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说教材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材的特点教材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贯穿教学。
“测量活动”的选择可以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参考。
本节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测量活动,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鉴于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和技能,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测量活动”为核心展开。
使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通过教师指导、阅读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二.说教法和学法突出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
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说课《温度》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一节《温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设计感悟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
“温度”和“温度计”不仅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
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
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学环境分析依据教学预想,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媒体在描述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具有直观形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改变时空、动静变化、快慢可调、重复再现等功能。
因此我通过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整合物理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操作方法如下:1.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三、教学流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含以下环节:“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合”——总结反思,综合评价“延”——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循环播放“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图片,并且配有优美的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景物形成的原因,从而开门见山得出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小实验”:实践体验三杯水的温度高低。
【利用图片、声音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感受温度变化带来的季节变化之美,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引入本课课题《温度》;顺势通过小实验让学生理解光靠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进而引入下一环节——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