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论语》给我的人生启示

【内容摘要】人非生而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贵在有良好的方法和端正的态度,以及学以致其道的目的。良好的方法就是勤学、善思,端正的态度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就是犹恐失之。而学习的目的,永远要让自己真正能问心无愧。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

【关键词】论语;人生启示;学习;兴趣

万世师表的孔子,其做学问的态度有如他的德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当今世界,知识是人一生受用的东西,而善于学习又是我们一生都必须具备的能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先贤大哲,是如何从学习的方法、态度、目的这三个方面告诫后生们的,今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在孔子的眼里,学习是有方法可寻的。《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论语通译》:学了知识后,而能按时地复习所学的知识,不也是见愉快的事吗?此言颇令人费解,孔老先生真不愧是圣人,现在的人谈到学习,哪有多少乐趣可言啊!若说“不亦苦乎,”倒觉得老先生很通人情。但是翻卷阅典,《论语·为政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杨树达《论语疏证》:学而时习,温故也,温故能知新,故说也。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时习之,关键在于“时,”这是一个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学过的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让我想起,我求学已十年有余,因为是农村的孩子,所以特别重视和珍惜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从未敢抱怨学习压力大学习无聊学习无用。在我觉得,学习是一种思想上的碰撞,灵感上的激发和情感上的交融,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书是你的朋友是你的老师,你会与它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它会启发你创造生活的灵感,它会交融在你饱受挫折的情感里。读书,深读书,犹如伯牙子期,乐本就在其中,而若能在适当的时候,也就是你想起你的故友或你的恩师的时候,终于又见它一面,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孔子一生以学为友,他正是因为对学习有种深刻的体会,故学习之乐油然而生心中。《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2)。”《论语通译》: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言外之意,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3)矣夫(《论语·雍也篇》)。孔子他自己确实也做到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皆精。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孔子样样都行却无一专长,如果他不是学广如天、学深似海,怎能教育并影响了一个民族乃至世界达千年至今而不衰?试想当今社会,所谓专家如云,却没有多少能海纳百家的集大成者,令人唏嘘不已。所以,孔子屹立千年而不到!关于学与思,《论语·卫灵公》: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贾谊《新书》:“学如日,静居独思如火。”这些都说明只思考不学习的危害。《论语·为政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4)”刘德江的《论语正解》:如果只是死读书而不善于思考,那么你只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找不到方向,在书中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见解,最后只能显得很惘然,好像一无所得似的;如果只是空想任思维上天入地遨游八方,却对读书显得不够重视,仅仅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思考当中,那么你很难摆脱狭隘少见识的处境。又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有些人有学问,可是没有智慧的思想,那么就是迂阔疏远,变成不切实际的“罔”了,没有用处。他们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很危险的。许多人往往倚仗天才而胡作非为,自己误以为那边是创作,结果陷于自害害人。我对此深受启发,看看周围那些学而不思者,一个个考试天才,得分机器,却进了科研单位没有一点创新能力,原因就是他们只学不思,没有通过思考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能学以致用,就没有什么能力可言,不能学以致其道,就永远只能学习别人的学问而自己一无所得。那些思而不学者,犹如一个个膨胀的气球,沉溺于幻想,没有分量,没有真才实学,越膨胀就越危险,甚至贻笑大方,颇像街头那些大胆的艺术家们,以为披头散发另类装束就是艺术,以为令人捉摸不透就是艺术,艺术的美在于内涵,此类艺术恕不敢恭维。孔子的学习态度是他成为至圣先师的关键。《论语·为政篇》子曰:"由!诲(5)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通译》:“由呀,我教给的你的你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这是多么求实的精神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孔子一直虚心求学不耻下问,对问题寻根问底,并以此告诫自己的弟子求实的必要性。《论语·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通译》:(对于学问、道德)懂得它的人比不上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它为乐的人。这句话浅显却发人深省,即使很多人都明白它的意思,去没有多少人真正去做了。普天

