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_平时作业3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单项选择题最新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平时作业试题及答案参考1.发表于 1917 年 1 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李大钊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
这个人物是(D)。
A.阿 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3.1919 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B)。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4.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B)。
A.郭沫若B.胡适C.刘半农D.鲁迅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B.胡适C.朱自清D.冰心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B.《朝花夕拾》C.《野草》D.《坟》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B)。
A.汪静之B.宗白华C.徐志摩D.郭沫若8.1929 年 11 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A)。
A.上海戏剧协社B.民众戏剧社C.上海艺术剧社D.南国社9.1923 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 1925 年的(C)。
A.《酒后》B.《亲爱的丈夫》C.《压迫》D.《北京的空气》10.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D)。
A.《赛金花》B.《法西斯细菌》C.《秋瑾传》D.《上海屋檐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老残游记》D.《新中国未来记》1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B.俞平伯C.杨振声D.叶绍钧13.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平时作业讲评(3)责任教师朱姗简答一、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
1.考核知识点: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定义,是专题八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遗漏要点,回答不清楚3.提示答案:“伤痕文学”: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在文学界乃至全社会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班主任》与稍后发表的卢新华的小说《伤痕》、王亚平的小说《神圣的使命》等一批作品暴露了“文革”在人们心中刻下的伤痕,史称“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一扫此前文坛上粉饰现实的文风,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回归。
“反思文学”:以深入反思“文革”以及历次政治运动悲剧为题材的作品。
如鲁彦周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短篇小说《李大造屋》、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等一这些作品显示了当代作家在深挖历次政治运动的政治、社会、文化、心理根源方面达到的思想与文学高度,具有深邃的历史感,史称“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描绘改革风云、塑造改革英雄、记录改革艰难的作品,如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
二、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的继承。
1.考核知识点:《一九八六》批判国民性的主题,是专题七的知识点,属于识记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理解失误,答非所问3.提示答案:《一九八六》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在“文革”期间却受到红卫兵的迫害,以致多年后,当他以疯子的形象重返故乡时,自残便成为他重演“文革”记忆的方式。
小说延续了“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
小说主人公以“疯颠”形式展开的,这种“疯颠”既是疯子的现实存在状况,也是独立与周围群众的标志。
当疯子以自残的方式将历史展现在群众面前时,即对历史施加暴力刑罚。
疯子其实是一个启蒙者的隐喻,他以自身肉体的毁灭为代价,展示了用暴力颠覆“文革”历史的启蒙仪式,而围观的群众,昭示了一个蒙昧群体的存在。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1.《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
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赵树理的《登记》等作品三、反思文学的重要收获四、张炜的《古船》和古华的作品五、回答的《与往事干杯》六、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七、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八、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作品九、中国当代文学的回顾与总结正文一、引言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学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风貌。
本文将从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三的角度,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探讨。
二、赵树理的《登记》等作品赵树理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登记》、《新事新办》、《一架弹花机》等,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这些作品以真实的农村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农村社会的新风貌和新人物,反映了农村改革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三、反思文学的重要收获反思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
在这个现象中,作家们通过对自己和社会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思考。
张炜的《古船》和古华的作品,是反思文学的重要收获。
