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厚度代表值计算表
- 格式:xls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路面厚度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5mm和-10mm;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8%和-15%的总厚度,H为总厚度(mm)。
前一数值为代表值,后一数值为合格值要求。
按双车道每200m检测一个点进行。
检测方法:采用100mm取芯机取芯(如仅测厚度,可采用50mm取芯机取芯),必须取至芯样底部,取出芯样后用正十字形标记在芯样表面标记,并从正十字开标记端部测量该芯样的4个厚度,取平均值为该芯样厚度(精确至1mm)。
芯样检测完成后的数值处理按以下附录进行。
附录H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1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3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式中:X L——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测点数;t?——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附表B t n。
第三节路面厚度检测一、路面厚度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路面各结构层厚度的检测方法与结构层的层位和种类有关,基层和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对于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时,必须进行厚度的检测。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见表4-6。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表4-6(表格)1.抽检频率水泥混凝土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2处;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及沥青贯入式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及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
2.仪具与材料(1)挖坑用的镐、铲、凿子、锤子、小铲、毛刷。
(2)取样用路面取芯钻机及钻头、冷水机。
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100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Φ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Φ150 mm的钻头,但钻头深度均必须达到厚度。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卡尺。
(4)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
(5)补坑用具:夯、热夯、水等。
(6)其他:搪瓷盘、棉纱等。
二、挖坑法测定路面厚度(1)按随机选点法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
如为旧路,测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处于接缝处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选一块约40cmX40cm的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
在便于开挖坑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
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于方盘内。
(4)用毛刷将坑底清扫,作为下一层的顶面。
(5)将一把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底面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cm计,精确至0.1 cm。
(6)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
对有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应按相同配比用新版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对无机结合粒料结构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合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 60-2008)路面厚度总厚度≤60mm 时,允许偏差分别为—5mm和-10mm;总厚度〉60mm 时,允许偏差分别为-8%和-15%的总厚度,H为总厚度(m m).前一数值为代表值,后一数值为合格值要求.按双车道每200m 检测一个点进行。
检测方法:采用100m m取芯机取芯(如仅测厚度,可采用50mm 取芯机取芯),必须取至芯样底部,取出芯样后用正十字形标记在芯样表面标记,并从正十字开标记端部测量该芯样的4个厚度,取平均值为该芯样厚度(精确至1mm )。
芯样检测完成后的数值处理按以下附录进行。
附录H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
1 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 。
0。
2 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
3 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式中:X L ——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 X ——厚度平均值; S —-标准差; n——检测点数;tα—-t 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α)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
0。
4 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 。
0.5 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附表B tn S nt X X L α-=。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路面厚度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5mm和-10mm;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8%和-15%的总厚度,H为总厚度(mm)。
前一数值为代表值,后一数值为合格值要求。
按双车道每200m检测一个点进行。
检测方法:采用100mm取芯机取芯(如仅测厚度,可采用50mm取芯机取芯),必须取至芯样底部,取出芯样后用正十字形标记在芯样表面标记,并从正十字开标记端部测量该芯样的4个厚度,取平均值为该芯样厚度(精确至1mm)。
芯样检测完成后的数值处理按以下附录进行。
附录H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1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3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式中:X L——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测点数;t?——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附表B t n。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路面厚度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5mm和-10mm;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8%和-15%的总厚度,H为总厚度(mm)。
前一数值为代表值,后一数值为合格值要求。
按双车道每200m检测一个点进行。
检测方法:采用100mm取芯机取芯(如仅测厚度,可采用50mm取芯机取芯),必须取至芯样底部,取出芯样后用正十字形标记在芯样表面标记,并从正十字开标记端部测量该芯样的4个厚度,取平均值为该芯样厚度(精确至1mm)。