之下,到底有多少人为自己研究的学问、从事的事业、工作的岗位而感到快乐,他们往往抱怨自己的境遇和压力。君子无忧无惧。细想想,如果我们不热爱自己的事业,我们如何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心态上的改变,是在我们的环境和选择不由自己的时候,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发自内心地热爱它,真正地付出努力,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没有比热爱更大的动力,我相信成功就是这么一种心态。就是兴趣,它能让你贪婪的汲取知识,能不断激发你主动创造的灵感,能让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能让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能让你把学习作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从此学无遗力。对于学习目的之纯正,《论语·宪问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通译》: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言之凿凿。在这个文凭泛滥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以踏实求学获取真知为目的,为工作,为将来,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必有多么崇高的目的,我宁愿相信问心无愧才会学有所成,坦坦荡荡方立不败之地。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要你热爱你所学的知识,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所在,学习自然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你会去深入地思考,会挖掘更好的学习方法,会积极主动地享受学习它的每一份快乐。

【注释】1,时:适当的时机;说:通“悦”,高兴、愉快。2,器:像器具。3,畔,通“叛”,违背。4,罔,通“惘”,受蒙蔽而无所获;殆,疑惑而无所得。5,诲:教导。

【参考文献】1,《论语通译》,孔子弟子,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08月;2,《论语疏证》,杨树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月1日;3,《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2006年12月1日;4,《新书》,(汉)贾谊撰,阎振益等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10月1日;5,《论语正解》,刘德江,中国三峡出版社,2007年;6,《论语别裁》,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matlab课堂实验小测1带答案

课堂实验小测1 ?1、MATLAB中包含两个函数upper和lower,分别把字符串转化为大字和小写创建一个新的函数caps,让字符串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str=in put('Please en ter the words: ','s'); str(1)=upper(str(1)); str(2:e nd)=lower(str(2:e nd)); disp(str); ?2、工程师们经常用分贝或dB来描述两功率之比。1dB的定义如下: dB 10log 10 - P P2是已测量的功率,P1代表参考功率。 假设参考功率P1为1mw,编写一个程序,接受一个输入功率P2并把转化成为以1mw为参考功率的dB.(它在工程上有一个特殊单位dBm) P2=i nput('Please enter the P2(mW):'); P1=1; PdB=10*log10(P2/P1) disp('The power is'); disp(PdB); disp('mW); ?3、弹簧中的能量.压缩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出来 F= kx F代表弹力,单位为N。k代表劲度系数单位为N/m.存储在压力弹簧中的势能为 E 】kx2 2 E代表势能,单位为焦。下面是4个可用压缩弹簧的信息. 编写一个程序,计算出每一个弹簧的压缩量和弹力势能.哪一个弹簧的弹力最大

F=[20,24,22,20]; k=[500,600,700,800]; x=F./k; disp(' 压缩量:'); disp(x); E=1/2*k.*x92; disp('势能:') E [SE,ID]=sort(E); disp('最大弹力弹簧号:') ID(end) ?4、把角度的弧度格式转换为相应的度/分/秒。 编写一程序,从磁盘文件中读取弧度格式的角度,并把它转化为相应的度/ 分/秒格式。为检测这个程序,磁盘文件中应包含下面的数据: angle = dlmread('',','); fangle=angle./pi * 180; degrees=floor(fangle); fminutes=(fangle-degrees)*60; minutes=floor(fminutes); fseconds=(fminutes-minutes)*60; seconds=floor(fseconds); str=[]; for i=1:length(angle) str=[str,num2str(degrees(i)),'/',num2str(minutes(i)),'/',num2str(seconds(i)),' '] end ?5、调用函数plot(t, v)画出数学函数v(t)=10e+j” “在o w t< 10时图像,图像的两 维分别是时间和函数值。 t=0::10; v=10*exp(+j*pi)*t); plot(t,v) ?6、创建函数z=ex+iy在-1

【读书精华】《论语》中经典的句子及释义

【读书精华】《论语》中经典的句子及释义 01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读《论语》感悟

读《论语》有感 孔凡江 孔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从《论语》中学习“万世师表”孔子关于教育的思想、方法?以及做人之根本?下面是我读后粗浅的感悟。 孔子论学 一、以德育为主,全面发展。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意思是没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知识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使达到一定的水平,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加以保持,知识水平也会下降、倒退,以至完全丧失。孔子认为为人处事、立国都应以诚信为本,民无信不立,并深刻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的不知道他怎么处理事情,就像牛车没有、马车没有,那车怎么走呢?看看我们生活的今天,食品不放心,用品不放心,就连药品也不放心。虽然这只是个例,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谁也无法否认,现在的社会道德良知在缺失。我校领导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在教师中提倡发扬传统文化学习孔子思想,在学生中常抓小学生日常用行为规范。 二、言传不如身教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通过“正己”进而影响学生,而不是采用兵法来“驯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 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读《论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民主的,对学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常常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孔子上课就是大家在一起轮流发言,自由讨论,然后他作一个总结。他的总结也不是说自己的就是绝对真理,