四、张炜的《古船》和古华的作品张炜的《古船》是一部反思文学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以一个古老的船为象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悲剧性。
古华的作品则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风貌。
五、回答的《与往事干杯》回答的《与往事干杯》是一部表现农村新生活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 17 岁的少女我(肖濛)的成长经历及与老巴父子两代人的恋情故事。
作品以真实的农村生活为背景,描绘了农村社会的新风貌和新人物,反映了农村改革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六、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朦胧诗派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
这个现象中,诗人们以朦胧、神秘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思考。
北岛、顾城、芒克等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
任务3:针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评析
评析范例一:《活着》
《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和生存的挣扎。
作品以一个农民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对普通人民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首先,作品以细腻的文字描写和丰富的细节展示了主人公福贵的生活遭遇,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的苦难和悲伤。
他被迫看着儿子去战争,无助地目睹妻子被卖给豪门,从一个富有的村庄主人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这些描写使读者更能够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其次,作品通过展示社会历史变迁和制度的种种暴行,批判了社会不平等和人性的丑陋。
作者通过借用历史事件,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以及主人公所经历的苦难来说明这些问题。
通过对社会和制度的控诉,作者试图唤醒读者对社会的关注,并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作品通过主人公福贵的坚韧和乐观态度,传递了生命的意义和力量。
尽管主人公生活经历了一系列的不幸和磨难,但他依然坚持活着,并为了生存不断奋斗。
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予了读者希望和勇气,让人们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活着》通过其细腻的描写、批判社会不平等和人性的丑陋以及传递生命的力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关注。
同时,它也传达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人们希望和勇气。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中国当代文学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在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赵树理主要受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启蒙主义”的影响,周立波主要受以____小说为代表的“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
2.《林海雪原》在人物设置上,除套用“五虎将”模式外,也承袭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英雄/美人”模式,少剑波不仅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儒将”,身边还有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卫生员——3.《青春之歌》之后,____还创作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等,其艺术成就都没能超过《青春之歌》。
4.--------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是他戏曲创作的优秀代表作。
5.在《》中,周家是世代打铁的手工业劳动者,陈家是由小商人发展起来的买办资本家,而何家则是靠大荒年办赈济暴发的官僚地主。
6. 60年代初,____同时开始了两种题材和风格的诗歌创作,一是以历史和传说为题材的“历史传说叙事诗”,一是以自然和艺术为理想的“南方风土故事诗”。
7.赵振开的《》中两个主人公是杨讯和萧凌。
8.最能体现____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9.《干校六记》描写的是与丈夫钱钟书(钱锺书)在“文革”中下放劳动改造的事情。
10.---------的《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社会改革的历程和风貌。
11.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包括《商州初录》、《 ------ 》和《商州三录》等。
12.“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有--------的《北方的河》等。
1 3.---------重返文坛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活动变人形》。
14.“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出自1976年“四五”运动中北岛创作的《____》一诗。
15.“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 -----一的<烦恼人生》、叶兆言的《艳歌》等。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三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文学研究会重要的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来的叶绍钧和俞平伯外,还有冰心、落华生等,其中,落华生是指(C)。
A.王统照B.庐隐C.许地山D.许杰2.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A)。
A.郭沫若B.胡适C.刘半农D.鲁迅3.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D)。
A.穆旦B.林语堂C.冯至D.梁实秋4.被称为“鬼才”的新感觉派后起之秀是(D)。
A.戴望舒B.刘呐鸥C.施蛰存D.穆时英5.以第一人称记述女主人公苏怀青从迈上花轿到走出“围城”的婚姻生活的小说是(D)。
A.《倾城之恋》B.《歧途佳人》C.《呼兰河传》D.《结婚十年》6.中国诗歌会的主要诗人有蒲风、王亚平、温流和(A)等。