芯样检测完成后的数值处理按以下附录进行。
附录H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式中:X L——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测点数;t?——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附表B t?/n。
第三节路面厚度检测一、路面厚度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路面各结构层厚度的检测方法与结构层的层位和种类有关,基层和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对于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时,必须进行厚度的检测。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见表4-6。
几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表4-6(表格)1.抽检频率水泥混凝土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2处;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及沥青贯入式面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及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每200m每车道检查一处。
2.仪具与材料(1)挖坑用的镐、铲、凿子、锤子、小铲、毛刷。
(2)取样用路面取芯钻机及钻头、冷水机。
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100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Φ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Φ150 mm的钻头,但钻头深度均必须达到厚度。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卡尺。
(4)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
(5)补坑用具:夯、热夯、水等。
(6)其他:搪瓷盘、棉纱等。
二、挖坑法测定路面厚度(1)按随机选点法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
如为旧路,测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处于接缝处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选一块约40cmX40cm的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
在便于开挖坑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
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于方盘内。
(4)用毛刷将坑底清扫,作为下一层的顶面。
(5)将一把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底面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cm计,精确至0.1 cm。
(6)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
对有机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层,应按相同配比用新版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对无机结合粒料结构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合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夯实整平。
路面工程施工资料路面工程包括底基层、基层、面层、联结层、路缘石、路肩等分项工程。
第一节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底基层)施工资料整理顺序一、施工试验报告1、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混合料的掺配比例,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抗压强度,延迟时间的试验结果;配合比设计使用的原材料试验资料。
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按使用的原材料、掺配比例和结构层次组卷。
要求监理审批意见在前,试验报告在后。
二、施工检验记录1、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包括表格:1)交工证书、认可书、工程报验单(略)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3)压实度检验记录表(略)4)路面基层平整度检验记录表5)路面纵断高程、横坡度检验表6)路面宽度、中线检验记录表7)路面厚度检验记录表8)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略)9)混合料含水量、水泥(灰)剂量、级配(略)10)施工原始记录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名称: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所属分部工程:路面工程所属建设项目:某某高速公路工程部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路面基层平整度检查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检验人:复核:技术负责人:日期:路面基层纵断高程、横坡度检查记录表(___幅) 施工单位:合同号:检验人:复核:技术负责人:日期:路面层宽度、中线偏位检查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检验人:复核:技术负责人:日期:路面基/底基层厚度检查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某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路面层施工原始记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某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透层、粘层和封层施工原始记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2、石灰稳定粒料基层和水泥(石灰)土基层。
施工检验记录组卷方法与“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组卷方法相同。
第二节、沥青混凝土面层资料整理顺序一、施工试验报告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标准配合比试验报告按混合料类型和结构层次分别组卷。
要求监理审批意见在前,试验在后。
2、施工期间抽检试验记录二、施工检验记录按结构层次组卷,并左右幅分开。
公路常用评定公式一、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H.0.1 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 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3 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X L=X-t a/√ ̄n*S—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式中:XLX—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查数量;—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ta采用的保证率: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 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 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二、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I.0.1 弯沉值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