自学测验考试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网络课堂答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教育测量的含义(33分) 本节测验题:智力测量属于 A. 物理测量 B. 心理测量 C. 生理测量 D. 社会测量 二、教育测量的特点、教育评价的含义(35分) 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命题的是谁? A. 麦柯尔 B. 孟子 C. 桑戴克 D. 孔子 三、教育评价的特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35分) 现代教育评价产生的标志是 A. 《比纳.西蒙量表》 B. 科举考试 C. T.B.C.F制 D. “八年研究” 四、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30分)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创立者是 A. 枯巴和林肯 B. 比纳和西蒙 C. 桑代克和麦柯尔 D. 泰勒与布鲁姆 五、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30分) 我国教育法规定的两项基本教育制度:一是教育督导制度,二是 A. 教育评价制度 B. 教育考试制度 C. 教育测量制度 D. 教育评估制度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一、信度概述(31分)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越接近,说明测验的信度 A. 越低 B. 无法判断 C. 越高 D. 需要验证 二、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一)(35分) 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A. 等值性信度

B. 等值稳定性信度 C. 分半信度 D. 重测信度 三、同质性信度(二)、评分者的信度(一)(31分) 若2个评分者评阅N份试卷,计算评分者的信度可用 A.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公式 B. 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C. 积差相关系数公式 D. 肯德尔和谐系数公式 四、评分者的信度(二)、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33分) 估计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需要预先确定 A. 淘汰的人数 B. 达标的比例 C. 通过的人数 D. 决断的分数 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一、效度概述、内容效度的含义(30分) 下列适合于内容效度的测验是 A. 能力倾向测验 B. 成就测验 C. 人格测验 D. 性格测验 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结构效度(38分) 下面哪种测验的效度不属于结构效度? A. 智力测验 B. 焦虑测验 C. 动机测验 D. 学科测验 三、效标关联效度(44分) 效标关联效度也称为 A. 实证效度 B. 预测效度 C. 同时效度 D. 逻辑效度 第四章教育测量与评价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一、难度及其计算、区分度及其计算(一)(40分) 最适宜的难度系数是 A. 0.50 B. 0.00 C. 1.00 D. -1.00 二、区分度的计算(二)、区分度与信度和难度的关系(31分)难度系数越接近何值,题目的区分度越大? A. 0.50

论语中精辟句子

论语中精辟的句子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朝闻道,夕死可矣。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1、巧言令色,鲜矣仁。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1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0、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4、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论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_初中作文

读论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读论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感谢您的阅读!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正统学说,《论语》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主要经典。到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到了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代圣人立言”。这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把《论语》奉为“圣典”,背得滚瓜烂熟。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1、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6、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7、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8、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9、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0、苟志于仁矣,无恶也。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2、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1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1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5、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1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9、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20、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21、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22、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3、巧言令色,鲜矣仁! 2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2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8、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2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30、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31、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3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3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1世纪课堂评价”培训后测试(满分)答案——2013.8.25