A.杨骚B.郭沫若C.殷夫D.蒋光慈7.有位诗人十来没写诗了,“有一次,在一个冬天的下午,望着几架银色的飞机在蓝得像结晶体一般的天空里飞翔,想到古人的鹏鸟梦,我就随着脚步的节奏,信口说出一首有韵的诗,回家写在纸上,正巧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于是,诗人的灵感蜂拥而至,一共写出了27首十四行诗。
这位诗人是(A)。
A.冯至B.卞之琳C.穆旦D.杭约赫8.《新月诗选》的编选者是(B)。
A.徐志摩B.陈梦家C.饶孟侃D.卞之琳9.张恨水在40年代写了不少社会讽刺小说,代表作品有《八十一梦》和(B)。
A.《春明外史》 B.《五子登科》C.《金粉世家》D.《啼笑因缘》10.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D)。
A.田间B.胡风C.艾青D.阿垅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ACD)等。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12.湖畔诗社的主要诗人有(ABCD)等。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参考答案(全)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1.《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
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4及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4及答案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4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山药蛋派”又称“山西派”和“火花派”。
2.《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3.“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4.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
5.新时期初期的话剧作品主要有金振家、王景愚的《枫叶红了的时候》、苏叔阳的《丹心谱》、宗福先的《于无声处》、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和《陈毅市长》、崔德志的《报春花》、赵梓雄的《未来在召唤》、赵国庆的《救救她》、宗福先、贺国甫的《血,总是热的》、邢益勋的《权与法》、白桦的《曙光》等。
6.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今天》,是新诗潮运动的一面旗帜。
7.王安忆的“三恋”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8.在新时期初期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王蒙的“老六篇”即《蝴蝶》、《布礼》、《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最为典型。
9.汪曾祺在《受戒》和《大淖记事》等就以反戏剧化、非情节化和淡化人物典型性格的叙事技巧,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10.“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等。
11.魏巍抗美援朝期间三次赴朝,创作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具有“通讯化”特点的散文。
12.杨绛的作品主要有散文《干校六记》、散文集《我们仨》和长篇小说《洗澡》等。
13.王小波的杂文随笔集《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后合编为《沉默的大多数》。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1.《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
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3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2.迟子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
试卷总分:100 得分:961.著名诗歌《爱的供状》100首记叙了诗人“一段绵延了三十二年的恋爱史”。
其作者是()。
A.周瘦鹃B.包天笑C.梁启超D.张恨水答案:A2.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是()。
A.《雨巷》B.《望舒诗稿》C.《我的记忆》D.《夜歌》答案:C3.被闻一多先生高度赞誉为“擂鼓诗人”和“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
A.田汉B.穆旦C.艾青D.田间答案:D4.“私淑”里尔克的一位中国诗人,以他取得的巨大成绩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诗哲的地位,他的《十四行集》,攀上了20世纪40年代诗歌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这位诗人是()。
A.穆旦B.卞之琳C.冯至D.艾青答案:C5.1936年出版其第一本诗集《大堰河》的诗人是()。
A.赵树理B.艾青C.何其芳D.丁玲答案:B6.“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出自()。
A.《难民》B.《炭鬼》C.《老马》D.《三代》答案:D7.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
A.艾青B.胡风C.田间D.阿垅答案:D8.张恨水的成名之作是()。
A.《春明外史》B.《金粉世家》C.《五子登科》D.《啼笑因缘》答案:A9.有位诗人十来没写诗了,“有一次,在一个冬天的下午,望着几架银色的飞机在蓝得像结晶体一般的天空里飞翔,想到古人的鹏鸟梦,我就随着脚步的节奏,信口说出一首有韵的诗,回家写在纸上,正巧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于是,诗人的灵感蜂拥而至,一共写出了27首十四行诗。
这位诗人是()。
A.卞之琳B.穆旦C.冯至D.杭约赫答案:C10.普罗诗歌的代表诗人是()。
A.柔石B.艾青C.丁玲D.殷夫答案:D11.《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二书极为畅销,多年来各销五百余版。
其作者是()。
A.周瘦鹃B.徐訏C.无名氏D.包天笑答案:C12.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先后主编或创办过《申报·自由谈》、《半月》、《紫罗兰》、《紫兰花片》、《乐观》等大型杂志和个人刊物的著名编辑是()。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三试题及答案题目1《檀香刑》的叙述者分别是()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眉娘B. 钱乙C. 赵甲D. 孙丙题目2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题目3在新时期初期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王蒙的“老六篇”即《蝴蝶》、《布礼》、《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和《风筝飘带》最为典型。
