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乡间的小路》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15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一. 教材分析《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词描绘了故乡的美好景象,让人感受到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
歌曲的节奏较为简单,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故乡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较为模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方面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故乡的小路》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感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的情感。
4.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运用合适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情感。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故乡的美好。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体会故乡的情感,培养对故乡的热爱。
3.合唱教学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3.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故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时,提问学生对故乡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歌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演唱技巧。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进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故乡美景有哪些特点?让学生从歌曲中汲取灵感,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乡间的小路》教案一. 教材分析《乡间的小路》是一首富有田园气息的台湾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表达了作者对乡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歌曲为四二拍,结构简单,适合五年级学生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逐渐提高,但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习《乡间的小路》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关注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乡间的小路》,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体会歌曲的美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4.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歌曲的情感表达。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5.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乡间的小路》音频、歌词、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评分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演唱《乡间的小路》。
评选出最佳演唱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乡间的小路》教案教学理念: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乡间的小路》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带气息的歌唱和头声。
2、技能目标:尝试头声的练习和带气息的歌唱,学唱《乡间的小路》。
学会看指挥歌唱。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走进八十年代台湾校园歌曲,并充满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课件,打击乐,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情境练声中训练呼吸音高师:听着美妙的音乐感觉不错,如果在一个有晚霞的傍晚,走在乡间的小路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同学们细想一下,如果是你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会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生:晚霞,晚风,小草,漂亮的野花…… 师:让我们来吻一吻小草的清香吧。
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吸气和呼气。
(师示范,生一起做,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师:在你的左脚边有一朵漂亮的野花,我们来吻一吻。
师:在你的右前方还有一朵更漂亮的小花,我们再来吻一吻。
生:吻花。
师:同学们,唱歌需要有气息的支撑,没有气息的唱歌,声音会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
而带气息唱歌,就要有正确的呼吸。
吸的要深,呼的要慢而均匀。
师:让我们带上气息来唱一唱这条练声曲吧。
3ˇ|2--|| lu lu lu二、学习歌曲1、初听歌曲。
师合钢琴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设置疑问:“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绪如何?”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生回答)师总结:“同学们找的非常对!共三个部分,一三部分旋律相同。
歌曲《乡间的小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会歌曲《乡间的小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乡间的小路》的歌词及其含义。
2. 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 乡村生活的画面及其描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乡间的小路》,了解其歌词含义和乡村生活的描绘。
2. 难点:歌曲的旋律演唱技巧,以及乡村生活的理解和描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词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解释歌词中的乡村生活画面。
3. 旋律学习:教师教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4. 演唱技巧指导: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5.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展示: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歌曲中的乡村生活画面。
3. 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
4. 学生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六、教学资源: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2. 乐谱或投影仪3. 乡村风光图片或视频4. 歌词卡片5. 合唱microphone七、教学步骤:1. 初步感受:播放《乡间的小路》录音,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歌词解析:分析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对乡间生活的描绘和赞美。
3. 旋律学习:逐步教唱旋律,特别强调歌曲中的特色节奏和旋律线条。
4.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音响效果。
5.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与《乡间的小路》相关的音乐或舞蹈作品。
八、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创建乡村环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歌曲。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乡间的小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乡间的小路》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乡间宁静美好的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歌曲采用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洁明了。
歌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乡间的生活情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善于模仿和理解歌曲。
在音乐课上,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演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乡间的小路》这首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显,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和演唱。
同时,歌曲中所描绘的乡间景色和生活情景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乡间的小路》,让学生感受乡间景色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演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乡间的小路》这首歌曲,理解歌词的意义,掌握2/4拍的节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乡间的小路》这首歌曲,掌握2/4拍的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学唱、演奏、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资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乡间的景色,激发他们对《乡间的小路》的兴趣。
2.聆听:播放《乡间的小路》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乡间景色的美好。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演唱比赛,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
5.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6.演奏:引导学生用乐器演奏歌曲,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
7.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意义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乡间的小路》、2/4拍的节奏、歌词中的重点词语等。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演唱《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
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
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
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
《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教学目标:1.聆听,学唱《乡间的小路》,感受台湾校园歌曲音乐风格。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乡间的小路》,并学会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能背唱歌曲其中一段歌词。
3.利用身边的发声体和同学合作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他们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休止符、三连音、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的正确演唱方法。
教学准备:玻璃杯(学生)、课件、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导入。
1.师生问好.3 0 3 | 3 6 6 | 1 6 5 | 6 — |同们们你们上午好谢老师您也上午好2.复习回顾。
播放《丰收的节日》,师生边唱边有节奏地拍打桌子。
播放《我怎样长大》,师生边唱边做机器人的律动。
3.导入:同学们不怕风吹、不怕雨打,健康地成长着,我们都有一个成长的摇篮——家乡。
请问你的家乡在哪?(生自由回答)同学们的家乡遍布在我们县城的各个角落,有的也许经常回去看看,有的也许很久都没回去了,想家吗?(想)好,现在让们跟着叶佳修爷爷的音乐回到我们的家乡看一看吧。
二、聆听学唱歌曲。
1.播放音乐。
(多媒体课件出示)欣赏乡间小路风景图片,配以乡间的小路伴奏为背景音乐。
师:欣赏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2.出示课题。
师:你能给叶佳修爷爷的这首音乐作品起个名吗?(生自由说)师课件出示课题。
3.复听:欣赏乡间小路风景图片,配以乡间的小路伴奏为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