“21世纪课堂评价”培训后测试 测评报告 1、成绩分析 (1)基本分析 您的得分:100 分 答对题数:26 题 您的名次:20 名 问卷满分:100 分 测试题数:26 题 参与人次:30098 人 4. 21世纪课堂评价面临着不少挑战。然而,我们可以战胜这些挑战。对应着左列列出的可能挑战,为它 们匹配对应的解决办法。 [矩阵单选题] * (1) 学生和家长期待考试 用形成性评价数据和终结性评价数据一起为学生评分。这样做可以包含在较长时间 内收集的更多评价数据,使评价更为准确。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样 比仅用教师评价更客观。 (2) 评价占用更多的课堂时间 将教学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每一次课堂活动都是一次收集形成性数据的机会。 (3) 评分不够准确和客观 和学生分享对他们展示和作品的量规评分 详情,并说明他们是如何表现的。 (4) 学生难以在标准化考试中考得更好 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技能,例如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些技能也能用于 回答标准化的考试问题。 5. 基于下面的学习项目描述,您认为教师应该选择教授和评价哪些21世纪技能? 项目描述:学生沉浸于中世纪时代。每个学生选择一个人物角色,例如国王或王后,并通过口头报告的形式来研究和扮演这个角色,包括了解这个角色在当时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此外,这个项目还包括设计和建造一个梦想城堡,并为国王准备一场盛宴。 请选择最适合的两个选项。 [多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信息素养┋创造力 (得分:4) 6. 在一节数学课上,学生正在为设计操场进行以下活动,可以用哪些活动来作评价?选择最适合的两项。 [多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与教师会面说明他们如何选择特定的图片上传到网上。┋完成操场设计,填写项目计划书。 (得分:4) 7. 21世纪评价的实践证明,应用21世纪评价能够: [单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上述全部 (得分:3) 8. 下面哪些是有关形成性评价的描述?请选择所有适用的选项。 [多选题] * 分值:4 您的回答为:形成性评价是持续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由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 (得分:4) 9. 下面哪些是关于终结性评价的正确描述?请选择所有适用的选项。 [多选题] * 分值:3 您的回答为:可以包括小测验和考试,也可以是关于技能或过程的展示┋测试对一项技能的掌握情况 (得分:3)

学习论语心得感悟

学习论语心得感悟 学习_论语_心得感悟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孔老夫子给了我们很多道的启示,比如: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天地之间,万物生灵,无非一个“道”字。道是什么?也无非就是原则、规则、规矩、规律。《论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要把握好原则,把握好分寸。这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确有很大帮助。 “饭蔬食饮水,曲肱(go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我)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手臂一弯当枕头,生活条件虽然清贫些,却也自得其乐。对于那些以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生活,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我毫不在意。” 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无可厚非,但要把握好度,过头了就不好了。当一个人所有的行为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钱”之时,那真是可怜又可悲的事。看看孔老夫子,对清贫的生活也乐在其中,不怨天尤人,泰然处之。有此境界的人能有多少?“曲肱而枕,乐在其中”值得点赞,值得学习。 我们日常也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也都是说的这个意思。贫和富都只是生活的一种状态,与生命状态和追求不一回事。一是每个生命都有不同,每种生活也各有其乐趣和意义。谁

又能因为穷而否定他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谁又能因为富而可以抬高自己鄙视他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德行不能修明,学问不能讲习,听到好的道理不能好好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都是令人担忧的事情。这是讲的道德、素质、品德、境界。一个人活着,就要有追求,是物质也好,精神名利也好,与世无争、淡泊明志也好,但必须讲德、讲学、讲义、讲善,这是对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无德之人不算人,无学之人难为人,无义之人枉做人,无善之人是罪人,所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令人担忧的事情。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决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还应该有精神追求和心灵上的追求。 对于公职人员、党的干部,也有这方面的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与我们常讲的“忠诚、干净、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斗不息、死而后已”等也是一个道理。做人得讲本分,每种职业有各自的职责,共产党人有共产党人的使命。特别是我们这些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的就是群众,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要志向远大,淡泊名利,不怕担负责任,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克服困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论语人生课堂小测答案2017春

《论语》人生课堂 2017春 1.孔子被称为百代不替的“素王”。孔子名丘,字仲尼。 2.据《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在自己的乡里与人闲谈时,谦恭得像个不善言谈的人。 正确 3.据《论语?阳货》记载,孔子不见孺悲,是因为孔子生病了。 错误 4.颜回赞美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孔子主张以__直___报怨。 6.孔子的精神风貌可概括为ABC。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B.正道直行 C.无论穷富,皆安于道 7.“孔子行教像”出于唐朝画家_______的手笔。 吴道子 8.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郑人形容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该句意在说明孔子______。 劳累的样子 9.《论语·宪问》中,对于“报德”与“报怨”的问题,孔子主张“________”。 以直报怨

10.《论语·宪问》中,孔子斥责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因为原壤_________。 粗鄙无礼 11.对于贫穷的人,孔子认为最难能可贵的生活状态是_____。 贫而乐观 12.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_________(农历8月27)。 9月28日 13.据《孔子家语》记载,“_______避华氏之祸而奔鲁”。 防叔 14.孔父叔梁纥是_____有名的武士。 鲁国 15.“叔梁”是叔梁纥的______。 字 16.据《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的第一任妻子是鲁国的____氏。 施 17.叔梁纥为______“乃求婚于颜氏女徵在”。 求子 18.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所谓"贱",就是指__________。 社会身份低贱 不能列入贵族阶层 19.据《周礼》记载,当时的礼仪规定每年________男女可自由

