析与概括是可行的。
(2)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互联网知识,能够通过网络了解港澳地区相关的地理知识,拓宽知识面。
【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一节是八年级下册《认识省级区域》中的内容。
《认识省级区域》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中侧重认识一个完整区域的训练。
通过“香港和澳门”一节内容的学习,正好使学生了解分析和认识城市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本节教材以介绍香港为主、澳门为辅;同时突出了两者的共性—同为城市案例。
教材从港澳地区的地理位置切入,重点介绍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教材的中心思路是香港和澳门的可持续发展与祖国内地关系密不可分。
教学计划2课时。
第l课时: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
理解人多地狭的区域特色及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2课时:了解港澳经济特点。
理解香港和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并评价其优越性;(2)理解“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以及港澳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双赢;(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逐步培养地理图文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港澳地区地理特点的学习,初步了解“城市为主体”的区域地理分析和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港澳地区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了解,初步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2)通过理解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及其意义,认同祖国的支持与地区优势互补是港澳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组成。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香港和澳门地形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现状。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以及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体验游戏活动,
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组成;归纳香港和澳门地形和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现状;理解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将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
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
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形成区域合作、共同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区域特征。
【教学难点】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间的区际联系。
■教学策略本课采用替代式教学策略,由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
使学生在短期
内学习较多内容,帮助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们更有效
的获得成功的学习。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活动材料。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根据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与范围;2、了解我国实施“一国两制”政策;3、根据相关资料,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4、举例说明港澳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学重点:1、港澳的位置与范围;2、两地经济及与祖国内地的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两地的经济特点与内地之间经济的密切联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本节新课。
1、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包括哪两个特别行政区?2、为什么被称作特别行政区?3、历经百年沧桑,香港和澳门分别于什么时间回归祖国?4、学生看书:认识香港和澳门的区旗。
本节课就带同学们走进这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二、新课:1、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幻灯展示,学生朗读。
2、地理位置:指导学生看图,描述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南临南海。
3、范围:幻灯分别出示香港和澳门的局部图,找出各自有哪些大的岛屿组成?可由老师介绍学生找再在教材上勾画。
香港主要由新界、九龙和香港岛三大部分组成,面积1104平方千米。
澳门主要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面积29.7平方千米。
4、人多地狭:⑴指导学生看香港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图,小组讨论:香港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⑵出示香港、澳门、北京、旺苍县的人口、面积、人口密度统计表,说说港澳在人口数量和面积上有什么特点?人多地狭。
过渡:港澳是如何解决人多地狭的矛盾?⑶指导学生看教材活动题明确解决办法: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
⑷最后师强调:寸土寸金的香港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建设,说明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未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做到了高密度人口,发达的经济与高质量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对于内地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启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