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厚度代表值计算表
- 格式:xls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路面厚度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5mm和-10mm;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8%和-15%的总厚度,H为总厚度(mm)。
前一数值为代表值,后一数值为合格值要求。
按双车道每200m检测一个点进行。
检测方法:采用100mm取芯机取芯(如仅测厚度,可采用50mm取芯机取芯),必须取至芯样底部,取出芯样后用正十字形标记在芯样表面标记,并从正十字开标记端部测量该芯样的4个厚度,取平均值为该芯样厚度(精确至1mm)。
芯样检测完成后的数值处理按以下附录进行。
附录H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1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3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式中:X L——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测点数;t?——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附表B t n。
第三节路面厚度检测一、路面厚度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路面各结构层厚度的检测方法与结构层的层位和种类有关,基层和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对于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时,必须进行厚度的检测。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见表4-6。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表4-6(表格)1.抽检频率水泥混凝土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2处;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及沥青贯入式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及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
2.仪具与材料(1)挖坑用的镐、铲、凿子、锤子、小铲、毛刷。
(2)取样用路面取芯钻机及钻头、冷水机。
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100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Φ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Φ150 mm的钻头,但钻头深度均必须达到厚度。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卡尺。
(4)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
(5)补坑用具:夯、热夯、水等。
(6)其他:搪瓷盘、棉纱等。
二、挖坑法测定路面厚度(1)按随机选点法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
如为旧路,测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处于接缝处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选一块约40cmX40cm的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
在便于开挖坑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
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于方盘内。
(4)用毛刷将坑底清扫,作为下一层的顶面。
(5)将一把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底面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cm计,精确至0.1 cm。
(6)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
对有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应按相同配比用新版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对无机结合粒料结构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合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 60-2008)路面厚度总厚度≤60mm 时,允许偏差分别为—5mm和-10mm;总厚度〉60mm 时,允许偏差分别为-8%和-15%的总厚度,H为总厚度(m m).前一数值为代表值,后一数值为合格值要求.按双车道每200m 检测一个点进行。
检测方法:采用100m m取芯机取芯(如仅测厚度,可采用50mm 取芯机取芯),必须取至芯样底部,取出芯样后用正十字形标记在芯样表面标记,并从正十字开标记端部测量该芯样的4个厚度,取平均值为该芯样厚度(精确至1mm )。
芯样检测完成后的数值处理按以下附录进行。
附录H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
1 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 。
0。
2 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
3 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式中:X L ——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 X ——厚度平均值; S —-标准差; n——检测点数;tα—-t 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α)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
0。
4 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 。
0.5 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附表B tn S nt X X L α-=。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路面厚度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5mm和-10mm;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8%和-15%的总厚度,H为总厚度(mm)。
前一数值为代表值,后一数值为合格值要求。
按双车道每200m检测一个点进行。
检测方法:采用100mm取芯机取芯(如仅测厚度,可采用50mm取芯机取芯),必须取至芯样底部,取出芯样后用正十字形标记在芯样表面标记,并从正十字开标记端部测量该芯样的4个厚度,取平均值为该芯样厚度(精确至1mm)。
芯样检测完成后的数值处理按以下附录进行。
附录H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1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3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式中:X L——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测点数;t?——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附表B t n。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路面厚度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5mm和-10mm;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8%和-15%的总厚度,H为总厚度(mm)。
前一数值为代表值,后一数值为合格值要求。
按双车道每200m检测一个点进行。
检测方法:采用100mm取芯机取芯(如仅测厚度,可采用50mm取芯机取芯),必须取至芯样底部,取出芯样后用正十字形标记在芯样表面标记,并从正十字开标记端部测量该芯样的4个厚度,取平均值为该芯样厚度(精确至1mm)。
芯样检测完成后的数值处理按以下附录进行。
附录H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式中:X L——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测点数;t?——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附表B t?/n。
第三节路面厚度检测一、路面厚度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路面各结构层厚度的检测方法与结构层的层位和种类有关,基层和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对于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时,必须进行厚度的检测。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见表4-6。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表4-6(表格)1.抽检频率水泥混凝土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2处;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及沥青贯入式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及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
2.仪具与材料(1)挖坑用的镐、铲、凿子、锤子、小铲、毛刷。
(2)取样用路面取芯钻机及钻头、冷水机。
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100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Φ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Φ150 mm的钻头,但钻头深度均必须达到厚度。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卡尺。
(4)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
(5)补坑用具:夯、热夯、水等。
(6)其他:搪瓷盘、棉纱等。
二、挖坑法测定路面厚度(1)按随机选点法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
如为旧路,测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处于接缝处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选一块约40cmX40cm的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
在便于开挖坑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
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于方盘内。
(4)用毛刷将坑底清扫,作为下一层的顶面。
(5)将一把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底面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cm计,精确至0.1 cm。
(6)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
对有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应按相同配比用新版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对无机结合粒料结构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合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
路面工程施工资料路面工程包括底基层、基层、面层、联结层、路缘石、路肩等分项工程。
第一节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底基层)施工资料整理顺序一、施工试验报告1、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混合料的掺配比例,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抗压强度,延迟时间的试验结果;配合比设计使用的原材料试验资料。
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按使用的原材料、掺配比例和结构层次组卷。
要求监理审批意见在前,试验报告在后。
二、施工检验记录1、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包括表格:1)交工证书、认可书、工程报验单(略)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3)压实度检验记录表(略)4)路面基层平整度检验记录表5)路面纵断高程、横坡度检验表6)路面宽度、中线检验记录表7)路面厚度检验记录表8)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略)9)混合料含水量、水泥(灰)剂量、级配(略)10)施工原始记录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所属分部工程:路面工程所属建设项目:某某高速公路工程部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路面基层平整度检查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检验人:复核:技术负责人:日期:路面基层纵断高程、横坡度检查记录表(___幅) 施工单位:合同号:检验人:复核:技术负责人:日期:路面层宽度、中线偏位检查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检验人:复核:技术负责人:日期:路面基/底基层厚度检查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某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路面层施工原始记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某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透层、粘层和封层施工原始记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2、石灰稳定粒料基层和水泥(石灰)土基层。
施工检验记录组卷方法与“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组卷方法相同。
第二节、沥青混凝土面层资料整理顺序一、施工试验报告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标准配合比试验报告按混合料类型和结构层次分别组卷。
要求监理审批意见在前,试验在后。
2、施工期间抽检试验记录二、施工检验记录按结构层次组卷,并左右幅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