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不超过lkm)检查80~100个点,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
I.0.2 弯沉代表值为弯沉测量值的上波动界限,用下式计算:lr =l+ZaS式中:lr—弯沉代表值(0.0lmm);—实测弯沉的平均值:S—标准差:Za—与要求保证率有关的系数,见附表I。
附表I Za值层位Z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级公路沥青面层 1.645 1.5路基 2.0 1.645I.0.3 当路基和柔性基层、底基层的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l±(2~3)S的弯沉特异值舍弃,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对舍弃的弯沉值大于l+(2~3)S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
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
一、厚度检测意义及检测方法
在路面工程中,各结构层的厚度与道路的整体强度密切相关,而且严格控制各结构层的厚度,能对路面高程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所以厚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中,路面各个层次厚度
的分值都较高。
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时,必须对路面结构层
厚度进行检查。
路面各结构层厚度的检测一般与压实度同时进行,当用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时,可量取挖坑灌砂深度即为结构层厚度。
当用钻心取样法检测压实度时,可直接量取芯
样的高度。
结构层厚度也可以采用水准仪测量法求得,即在同一测点量出结构层地面
及顶面的高程,然后求其差值。
这种方法无需破坏路面,测量精度高。
目前,国内外
还用雷达、超声波等方法检测路面结构层厚度。
路面各结构层厚度的检测方法与结构层的层位和种类有关。
对于基层或砾石路面
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二、厚度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
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几种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于表3-6中。
几种路面结构层厚度的代表值与极值的允许偏差表3-6。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参数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公路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路面好坏直接影响着汽车通行的平稳性、舒适性和行车速度,而在设计过程中,各类参数的正确选用对路面能否适应行车需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沥青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的车辆种类、轮压和标准轴载、车道系数、路面结构材料参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沥青路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在控制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路面完工后实际的受力情况来确定合理的路面各类设计参数,包括交通荷载参数及路面结构材料参数,以确保路面结构设计合理,施工及质量管理有的放矢。
1、交通荷载1.1车辆种类客车又分为小客车、中客车与大客车。
小客车自身质量与满载总质量都比较轻;中客车一般为包括6个座位至20个座位的中型客车;大客车一般是指20个座位以上的大型车(客车包括铰接车和双层客车)。
公路上行驶的长途客车一般为两轴,座位数在40~50人之间,还有一些进口的长途客车,座位数约70人,这些长途客车满载总重在10t左右,根据实际轴荷载的分布情况,大客车的轴荷与中型货车十分接近,力学分类可以归为一类。
对于货车而言,吨位低于8t的为中小型货车,8t以上的为重型货车。
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使用的参数是设计年限内的车道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实际计算时,对沥青路面,只将轴载大于25kN的汽车计入,其余的对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影响极小,一般忽略不计。
1.2标准轴载由于作用在路面的设计荷载千变万化,一般选用一种轴载作为路面结构设计的标准车载,其他各种车载按照一定的原则换算成标准轴载。
而标准轴载一般要求对路面的响应较大、同时又能反映本国公路运输运营车辆的总体轴载水平。
为了统一设计标准和便于交通管理,各个国家对标准轴载均有明确的规定。
我国根据公路运输运营车辆的实际,公路与城市道路有关路面设计规范中均以100kN作为设计标准轴重。
沥青路面厚度试验记录表
沥青路面厚度试验记录表第页共页项目名称合同段取样地点施工单位施工桩号试验日期试验单位公路等级试验规程厚
度评定评定部位检测点数代表值允许偏差(%)合格值允许偏差(%)平均值(%)标准差保证率代表值(%)合格率(%)评定结果①总厚度
②上面层厚度试件编号试件桩号试件总厚度(mm)与代表值的偏差(mm)与合格值的偏差(mm)上面层厚
度(mm)与代表值的偏差(mm)与合格值的偏差(mm)备注自检意见监理意见试验记录计算复核质检负责人。
路基路面评定方法检验评定段压实度K:K=k1-ta*S/√(n)≥K0k1:压实度平均值ta:保证率系数;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路面面层为95%;其他95%、90%S:检测值得标准差n:检测点数K0:压实度标准值路基、基层和底基层:K>=K0,且单点压实度Ki全部大于等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时,评定路段的压实度合格率为100%,当K>=K0,且单点压实度全部大于或等于规定极值时,按测定值不低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的测点数计算合格率。
K<K0或某一单点压实度Ki小于规定极值时,不合格。
沥青面层(减1个百分点)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fcs≥fr+Ksfcs—平均弯拉强度fr—弯拉强度标准值K—合格判定系数s——强度标准差。
组数:11~14:0.7515~19:0.7≥20:0.65组数为11~19组时,允许有一组最小强度小于0.85 fr ,但不得小于0.80 fr。
2)当试件组数大于20组时,其它公路允许有一组最小弯拉强度小于0.85 fr,但不得小于0.75 fr;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均不得小于0.85 fr;3)组数≤10时试件平均强度不得小于1.10 fr,任一组强度均不得小于0.85 fr。
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10组时,Rn-Kl×Sn≥0.9RRmin≥K2×Rn—试件组数;Rn—强度的平均值;Sn—试件标准差,R—设计强度等级;K1、K2合格判定系数n 10~14 15~24 ≥25K1 1.70 1.65 1.60K2 0.9 0.852)试件<10组时:Rn≥1.15RRmin≥0.95R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强度R≥Rd / (1-Za×Cv)【7天无侧限】Rd—设计抗压强度;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Za——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高速、一级公路:保证率95%,Za:1.645其他公路90%,1.282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XL=X- ta*S/√nXL—厚度代表值X —厚度平均值、;S——标准差;n——检测点数;ta——t分布表系数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弯沉值评定lr=l+Za*Slr—弯沉代表值;l—实测弯沉的平均值;S——标准差Za—保证率系数高速、一级公路:沥青面层:1.645路基:2.0其他:1.5,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