题目4五四时期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出现在文坛的女作家主要有陈衡哲、石评梅、冯沅君、谢冰莹和()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庐隐B. 张爱玲C. 冰心D. 凌叔华题目5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题目6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谢民的《我为什么死了》,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刘会远的《绝对信号》,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和《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
题目790年代以后以女性的敏感去发掘和表现自身的情感或生存体验,凸显出强烈的“个人化写作”的色彩的女作家主要有徐小斌,以及卫慧、棉棉、周洁茹、魏微和()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海男B. 林白C. 徐坤D. 陈染题目8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题目9一同被当作是女性文学代表作的两部小说是《一个人的战争》和()。
选择一项:A. 《与往事干杯》B. 《无处告别》C. 《嘴唇里的阳光》D. 《私人生活》题目10王安忆以南昌、陈卓然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为主要人物的成长小说是()。
选择一项:A. 《启蒙时代》B. 《叔叔的故事》C. 《长恨歌》D. 《乌托邦诗篇》题目1120世纪60年代初在京剧现代戏勃兴中出现的优秀剧目主要有()等。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3
一、填空题
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2.迟子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
17.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无味巷》、《黄土高原》、《入川小记》等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秦腔》。
18.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19.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发轫者之一。
1980年前后发表的《挖荠菜》、《拣麦穗》等“大雁”系列的散文,大多是对作家童年的回忆,情感细腻。
20.余秋雨出版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等散文集。
二、单项选择题
1.《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的作者是深受马原影响的(B )。
A.格非B.洪峰C.苏童D.余华
2.最能体现“马原体”特征的作品是(C )。
A.《拉萨河的女神》B.《上下都很平坦》C.《冈底斯的诱惑》D.《西海无帆船》
3.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A )。
A.《十八岁出门远行》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C.《四月三日事件》D.《一九八六年》
4.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D )。
A.《一九八六年》B.《难逃劫数》C.《四月三日事件》D.《鲜血梅花》
5.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C )。
A.《烟壶》B.《美食家》C.《棋王》D.《黑骏马》
6.《狗日的粮食》的作者是(C )。
A.方方B.苏童C.刘恒D.池莉
7.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B )。
A.《红粉》B.《妻妾成群》C.《米》D.《罂粟之家》
8.刘震云在2003年发表长篇小说是(D )。
A.《活着》B.《废都》C.《风景》D.《手机》
9.标志着杨朔散文艺术成熟的作品是1956年发表的(C )。
A.《泰山极顶》B.《雪浪花》C.《香山红叶》D.《荔枝蜜》
10.散文集《游牧长城》的作者是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的(A )。
A.周涛B.余秋雨C.于坚D.贾平凹
三、多项选择题
1.余华的先锋小说主要有(ABC )等。
A.《现实一种》B.《难逃劫数》C.《世事如烟》D.《褐色鸟群》
2.90年代以后,先锋作家纷纷涉足长篇小说创作,其发端的作品有(BCD )。
A.叶兆言的《半边营》B.苏童的《米》C.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D.格非的《敌人》
3.余华“世俗化叙事”时期的长篇小说主要有(ACD )等。
A.《在细雨中呼喊》B.《内心之死》C.《许三观卖血记》D.《活着》
4.“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ABD )等。
A.刘心武的《班主任》B.卢新华的《伤痕》C.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D.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5.“性文学”的代表主要有(BCD )等。
A.刘震云的《一地鸡毛》B.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C.王安忆的《小城之恋》D.铁凝的《麦秸垛》
6.池莉的“生活流”小说主要有(ABD)等。
A.《烦恼人生》B.《太阳出世》C.《日光流年》D.《不谈爱情》
7.方方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 )等。
A.《风景》B.《祖父在父亲心中》C.《手机》D.《乌泥湖年谱》
8.杨朔散文的主要作品有(BCD )等。
A.《红玛瑙》B.《荔枝蜜》C.《雪浪花》D.《茶花赋》
9.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是(ACD)等。
A.《菜园小记》B.《社稷坛抒情》C.《窑洞风景》D.《记一辆纺车》
10.余秋雨的散文集主要有(ACD)等。
A.《文化苦旅》B.《风雨天一阁》
C.《山居笔记》D.《文明的碎片》
四、简答题
1.什么叫“伤痕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改革文学”?各说出两位作家及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51)
2.以《一九八六》为例,简要说明余华小说对五四文学批判国民性的启蒙主题的继承。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40-141
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你是如何看待莫言作品中独特的儿童视角和“高密东北乡”?这对于他小说的独特性有多大作用?是否也妨碍了他创作的创新?(《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05-106)
2.以《烦恼人生》和《塔铺》为例,说明池莉小说与刘震云小说的主要区别。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