关于儒家思想里面的清心明性的经典语句100句

关于儒家思想里面的清心明性的经典语句 100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

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

学习《论语》感悟

学习《论语》感悟 学习《论语》感悟 学习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使我受益非浅。于丹老师对《论语》从七个方面进行了拆讲与分析。我就从作为一名普通的角度就于丹《论语》心得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天地人之道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我觉得教师很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这就是我们学习《论语》后,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扎实的学习功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我们的学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也许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怎么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错误的认识我是老

师,你是学生。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现在看到这样的一个怒字。我不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觉得不该。这是没有正确理解教师这个名词的结果。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吗?我认真的审视并认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心灵之道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老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于丹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因此我们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平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于丹是这写到的当不幸降临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仅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教育学生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加重要。要使学生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论语中关于仁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仁的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语中关于仁的句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5、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6、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8、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4、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5、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7、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8、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0、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1、巧言令色,鲜矣仁! 2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4、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6、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孟子经典名句子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论语》简介 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论语》十则课文译评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孔子论语中最经典的五句话

孔子论语中最经典的五句话: 在山东曲阜《2007祭孔大典》上,宣布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评出的《论语》中最具影响力的五句话,这五句话即是《论语》中的精华,也是作为中国人不能不知道的文化经典,这五句话已作为明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和迎宾用语,以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儿女热情好客、礼周仪方。 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告诫我们要注意搞好团结,搞好关系,和睦相处。注意,这里用了“乐”字而不是“说”字。“乐”与“说”是不同的。“说”是在心里乐,而“乐”不只是内心高兴还要表达出来。孔子在这里告诉他的学生说,当远方的同学投奔我们来时,我们一定要表现得高高兴兴,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越来越红火。 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处《论语·颜渊》,“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对师兄子夏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翻释过来就是:司马牛忧虑地说:“别人都有兄弟,独是我没有。”子夏说:“生死乃命中注定,财富地位由上天安排。君子尊敬别人,待人恭敬,而且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心没有兄弟。”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你厌恶的事就不要对别人去做。 四、“德不孤,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五、“礼之用,和为贵。” “礼之用,和为贵。”是说:礼的应用,应以和谐为贵。 这句话源于《论语·学而》。全段原文为,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过来就是: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读论语有感350字5篇

读论语有感350字5篇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论语有感350字,希望大家喜欢。 读论语有感350字1 读>,我学会了:讲仁爱,讲理论,讲修己,讲道义,讲理性,讲中和,讲学习,重教育在此之中,最重要的是讲道义,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敬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怨而友其人”对呀!人没有了道义,还会有朋友吗?孔子最看中精神价值。他说:”见利思义”把”义”放在”利”上,把精神放在物欲之上。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把对道的追求,看成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他以救世为己任,网,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人能弘道”,为了行道,他坚韧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甚至不惜”杀身以成仁” 人不但要讲道义还要讲仁爱。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仁”.他对”仁”的解释是”爱人”,这是”仁”的重要内涵之一.他认为一个人的爱心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年少时在家中救应该爱父母兄弟;长大了进入社会要爱他人,”仁”的最高境界则是爱广大人民”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

>——一本教会我做人的书,它将伴随我走向人生的每一步 读论语有感350字2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论语流传至今,这位清廉的圣人教给了我们知识和各种礼节、学习方法、交友之道、处世之道等,他从7个方面将这些写得淋漓尽致、由浅而深,而且适用现代社会,会给我们以启发。 例如学而篇是给我最大启发和教育的。 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要经常去温习功课,每次都要用心去学。每天提醒自己为他人办事是否尽心,同人相守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写字而是如何在学习中领悟深处的真谛,所以孔子提倡实践,将所学到的东西反复揣摩真正掌握才能体会到喜悦。 真正好学的人,应该多与他人切磋,与远道而来的朋友一起讨论、交流,我认为这样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这一位智慧老人在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通过历史的镜子照亮了我们。 读论语有感350字3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仁”的名句 1.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论语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论语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论语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中“义”的名句 1.[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论语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论语原文]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